《江苏熟食加工成套设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熟食加工成套设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 /江苏熟食加工成套设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江苏熟食加工成套设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7一、 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业务的基本介绍7二、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8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9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10一、 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0二、 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2三、 行业与其上下游之间的关系15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17一、 项目选址原则1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17三、 创新驱动发展21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3五、 产业发展方向25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29第四章 法人治理结构3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1二、 董事36三、 高级管理人员40四、
2、监事42第五章 发展规划分析44一、 公司发展规划44二、 保障措施50第六章 运营模式分析52一、 公司经营宗旨5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3四、 财务会计制度57第七章 环保方案分析64一、 编制依据64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5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6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7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7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68七、 环境管理分析69八、 结论70九、 建议71第八章 劳动安全评价72一、 编制依据72二、 防范措施74三、 预期效果评价80第九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81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1二、
3、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1第十章 节能说明83一、 项目节能概述83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4能耗分析一览表85三、 项目节能措施85四、 节能综合评价87第十一章 进度计划88一、 项目进度安排8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8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9第十二章 投资方案90一、 编制说明90二、 建设投资9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9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2建设投资估算表93三、 建设期利息9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5四、 流动资金96流动资金估算表96五、 项目总投资9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9第十三章 经
4、济效益及财务分析100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4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7三、 偿债能力分析10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9第十四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11一、 项目招标依据111二、 项目招标范围111三、 招标要求111四、 招标组织方式114五、 招标信息发布115第十五章 附表附件116建设投资估算表11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7流动资金估算表11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5、一览表12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1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2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3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4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业务的基本介绍我国肉禽屠宰及加工设备行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时期、90年代和新世纪初期的发展时期,目前处于成长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肉禽屠宰及加工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内很多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已把采购目标转向国内,市场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技术性能和价格的比较,此外国外许多先进国家均开始采用我国生产的设备。但是,在机电一体化、制
6、作工艺、大型关键技术装备和部分配置等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产品门类齐全,包括禽笼清洗机、电击晕机、喷淋预烫机、恒温浸烫机、脱毛机、自动切爪机、切肛机、自动掏脏机、螺旋预冷机、皮带分级机、电加热油炸机、导热油加热油炸机、燃气式油炸机、烤鸭机、滤油机、蒸物机、蒸烤机等全过程中各个单元操作所需的各种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3693家,其中畜禽屠宰加工企业2186家,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1507家。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以生产小型成套和单台大型设备为主。但是,也出现了一批较大型的成套肉禽屠
7、宰及深加工设备公司。这类综合性企业具有实施工艺和设备研发、设备设计、设备制造、设备成套集成、设备安装和自控系统配套等综合能力。近年来,在肉禽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肉禽加工业向国际化、大型化、自动化、产品品种多元化等方向发展,肉禽屠宰及加工设备行业也开始步入了快速成长期。未来,肉禽屠宰及加工设备大型化、环保化、节能化、精细化、多样化、自动化趋势将日益明显,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步提升。二、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禽流感及速生鸡等行业负面事件发生的风险该行业客户主要面向国内外大中型家禽屠宰和深加工企业,受禽流感及速生鸡等行业负面事件的影响,行业下游客户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导致客户对禽畜
8、屠宰加工设备需求的减少。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该行业主要产品禽畜类屠宰加工设备的主要原材料为不锈钢。不锈钢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价格会有一定的波动。如果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行业内的公司生产成本将相应增加;如果原材料的价格下降,将可能产生原材料存货的跌价损失。如果原材料的价格短期内出现大幅上升,仍将会对行业内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3、运营资金短缺的风险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业务前期研发资金投入大,加工时间长,在研发设计、组织加工、配送产品、后续服务阶段均对资金垫付有较大的需求。因此,行业内的公司存在运营资金不足导致业务规模不能快速增长的风险。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
9、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下游需求市场前景广阔,为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力成本上升、能源稀缺、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背景下,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的运用不可或缺。当前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正向纵深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肉
10、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的发展将推动下游产业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能源的节约和安全的保障,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2)国家政策支持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肉类产量达到8500万吨。其中,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的产量分别达到5360万吨、1780万吨、690万吨、500万吨和170万吨、占比分别为63:21:8:5.9:2.1。(3)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发展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发展的周期性根据下游应用领域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上同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性。尽管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依然
11、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2%。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的目标值为7%。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为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整体发展与国内生产总值息息相关,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4)科技进步对行业的促进作用科技进步对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近十年来,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促进了行业的需求。在建立
12、“集约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社会认同,在追求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将节能、环保的需求引入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应用中,科技进步将有助于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5)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采购成本相对稳定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为加工设备的采购及钢材采购,通过在钢材市场价格处于低点时予以采购存货,加之近期国家对钢材市场的宏观调控,钢材价格呈下降趋势,但机电配套件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近年来成本价格相对稳定,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作为其下游将直接受益。2、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资金实力不足由于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研发周期
13、长、研发费用高的特点,同时我国的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制造企业起步晚、资产规模小、融资贷款难度相对较大,往往导致恶性循环。企业实力弱致使融资困难、人才流失,从而难以形成有效的产品研发,进而更加剧了经营困难。(2)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通过对新技术的集成应用进行产品研发方案的创新。目前部分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制造企业还停留在简单的产品模仿上,没有从根本上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方案的设计、定制和开发,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二、 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下游需求市场前景广阔,为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提供了巨大
14、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力成本上升、能源稀缺、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背景下,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的运用不可或缺。当前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正向纵深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的发展将推动下游产业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能源的节约和安全的保障,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2)国家政策支持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肉类产量达到8500万吨。其中,猪肉、禽肉、牛肉、羊肉、杂畜肉的产量分别达到5360万吨、1780万吨、690万吨、500万吨和170万吨、占比分别为63:21:8:5.9:2.1。(3)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发展肉
15、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发展的周期性根据下游应用领域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总体上同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性。尽管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2%。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的目标值为7%。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为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整体发展与国内生产总值息息相关,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
16、的条件。(4)科技进步对行业的促进作用科技进步对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近十年来,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促进了行业的需求。在建立“集约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社会认同,在追求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将节能、环保的需求引入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应用中,科技进步将有助于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5)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采购成本相对稳定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为加工设备的采购及钢材采购,通过在钢材市场价格处于低点时予以采购存货,加之近期国家对钢材市场的宏观调控,钢材价格呈
17、下降趋势,但机电配套件呈上升趋势,总体而言,近年来成本价格相对稳定,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作为其下游将直接受益。2、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资金实力不足由于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研发周期长、研发费用高的特点,同时我国的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制造企业起步晚、资产规模小、融资贷款难度相对较大,往往导致恶性循环。企业实力弱致使融资困难、人才流失,从而难以形成有效的产品研发,进而更加剧了经营困难。(2)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通过对新技术的集成应用进行产品研发方案的创新。目前部分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制造企业还停留在简单的产品模仿上,没有从根本上根据
18、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方案的设计、定制和开发,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三、 行业与其上下游之间的关系1、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由加工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组成。加工设备中脱毛机电机选用大连东芝电机,电器控制原件是西门子等国际名牌产品。此类加工设备市场竞争充分,质量较好,虽然近期价格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加工设备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小,其价格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小。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各类钢板、钢管、镍,如不锈钢材料以宝钢、太钢等知名公司的产品为主,且在钢材市场价格处于低点时予以存货,加之国家对钢材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原材料的价格相对稳定,一定
19、程度上能够将原材料价格控制在低水平位置。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为肉禽屠宰及深加工领域,根据目标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差异,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均有所不同。2、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上游行业中的加工设备价格呈上升趋势,但其价格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小。钢材市场竞争充分,且钢材市场价格处于低点时予以存货,加之国家对钢材市场的宏观调控,钢材成本相对稳定,同时,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企业从接受订单到产品采购通常会有一段滞后期,市场价格长期的下降走势对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企业也是一项利好。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下游行业中主要为肉禽屠宰及
20、深加工领域,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行业发展迅速为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主要通过销定产形式开展业务,产品生产过程中上游行业对设备及材料的供货进度可能对该产品的生产产生影响。此外,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及其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将影响肉禽屠宰及深加工设备行业的市场需求。第三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6、经济效益、社会
21、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江苏,简称”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跨北纬30453508,东经1162112156。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为“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合称之简称。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江苏地处中国东部,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样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省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与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江
22、苏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省域第一,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针对经济下行、中美经贸摩擦、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按原核算方法计算增长6.4%),总量达9.96万亿元,人均达12.36万元、居各省区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02亿元、同比增长2%,税占比达8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其中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6%、8.6%、2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23、60%。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3万亿元和1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和15.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的发展环境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从整体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叠加和江苏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路径指引和重大机遇。国家更大
24、力度、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为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冲击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我省拥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更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挑战的勇气和底气。我们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在危与机转换中把握战略机遇,既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又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推向前进。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
25、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4%以内、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定上述目标,既考虑了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又体现了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奋斗要求,努力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江苏和全国一样,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
26、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际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开放程度较高的江苏经济影响更为直接,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从国内来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
27、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这既为江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形成了倒逼压力。从我省来看,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奋斗,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发展动力正在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发展的稳定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在江苏交汇叠加,为我省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准确把握江苏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新的任务要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不断增创江苏竞争新优势,
28、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三、 创新驱动发展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一)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提升持续创新能力、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建设、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六大行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优化“五城九区多园”创新布局,形成高效合作、协同有序的创新体
29、系,建设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到2020年,苏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二)加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建设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建立区域创新合作联动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群。推动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推动科技园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功能创新,建设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统筹推进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特别社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徐州、淮安、宿迁申报国家创新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推动符合
30、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立省级高新区。(三)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按照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跨越、苏北创新突破的要求,探索人才、技术、成果、资本等创新要素统筹配置的新模式,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苏南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地支撑引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导苏中地区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创新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支持苏北地区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切实以科技创新支撑跨越发展。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鼓励苏南高新区跨区域创新合作与产业整合,完善与苏中、苏北地区的挂钩支持、共建分园机制,打造苏中苏
31、北产业技术创新高地。深化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建设宁镇扬创新合作示范区,支持常熟市、海安县等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元左右(2015年价,下同),年均增长7.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15年提高40%左右。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体
32、系基本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8%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以上,人才资源总量达1400万人。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取得显著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服务业贡献份额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左右。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全面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任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化
33、战略格局和生产力布局更趋合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新的区域和次区域增长极加快形成,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在国家级新区中脱颖而出。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苏中和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左右。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内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形成,对外投资中方协议额力争实现倍增,保持开放型经济领先优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在“
34、七个更”上取得更大进展,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创业致富蔚然成风,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实现省域教育总体现代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超过98%。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和“健康江苏”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建成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人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
35、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更加健全,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逐步实施建设用地减量化,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下降27%。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绿色江苏建设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供给持续增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境意识显著增强。五、 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导向,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进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加快健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
36、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干部分。(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区。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制定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行动计划,突出数控装备普及换代、现有装备智能改造、高端装备自主制造、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等重点领域,推进制造业装备由机械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模式,搭建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平台,支持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智能化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推行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制造,鼓励发展
37、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网络生产新模式,支持工业云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资源开放共享,构建网络化企业集群。到2020年,建成1000个智能车间(工厂)。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双百工程”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三大计划,全面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进节能改造示范、减排改造示范、再制造示范等。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促进企业管理软件普及推广应用,推动机械、石化、冶金、纺织、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改革产业准入和监管办法,
38、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推进重点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攻关计划,支持制造业名品名牌建设。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0,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8。(二)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规划和推进方案,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优先选择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发展成长性强、代表未来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产业,细分行业、细分领域,做精做特做优做实一批新兴产业。加快南京智能电网、无锡传感网、苏州新一代信息技
39、术和高技术服务业、盐城海上风电、泰州和连云港生物医药、常州智能制造等集聚区建设。抓住国家开展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智能制造试点城市建设等机遇,深入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示范。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三)建设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打造“江苏服务”品牌。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网络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重点发展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检验检测、国际航运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
40、基于网络的平台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业态。推进产业融合与跨界发展,大力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为重点,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实施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支持企业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培育56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南京、苏州等地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8%,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左右。加快服务业改革开放。加快落实服务业
41、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开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引导外资投向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领域,延伸外资企业服务链,促进本土服务业提升发展,推动服务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进一步减少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制定落实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总结推广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加强苏港、苏澳、苏台、苏新、苏韩服务业合作。(四)优化产业布局沿沪宁线地区重点推动区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和
42、现代服务业高地。沿江地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滨江旅游等服务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有序推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环境压力大的产业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沿海地区重点推进沿海深水大港、临港产业园区和城镇“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主动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转移,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物流、石化等临海产业,做大海洋经济规模和品牌。沿东陇海线地区重点发挥“一带一路”战略交汇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承接中高端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
43、息、工程机械等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持南京等地推进市域制造业布局调整。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项目选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项目选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第四章 法人治理结构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股东按其所持有股份的种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持有同一种类股份的股东,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种义务。股东为单位的,股东单位内部对公司收购、出售资产、对外担保、对外投资等事项的决策有相关规定的,公司不得以股东单位决策程序取代公司
44、的决策程序,公司应依据公司章程及公司制定的相关制度确定决策程序。股东单位可自行履行内部审批流程后由其代表依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及公司相关制度参与公司相关事项的审议、表决与决策。1、公司股东享有下列权利:(1)依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获得股利和其他形式的利益分配;(2)依法请求、召集、主持、参加或者委派股东代理人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相应的表决权;(3)对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提出建议或者质询;(4)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转让、赠与或质押其所持有的股份;(5)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6)公司终止或者清算时,按其所持有的股份份
45、额参加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7)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的股东,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8)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2、股东提出查阅前条所述有关信息或索取资料的,应当向公司提供证明其持有公司股份的种类以及持股数量的书面文件,公司经核实股东身份后按照股东的要求予以提供。但相关信息及资料涉及公司未公开的重大信息的情况除外。3、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股东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认定无效。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本章程的,股东有权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公司根据
46、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已办理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宣告该决议无效或者撤销该决议后,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销变更登记。4、公司股东承担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章程;(2)依其所认购的股份和入股方式缴纳股金;(3)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不得退股;(4)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5、持有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进行质押的,应当自该事实发生当日,向公司作出书面报告。6、公司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不得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如果存在股东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情况的,
47、公司应当扣减该股东所应分配的红利,以偿还被其占用或者转移的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控股股东发生上述情况时,公司应立即申请司法系统冻结控股股东持有公司的股份。控股股东若不能以现金清偿占用或转移的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的,公司应通过变现司法冻结的股份清偿。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负有维护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安全的法定义务,不得侵占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或协助、纵容控股股东及其附属企业侵占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司董事会对于负有直接责任的高级管理人员予以解除聘职,对于负有直接责任的董事、监事,应当提请股东大会予以罢免。公司还有权视其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7、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不得占用或转移公司资金、资产及其他资源。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不得以下列任何方式占用公司资金、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1)公司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垫付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费用和其他支出;(2)公司代控股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