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悟空的侠义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孙悟空的侠义精神.docx(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论孙悟空的侠义精神 康静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孙 悟空是西 游记 中最富有魅力的的人物形象。他本是天地之灵气蕴育而出 一灵猴 ,本领高强,而这 个浸透着浓重理想主 义色彩 的神话人物,又充满了侠气。他身上保留了先秦侠客的特点,又体现了唐代以后侠与武合流, 侠客与刺客融合的特征。 关键词:孙 悟空侠义精神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富有魅力的的人物。他是天 地孕育而生的灵猴,好胜斗勇,自尊自强,热爱自由,同 时他又重情重义,智勇双全,可以说是作者理想和希望的 化身。而这个浸透着浓重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又充 满了侠气。 侠 之一词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可是人们 对于 侠 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却是
2、众说纷纭。刘若愚最早 在中国的侠一书中列举了 侠 的八种特征 1;而其 后侯健在武侠小说论中总结的 侠 的十种特征 2, 只有第一条 尚气任侠,急人之急 与刘若愚所说相同。 而崔奉源的中国古典短篇俠义小说研宄一书则列举了 侠 的八种特征 3,观察角度不同,说法也各不相同。 对此,笔者比较认同崔奉源的说法 ,即 假如要给整体的 侠 下一个定义,非要先査一下古人所指的类型不可,然后才 能从实际人物的行径 中找出他们的特征,而归纳成典型的 标准 本文对孙悟空侠义精神的讨论主要是建立在史 书和古人对侠的看法的基础之上的。 关于 侠 的概念最早论及的应是韩非子,他在五 蠢中说侠是 带剑者 ,他们 聚徒属
3、,立节操以显其名, 而犯五官之禁 ,并称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孙 悟空身上是有先秦侠客的特点的,这一点在西游记前 十三回表现的最为明显。西游记前十三回主要写孙悟 空拜师学艺和大闹天宫事。他仗着自己本领高强,龙宫夺宝, 阎王殿毁生死簿,全不将以玉帝为首的天庭制度放在眼里。 后他接受天庭的招安,上 天做官,谁知到头来却是个骗局, 立刻大怒反下天宫, 老孙有无穷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 马? 他回了花果山自立为王,称齐天大圣,甚至喊出了 皇帝轮流做的口号,直打到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上。后来 他皈依正道,在保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却仍不时与师 父发生冲突,不服管教,以至菩萨不得不用紧箍咒来束缚他。 以
4、上种种充分显示了孙悟空是不将天条规矩等物放在眼里 的,他是制度的叛逆者。 西汉司马迁给游侠作传,以韩非子之说为开端。他在 游侠列传中对 侠 下了较完整的定义,将侠的基本 特征勾勒的较为详细 :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既己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 游侠忠于言行,有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他们济困扶危, 将自身安全置之度外。这些特点在孙悟空身上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对于取经路上的不平事,悟空义不容辞,屡屡救 人于危难之中。高老庄收猪八戒,虽然是出于佛旨的安排, 但事情的开始,却是孙悟空主动为人除害。在乌鸡国,他 扫
5、荡妖魔,辨明邪正,为乌鸡国王报了冤仇,也完全是主 动帮忙。在车迟国,孙悟空主动济困扶危,解救那些受压 迫 受剥削,为道士服苦役的和尚。所以那些小僧十分感动 地说: 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 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 当然,悟空也有侠客 不轨于正义 , 以匹夫之细, 窃生杀之权 的一面。他第一次与唐僧发生冲突就是因为 他对拦路抢劫的歹徒大幵杀戒,被师父斥为 无故伤人性命 , “ 22 “ 北方文学 余志 欢迎 投稿: 全无一点好善之心 。而他第二次遭贬逐也是因为对剪径 的强盗赶尽杀绝,手段过于狠毒,是侠文化中的负面因素。 但孙悟空作为一个小说中杜撰出来的人物,毕竟不同
6、于正史书记中的侠。他身上明显烙印 f唐以后的小说传奇 中侠与武合流,侠客与刺客融合的痕迹。 在司马迁的概念中,与 不轨于规矩 的侠客不同, 刺客是 立意较然,不欺其志 , 士为知己者死 的一 个群体。他们多是被豢养的门客,没有独立的人格与自由, 也没有是非观念。汉书之后正史不再为游侠立传,而 刺客之义则受到大力推广,与儒家的忠孝节义结合,一直 被大书特书。 唐代豪侠小说中侠客与刺客两者的界线日渐模糊终至 融合。红线与聂隐娘都是兼具侠客与刺客的身份,红线为 了替主人分忧,夜盗金盒,使百姓免受战争之苦。她们有 报恩观念,精神与人格却是独立自由的,事成之后飘然隐去, 既保留了侠客正义自由的一面,又将
7、其 犯禁 行为合理 化而为统治者所接受,同时将刺客的武功转嫁到侠客身上, 奠定了豪侠小说 以武行侠 的基础模式。这种模式在孙 悟空身上有所体现。 孙悟空好名好斗,行为不轨于正义,游离在制度之外。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有身超凡入圣的本事。他一心想 干 番大业绩 。他做了 -世好汉 ,只拜得三个人,西天拜佛祖 , 南海拜观音,两界山拜师父。这三个人,唐僧对他的救命 之恩自不待言 ,如来降了他,菩萨点化了他,让他保唐僧 取经, “ 路降妖伏魔,使他本事尽得施展,可谓知遇之恩。 而从另一个角度讲,他当初之所以大闹天宫,也是因玉帝 不识其能,使得他一身本领无从施展之故。取经路上他非 但不怕遇见妖怪,反而最
8、喜与妖怪打斗,将之称为送上门 的买卖,当成是扬名的机会。而他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由制度的叛逆者变成制度的捍卫者,可说是侠客之义与刺 客之义的完美融合。 侠客与刺客 1结合演变到清代晚期就形成了以三侠 五义为代表的 习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的侠客加清 官模式。其实这种模式早在孙悟空身上 就初具雏形了。他 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实际上维护的是唐僧背后严密的体制 和强大的统治层。而这一路降妖除魔,心猿归正其实也就 是孙悟空摒除个性融入体制内的过程。 参考文献 I 刘若愚 The Chinese Knighterranf, Ch丨 cogo , 967 年 , 第一章 - 2】侯健中国小说比较研究 ,东大图书公司, 1983年 .武 侠小说论 崔奉源 ( 中国古典短篇侠义小说研究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 1986年 .第一挛。 4崔奉源中国古典短篇侠义小说研究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V986年,第 2页 . 作者简介:康静 ( 1987-) ,女,沔北保定人,河 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