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的材料论文_古典文献学的材料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44133295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文献学的材料论文_古典文献学的材料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典文献学的材料论文_古典文献学的材料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文献学的材料论文_古典文献学的材料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文献学的材料论文_古典文献学的材料毕业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典文献学的材料论文_古典文献学的材料毕业论文导读:古典文献学的材料论文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大多数人也都是会觉得特殊难,无论是想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还是获得晋升机会,写作论文都是不行或缺的环节,本文分类为古典文献学论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古典文献学的材料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文献学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社会内部不同学科关联极为缜密,古代文学同样不行厚此薄彼,而文献学作为我国发展历史非常悠久的治学手段,在古代文学探讨教学过程中供应着非常丰富的指引线索。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学科,探究适合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古代文学的

2、教学改革应注意文献学与文学史的结合。关键词:古代文学;文献学;融合引言:1.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的重要基础课程,教材的重量、教学的课时、开课的时间都占有相当的比重。面对如此重要的学科,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是授课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局限于讲授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与文学作品的赏析,学生对这些学问了解得越多,可能越简单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因为中国文学史应有尽有,文史哲兼容,学生获得的学问表面上广博杂多,事实上却忽视了中国文学史编纂所注意的基础性工作文学史史料学,即与文学相关的书目学、版本学、校勘学等,通称文献学。2.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若能就作家

3、生平的考订,作品的辨伪,材料的来源等有较为深化的了解,就有可能带着批判、思索的眼光学习中国文学史,从而比较扎实地驾驭所学的学问,并能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拟就文献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运用进行论述。一、文献学在中国古代文学探讨中的必要性1.1文献学是有关整理、编纂、注释古典文献的一门学科,包含书目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内容,它是探讨古代文学的根柢之学。我国许多学者,如章学诚、张之洞、梁启超、程千帆等都特别重视文献学。章学诚提出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1,意为在文献整理过程中可以明确各种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互关系等。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认为:书目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今问途,方得

4、其门而入。2224凡读书,最切要者,书目之学。书目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1.22343意思是书目学乃读书的指示门径,读书的第一要务是通晓书目之学。张之洞书目答问•略例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3张之洞强调了版本学的重要性,意即读书离不开对文献版本的选择。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古书传习愈稀者,其传抄踵刻,伪谬愈甚,驯至不行读。而其书以亡,清儒则博征善本以校之,校勘遂成一特地之学。4梁启超表面上是赞誉清儒校勘学的成就,其实意在弘扬校勘学的重要性,在梁启超看来,校勘学有功于文献原著,是原著得以存留、流传的保证,避开了误读、误会等行为的

5、产生。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可见,前人对文献学的重视已达成了某种共识。1.3而在当今学界,文献学与治学的关系,同样摆在很重要的位置。程千帆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探讨必需要特别重视文献学的基础,进行古代文学探讨时,首先要把探讨的对象,也就是材料本身先搞清晰,即探讨对象的材料是否完整,是否真实牢靠。其次进行最基本的文学史实、作家生同等探讨。其理由是只有这些属于考据学、文献学的工作搞清晰以后,人们进行文艺学的探讨时,才能对这个作品进行推断、解读、评判,然后上升到理论,得出相应的结论5。二、文献学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的探讨与文献学的关系特别紧密。因此,在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时,除了传授

6、古代作家作品的解读,把握文学发展的进程外,更须要培育学生感受和独立探讨古代文学的实力。而这种实力的培育,须要我们有意识地把文献学渗透进去,让学生学会结合相关的文献学学问进行文学史的探讨,从而渐渐养成独立的科研实力。1.文献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1先秦两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轫期与发展期,包括了神话传闻、诗经、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楚辞、汉赋、汉乐府等内容。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等大多在这一时期定下基调。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态可谓精彩纷呈而又困难多变,而与之相应的则是文献资料或古奥晦涩,或残缺散佚,或真伪难辨。在讲授尚书时,涉及到尚书的真伪问题。尚书在先秦时称为

7、书,汉人始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又被称为书经。西周末,尚书已成书,相传孔子曾编定过尚书100篇。1.2秦火后,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只有28篇。汉景帝时,鲁恭王毁坏孔子壁时发觉的古文尚书,比今文多出16篇。西晋末年,古文尚书失传。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奏古文尚书58篇,将今文尚书析成33篇,又多出5篇,并从一些古籍搜集文句编造了25篇。唐宋时,已有人怀疑梅赜本尚书,清人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以大量的论据,证明白梅本之伪。传世的今本尚书,大约只有今文尚书28篇是可信的。这就是文献学中与校勘学相关的辨伪问题。学生面对尚书,文献学辨伪的相关材料就须要去了解,如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清丁晏的尚书余论以及梁启

8、超的古书真伪及其年头等。1.3而讲授战国策时,涉及到战国策一书的性质,我们通常把战国策当作史书看待。但是,它是史书,还是子书?历来有不少争议。要了解战国策一书的性质,就须要具备肯定的书目学学问,汉书•艺文志将战国策列于史记之前,归入春秋类,即史类,后代的史志也归之于史部。而宋代书目学家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把它归入子部纵横家,此后马端临文献通考也承晁说归入子部纵横家。究其缘由,首先在于它不符合儒家的道统精神,宋儒曾巩称其为害正之邪说,宜放而绝之61800。曾巩曾经访之士大夫家,搜求残篇断章,重新整理战国策,目的在于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不行为,然后以戒则明61800。其次,人们发觉战国策缺

9、乏信史所具备的特质,也就是说,战国策中既无年头,又无时序,且前后抵牾,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历代史家所应有的实录精神和一丝不苟无征不信的严谨作风。晁公武认为:予谓其纪事不皆实录,难尽信,盖出学纵横者所著,当附于纵横家云。1.47在讲授史记时,存世的史记一书在司马迁生前虽已基本完稿,但有阙漏,有些篇章为后人增补。我们须要从史记的注本及选择较好的版本入手,才能阅读到接近真实的史记。史记旧注有三家,即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八十卷,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十卷,原皆与本文各自另行,从北宋起本文与注释结合在一起,三家注散列在正文之下。现存的史记,以南宋建安黄善夫刻本为最早。明清以来,以清乾隆年间官

10、刻的武英殿本、金陵书局刻印的张文虎校本最为通行。目前便于阅读的主要有中华书局的校点本。因而,学生了解了辨伪的学问,就能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传世文献的优缺点,进而培育相应的思辨实力;而引导学生驾驭书目学的相关学问,学生就有可能把握传世文献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及该书的版本、校勘和流传状况等,从而学会选择、运用书籍,为进一步的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 1 2 3 4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