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党员阅读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家河》党员阅读心得体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梁家河党员阅读心得体会 细读梁家河,坚守党性宗旨,头顶上有国家,心里头有人民。在担当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总书记是“有泥土味的基层干部”,下面是由我带来的有关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便利大家借鉴学习。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1 可以说梁家河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语言质朴,字字饱含着真挚的情意,在读其中几个章节的时候,我几乎无法抑制地流下了热泪。 四十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才十五岁,就要背着行李到当时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梁家河插队。在那里一待就是7年。从一个白净的城里娃熬炼成了一个干农活从不“撒奸儿”的好把式; 从一个讲一般话的北京人变成了一个张嘴就来陕北话的黄土高原汉子; 从一个先后写了
2、10份入党申请才被批准入党的年轻人,成长为当时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 真是不可思议,在此期间,在那样的环境里,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忍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假如没有一种锲而不舍、坚毅果敢的品性是不行的,假如没有对党忠诚、对人民酷爱的坚决信念是难以支撑的文章。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和真情实感,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爱戴和不舍,谱写了一曲既感人肺腑又荡气回肠的壮美诗章 掩卷深思,梁家河真不简洁,不能小看,这的确是一个有高校问的地方。苦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坚信光明,或许它就是一个磨砺石; 困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团结一心、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没有什么不能战胜; 挫折算不了什么,只要初心不
3、变、坚决信念、牢记使命,也许它就是一块试金石; 百姓的心里有杆秤,群众的意愿大如天心得体会。所以,梁家河这本书特别值得我们仔细读、反复学、细细品、深刻悟,更重要的是要真真正正地做好“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基层文学艺术工作者,今后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坚决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立足本职、结合实际,身体力行地带领全县文艺界人士真真正正地“深化生活,扎根人民”,多创作出一些“有根本价值所在”的文艺作品,尽力为城固文化艺术事业的旺盛发展做贡献。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2 细读梁家河,我深切感受习近平青年时期成长的艰辛与不易,进一步坚决了我要深化基层、融入群众,把群众事办好的信念
4、文章。如此,才不辜负党的重托,群众的期望。通过阅读学习,我感受最深的,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敢为人先办实事,艰苦奋斗铸才能; 二是习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源源不断的淳朴深厚的感情。看了习总书记的故事,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挚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挚友; 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我县派驻驻村工作队下基层,扎实落实“五农”工作法,与村组干部一起解民忧、办民事,干群关系更和谐,鱼水情更深,百姓得了实惠,党的干部得了民心,工作得到支持。“你的干劲有多足,取得的成果就有多大”心得体会。在那艰苦的环境岁月里,习总书记始终心怀群众,一心为民,从“一个
5、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熬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 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珍贵品行。 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将大力弘扬“梁家河精神”,仔细学习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身上闪烁的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学习他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践行党的群众路途; 学习他敢为人先带领群众致富,造福一方百姓; 学习他把群众当亲人,吃苦耐劳、不知疲乏的奉献精神。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打好脱贫攻坚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发挥驻村工作队“领头雁”和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
6、用,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干群之间的心凝合起来,两河口村脱贫安排必将如期实现!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3 1969年1月,不满16周岁的懵懂少年习近平从首都北京来到“穷山僻壤”的黄土高原一个小山村延川县梁家河。从今,在窑洞一住就是七年。这七年,让我们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群众思想的诞生过程。 陕北七年,当知青们受不了恶劣环境难以生活而纷纷离开的时候,他还住在一个老百姓的窑洞里。他说他并不感到孤独。因为晚上的时候,村里边那些半大小子都会围过来听他讲故事。大家有什么吃什么,晚上一起盖几个破被子,相互用身体来相互取暖。为什么大家对一个十来岁的小伙有如此的亲近感、亲热感。为什么其他干部开会时,群众说闲谈,基本
7、上没人听,乱哄哄的起先,稀里糊涂地结束。而他开会,大家静静静。因为,他没有把老百姓当外人,他深知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铸造江山的主子,共产党离不开老百姓。他不说大话、空话,都是大实话,都想听的话,他干的事都是老百姓盼望的事。(我们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肯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习近平)。 为老百姓建沼气池,解决了他们的取暖做饭,为老百姓建淤地坝,使他们多打粮食,解决肚子问题,修男女厕所,解决上厕所的尴尬问题,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谋华蜜,更难能珍贵的是他过了“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据习近平总书记回忆,晚上,窑洞里有四五个小伙子
8、陪着我,晚上不仅是他们,村里的其他人,都是接连地吃完饭以后进了我的窑洞,来串门,来听我讲古今,因为我的故事多啊。问我这个问我那个,北京什么样子,知道还有国外,美国是怎么回事,很新奇。你们都吃些什么,在北京吃什么,什么最好吃,你们都还见过什么希奇事,三国、水浒、红楼梦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就给他们讲了,讲三国、水浒、红楼梦,跟大家都是成为好挚友。面对数次申请入党屡屡受挫的精神苦痛,是一般百姓帮助他卸下了思想包袱,不懈追求人生志向。当他上高校离开梁家河时,因为睡得比较晚,早上一起来推开门呢,外面都站满了老百姓、乡亲们,因为我在里边睡觉,静静地等,感动地哭了。正是人民群众这些心灵馈赠,让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9、与老百姓紧紧连在了一起,人民情怀与日俱增,日益深厚。 七年多的知青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形成深厚人民情怀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验,他成为全党的核心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从小受革命家庭的红色熏陶,15岁上山下乡,在陕北黄土高原度过艰苦的知青岁月,然后进入清华高校这个最高学府学习学问、开阔眼界。高校出来后又进入高层领导机关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眼界、增长了才能。紧接着沉到县里干脆当县委书记这样的“一线总指挥”,始终在改革发展稳定前沿摸爬滚打,在县、市、省重要领导岗位做实际工作。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一般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下层军官到军委主席。从西北到华
10、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都待过,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农夫、高校生、军人、干部都当过。这么丰富的阅历,在这么多重要领导岗位上历练过,有这么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全部这些都是干好领导工作的珍贵财宝。 人们常说“厚积薄发”、“多年磨一剑”,这就是典型的厚积薄发,这就是典型的多年磨一剑。始终把对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天职,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感情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用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以百姓心为心”、“权为民所赋”的真谛。归结起来是一句话: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全党核心的形成,是具有深厚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的,是党和人民之福,是国家和民族之幸。毋庸置疑,基层干部的
11、艰难经验,为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后形成坚持走群众路途、紧紧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4 5月2日,由陕西省委宣扬部、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策划编撰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面对全国公开发行,为了第一时间阅读该书,当天下午,笔者马上去书店买了一本,中午“加班”一口气看完。 纪实文学梁家河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该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深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化性。该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养,为当代青年坚决志向、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书中蕴含的为民造
12、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幻想,并且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看法、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切牵挂。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收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 当在回答“有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地地道道
13、的延安人”的提问时,习近平脱口而出:“我的确把自己当做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程点我现在所形成的许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许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天经地义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 其次部分以“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为题,讲解并描述了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人深刻相识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洗心革面,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吸取精神力气,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决志向信念。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须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
14、最须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华蜜、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书中提到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到处旧址、一件件实物照片、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5 一、志存高远修身修心 总书记从当年一位十五岁的北京知青到如今的党的总书记,他的信念从未变更。他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决的人生目标,充溢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育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
15、人民做实事” 我如今面临着同总书记当年一样的困惑,迷茫,彷徨,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在哪里。我要向总书记学习,在成长的过程中为自己树立一个坚决的人生信念,用信念为我们的心情和欲望指引方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知我们人除了享受之外,还有自我实现的须要。 总书记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 我们还没有平天下的实力,我们须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的学问结构,总书记看书的涉猎面就很宽,就连美术书他都会仔细鉴赏。所以,我们也要努力仔细的去学跨专业的学问。虽然很难
16、,但是我们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总书记都敢去弥补大自然的不足,我们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二、参赞天地之化育 弥补天地造物的不足是一件特别不易的事情,而在梁家河,总书记敢于挑战从未有过的事,即使有人对总书记说:“好后生哩,别逞能,四川暖,延川冷,沼气在咱这儿办不成!沼气过不了秦岭”,有的表示怀疑:“挖那么个坑,填上粪,就能着火?不行能!”有的人断言:“要是沼气能点灯煮饭,除非母鸡叫鸣,公鸡下蛋。”正是在各种不赞同的声音下,总书记建起了第一个沼气池,在山沟里打河坝,做坝田,正是敢于攻坚克难,才能弥补天地造物的不足。 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我们就不去做,任何一件没有做过的事都存在着不同大小的困难,
17、阅历是在实干中积累出来的,不干恒久不知道怎么干,在平日的工作中,如何干好工作,如何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优化的。所以,我们须要考虑清晰面临的问题都可能有什么,如何去解决。 三、最难的“修行”是同等心 总书记还叫小伙伴们的小名,石春阳发言,刚念了开头:“敬重的主席”习近平立刻打断他的话,说:“碎娃,你咋也这么称呼我呢!”王宪平说:“那时候咱们年纪都小,不过,我当年要知道你现在能当这么大的官,就不敢和你摔跤了!”总书记哈哈大笑,说:“你看你这是啥话嘛!”总书记并没有因为发小还是村民就高高在上,在总书记的心理,曾经梁家河的村民和他的关系从来没有变更过。 梁家河党员阅读心得体会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