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44099951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神气、懊恼、同日而语、理睬、荒芜、惊异、光滑、朴实、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接着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特长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

2、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词语积累下来。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懂得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接着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特长和自己的短处。 三、教学策略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主要通过对话绽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详细、生动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使角色形象更加显明突出。通过对话的形式,更能体会出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从而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觉

3、别人的特长,正式自己的短处。教学时可以实行如下策略: 1体现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接着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到了方法,才能将学问变成自己的。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索为主,老师引导为辅。在熟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质疑、相互解答,激励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傲慢讽刺高傲轻视愤怒 陶罐虚

4、心争论兴奋和谐相处 (2)提问:你们发觉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3)你们能抓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表现,借用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通过词语找到对应的角色,既复习了词语,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征,又回顾了课文内容,熬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实力,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方法。 (二)抓词质疑 1自读课文,了解事情起因。 2初步理解“讽刺”的意思,说说你理解词语的方法。 3质疑。 提问:看看这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出示课件: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 预设:铁罐为什么讽刺陶罐? 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 陶罐面对铁罐的讽

5、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对词语、课文内容的质疑过程中,对阅读产生爱好,在下文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巩固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目的是在阅读中带有学习任务,调动阅读爱好,扩展思维,强调思索中阅读。 (三)围绕质疑,以读促悟 过渡:你们的问题真有价值,我们只要运用一些读书的方法,把文章当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读好,信任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1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语气。 (1)学生朗读后追问:听出来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高傲。 (2)

6、提问:什么是高傲?你们想一想,高傲的铁罐会怎样说呢?谁来演一演? 【设计意图】从固态阅读中解脱,将任务性阅读变为动态的表演,深化体会铁罐高傲的语气,多种感官的参加,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加学生的参加率,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效率。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碰”。 追问:你关注到铁罐说的话中的“碰”字。想一想:铁罐,为什么让陶罐跟它碰呀? 小结:坚硬是它的优势,陶罐怕碰这是它的劣势。你是不是比陶罐坚硬你就看不起人家呀!看来“碰”这个字能体现出铁罐的高傲。 自由读。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陶罐子”“铁罐兄弟”。 追问:你关注了铁罐对陶罐的称呼,它叫陶罐什么?你听出了什么?陶罐怎么答的呢?你自己读读

7、陶罐说的话。听出了什么?虚心。 为什么虚心呢?易碎。 视察这两个词:高傲、虚心。(反义词) (3)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2学习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接下来铁罐又是怎样讽刺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要想读好,我们就要像刚才那样,边默读边拿起笔来把表现它们各自特点的关键词圈圈画画,体会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汇报沟通,随机指导。 (2)其次组对话。 “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

8、也不怕。” 在学生沟通时,对“轻视”一词和陶罐所说的“盛东西”加以分析和指导。 出示课件: 陶罐认为自己是用来_,而铁罐却认为自己是用来_。 小结:盛东西。 (3)第三组对话。读出铁罐和陶罐的不同语气。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4)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梳理内容,解疑悟理。 (1)联系上下文再解“讽刺”。 (2)大家看看,铁罐的心情有哪些改变啊?你从哪些地方发觉的? 神态的改变:高傲、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愤怒。 称呼的改变:陶罐子、软弱的东西、你

9、算什么东西。 标点符号: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充溢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苛刻。 【设计意图】作者在同一事物身上,用不同的名称描写,显示出说话的人的感情改变,这一次次名称的改变,可以使学生体会出铁罐越来越看不起陶罐,怒火越来越大了。同时也让学生留意到标点的恰当运用也能在心情的表达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铁罐子为什么经常讽刺陶罐?陶罐又为什么面对铁罐的讽刺不急不恼,最终不理睬它呢? 评价: 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特长,拿自己的特长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傲慢。 陶罐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特长。所以,陶罐虚心。 (四)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过渡:御厨中的争吵短暂停下

10、了,但事情可没结束。随着时间的消逝,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很多年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1人们再一次发觉了陶罐。读读课文十至十七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2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假如此时的铁罐子会说话,它会_地对陶罐子说:“_”。 而陶罐子又会_地对铁罐说:“_”。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设想的情节,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熬炼语言的表达,抒发内心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假如让你们也选两个动物写一写,你们会选谁和谁呢?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2小练笔:编一个童话故事。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

11、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索: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探讨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索: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看法,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洁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

12、组织探讨,全班沟通,此时,老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傲慢自大,陶罐的宽厚虚心。 (四)品尝含义 1说一说,你喜爱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肯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陶罐和铁罐 27陶罐和铁罐 1、通过本课学习,2、相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讽刺、软弱,5、轻视、和谐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

13、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细致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沟通,老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漂亮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傲慢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柔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

14、日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状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老师随时订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3、读下列词语: 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氧化无影无踪 4沟通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

15、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很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照旧光滑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氧化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讽刺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8、学生自读,9、老师巡察 10、学生沟通质疑,11、老

16、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傲慢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虚心、友好、克制) 、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板书:虚心高傲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老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高傲轻视愤怒”陶罐是:“虚心自尊”) 、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老师巡察、指导。 、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很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改变?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当陶罐被人们

17、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沟通,老师完成板书: 光滑、朴实、美观无影无踪 再读课文,说说你喜爱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学生沟通。 、老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虚心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高傲轻视怒不行遏。我们应当向陶罐学习。 思索: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探讨。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6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无影无综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相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讽刺、软弱,轻视、和谐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18、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陶罐和铁罐 2、提问:什么叫罐?(口大肚子小的器皿) 3、谈话:今日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这两个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自悟课文 1、读下列词语:讽刺虚心高傲软弱轻视争论愤怒 同日而语和谐相处羞愧渣滓氧化无影无踪 2、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3、思索: (1)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看法,说明白什么? (2)当陶罐被人

19、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4、分小组探讨思索题。 5、全班探讨,选择你最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6、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再选一组朗读。 (三)老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虚心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高傲轻视怒不行遏。我们应当向陶罐学习。思索: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探讨。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五)提问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王御厨里自恃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很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照旧光滑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附: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不复存在 语文教学设计陶罐

20、和铁罐(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看法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21、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老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高傲无理,一个虚心礼让,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状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特别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特别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起先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

22、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知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傲慢,要学习陶罐一样虚心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讽刺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讽刺这个词的理解,讽刺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讪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爱好。 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2铁罐是怎么讽

23、刺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讽刺陶罐还有哪句呢?这时候又是什么看法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视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讽刺陶罐的?铁罐从起先的高傲到轻视再到愤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愤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傲慢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傲慢自大的语句,谁来仿照傲慢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看法又如何呢?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谁情愿来告知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看法呢? 8我的

24、确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的确更能显出自己的看法。 9你认为陶罐软弱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软弱。(争论)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终一部分? 11他们最终如何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原委发生了什么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相互敬重,相互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7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

25、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看法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老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高傲无理,一个虚心礼让

26、,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状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特别仔细,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特别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起先了。 三、品读课文 师: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做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对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知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傲慢,要学习陶罐一样虚心

27、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讽刺它。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谈一谈你对讽刺这个词的理解,讽刺是什么意思呢? 生:瞧不起,讪笑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词,通过读对话,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爱好。 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 这个寓言故事告知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讽刺陶罐? 2铁罐是怎么讽刺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3铁罐讽刺陶罐还有哪句呢?

28、这时候又是什么看法呢?哪位同学带着轻视的样子来读读。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师范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讽刺陶罐的?铁罐从起先的高傲到轻视再到愤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愤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傲慢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傲慢自大的语句,谁来仿照傲慢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那么陶罐的看法又如何呢?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 7找到了吗?谁情愿来告知大家。生答。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看法呢? 8我的确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的确更能显出自己的看法。 9你认为陶罐软弱吗?哪个词能证明它不软弱。(争论

29、)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终一部分? 11他们最终如何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原委发生了什么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相互敬重,相互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傲慢、高傲、虚心、神气、愤怒、同日而语、理睬、荒芜、惊异、光滑、朴实、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

30、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课前打算 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说他们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1、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座相互朗读课文,形式自定。相互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接着做评委,听后评议。老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4、认读生字词语。开火车反复进行。 三、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沟通。老师留意激励学生。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学生视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32、“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学生提出须要老师指导书写的字。 老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察,进行辅导。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留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留意倾听,看他们

33、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老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讽刺”;利用近义词理解“虚心、软弱、轻视、争论、愤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沟通,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二、沟通感受,明白道理 老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终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激励学生畅所

34、欲言,敬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虚心,不要傲慢”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特长、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虚心的人有好的结局,傲慢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拓展延长,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三、续编故事 续写铁罐给陶罐的一封信。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虚心高傲 光滑朴实美观不复存在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驾驭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3、理解陶罐的虚心宽容和铁罐的高傲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

35、写,了解铁罐的高傲无礼和陶罐的虚心而不懦弱;【教学难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虚心却不懦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课前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陶罐和铁罐优秀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两个挚友吗?:陶罐、铁罐师:今日我们就接着来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2、师:还记得这些词语吗?打个招呼吧!(开火车读、齐读)3、师:看来大家词语都驾驭的不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的两个主子公分别是陶罐和铁罐。课件3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1、师:铁罐是怎样讽刺陶罐的

36、,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一)出示学习要求:(1)读课文29自然段,用“”画出铁罐说的话,用“”画出陶罐说的话。(2)通过他们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陶罐和铁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师:铁罐第一次讽刺陶罐的开场白是什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高傲地问。指名读。师:怎么样问的?你能读出铁罐的高傲吗?面对铁罐的讽刺,陶罐却是怎样说的?“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虚心地回答。你听出什么了?你能把陶罐的虚心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着读一读。3、虚心的陶罐使铁罐停止了对他的讽刺了吗?铁罐又是怎样讽刺陶罐的?“我就知道你不敢,软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视的神气。师:这一次讽刺和前一次有

37、什么不同吗?(语气)你能把它的不同读出来吗?4、它这样讽刺陶罐,可陶罐还只是“虚心”的回答吗?读一读。“我的确不敢碰你,但并不是软弱。”陶罐争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1)它想向铁罐说明什么呀?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2)“再说”陶罐子还想说些什么呢?(不会生锈、美观)(3)陶罐是怎么样说这些话的?(争论)假如我们把“争论”改成“争吵”好不好?为什么?师:假如你就是陶罐,你要怎样向铁罐争论呢?试着读一读。师生协作读:我来做铁罐,谁来和我争论。5、师:“住嘴!”铁罐愤怒了,“你怎么敢和我同日而语!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

38、,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恒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6、假如你是陶罐,听到这句话该怎么回答:“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7、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愧,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8、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讽刺陶罐的,它的看法也从最初的高傲到更加轻视到愤怒而越来越恶劣。这样的铁罐你用个词语来形容它!(板书:高傲无礼)陶罐对铁罐一再忍让,它最终不再理睬铁罐。你觉得陶罐怎么样?(板书:虚心有礼)9、你们能把它们不同的看法读出来吗?(同桌读、男女生读)(二)研读陶罐和铁罐的改变,学习1017自然段。1、师

39、配乐复述:时间在消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忘在荒芜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2、很多年以后,陶罐和铁罐的命运如何?板书:完整保存板书:无影无踪师:铁罐怎么会无影无踪了呢?师:当时自认为坚硬无比的铁罐,在时间的消逝中,最终成为了粉末。消逝得无影无踪!而简单破裂的陶罐却完好地生存下来了!三、深化感悟、课后练习师:故事到到这儿了。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终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师:是啊,陶罐和铁罐各有各的特长和短处,只有相识到自己的短处,才能取长补短。我们也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不,老师有几乎话送给大家!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像陶

40、罐一样,多发觉别人的特长,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学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学案分析 【教材简析:】陶罐和铁罐一文是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好玩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其次主要讲很多年过去后,人们发觉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知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特长,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特长”这样一个道理。【设计思想:】在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关键词、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解读文本

41、,感悟文本,再现文本。边读边想象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感受铁罐的高傲、陶罐的虚心,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学情简析:】这则语言故事,语言朴实且富有童趣。学生很简单读懂故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先与学生沟通阅读故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读中悟,逐步让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化,这点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3、练习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提高学生说话实力,加深对寓言的理解。4、学会敏捷运用积累的学问。让预习作业、课堂练习有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读文,懂得寓言蕴含的道理。【教具打算:】课件陶罐和铁罐图像【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复习巩固生字“怒”。1、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在课前收集的有关表示人物神态的成语。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表示人物神态的成语,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有关“怒”字的成语。)3、读了这些成语,你发觉了什么?4、还记得昨天我们课文里学习的一个生词吗?再展示生字“愤怒”,假如再请你用“怒”字组词,你能记住刚才所讲的哪些成语呢?过渡语:真不错!假如大家能把积累的学问敏捷地运用到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你将会“百尺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