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克服一、中小学教师倦怠心理的成因分析(一)传统伦理道德对教师期盼一直以为,人们都认为教师是“太阳下最神圣的职业”,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就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要高尚圣洁,要永远都当圣人。这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对提升教师这一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认识、道德观念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正面影响。但另一方面这种认识和评价体系无形中对教师也是一种压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种“永远的圣人”对于社会人的教师来讲都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对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都相对较低的中小学教师来讲,有些时候、某种程度上
2、不能说不是一种过高的期盼或要求,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这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的话,那么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对身心不特别成熟的某些教师而言,就是导致职业倦怠心理的诱发因素。(二)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压力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骨干评选、教师聘任、考核排序、按绩取酬、绩效奖励等等,这是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与之相反的工作中自己付出了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绩效也不错,可是学校在进行评优评先方面却没有以此为标准来进行评定,这就给年轻教师积极性带来了打击,长此以往,就给教师职业倦怠带来埋下了诱因。(三)教育管理中的升学
3、率不管教育理念如何更新,教学成绩始终是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终落在教师的身上,尤其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升学率的过高期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当然要采取多种管理措施,以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其责任人还是教师。有的教师甚至因为学校会议或者“迎检”不得不把作文、试卷这些大批量的批改任务以及相当一部分备课工作,带到家里完成。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延伸性过长,是普遍现象。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长时期的体力上过于辛苦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超出了心理承受极限,“物极必反”,开始厌倦工作。(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4、,需要教师有过硬的素养,对教师的高要求与大部分教师个人素质跟不上的矛盾,导致教师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使教师群体中出现厌倦情绪。(五)各级各类评优为了激励教师成长成才,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了不同类别的荣誉称号,在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评价作用,调动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成才的愿望,因“名额有限”,获得荣誉称号的只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小部分,对大多数教师来讲,尽管他们有强烈的荣誉需求,荣誉仍然与他们无缘,形成了不当的压力和精神压力。长此以往,打消了他们上进的积极性,产生了“愤世嫉俗”的职业倦怠心理。以上五个方面,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探讨形成教师职业倦怠心理问题的客观原因,当然不排除教师自身的主观原因,以及微观
5、环境中特别是中学时期学生逆反心理和叛逆行为较重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形成的压力。二、中小学教师倦怠心理的现状分析(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1、生理方面: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咙嘶哑、背痛、头晕、全身酸疼、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女教师还会出现生理紊乱、月经失调等。2心理方面:在认知方面,感受到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将其看做是枯燥的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表现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就躲,不愿钻研。3、行为方面:心理上的转变直接在行为
6、上有所反映,表现为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动物,用固定化的语言来描述学生个体.对待同事也常常持多疑的态度。(二).中小学教师倦怠心理的现状据调查,我校有 60%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教师和班主任的压力大于非毕业班教师和不当班主任的教师。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迫在眉睫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四中小学教师倦怠心理调适策略为了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心理。我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些具体工作:(一)多渠道了解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应为教师营造一个公平、合理、效益与发展的微观环
7、境,从学校运行管理机制上为教师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愉悦、进取的工作环境,进而从正面去引导教师培养健康心理,使教师能够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二)多方面力量关注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学校各方力量要通过各种形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给教师提供安全、稳定、有保障的工作环境,同时注重情感激励,使之产生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应当意识到,只有在自由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中以及在齐心协力的氛围中,教师才有真正的发展,教师的潜能、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在这个问题上,单靠哪一方面的力量恐怕都难以解决,必须齐抓共管,体现合力。(三)多种方式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心理1、开展职业心理测验与调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
8、心理辅导活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办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定期不定期地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2、开展“读书、励志”活动。向教师推荐励志书籍,通过读书活动,引导、帮助教师“在读书中励志,在读书中净化思想,在读书中平和心态,在读书中增加智慧。3、开展拓展训练、旅游考察,进行体验式学习。要改变一贯僵化的理论讲座培训,外请拓展训练专家对教师实施现代培训学习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学习,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最好的管理、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自我管理,自我感悟,生硬的说教只能造成教师的心理负担,带来反感情绪。4、开展文体活动
9、,满足教师合理精神需求。教师缺少必要娱乐活动,精神得不到放松,压力得不到缓解,势必影响工作激情和创造性,因此,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克服倦怠心理的有效途径。在组织大型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系列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参与,愉悦身心,营造和谐活跃的氛围,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非常重要5、学校领导提高素质,凝聚教师。学校领导的素质、德行如何对于学校凝聚力、教师对学校的信赖感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学校领导者,应将传统管理中领导被视为老大式的人物变为今天教师工作的引导者、设计者和服务者,主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他们发展的后盾与支持者,使教师信赖领导,依靠学校,热爱
10、教育。6、科学管理与评价,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积极性。在管理中,只有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工作要求,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义务、专业发展的方向,达到教师管理的预期目的。7、人文关怀,给与教师更多的身心关怀。学校领导要倾听教师的心声,倾听教师的烦恼、忧愁、苦闷,工作挫折,倾听教师的教学所得、探索创新等等,让教师在倾诉中使压抑舒解;营造温馨的休闲环境,使教师的心理焦虑得到适当的转化与宣泄。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教师有了好的身体,就有了好的工作心情和动力,自然就消除了倦怠心理。8、构建和谐简约人际关系,使教师依恋工作、学校。教师工作状态的优劣
11、,与学校人际关系好坏密切相关。如果一所学校人际关系复杂,身处其中的教师就不愉快。而人际关系和谐简约教师心态就积极向上。在实际工作中,校长及其他学校领导,应为教师搭建信息与情感交流、公正评价的平台。学校正确引导,让校园充满人情味和真善美,多赞美、少非议,多关心、少冷漠,多欣赏、少指责,多春风化雨、少粗暴蛮横,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让教师在和谐简约的关系中享受幸福,富有激情,依恋教育。9、社会与教育主管部门协同营造良好氛围,真正的给学校、教师发展空间.当前中考仍然是一把悬在教师头顶的利刃,中考成绩仍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媒体要把素质教育所追求的长远利益与家庭追求的当前利益结合好,完善对学校的教学成绩的评价,不应该把中考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师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为一线教师创造宽松工作氛围。社会中的媒体应该多从正面介绍素质教育,而不是以偏概全的把一两个工作失误进行疯狂炒作,扰乱公众的视听,要着眼于教育的主流报道,保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话语,切实改善教育外部环境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于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因而值得全社会关注。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自身都要共同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尤其是要有效地开展教师心理辅导,使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积极创造事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