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区域经济转型政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区域经济转型政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省区域经济转型政策研究内容摘要:在全球经济仍将处于经济危机后缓慢复苏并低迷调整的大背景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加,将对我国和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压迫下,浙江省经济已经到了不转型就没有出路的境地。“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应该是新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途。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区域经济的问题分析,结合浙江省经济未来的发展态势和目标,提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的政策选择。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转型; 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从体制上看,浙江省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培育了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市场机制日趋完善且在资源配置中的地
2、位得到广泛尊重,作用也不断得到强化;从发展阶段看,浙江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以产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体系发展成为全方位开放的、以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体。浙江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时期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所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基础和新的发展趋势,要求浙江省新时期应该有新的发展思路。1: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1.1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的矛盾浙江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低成本竞争和数量型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与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浙江
3、人多地少,大宗原材料和能源短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面积较大,粗放型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所构成的矛盾日趋尖锐。1.2小城市快速发展与大中城市发展缓慢的矛盾长期以来,浙江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自我积累、依托市场、集聚发展”的模式致使大量低附加值、低技术产业集中在小城市、小城镇,这就导致浙江小城市、小城镇发展迅速,大中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区域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不高,对所在区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1.3以出口依赖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与国际市场调整震荡加剧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结构形成了传统工业比重高、一般贸易比重大、出口依赖比较严重的特征。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浙江外贸出口大幅下
4、降,从而拖累工业增长大幅下降,最终导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降至全国后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国际市场进一步萎缩,浙江外贸出口的负增长短期内很难扭转。在国际市场调整震荡的大背景下,要想通过迅速扩大内需以改变出口依赖比较严重的经济结构相当困难。1.4低层次的产业结构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新发展阶段的矛盾浙江省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是与“轻小民加”为主和服务业发展滞后联系在一起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但是实施情况不理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进展不快。国际经济危机冲击下浙江经济增长速度骤降,虽然与外贸出口及相关联的工业增长大幅下滑有关,但深层次缘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产业层次低,产品竞争
5、力弱,主要产业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2浙江省区域经济转型的主要内涵与目标经济转型是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明确经济转型的内涵,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完善浙江区域经济体制,以及促进浙江经济的长远发展都有重要意义。2.1有关学说对“经济转型” 内涵的界定“经济转型”或“经济转轨”一词,在国际上流行了几十年,研究“经济转型”或“经济转轨”的文献也很多。由于各国经济转型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不尽相同,所遇到的内容既有共同的也有特殊的,因而对经济转型的理解众说不一。经济转型与经济改革的区别概括地说,经济改革是经济转型的基础,经济转型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高级
6、阶段。目前经济学界对经济转型有多种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2.1.1.生产力转型说这是从较低层次的经济发展阶段向较高层次的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2.1.2.制度与体制转型说捷克的克劳斯认为,转型是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从地区经济向独立的国家经济的转变过程。2.1.3.资源配置转型说在经济发展初期,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般是在私有制社会经济体制内进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旗帜的指引下,中国社会开始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新的社会转型,新的社会转型的实质概括地说,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这是在公有
7、制经济体制内进行,主要是运行方式的转变。2.2浙江省区域经济转型的主要内涵浙江省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实体经济”,推进经济转型应该围绕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 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经济转型的核心。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所以浙江省区域经济转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2.2.1发展方式转型总的来说是由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主要通过依靠扩大投
8、资建设规模,大量增加生产要素的投人,靠外延发展生产。这种增长方式属于“物质资本依托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经济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将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实现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注重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靠内涵发展生产,是“人力资本依托型”的经济增长方式。2.2.2发展模式转型长期以来,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县域经济的推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应该实行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提升城市功能、提高用地密度、完善设施水平,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形成功能合理、布局紧凑、联系便捷
9、、运行高效的大都市发展形态,提高城市竞争力,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2.2.3制度转变浙江省体制改革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仍未到位。要素市场化改革亟待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和工业用地招拍挂有待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机制不够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建设滞后,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任重道远。浙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建立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迫切需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2.3浙江省区域经济转型的主要目标2.3.1、
10、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导向,积极实施产业集群升级立足传统“块状经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块状经济”是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起来的特色优势,也是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要围绕“双提升”(提升价值链、提升产业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将低成本优势扩展为质量、品牌、营销、研发等集成优势;将单个生产环节的制造优势扩展为产业链的整体制造优势;营造“总部经济在浙江、生产基地延省外、研发机构国际化、营销网络全球化”的新型产业集群组织格局,在新的平台上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2.3.2、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浙江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加快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
11、业结构调整步伐,在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要突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和数字传媒等创新性、示范性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发展;突出金融产业作为综合性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加快地方金融的创新发展;突出现代物流、网络经济、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科技教育、商务会展和批发分销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突出商贸、旅游和房地产等传统优势服务业的改造提升,以及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家庭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2.3.3、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导向,统筹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和稳定出口面对国际经济低位徘徊、动荡多变的大环境,浙江省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有效统筹扩
12、大内需、增加投资和稳定出口之间的关系。通过扩大内需,拓展经济增长的空间;通过增加投资和稳定出口,为适度增长保底;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新发展阶段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2.3.4、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面向未来,把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作为占领经济全球化新高地的战略举措。突出节能减排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认真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统筹生态省、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完善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长效机制。 3:浙江省区域经济转型的政策选择3.1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 3.1.1、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改革开
13、放以来,浙江区域空间总体格局经历了“两大块”(浙东北和浙西南)、“VIT”(环杭州湾、温台沿海、浙赣线和金丽温线)、“四圈群三带两翼”(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环杭州湾、温台沿海、浙赣和金丽温沿线产业带,东部海域和西南山区两大生态屏障)的发展历程。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实施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导的,以沿海开发为重点的,以重点开发区、城市新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为载体的新的空间开发战略,继续坚持“点”“轴”“面”有机结合、逐步推进的原则,在规划和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区域空间布局。3.1.2、实行中心城市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杭州、宁波和温州已经拉开了大都市框架,并开始朝着带动
14、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都市圈方向发展。但是,这些大都市雏形还处于低联系度、高运行成本阶段。因此新时期应该把强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作为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同时,要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力争在推进新型城市化上有新突破。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把重点开发区、城市新区和开发区(工业园区)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载体。 3.1.3、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形成,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扩大省际间区域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中一个亮点。要按照国家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
15、制。要进一步接轨上海国际大都市,积极利用世博会后续效应和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机遇,带动浙江省经济的发展。要抓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机遇,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扩大温台沿海地区的影响。要利用杭徽高速、杭新景高速、南衢黄高速等跨省高速公路全线建成,进一步加强与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部等经济腹地的联系。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到资源富集地区建立能源原材料开发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省外浙商回乡投资创业,设立总部。要大力开展国内引进工作,引进对产业升级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3.1.4、推进基础设施的综合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服务于区域经济平稳
16、运行的一体化和高效化经过30多年的努力,浙江水利、能源、交通、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已达到一定水平。总的判断,新时期浙江省基础设施投资的由持续高潮阶段将逐步转向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理顺机制的重要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将由量的扩张转为质的提高。为此,要着眼于提高基础设施服务区域发展的整体效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综合化、网络化和信息化。3.1.5、把发展海洋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浙江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港口、旅游、渔业、滩涂、油气和海岛等资源丰度位居全国前列。21世纪是海洋世纪,加强海洋综合开发,将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的领域、拓展新的空间、增加新的产业。海洋经济是最具创新潜力的经济
17、,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和海洋生物工程的不断突破,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我们要抓住机遇,把开发海洋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把发展海洋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通过创建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和保护示范区,加快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3.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使浙江经济缺乏竞争力的矛盾暴露无遗。而竞争力的提高和新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型发展。因此,必须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增强转型升级的动力。 3.2.1、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
18、、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加强创新研发、创新培育、创新产业化的全程创新创业服务,把浙江打造成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创新创业活跃区域。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创新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集聚和共享;加快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实施,推进共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在优势产业领域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继续引进大院大所或加强合作,尤其是航天、国防等国家重点投入的科研院所,以国家重大项目带动浙江省科技创新层次和水平提升;加强与国内主要大学的战略合作,建好产学研合作平台。改革省内高效科研体制,最大程度地发挥
19、高校科研潜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2.2、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浙江现代产业的发展要依靠高新技术产业,还要依靠优势传统产业的不断创新,更要依靠优势传统产业和新型重化工业的组合支撑。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除了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条重要的现实途径。要不断优化政府科技资源的分配,根据创新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确定合适的支持比例结构,制订针对性的鼓励和扶持办法,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和效益。创新风险投融资机制,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企业按照国内外先进
20、标准组织生产,支持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修改制定。加强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鼓励在政府采购、示范化项目、重大装备国产化等方面优先购买企业自主创新产品。 3.2.3、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国际经济危机的蔓延和加深,给浙江带来了大量吸纳国际高端人才的战略机遇。为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一是拓宽人才领域,重点加大对国际金融、先进技术、高级管理、创意领军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二是拓展人才区域,不但要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寻觅人才,还可针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重化工业等,在印度、俄罗
21、斯等国家招揽人才;三是创新引进思路,长期的或短期的、聘用的或合作的、在职的或退休的,只要是浙江紧缺的人才都可以引进。要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探索柔性引进办法,抓抢机遇、尽快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知识产权入股等激励政策,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3.2.4、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结合,塑造独特竞争优势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密切相关,把创新和创意融合起来有利于支撑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浙江传统产业的转型,不仅需要高新技术来改造设备、原材料,更需要创意设计来开发独特的产品
22、。要积极发挥杭州等中心城市创新、创意资源集聚的优势,发挥浙江省各地传统手工艺技术的优势,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IT设计等融合起来,力争在汽车设计、建筑设计、面料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装饰材料设计等方面迈出新步,发展一批优质的创意产业园。 3.3借助世博效应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2010年是上海世博之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在加速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促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一是世博会的举办,将极大地推进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化进程,通过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建设在空间上连接成网,促进长三角地区“
23、同城化”;二是世博会的举办,将促进上海和周边地区高度密集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经济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带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三是世博会的举办,将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整合和分工,逐步改变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现象。上海世博会在推动上海城市转型的同时,也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重要的契机,要适时抓住机遇、抓准契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世博会使得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也为浙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极好平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借此我们应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之机遇、技术创新之机遇、长三角一体化之机遇、提升人的理念之机遇。3.4“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构筑对内对外
24、开放新格局 推动浙江转型发展,必须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紧密结合起来,把“立足浙江”与“跳出浙江”有机统一起来,把“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真正融合起来,在国际国内区域竞争与合作中构筑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3.4.1、努力挤占全球性产业体系的有利地位积极引导“块状经济”及相关企业,实施产业链的国际合作,在重点地区或城市设立研发、创意设计、营销等机构,参与国际同行的兼并重组,在国外目的地市场建设生产基地,切实打造若干个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性产业集群。顺应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研发、制造、现代服务联动和融合的新趋势,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带动浙江省服务业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3.4.2、把“浙江经济”
25、和“浙江人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凭着“温州模式”和“浙江精神”赢得了发展先机,取得了先发优势。浙商在走遍全国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走向世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结合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继续鼓励民营经济“走出去”,不但要把具有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中西部,还要大胆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要更加积极地“引进来”,在浙江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建议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中心城市打造全国性的民营经济总部。这样既可以鼓励浙商在走出去的同时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又可以依托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提升民营经济,还可以促进杭甬温都市经
26、济圈的发展。 4、结语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要更好地发展浙江省区域经济,促进浙江省区域经济转型,就必须在认清目前国际,国内形式的前提下,综合利用法律、经济、金融各种政策,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为浙江省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1 王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转型. 地方经济.2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王缉慈.地方产业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4 赵人伟转型期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云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5 兰建平. 关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思考. Overall Situation全局.6 孟志青,蒋敏,李珅. 基于竞争与合作共存视角的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区域经济2010年第4期.7 姚先国.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与浙江经济转型. 理论视野,2010/04.8 徐海彪莫乐平高姗. 世博效应助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年7期.9 张玉华. 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8月第22卷第3期.10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