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42879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哈工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工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默认分类 2010-04-24 11:35:19 阅读6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船舶学院 时间:2009-6-16 14:40:51“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教学大纲(COMPUTER CONTROL OF ELECTRICAL MACHINE SYSTEMS)大纲编制:李哲 教研室主任:李哲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教学性质:选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及近机类专业学 时:30(26/4) 学 分:1.5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讲述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控制

2、系统,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和气压传动控制系统,通过这门课让学生掌握机电液气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直流、交流电机的组成、原理、动态特性及其应用,液压伺服系统设计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机电液气系统的组成、分类,分析和设计;了解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具备分析机电液气系统和设计简单的机电液气系统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深造和适应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相关课程有:电工学、模拟电路、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传动;电工学、模拟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作为本课程的基础课。液压传动课程侧重于讲述液压传动系统,本课程侧重于液压控制系统。四、教学大纲内容使

3、用教材与参考教材1、使用教材:(骆涵秀主编 机电控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2、参考教材:(李洪人 液压控制系统 国防工业出版社)(邓星钟 机电传动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朱善君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原理 应用 维护 清华大学出版社)五、教学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概述(2)本章主要内容有:分别用实例引出机电、液压、气动控制系统的整体组成,功能和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机电液气系统的组成;了解机电液气系统的发展方向和选用原则。第二章 直流电机(4)本章主要内容有:直流电机的原理,动态特性分析和系统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和系统应用;了解直流电机的原理、组成。第三章 交流电机(4

4、)本章主要内容有:交流电机的原理,动态特性分析和系统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交流电机动态特性分析和系统应用;了解交流电机的原理、组成。第四章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8)本章主要内容有: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液压控制阀的结构、特性和分析;液压动力机构传递函数的建立;液压位置控制系统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液压控制阀的结构、特性和分析;液压动力机构传递函数的建立;液压位置控制系统的分析;了解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用Matlab工具分析和仿真液压控制系统。第五章 气压传动控制系统(8)本章主要内容有: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常见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使用,常见气压传动回路,PLC控制气压传动系统;要求学生掌握

5、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常见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使用,常见气压传动回路,PLC控制气压传动系统;了解气压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合。六、实验课1、 简单气压传动系统实验 (2)(1) 了解常见气动元件(气缸、阀等)(2) 了解常见气动回路2、 PLC控制气压传动回路顺序动作实验 (2)(1) 了解PLC结构(2) 掌握PLC控制气动回路的编程方法“机电液系统控制”教学大纲(ELECTRICAL MACHINE AND HYDRAULIC SERVO SYSTEMS)大纲编制:熊伟 教研室主任:李哲课程编码:S111111 课程名称:机电液系统控制教学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6、专业学 时:36 学 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讲述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控制系统,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和气压传动控制系统,通过这门课让学生掌握机电液气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直流、交流电机的组成、原理、动态特性及其应用,液压伺服系统设计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机电液气系统的组成、分类,分析和设计;了解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具备分析机电液气系统和设计简单的机电液气系统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深造和适应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相关课程有:电工学、模

7、拟电路、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传动;电工学、模拟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作为本课程的基础课。液压传动课程侧重于讲述液压传动系统,本课程侧重于液压控制系统。四、教学大纲内容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1、使用教材:(骆涵秀主编 机电控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2、参考教材:(李洪人 液压控制系统 国防工业出版社)(邓星钟 机电传动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朱善君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原理 应用 维护 清华大学出版社)五、教学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概述(2)本章主要内容有:分别用实例引出机电、液压、气动控制系统的整体组成,功能和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机电液气系统的组成;了解机电液气系统的发展方向和选用原则

8、。第二章 直流电机(4)本章主要内容有:直流电机的原理,动态特性分析和系统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和系统应用;了解直流电机的原理、组成。第三章 交流电机(4)本章主要内容有:交流电机的原理,动态特性分析和系统应用;要求学生掌握交流电机动态特性分析和系统应用;了解交流电机的原理、组成。第四章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12)本章主要内容有: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液压控制阀的结构、特性和分析;液压动力机构传递函数的建立;液压位置控制系统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液压控制阀的结构、特性和分析;液压动力机构传递函数的建立;液压位置控制系统的分析;了解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用Matlab工具分析和

9、仿真液压控制系统。第五章 气压传动控制系统(10)本章主要内容有: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常见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使用,常见气压传动回路,PLC控制气压传动系统;要求学生掌握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常见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使用,常见气压传动回路,PLC控制气压传动系统;了解气压传动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合。六、实验课1、 简单气压传动系统实验 (2)(1) 了解常见气动元件(气缸、阀等)(2) 了解常见气动回路2、 PLC控制气压传动回路顺序动作实验 (2)(1) 了解PLC结构(2) 掌握PLC控制气动回路的编程方法“数控技术” 教学大纲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Te

10、chnology 大纲编制:王冬生 教研室主任:李哲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数控技术 教学性质:必修 教学对象:机械类专业学时:40 学分:2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课,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阐明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及操纵数控系统的数控编程技术,同时了解数控技术在未来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数控系统组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机床数控化改造和设计能力。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控编程技术等,使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本质和工作原理,掌握一种先进的机械控制方法,

11、并用该方法实现一些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控制;具备一定的生产设备数控化改造和设计能力。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工艺学、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结构设计等基础。四、 教学大纲内容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使用教材:赵玉刚等,数控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2版五、 教学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 4 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数控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的关系等。第二章 数控编程技术 ( 8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数控编程技术的概念、

12、数控编程技术的主要内容、数控编程坐标系的建立、数控常见指令、手工数控编程技术和数控自动编程技术。第三章 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8 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数控系统插补工作原理;插补概念和种类;数据采样插补和基准脉冲插补的特点;逐点比较法插补、DDA法插补和比较积分法插补的工作原理和算法实现流程;数据采样插补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刀具半径补偿中的B刀补和C刀补的实现过程;数控系统的加减速控制等。第四章 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 4 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数控系统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数控系统硬件结构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数控系统软件结构的组织形式和特点。第五章 数控系统的开关量控制 (4 学时)(可以作为

13、机动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数控机床中开关量的控制方法;PLC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PLC与CNC系统的组织关系;典型数控系统PLC的设计、调整方法。第六章 数控伺服系统 ( 7 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数控伺服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数控伺服系统的分类;以步进电机为控制对象的开环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数控系统的测量装置(包括位置测量和速度测量);直流调速系统和位控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第七章 数控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 ( 5 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数控系统机械结构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主传动的机械结构;进给系统的机械结构;数控系统刀库系统的组织结构及换刀的机械装置。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教学大纲大纲编制:刘雪云

14、 教研室主任:李哲课程编码:0101200010 课程名称:互换性及测量技术教学性质:必修 教学对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学时:36 学分:2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相互配合的基础知识和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技术,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2、 掌握基本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概念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具备初步设计几何

15、量精度的能力。 3、 了解典型零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基本知识。 4、 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 5、 具备对机械零件的一般几何量作技术测量的初步能力。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机械精度设计和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各种典型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公差标准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机械产品质量技术保证的过程,学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检测的基本概念;学习测量误差的形成与处理方法;通过检测技术试验和生产实习掌握常用检测方法;按照误差定义能对被测几何参数作出与否的正确判断。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

16、有一定的机械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既能读图、制图,了解机械加工的一般知识和常用机构的原理。在后续课程,如机械零件设计、工艺设计、毕业设计中,学生都应正确、完整地把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四、 教学大纲内容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1、使用教材: 刘品 张也晗主编,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2、参考教材:王伯平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2 蒋庄德主编,机械精度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五、 教学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机械精度设计原则,几何精度设计的主要方法和

17、标准化。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误差的基本概念,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 计量单位与量值的传递,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测量数据处理。第三章 尺寸公差、圆柱结合的精度设计与检测(4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光滑圆柱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其他典型结合及传动件的公差标准,圆柱结合,配合的概念,配合制,极限与配合的选用,光滑圆柱公差配合与精度设计。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与检测(5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基本术语和定义以及形位公差项目、形位公差带标准及其应用、公差原则、形位精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表面微观形状公差项目、表面粗糙度标准及其应用、

18、表面微观形状精度设计。第六章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精度设计(1.5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滚动轴承使用要求及其内、外圆公差带标准、轴颈与外壳孔上影响滚动轴承使用要求的因素及其控制与标准化,轴颈与外壳孔的几何精度设计。第七章 圆锥结合的精度设计与检测(1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圆锥结合的种类和特点,圆锥配合的类型,圆锥配合的选用,典型结合件及传动件的精度设计。第八章 键、花键结合的精度设计与检测(1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键结合的主要几何参数,花键的公差与配合标准及其选用,矩形花键联结的精度设计与检测,花键的精度设计与检测。第九章 螺纹结合的精度设计与检测(1.5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螺纹结合的使用要求,普

19、通螺纹的牙型、基本牙型和主要几何参数,普通螺纹几何参数偏差对其使用要求的影响和控制、,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标准,普通螺纹的精度设计,普通螺纹的检测。第十章 圆柱齿轮精度设计与检测(4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齿轮上影响其传动使用要求的主要误差及其评定指标与检测,齿轮评定指标的控制及其标准化,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第十一章 尺寸链的精度设计基础(4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尺寸链的确立与分析,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用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用其他方法解装配尺寸链。六、 实验课(8学时)1 、尺寸误差测量 了解立式光学计,游标卡尺,内径指示表的结构,调整和使用方法;量块的正确

20、使用与维护方法;掌握测量的原理;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常用术语的实际含义。2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拉 学会用普通计量器具和检验工具测量箱体位置误差的方法,理解各项位置公差的实际含义。3 、表面粗糙度测量 了解电动轮廓仪的结构并熟悉其使用方法,熟悉用针描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 ,掌握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加深理解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单峰平均间距s、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和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 的理解。4 、圆柱齿轮测量 学会测量径向综合总偏差、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齿厚和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了解径向综合误差和一齿径向综合误差的评定和成因,理解齿圈径向跳动、齿厚偏差的实际含义和

21、作用,熟悉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的计算。金属工艺学冷加工教学大纲大纲编制:郭景哲 教研室主任:李哲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金属工艺学冷加工教学性质:必修 教学对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学时:15 学分:1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得到机械制造技术,方法以及经济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是机械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得到机械制造的完整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新工艺新技术 3、 使学生了解经济管理的一些知识。 4、 使学生

22、学习一些英语对照的专业术语二、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各种典型机床,以及常见的表面及切削加工方法,特种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计算机辅助制造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机械产品加工的过程和方法。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有一定的机械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既能读图、制图,了解机械加工的一般知识和常用机构的原理。在后续课程,如机械零件设计、工艺设计、毕业设计中,学生都应正确、完整地把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四、 教学大纲内容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1、使用教材: 李振明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参考教材:邓文英

23、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五、 教学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切削加工基础 (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切削用量,刀具角度,刀具材料,积屑瘤,提高切削加工技术经济效益的途径第二章、机床(1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机床的型号,组成,基本结构以及机床的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第三章 常用的切削方法(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车削,钻削,镗削,刨削,铣削,磨削 第四章 常见的表面加工(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外圆,孔,平面加工,螺纹,齿轮加工内容与方法。 第五章 特种加工(1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第六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生产纲领,生产类型概念,

24、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性,以及工艺路线的拟定,典型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第七章 装配(1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装配的过程,方法以及组织形式,介绍装配自动化和装配机装配线第八章 计算机辅助制造(1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20世纪制造业革命性的科技成果,简单介绍成组技术,CAPP专家系统,机器人和柔性制造系统。第九章 机械制造经济性与管理(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机械制造企业管理,机械产品的成本与利润,产品的定价与成本管理模式机动1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Mechanical Manufacture Technology)大纲编制:李哲 教研室主任:李哲课程编码:01012000011 课程名称:机械制

25、造技术基础 教学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学 时:46 学 分: 2.5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几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领域中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从而为高等工科院校培养设计、制造、调试、使用、维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人才打下专业基础。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金属切削原理、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磨削原理、工件的装夹和夹具设计、工艺规程的制定、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机器的装配。要求学生掌握1.能完成简单的刀具设计和切削条件的选择。

26、2.能编制加工简单零件的工艺规程并计算加工误差。3. 掌握分析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影响因素的原理和方法。4.制定简单机器的装配方法和计算装配误差。初步具有一些解决机械加工和装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综合应用了工程图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同时为数控技术,机械系统自动化技术、机械系统设计、机电液系统控制等专业必修课打下坚实的工艺基础。四、建议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教材应注明以下内容:编著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出版年月、教材获奖等荣誉1、使用教材 唐宗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2、参考教材 王启平

27、机械制造工艺学 哈工大出版社乐兑谦 金属切削刀具 机械工业出版社贾亚洲 金属切削机床 机械工业出版社五、教学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1、绪论(1学时)机械加工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学习机械加工的目的和方法;基准的概念和选择。2、 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原理(6学时)了解:金属切削刀具;切削过程;切屑的形成和控制;切削力与切削热。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4学时)掌握:材料的加工性;切削用量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切削液的选择。磨削原理(2学时)了解:磨削原理;砂轮;磨削过程。3、工艺学 工件的装夹及夹具设计(6学时)掌握:工件装夹的概念和方法;工件的定位原理、定位元件和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工件的夹紧原理、夹紧方法、夹

28、紧机构;夹具的组成和设计方法。工艺规程设计(5学时)掌握:工艺过程的概念和设计方法;工序设计;工艺规程的制订。机械加工精度(2学时)掌握: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机械加工表面质量(4学时)掌握:表面质量的概念;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机器的装配(4学时)掌握:机器装配的概念;装配方法;装配尺寸链。机动(2学时)实验(8学时)掌握:刀具角度测量;切屑变形测量;装配尺寸链计算大作业和装配误差测量。“机械设计基础A”教学大纲 Foundation A of Mechancal Design大纲编制:赵继俊 教研室主任:李哲课程编码:01

29、01300007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性质: 必修 适合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时:120/16 学 分:7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包含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它不但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能够综合应用已学知识,解决不同生产设备的工作质量、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工程技术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教育方面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机械原理部分:包括机构的结构分析基本知识、机构的运动分析、机器动力学、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机械设计部分:包括通

30、用零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受力分析、强度计算方法,以及提高通用零件强度和寿命的方法与措施。要求学生着重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具备对一般机构和机械零件进行分析、设计和综合能力。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测量等。只有在学习和掌握这些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入本课程的学习。本科程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将为机械制造、机械系统设计等机械工程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四、使用教材和参考教材1、使用教材 机械原理部分:孙 桓 陈作模:机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机械设计部分:陈铁鸣 王连

31、明:机械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2、参考教材 机械原理部分:王知行 刘廷荣:机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刘会英:机械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机械设计部分: 濮良贵:机械设计(第五板)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板)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五、教学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1、机械原理部分: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本课程研究对象及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专业名词和术语,建立起机构的概念。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4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要求学生掌握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

32、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自由度的计算, 了解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4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速度瞬心法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用图解法及解析法进行速度与加速度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及解析法作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及其质量代换方法,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进行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及质量代换法。 第五章 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 (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运动副中的摩擦、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33、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要求学生掌握运动副中的摩擦、机械的效率和自锁,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第六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有关平面连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有关平面连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了解多杆机构。 第七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要求学生掌握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了解高速凸轮机构。 第八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8学时) 本章主要内

34、容有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渐开线齿轮的切制。要求学生掌握齿轮的齿廓曲线,渐开线的形成及特性,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渐开线圆柱直齿轮的啮合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变位齿轮的原理。了解蜗杆传动,圆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和传动特点。 第九章 齿轮系及其传动 (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轮系的功用。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摆线针轮传动、谐波齿轮传动简介。要求学生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轮系的功用。了解特殊啮合传动的原

35、理和特点。 第十章 其他常用机构、组合机构及其设计 (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间歇机构、螺旋机构、万向铰链机构、组合机构。要求学生掌握间歇机构、螺旋机构、万向铰链机构、组合机构主要传动特点和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第十一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机械的运动方程及其求解,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要求学生掌握稳定运转状态下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了解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第十二章 机械的平衡 (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和动平衡实验。 要求学生掌握刚性转子的动平衡计算和动平衡实验方

36、法,了解挠性转子动平衡。2、机械设计部分:第一章 绪论(1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机械设计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机械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概要(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机械设计的任务和要求,设计机器和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 要求学生掌握从总体上建立起机器设计、机械零件设计的总体性的概念,计算准则都是在分析失效形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则。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2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疲劳损伤累积假设,单向稳定变应力和双向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单向稳定变应力和双向变应力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疲劳损伤累积假设的意义及

37、其应用。 第四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4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干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液体摩擦的概念,机械零件磨损过程、磨损类型,润滑剂及其主要指标,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流体静力润滑理论。要求学生掌握摩擦和磨损的分类与机理,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概念及形成条件,了解摩擦学、干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液体摩擦的概念;机械零件磨损过程、磨损类型;润滑剂及其主要指标;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流体静力润滑的概念。第五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6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常用螺纹联接类型,特点和应用,螺栓联接件及预紧和防松方法,螺栓及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要求学生掌握螺纹副的受力分析,螺栓及螺栓组

38、联接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方法,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了解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六章 键、花键联接(3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键联接的种类、构造特点和应用;花键联接的种类、对中方式、特点和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设计步骤和尺寸选择方法,了解键联接的公差、花键联接的公差。第七章 带传动(4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带传动的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带传动的力分析、应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失效分析和设计准则,V带传动设计计算。 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V带传动主要参数选择和计算步骤。第八章 链传动(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链传动的运动特

39、性,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套筒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套筒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 齿轮传动(8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应用,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常用的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要求学生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基本设计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斜齿轮和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了解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柱、齿轮及传动公差的选取及标注。 第十章 蜗杆传动(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40、,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和热平衡计算。要求学生掌握蜗杆传动受力分析和主要参数选择,掌握蜗杆传动的热平衡原理和计算方法。 第十一章 滑动轴承(4学时) 本章主要内容有滑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轴瓦材料和轴瓦结构,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计算,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轴瓦的材料及其选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方法。第十二章 滚动轴承(6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主要轴承类型、特点和选择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额定动负荷、当量动负荷及其寿命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主要轴承类型、

41、特点,滚动轴承的额定寿命、额定动负荷、当量动负荷的定义及其寿命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第十三章 联轴器与离合器(2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联轴器与离合器的主要类型和用途,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掌握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选用原则。 第十四章 轴(4学时)本章主要内容有轴的分类,轴的材料,轴的结构设计,轴强度计算。掌握轴的结构设计,熟悉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方法,明确轴的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及提高轴承载能力的措施,了解转轴、心轴和传动轴的承载特点。六、实验课1机械原理部分(1)机构运动参数测定 (2学时) 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定方法;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测定

42、方法;转速及回转不均匀率的测定方法; (2)渐开线齿廓范成 (2学时)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3)转子动平衡 (2学时) 掌握动平衡机对刚性转子进行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4)齿轮参数测定 (2学时) 掌握用游标卡尺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熟悉并巩固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参数关系及渐开线性质。2机械设计部分 (1)带传动实验掌握带传动实验台的原理和弹性滑动测试方法,能够按比例绘出效率曲线图和滑动率曲线图。 (2)齿轮传动效率实验 (2学时) 掌握封闭流式齿轮效率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和测试方法,能够按比例绘出齿轮传动效率曲线图。 (3)轴系零件装拆实验 (2学时) 掌握正确安装轴系零部件的方法;能够正确测绘轴系零部件尺寸。 (4)减速器装拆实验 (2学时) 掌握正确安装减速器零部件的方法;能够正确测绘减速器零部件尺寸;测绘一对齿轮的侧隙大小和接触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