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XXXX中国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望XXXX中国经济.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4页 共44页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引言自今年3月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提到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提出明确指向,对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出口实际增长明显放缓,消费增长有所下降,基建投资难以维持高增长,金融困境凸显,财政收入骤减,企业效益下滑,房地产市场调控任务艰巨。显然,短期宏观经济波动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目标模式如何协同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本报
2、推出 “财经媒体负责人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大型调查特刊,特约请百余位财经类媒体的社长(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经济部主任(负责人)等相关人士就当前宏观经济走势、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经济增长新动力、经济运行的亮点、急需出台和急需调整的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含义等问题发表看法。限于版面,这里我们选登了有代表性的77位资深财经媒体人的观点,希望这些来自传媒一线的观察家从新闻视角对中国经济运行所作的分析,能为相关决策机构提供参考。建立能调动全民和社会积极性的驱动创新体制王平生 中国经济导报社社长2013年中国经济处于周期性复苏过程中,各种矛盾聚集、纠结在一起,总体经济
3、形势不容乐观,如果没有到位的国内外协调的经济政策刺激,预计发展速度将低于7。有许多人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担忧。我国经济增长现已不能保持过去30年的高速度,增长幅度在逐步下行。主要是现有经济增长模式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条件都发生了较快变化,而国家没有及时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好的措施。第一,按国际经验、惯例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欧美经济先后出现问题后调整不及时,与新的形势难以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经济增长政策是依靠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资本红利,现在都遇到了阻碍;第二,汇率政策导致未来中国出口增长动力减退;第三,要素投入,包括劳动力、资本投入效力下降;第四,资源在过去30年里被大量消耗,而依靠
4、高科技新技术进步缺少活力;第五,目前采取的高财政、高税收政策对中国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十分不利,导致实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生存发展,实体企业的空心化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不合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可以说,2013年中国面临十分严峻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目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不进则退。今后保持经济增长要采取的几大措施:一是靠创新,靠政策和技术创新,必须采取新的能调动全民和社会积极性的驱动创新体制,而不是延用以国家或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制。二是靠发展稳固的农村经济基础,力争实现粮食产量九连增、十连增、多年增,要扩大优质、健康农产品的保障供应,为新一轮的经济加速增
5、长提供强大支持。三是建立、扶持实体经济来提高效益,制定得以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真正为实体企业减税。四是从市场管理上刺激消费,从节能减排上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水皮 华夏时报总编辑中国经济今年以来最大的亮点就是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进入爆发期,虽然对于GDP的贡献微不足道,但是却反映了中国社会进入小康阶段之后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成为一种刚性需求,软实力也是一种实力。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什么通胀,而是通缩的压力和经济转型,产能严重过剩之下的转型必然要付出经济增速减缓的代价,通缩就是一种表现,PPI和PMI连续走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现行的货币政策非常被动,原因在于国
6、内和国际的脱节,人民币必须加快国际化进程,利率差和汇率差必须尽快消灭,否则就是“双轨制”,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以改革红利刺激经济活力的思路是对的,央企的金融化、资源化、集权化不是长久之计,城镇化是出路,但要强调自发,应尽快明确中央城镇化发展规划,正视房地产在这个过程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调整土地出让政策,减少行政干预,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实际上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房产税名不正言不顺,对国民财富征税是重大决策,不可盲动,而且在经济低速之际,任何增税措施都是不利于经济发展与增长的,房产税的征收背离调控的初衷,在地产供不应求的格局下会推高成本和房价,从而让调控走入死胡同。打压需求没有出路,增加供应才是根本。立
7、足于扩大内需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梅绍华 证券日报社副社长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是城镇化的提出,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城镇化是继人口的数量红利以后最大的发展红利,是改革再出发的新起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各种生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并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分配收入差距过大,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当前急需出台和调整的经济政策:首先是有关城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城镇化配套政策的尽快出台,将为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指导,保证城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是尽快出台对服务行业的扶持政策;第三是尽
8、快出台发展中国股市、帮助投资者对股市树立信心的政策。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首先要立足于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其次,要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实现进中求好;第三,发展我国的服务业。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工业升级需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更是密切相关,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相互联系,形成大量的服务需求,服务业还可增强就业、创业的活力。整体经济发展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两难选择陈剑夫 证券日报总编辑在多数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今年经济整体上没有特别大的亮点。但局部看,以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环境,改
9、善中小城市及乡村住、行环境为目标的投资以及住房、汽车、家用电器更新换代、奢侈品消费、旅游文化等现代生活消费和服务业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传统的依赖压低人工成本的加工出口行业仍将继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原有经济模式导致多数行业产能过剩,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其次是原有经济结构导致社会分配体系、利益格局相对固化、板结化,既导致效率不高,又挤压了新生行业和产业的生存空间和机会。整体经济发展面临稳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两难选择。如果维持原有经济模式和结构,虽然可以在GDP的增长方面收一时之效,但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压力必然留给后人;如果在结构调整上发
10、力,则需经受增长疲软的转型期阵痛。当前地方经济维持原有模式的路径依赖非常严重,需要在宏观政策上做大的调整。目前经济层面的问题症结在于整体改革不足。经济政策上的小修小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的板结化趋势,需要以整体改革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并以此厘定经济政策。比较迫切的是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经济运行尤其是对微观经济运行的过多干预,释放更多的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活力,给予民间更多的经济活动选择权;而政府职能应更多地体现在立规和监管上。从经济政策层面看,投融资体制、税收制度、利益分配制度、人口和劳动力生产方式的改革尤为迫切。中国经济的增长首先应是惠及所有人的增长、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而非城乡、东
11、西部、不同人群收入分配差距越拉越大、一部分人的利益建立在牺牲另一部分人利益基础上的增长;应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增长,而非倾其所有、不计代价的唯GDP的增长;应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社会良好风气的增长,而非为了增长而增长。在此基础上,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环境比直接推动经济增长重要 杜跃进 经济参考报总编辑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和增长动力是:新一届领导集体释放出的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政策信号;中国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和挑战的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和努力。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利益格局固化对以市场
12、为取向的改革的阻挠和扭曲;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制度软环境导致的普遍创新动力不足;腐败蔓延造成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和外部不经济;政治改革滞后对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拖累。当前急需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模式及其实现步骤,优化制度环境以降低交易成本和外部不经济;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国企与民企的关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动力;防止新型城镇化的偏差,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我理解的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含义是:政府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彻底放手,应主要依靠“无形之手”而不是“有形之手”配置资源;市场秩序公平公正,交易成本和外部不经济降到最低程度,经济生活中的腐败现象降到最低程度;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源泉
13、充分涌流,创新和技术进步、质量提升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本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一言以蔽之,在目前形势下,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环境,远比直接推动经济增长更重要。要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李忠春 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和增长动力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快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进一步简政放权,从而激活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这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改革如何向前推进,改革步伐放慢将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央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进一步把该下放
14、的权力放下去,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不是明放暗不放。这项政策是当前推动经济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中国经济升级的关键有三点:一是经济体制,特别是管理体制的转型,把审批型的体制转变为服务型的体制,也就是由计划经济或半计划经济转变为真正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二是整体的转型,而不是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方面的转型;三是真正激发民间的经济活力,真正把民营经济发展起来,这才是富民经济。最大困难和挑战在于掌握好平衡性盛安 信息早报总编辑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GDP将保持8左右,略高或略低于8都是合理的。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经济停滞不前,美国经济最理想的状态也就是弱复苏的预期,这些因素使
15、得中国经济外需增速下滑几成定局。受2008年经济危机时四万亿投资带来的滞后弊端的影响,投资政策不可能再次简单重复使用,而且大规模地刺激经济也不符合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可以肯定的是,新一届政府已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降速容忍度。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虽然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普遍低于预期,但政府并没有出台刺激政策,反而在加紧调控,如房地产行业的新 “国五条”、金融行业的整顿理财产品和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等,新城镇化建设也没有呈现快马加鞭的势头,政府的着力点放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上,放在经济增速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平衡上,放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上。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在于掌握好平衡性,既要保持稳定的增速,又要
16、调好结构、保证质量;既要发展又要环境;既要效率又要公平;既要稳住传统产业,又要突破新兴产业。这一切既要政府坚定信心,打破既得利益,又要科学筹划,做好顶层设计,更需要各部门和全社会全力推进。当然,中国经济大有潜力可挖,经济增长动力大、潜力足,消费领域就大有可为。调整得当将促进经济良性发展胡跃龙 中国经济导报代总编辑经过连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以投资与外需为主的两大增长动力以及以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为基本方向的三大经济增长点,都面临减速与调整。这种调整如果得当,将为未来进一步的良性发展积聚并输送强大的正能量。眼下经济的最大亮点是,人们对深化改革的具体内容尽管有较大分歧,但对改革重要性的共识
17、正趋向一致,加上新一层中央及地方领导换届后推动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可望有所进展。当前中国经济的调整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有效宏观调控下的微观动力与活力明显不足,巨大的发展潜力受到体制机制的严重束缚,企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受制于整个体系成本刚性与利益刚性的制约,内需与外需、消费与投资比例结构不协调,金融、资本市场等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一方面,不要指望休克疗法,因此,稳增长是必须的,今年保持75以上的增长率问题不大。另一方面,要通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降低各种交易成本,激发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力与发展动力,真正打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中国经济最大挑战
18、是转变发展方式 陈志强 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虽然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但是我国经济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得到缓慢复苏,并显现出了一些符合经济转型调整和注重发展质量的亮点和特征。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分析看,我个人预计2013年我国经济将在继续调整结构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主要体现在:城镇化能否稳妥推进,注重城镇化质量;房地产调控能否深入有效;财税改革能否进一步捋顺;产业结构调整能否顺利等。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全国各地也把城镇化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抓手,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归纳起
19、来就是重视土地的城镇化,忽视人的城镇化。所以,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全国城镇化发展规划以指导和规范地方城镇化建设。2013年3月17日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后谋求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这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战略和需求,就是要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发展经济要讲究质量和效益。推进城镇化和收入分配改革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刘树国 中国民航报总编辑我认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就是以推进城镇化和收入分配改革为抓手,
20、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一良好态势已经在今年第一季度得到体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5,远高于投资贡献率303和净出口贡献率142。可以预见,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和收入分配、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到位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改革释放的红利会进一步加大。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快改变传统的以GDP增长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实施绿色GDP考核体系,对调结构、转方式具有根本意义。这也是最大的经济政策和最重要的顶层设计。否则任何良好的愿望和目标都很难得以落实。在我看来,所
21、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从制度建设入手,尽快建立完善一整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制度体系,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建立在以绿色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升级需要“共享式改革”朱敏 新经济导刊杂志社执行总编辑从一季度宏观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率的稳中趋缓,为新一届政府预留了释放发展潜力与改革红利的动力空间。目前,垄断竞争造成的产能过剩以及地方土地财政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亟须通过制度性改革予以纾解。短期内,应注意新“国五条”对房地产的逆调节效应,尤其要防范新型城镇化被异化的风险。在我看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基于体制改革的制度建设和基于人全面发展的立体
22、保障建设。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发展机制及体制性障碍,纵向看是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横向看是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就地方经济而言,影响区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领导力,其要义在于:能否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划分,能否对有为与无为的领域有效区别,能否对法治与人本的精髓真正掌握。以我的理解,“中国经济升级版”,应该是中国经济从宏观到微观、从政策到法治、从数量到质量、从低效到高效、从灰色到绿色、从物本到人本、从私享到共享的全方位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过程,就是制度性转型的实现过程,也是现代“中国梦”的一次圆梦之旅。能否升级与圆梦,主要取决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当前不仅面临房地产、地方债、国企等问题,
23、也面临诸多社会和民生问题。改革主要是缩小以下两方面的张力:一方面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与环境等民生方面的诉求,另一方面是社会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唯有实施“共享式改革”方能带来“共享式民生”,方能驱动中国经济“共享式发展”。经济增长动力在于坚持深化改革董时 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2013年,我们可能不得不接受更低一些经济增速的现实,“弱经济宽资金”状况可能维持一段时间。一系列数字显示,制造业PMI季节性回升力度较弱;产成品库存指数再次高于50;中央项目投资加速,地方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消费总体偏弱;进出口回归常态。从官方公布的PMI分项指数来看,无论是需求订单
24、、生产、产成品库存、原料购进价格趋势全是向下的,说明这一次经济的反弹,很难走出去库存阶段。为什么会这样?实体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影子银行却支撑了融资突飞猛进的增长。产能过剩在金融层面的映射,就是债务的堆积。现在经济中融资需求最旺盛的两个主体,一个是政府,一个是地产,十八大后,都会受到明显的融资抑制。预防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尤其是地方债务风险,是重要问题。我们看到,去年年底以来的政府投资政策、房地产政策、金融政策,已经发生改变。至于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在于坚持深化改革,对制度上的一些扭曲进行完善和改进,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效率。从三个维度厘清中国经济升级版 程惠建 国际金融报常务副总编辑李
25、克强总理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振奋了国人,也给了世界“中国信心”。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厘清:首先,什么是中国经济升级版?升级版顾名思义是要升级。升级应体现在哪里?模式上,应是对经济发展质的追求,而非对速度与数量的追求;路径上,应是对内外部经济的齐驱并进,而非过多倚重于外部市场;归宿上,应是对社会和谐的提升,而非对经济发展的偏执。其次,为什么要升级版中国经济?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成就瞩目,也积淀了很多问题。不升级中国经济,就不能解决沉疴,经济就很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国经济与社会就将面临严峻考验。中国经济升级版,不仅是中国自身需要,也是全球的需要。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经济险
26、象环生,日本经济饮鸩止渴。中国必须用拉动内需救己以救人,进而救人以救己。最后,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可拉动内需,可平衡城乡发展,可缓释社会矛盾,可探路社会管理,一举多得。然而对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目前尚无定论。这倒不是坏事。磨刀不误砍柴工。花些时间,做好顶层设计,是明智之举,亦可事半功倍。经济升级版是改革红利造福于民的现实载体董少鹏 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一新概念是奋力发展的概念,也是“自信人生二百年”的概念。我国已具备更好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制约因素也很多。而统一这些正反因素的核心是国情,而不是其他。我国经济现状堪称“欧洲
27、加非洲”,地区发展不平衡,现有贫困人口过亿。百姓的基本社会保障差距很大,就业创业压力不小。经济升级要立足国情,服务全面平衡发展。一些人利用我国发展的阶段性困难,动辄说中国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借口投资、出口拉动能力减弱,否定中国经济已有的成就和成功经验;借口民间投资不足,否定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根本作用;借口分配领域的不公平现象,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借口加快改革,或明或暗地诱导人们照搬美欧政治制度。这些值得警惕和防范。经济升级版是对中国道路的坚持和发展,是改革红利造福于民的现实载体。中国经济需要解决三大问题刘杉 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我认为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是服务业增长,这是中国未来扩大就业和保持
28、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最大困难是转型需要过程,其中政府是转型最大阻碍,能否加快政府改革,是促进转型的关键。对于中国而言,当前急需减少行政审批、开放垄断行业、减税等,通过增加供给来稳定增长。同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民间金融。在我看来,经济长时间在底部徘徊,或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特点,倒是快速反弹才值得警惕。当前,中国经济至少需要解决三大问题,才能完成筑底。首先,去杠杆,是避免经济硬着陆前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纷纷去杠杆化,而中国反其道而行之,实现了加杠杆过程,极度宽松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恶果现在开始显现,地方债务风险积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经济泡沫需要靠发货币维持,而民间实业投资遭到
29、打压。这样的现状堪忧。中央政府应走好平衡木,一方面要坚定决心压缩泡沫,另一方面要避免金融出现系统性风险。其次,去产能,是结构调整题中之义。产能过剩既与外需下降有关,也与刺激政策下的重复建设有关。西方除了“去杠杆化”,也出现“去全球化”趋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国际贸易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因而,尽快消化出口产能,是结构调整主要内容。同时,面对环境压力和产业升级,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也需要去产能。第三,去管制,是经济转型关键。政府有一只闲不住的手,不仅频繁调控经济,更对经济活动进行过度管制,其结果不仅导致要素定价扭曲,资源配置低效,更抑制民间投资和创业创新。若让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30、,必须发挥市场作用,以增加供给,从而带动需求。去管制,不仅是经济转型进而实现新增长的关键,也与抑制腐败,避免政治动荡相关。抑制权力,才能减少寻租。中国经济降速并非坏事,政府淡定举措值得肯定。政府无须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只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放权让利,鼓励增加供给,即可稳定增长。培植新的海外市场适当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苗福生 中国财经报副总编辑在全球经济欠佳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2013年的中国经济不会有太大亮点。城镇化是中国持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一个可以寄予厚望的大方向,但不会立竿见影,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逐渐形成未来新的增长点。眼下在消费还不能找到突破口的情况下,寻找培植新的海外市
31、场、政府适当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等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各种生产经营成本在上升,而这种状况又与创新能力不足并存;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差距过大;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财政收入放缓,民生等体现社会公平的刚性支出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就业压力加大等。围绕城镇化这个长期发展战略,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大中小城市布局与定位,既要打破妨碍农民进城的一切制度藩篱,又要防止地方政府的造城运动与政绩冲动,科学、有序引导农民自愿进城,只要确保农民进城后能够安居乐业,那么每年城市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中国未
32、来的高速发展则依然十分可期。经济升级在于绿色环保和科技创新 郑根岭 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节目中心新闻社区中心副总监我理解的“中国经济升级版”,主要看两方面:其一,绿色环保,安全健康。凡是污染严重、危害百姓健康的企业,已有又治理不好的统统关闭,准备上马的一律封杀。食品安全如果治理不到位,就根本谈不上“中国经济升级版”。其二,科技创新,产品精良。重点应放在实用型的科技创新方面,要能率先推出像苹果iPhone、谷歌眼镜那样革命性的创新产品。西方国家迟迟难以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这反而成为中国发展的宝贵机会。因此,无论央企、地方国企还是民企,都应该跳出在中国本土生产商品再出口的传统外贸思路,直接到世界各地
33、建厂就地生产,收购资源性企业和技术先进型企业,把我们的外汇用到刀刃上,劳动力也要跟着“走出去”开眼界长素质。回顾各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资源、原料价格和劳动者收入会不断攀升,需要持续增加货币投放量,但流动性过剩又会引发通货膨胀,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做好两者的平衡以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是一大困难与挑战。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积极性张学虎 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总编辑这几年,中国经济出现明显放缓迹象,这种放缓深层是经济增长动力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主要的经济动力集中在投资、外贸,以及廉价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为代表的环保、人口红利方面,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维持这种简单的外延增长已难以为继。未来51
34、0年,将是我们调整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时期,这是一场关系中国经济是否健康发展的大调整。当前的难题,是如何通过调整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放缓大背景下,这种调整如何在中短期发挥显效?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有个命题,就是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我们相信市场的人究竟有多少?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动摇我们的决心,就会在投资拉动和周期性产能过剩中徘徊。我个人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根源是前些年改革迟滞所造成的。宏观层面上是以发展替代改革,而在微观层面上则是用生存替代发展,抑制改革。因此,改革依然是当前解决内生动力的关键。当前的改革重点,应集中在土地制度、税收制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内需政策的
35、调整上。希望通过土地确权、流转,降低税收、降低营商成本,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经济质量。中国的根本问题是结构性问题陈季冰 上海商报副总编辑我认为在谈论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比较清晰地区分一下“宏观问题”与“结构问题”。 “宏观问题”靠宏观政策(财政与货币)及时间(运气),“结构问题”要靠改革来解决。所谓宏观问题,就是GDP增长率、通胀率、失业率等等。经济学告诉我们,这些问题是周期性的,在全球化时代受全球市场影响巨大。在我看来,目前的货币政策是正确和明智的,财政政策也是不错的,不需要做太大调整。随着美国等发达市场的复苏,宏观景气会慢慢回升。中国
36、的根本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可谓千头万绪,而其中最严峻的又是行政垄断与准入壁垒问题从金融、能源、电信、铁路等行业,到户籍身份、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这些垄断和壁垒无处不在,而且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我比较悲观,一向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奢谈“推进改革”,而是保住改革开放的已有成果,遏制和扭转“向左转”(国家管制和权力扩张的加强)的强大趋势。在我看来,改革就是放权和分权。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过去不能做的事情现在能做了。反之,就是反改革。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要有机统一孙凤新 北京科技报副总编辑2013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是以城镇化为重点的经济建设大幕拉开,并且相信这也是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闪光之处
37、。然而,也面临着不小挑战,存在着些许变数。其中最大的莫过于是如何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跳出“猫鼠游戏”的“政策博弈”,真正有效地调控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快和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追求真正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的阶段性挑战。当下,中国经济急需出台全面推进房产税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深化土地和房地产改革,尽快走出宏观调控两难的怪圈,另外加快出台拓宽投资渠道的政策措施,健康地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以及解决企业融资难等都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总理提出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我个人理解为: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有机统一的中国经济
38、,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内在的中国经济,保障空气洁净、食品放心、饮水安全、优良教育、基本医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民生和社会可持续的中国经济。经济升级:质量、转型、公平、民生 杨耕身 潇湘晨报副总编辑对于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我认为是经济开始弱势复苏,内生性消费能力逐步加强。而增长动力是继续延续“投资拉动”的传统,房地产与基建投资仍然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当前中国经济面存在的问题不少:通胀持续存在,企业融资难依然存在,金融体系存在系统性风险;房价居高不下,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实质性推进,贫富分化日益拉大;投资效率低下,对债务的依赖加大;改革缺乏制度建设,垄断利益影响结构改革。当然,如果要说到个人
39、印象最深刻的挑战,无疑是发展模式陈旧,如何解决内生动力不足、打开经济增长的空间,这是今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当前急需出台和调整如下经济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实现社会公平公义。严控通胀,保持市场供给和物价水平稳定。防范地方债务风险,量化透明化监管。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含义,我理解为:一是讲质量。稳中求进,在稳住“量”的同时,尽力实现“质”的提升。二是讲转型。经济升级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而推动转型,需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三是讲公平。解决内生动力不足、打开经济增长的空间,亟须推进以放开垄断、节制权力为突破口的结
40、构改革。四是讲民生。改善民生,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编织起涵盖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的保障全民基本民生的安全网,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要求和目标。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型李建军 求是杂志经济编辑部主任我国几十年来经济增长主要是外延扩张支撑的,由于依赖低工资和紧消费的货币资本积累,从而引起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社会通过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增长模式带来的效益是,农业社会迅速向工业社会转型,农业人口大量成为工业人口,农业文明让位于工业文明。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外延扩张下,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日趋紧张,国际市场日益狭小,扩大出口越来越难
41、,增长乏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拖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型,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首先,要调整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经济转型要依靠投入增加,增大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投入是必经之路。过度扩大消费,必然引起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挤压积累比重,使增加科技投入成为空谈,导致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降低。其次,要顶住困难加强出口,防止影响出口不利因素的扩大,尽量延长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刺激与拉动作用。最后,推动国家、社会和企业多层面科研和技术开发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在现阶段要特别强化对“国家队”的投入,以重大科研成果突破为引领,带动社会和企业开展创新
42、活动,形成全社会注重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2013年中国经济难有较大突破张刚 新商务周刊杂志出品人兼执行主编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30年改革开放缔造的中国奇迹,恐怕早就一去不返了。实际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5年间,受外部因素(欧债美债危机等)、内部因素(经济增长乏力、产业升级受阻、人力土地成本上升等)的叠加影响,中国经济早已不再一枝独秀;放眼全球,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一直高速增长、长盛不衰的。所以,我们必须考虑且需认真面对的一个命题是:低增长时代如何求存求发展?新一届政府一度寄希望于 “再改革”,并提出“改革是最大红利”的思路,这种设想当然非常好,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改革的顶层设计
43、何时完成?如何协调既得利益者与鼓励创新的关系?政策法规能否配合重启改革的战略思维?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能否就此达成充分共识?对此,官产学界也早在呼吁。 2012年初的亚布力论坛上,许多企业家及专家学者即以“南巡20周年”为由,呼唤再改革。但综合来看,过去一年多来,我们在这方面突破不大。所以,综合判断,2013年,中国经济仍难以有较大突破及亮眼表现。尽快出台为企业减负的措施陈振烨 经理人杂志副主编中国经济疲软的迹象已很明显,投资和出口拉动力在减弱,内需消费也未有大起色,很多行业正在空心化。具体来看,PPI连续多月负增长,实体经济很不乐观,而今年一季度CPI持续上涨,通胀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大,以往
44、比较稳定的住宿餐饮商超等服务业已集体下滑,中小微企业生存也更加艰难。我们看上市公司业绩,这是经济晴雨表,可以预测下,2013年,绝大多数境内上市公司的增速和利润率都将下滑,这个迹象在2012年很多上市公司财报中就有体现。但未来经济增长的亮点也不少,眼下的移动互联网、电商、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产业,再往长远看,城镇化、现代农业、高端制造、健康产业、环保产业,这些都是亮点。比如说移动互联网,这是中国少有的与世界同步,甚至有超越机会的领域。但要特别强调下,很多产业能否对经济增长有更大贡献,政府的扶持力度非常关键。个人认为,为企业减负,金融改革,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扶持太阳能等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及配
45、套措施,要尽快出台。支持更多的创新,扶持更多的新技术、更多的原创,这才是中国经济升级的根本。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要更科学 刘文宁 工人日报新闻评论部主任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要更科学、更有前瞻性,不能被某些民粹力量所左右,对调控政策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及连锁反应,应有足够清醒的预判。类似房地产“国五条”一出,各地频现离婚潮的闹剧,应尽可能避免。对公众呼声强烈的问题,要有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如收入分配改革、养老金支付缺口等,不宜久拖不决。在公众所能承受的民生焦虑的限度之内,加快改革步伐,跑赢公众抱怨的累积,跑赢矛盾的积重难返,有效化解民生焦虑。在就业政策上,努力扭转千军万马挤公务员及垄断性国企的现状,切
46、实为民企创造宽松的创业发展环境,打破某些垄断性行业的垄断地位,更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潜力,减少行政干预,减化行政审批程序和环节,规范权力运行。无论是打造“中国制造”大国,还是打造“中国创造”大国,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提速提量提质都是刻不容缓。要给职业教育铺就更光明的发展出路与前景,改变“穷人的孩子上职校”现状,缓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供需失衡。未来20年中国将面临两方面挑战汤正宇 北京青年报财经新闻主编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未来20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将决定我们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跃升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未来20年,中国将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能否逐步启动制度性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47、完成经济的升级转型,从一个主要依赖人口和资源优势的制造型国家,转型为一个技术创新型的国家,同时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公民型社会。二是能否利用好东南亚和非洲的资源和人口优势,一方面维持中国经济的制造业优势,另一方面加速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重视科技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张明伟 中国科学报总编室主任展望2013年中国经济,中速发展应该成为社会各方可以普遍接受的结果。从国内外形势和各经济体的发展历史看,在排除大规模人为经济刺激的因素下,中速发展恐怕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常态,大家要有这个心理准备。除此之外,本人更希望看到政策层面能为未来若干年的发展夯实基础,找准方向,尤其是在城镇化和人口政策方面。城镇化作为未
48、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引擎,十八大后受到各方高度关注,这种关注无疑是合理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不少误区,要纠正这些误区,寻找真正科学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高度关联,要有总体上的制度设计,制度必须是公平的。人口问题大家最近讨论较多,因为这个问题也和经济息息相关。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不远的事实,在人口老龄化的国家里发展经济很不容易,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逻辑上也很容易证明。希望相关部门能从长远计。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大家要重视科技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科技见效往往较慢,因此很多人抱着矛盾的态度看待科技,口上说得很好听,但支持科技发展的时候不愿拿出真金白银。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