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403253 上传时间:2021-09-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 “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目录:01一头牵着党心 一头连着民心02从“橄榄绿”到“火焰蓝”03走出实验室 田野显身手04“让生命与使命同行”05产业旺起来 生活更红火正文:01一头牵着党心 一头连着民心第二届“最美信访干部”速写作者:本报记者 靳昊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3日03版)9月10日,由国家信访局主办的第二届“最美信访干部”发布仪式在京举行。以10名“最美信访干部”和10名“最美信访干部”提名获得者为代表的广大信访干部,面对面解疑惑、零距离听民声、心贴心解民难,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帮老百姓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凯主任,今天立春,我想请您

2、到我家吃春饼!”2021年2月3日,家住北京丰台区的胡大爷,拉着区信访办主任王凯一个劲儿地邀请。王凯听后笑得眉眼弯弯,“春饼就不吃啦,您能踏踏实实安度晚年,我们大伙儿也就放心啦!”原来,2006年胡大爷所在的区域拆迁,由于没理解清楚拆迁补偿政策就签了协议,导致胡大爷有一套回迁房没领到,多年来一直居无定所。了解情况后,王凯四处查访当年的拆迁和安置情况,又找到当时负责拆迁和回迁的各个职能部门,挨个上门协调。胡大爷的信访事项被列入信访积案台账,最终这件“骨头案”得以圆满解决。马永东,天津市蓟州区信访办复查督查科科长。30年里,他接待信访群众6万多人次,直接处理信访事项5000多件,被群众亲切地称为“

3、马信访”。“人们常说信访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但我觉得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就不知难、不怕难、不畏难,真正帮助老百姓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平常的服务中实现不平常的价值!”马永东坚定地说。担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信访局接访科科长以来,米玛扎西走遍了拉萨所有的乡(镇)村(居)。2021年3月,米玛扎西带领同事下访过程中,在堆龙德庆区南嘎社区排查出50件矛盾纠纷。经过深入研判,将44件涉及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在社区层面解决,其余6件通过对接相关部门、召开村民代表协调会等方式得以解决。“对群众来讲,如果没有遇到难处,谁会来信访呢?”米玛扎西说,“倒上一杯茶听他

4、把话讲完,说几句暖心的话,很多时候群众的怨气就消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推动信访工作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日前,在江西景德镇珠山区“百姓说事”中心,围绕着一起房屋征迁事宜,与会者各抒己见。这位群众口中很公道的干部,就是景德镇市信访局副局长、珠山区信访局局长姚石玉。2014年,姚石玉在珠山区搭建了“百姓说事”平台,给予百姓与领导干部面对面的机会。平台搭建以来,有4万余名群众参与,解决各类民生问题约2.5万件。黄国滨,深圳市光明区信访局党组成员、信访服务中心主任。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成立了“国滨调解指导室”,负责调解办理“疑难杂症”,他还总结出“十个善于”黄式调解法,主持和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

5、2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8.5%。近年来,光明区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新老问题交织、群众诉求多元。如何破局?黄国滨提议在基层设立群众诉求服务中心,主动听取群众诉求,就地化解群众矛盾。在他的协调推动下,光明区搭建起246个群众诉求服务大厅(站),打造“500米群众诉求服务圈”。2019年以来,全区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共受理化解群众诉求3万多件。为了群众利益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江苏泰兴市城区,每个工作日清晨7点半左右,很多市民都会看到一位50多岁的汉子摇着轮椅,到市信访局上班。他,就是“轮椅上的信访干部”泰兴市信访局干部白国龙。2008年除夕,白国龙不幸摔伤,造成高位截瘫。可一年后,他就自己摇着轮

6、椅回到信访局上班。“如果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都能妥善解决,我就是受再多的委屈、吃再多的苦都值得。”为了不影响工作,白国龙上班期间不喝一口水。13年来,白国龙的轮椅行程超过3.5万公里。白国龙每年的治疗费多达几万元,他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额外补助。他的办公室抽屉里,经常放着几百元,为来访群众买吃的、喝的,付回去的车费。“有事找老席!”在河南省西华县信访群众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群众口中的“老席”,就是58岁的西华县信访局局长席德聪。西华县逍遥镇曾发生一起因门面房出租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当事双方在镇政府聚集,各执一词,情绪激烈。席德聪经过三天两夜的工作,让事件得以圆满解决,身心极度疲惫的他却晕倒了。席

7、德聪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骨头案”“钉子案”。90余万字的笔记,是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见证了他为信访事业、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呕心沥血的历程。多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为党多收获一颗民心。信访一线的高强度工作,让湖北省嘉鱼县信访局副局长彭光新患上了多种疾病,医生开出的药单整整两页纸。彭光新买了一个药罐子放进办公室。忙起来顾不上回家的时候,就自己煎药吃。“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只有办完、办好了才能心安。”彭光新把使命刻在了骨子里。(本报记者靳昊)02从“橄榄绿”到“火焰蓝”记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张天水作者:本报记者 章文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3日04版)【退役军人风采录】清

8、晨4点30分,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张天水和他的队友们已起床,为新一天的工作做准备。换上礼服、套上马靴,列队登上国旗台,把国旗高高升起。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又叫福州市五一广场国旗护卫队,升国旗是他们每天要执行的任务。张天水是名90后。2012年,福建省消防总队招录消防兵,正在上大二的张天水选择参军入伍,圆了从小就印在他心底的军人梦。3个月的新兵集训后,凭借优异成绩,他被分配到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随着消防队伍改革转制,张天水从“橄榄绿”变为“火焰蓝”,成了光荣的退役军人群体中的一员。“改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张天水说。走进消防救援站,墙上的照片以每日时间

9、线串联起“国旗班的一天”,讲述了他们“365天坚守”的动人故事。无论救援归来有多疲惫,包括张天水在内的所有“国旗卫士”每日凌晨依然以饱满的精神整装待发。张天水说,守护好五星红旗,是每一名“国旗卫士”的职责和使命。张天水所在的消防救援站,紧邻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院一房天然古朴,但也存在砖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消防通道窄等问题。为保护好三坊七巷,张天水和队友们定期反复巡查辖区重点单位,查看古厝坊巷间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检查辖区里消火栓水压是否正常,给游客宣讲防火知识。为了更好完成任务,张天水苦练业务本领,练就钢铁般的意志,队友们都称他“张铁水”。入队以来,张天水参与多

10、次重大消防执勤安保以及跨区域增援江西抗洪抢险等任务,参加灭火等救援行动1000余次。2019年4月,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开始选拔第十五届俄罗斯世界消防锦标赛参赛队员。世界消防锦标赛素有“消防员奥运会”之称,参赛者代表着全世界消防技能的最高水平。这也是我国消防救援队伍首次跨国参加国际性消防救援竞技活动。张天水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次参赛,张天水选择了最难的项目攀登挂钩梯。所谓攀登挂钩梯,是指参赛选手借助挂钩梯挂扣窗台,以最短的时间从一楼攀爬到四楼,胜负就在短短十几秒之间,项目难度系数和危险指数都很高。为了争取更多时间训练,张天水每天比规定时间提早半个小时到训练场,不断重复训练动作,一直到晚上熄

11、灯前。日复一日高强度的选拔集训,使张天水的腰部、腿部等多处旧疾复发,后背被挂钩梯磨破了皮,腿上又多了淤青,脚底下的血泡消了又长。经过刻苦训练,他以攀登挂钩梯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入选第十五届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国家集训队,代表“火焰蓝”走上国际赛场。(本报记者章文)在“一说一解”中提升百姓获得感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13日04版)“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遇到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能够有地方找个说法,而且这些事绝大多数得到解决。”8月27日,谈起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北省廊坊市推行的系列便民、惠民举措,家住廊坊银河逸景小区的居民张丽娜竖起大拇指。张丽娜所住

12、小区有不少居民为了充电方便,跨越几层楼的高度,将电线从家里拉到户外地面上,或是干脆将电动车推进电梯和楼道充电。“这样充电导致楼道线路凌乱,也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大伙儿都觉得不安全。”张丽娜说,她和几位居民一起向居委会反映这个问题,经过多次协调,社区根据居民需要增设了车棚,并安装了智能充电桩。今年以来,廊坊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化“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机制,以“互联网+治理”为抓手,线上线下联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感情融洽在基层,在“一说一解”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一说”:畅通“群众说事”渠道因为开发商的不规范操作,

13、廊坊市大厂县夏垫镇力宝国际小区业主一直没拿到房产证。“为了办房产证,小区业主奔走于开发商、住建局等部门之间,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两年多也没解决。最后,通过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平台反映,镇里接办了这事,帮大家督促开发商,协调各部门,两个月后大家收到了盼望已久的房产证。”夏垫镇力宝国际小区业主高晓菲说。夏垫镇党委书记张金凤介绍,为进一步畅通说事渠道,乡镇专门建成“群众说事楼”,设立了4个专门工作室,不但让群众有地儿说事,而且能跟负责的人说。这是廊坊市“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的一个生动缩影。依托原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和平安建设优势资源,廊坊统筹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探索打造统一平台,畅通线上线下两个“说

14、事”渠道,实现了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在线上,利用手机App、微信群、网站、微信小程序、公众号、政府热线电话等方式搭建线上“说事”平台,群众可以将问题以语音、文字、图片等形式反映。诉求受理后,群众立即收到回复,解决问题进度可以全程查询。在线下,廊坊市域内设立了121个乡镇(街道)说事站、3420个村(社区)说事点、6300个说事箱,并配备了6000名网格员,40000余名网格辅助力量,接受群众诉求,线下“接单”。在“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工作机制建设过程中,廊坊市涌现出以香河县五百户镇为代表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智慧平安乡镇系统”模式、以广阳区新源街道为代表的“微信公众号+网格化治理平台”模式、以安次

15、区调河头乡为代表的“微信公众号+大喇叭”模式和以霸州市裕华街道为代表的“街道综治中心+楼门长、街组长”等多种模式,实现了“群众说事一扇门,干部解题一条龙”。“一解”:优化“干部解题”流程“畅通说事渠道是基础,解决问题矛盾是关键。”廊坊市紧紧抓住“解题”这一“牛鼻子”,积极探索、深入实践,从受理群众诉求开始,通过分流交办、解决问题、结果反馈、群众评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闭环,切实提高为百姓办实事的效率和质量。“整个闭环流程分为说事和解题两个部分。”廊坊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岳林山介绍。畅通渠道是说事的前提,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社会协同是解题的关键。接办,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随时随地接受群众诉求

16、;交办,通过平台接到群众反映问题后,区别事件类型,向村(社区)干部、网格员、乡镇或县直有关部门进行交办;处置,在相关部门或人员接到平台“派单”后,第一时间处理;反馈,在相关部门或人员处理完成后在规定时间内向平台反馈处理结果;回复,在平台将办理结果及时回复给说事群众,案件办结;评价,通过微信推送、电话回访、走访等形式,征询群众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群众反映的问题最终都通过“说事”平台进入“解题”系统,实现服务平台由“多个平台”向“一个平台”汇集,服务方式由“多头分散”向“体系运行”集中,服务内容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50余个职能部门的参与,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引入,有力支撑了跨部门问题

17、联合协同办;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顺利实现了超事权问题提级办;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地12315热线的融入,推动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办。“一转”: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廊坊有90多个乡镇、16个街道,通过构建“说事、解题”机制,大量民生诉求、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直达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和基层干部,真正实现了干部围着群众转、直奔问题办、沉到一线干,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廊坊市委书记杨晓和在第四期全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主题“擂台赛”上强调,把构建“说事、解题”工作机制上升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统筹资源力量,确保取得实效。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将其列入全市重点工作任务,写进“十四五”规划。截至目前

18、,“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平台接收问题12万余件,响应率100%,办结率97.80%,满意率达97.87%。03走出实验室 田野显身手(一线调查乡村振兴 关键在人)本报记者 乔 栋 徐 靖 徐驭尧 琼达卓嘎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5日 第06 版)核心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20多年间,数十万科技特派员在山林奔波、在田野耕作,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他们在广袤乡村继续贡献力量。既教种植又解病害“要跟农民打成一片”一颗玉露香梨,如同碧玉,表面还带红色带状条纹,出落得标致动人。在山西,一提“玉露香梨”,那可

19、是“好吃”的代名词。因此,成了山西隰县的“致富果”。从10年前种植面积仅有3000亩,发展成如今规模,离不开背后“那个人”郭黄萍。就是她带来了优质栽培技术、储藏保鲜技术。郭黄萍脸晒得黝黑,不爱说话,只习惯与梨树打交道,是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梨树课题组负责人,今年62岁。“先杂交授粉,秋天产果,再春播种子,长出苗子移回田间,六七年后挂果。接着确认优良单系,单系之间比较、扩繁,才能生产试验。”郭黄萍介绍。时间倒回世纪之交。2000年,“当时香梨培育一度停滞。育树和育人一样,经不起耽搁,就想赶紧找到地方。”郭黄萍等人一眼看中隰县。“吕梁山区里,这里平均海拔高,温差大,对梨果甜度影响大。”脱胎于库尔

20、勒梨和黄花梨的“玉露香梨”,确实找了个好“产地”:碧玉透亮、个头大、汁多爽口,课题组一位前辈说:“就叫玉露香梨吧!”大伙一致点赞。教技术还不够,特派员还得会解难题。“老毛,最近橘子怎样?”见到来人,毛盛友迎上去。他是安徽省太湖县天华镇人,承包了村里300多亩柑橘果园。来人是他的老熟人太湖县种植业服务中心高级农技师周泉水。柑橘园里果木葱茏,绿色果子挂在枝头,周泉水看在眼里美在心里这些柑橘目前县里共种植6400多亩,每年上市都是紧俏货,去年却发现天敌桔小食蝇。“如果大量落果,不及时防治,两三年就毁园。”周泉水说。省农科院专家们制定了防治方案,工作落到了周泉水等一干特派员身上。“两三平方米一个黏虫板

21、,一亩100200片,还有果蝇诱粘球,药物填充其中就能引诱害虫,每棵树都要挂两三个。黏得多,得勤换。”一边检查果树,周泉水一边解释。“对哩,那个球是不是再挂开点,选长点的树枝?”毛盛友问。自1980年参加工作,周泉水一直做农技特派员:“太湖山区、库区、老区多,农民辛苦得很,特派员要跟农民打成一片。”驻扎田间叫响品牌“我们和农民教学相长”尝过梨的都说甜,可果农没尝到甜头,这香梨迟迟推广不开。当地的果农李元生一声长叹:“梨倒是好吃,就是放不住,谁敢多种?”郭黄萍一看,梨子成堆地放在窑洞。“我们推广了恒温冷库,让梨持久保鲜。”李元生那会每次看到郭黄萍,总有“十万个为什么”要问。“我和以往一样,春天浇

22、水,可长出来的这个形总是不好看”郭黄萍和团队干脆驻扎下来。作为隰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元生承包的30亩梨园全部种上了玉露香梨,慢慢也摸索成了“土专家”。“我们和农民教学相长,跟他们交流,也能给我们提供新思路。”郭黄萍说。冬天,郭黄萍和团队差点因为山路结冰翻到山里;夏天,顶着烈日室外一站就是几个钟头。她把恒温冷库带到了隰县,让玉露香梨持久香;她解决大龄梨园郁闭、萼片部分脱落等问题,提出永久株和临时株的办法如今,隰县的玉露香梨已经发展到30多万亩,因为品相口感出众,价格是普通酥梨3倍多。隰县更是将玉露香梨作为主导产业,进行高标准品牌化建设。如今,这吕梁山南麓,青山已成金山,满山梨树愈发沉甸甸马

23、上又迎收获季,郭黄萍看着梨树长大,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从推广杂交水稻良种”、配套“水稻旱育稀植”,到“消灭荒山、坡改种茶”、推广“蚕园套种”等增收技术几十年来,周泉水帮助的农民有多少实现脱贫,他自己都记不清。“如今农村年轻人少,才更需要咱们农技人员想办法。”周泉水说。“农业各领域,都需要科技支撑。过去说为脱贫攻坚插上农业科技的翅膀,乡村振兴也应如此。比如,打好种业翻身仗,解决好种源问题,进行种子研发,就需要发展生物育种技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边学边干传授技艺“昔日土疙瘩,成了金馍馍”走进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南伊村,记者感觉弥漫着药材味道。2013年这里还并不是这样当时

24、,米林县农村科技特派员桑加曲培来到南伊村,找到当时的村两委:“我想开设藏药种植基地!”几年来,他作为米林县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三天两头下乡指导老乡;出生于1986年的他已经是当地群众口中的“老师傅”。可他虽专业出身,但种植经验匮乏。波棱瓜是一味传统藏药材,桑加曲培熟悉,种起来却困难重重。第一批种子种下去,发芽的少,枯死的多,这愁坏了桑加曲培为此,他专门向西藏农牧学院的专家求教原来,小小一只瓜,从选种到施肥,桑加曲培都有做错的地方。专家解释,波棱瓜种子,以一年内为宜,老了就难萌发。如何挑?专家支招“用水泡,漂起来的统统不合格。”此外,种子种下前如何处理、浇水量如何把控、肥料如何浇灌一步步都有细节要

25、注意。科技特派员自己掌握还不到位,要把这些技术咀嚼、熟悉,再传授给村民,才能产生积极效果。村两委开会研究,答应了桑加曲培的请求。于是,这家几百、那家几千,村里38户群众东拼西凑了12万元,入股种植基地。2013年,米林县扎贡沟藏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成立。“开始村民们以为种藏药材,跟种粮食一样简单。”桑加曲培说,为了让大家转变观念,他专门制订指导读物,送到每家每户。还带上藏药材种子,在种植户地里手把手地教。在桑加曲培指导下,村民嘎玛培育起了棱子芹等藏药材。用惯了锄头,嘎玛刚开始大大咧咧:“不就是种地吗?”一年下来,产量给他上了一课。“药材耕作要细致。”桑加曲培告诉嘎玛。之后,桑加曲培得空就往嘎玛田里

26、跑。怎么用小铁锹、种子埋多深、浇多少水桑加曲培都教给了嘎玛。在地里工夫多了,年终产量终于见了回报。第二年,地里藏药材产量比前一年翻了几番。这两年,桑加曲培开始学习选育优良品种等技术。藏木香是藏药的主要原材料,西藏本地很少,2015年试种取得成功。“像这样的新药材不断开发,昔日土疙瘩,成了金馍馍。”桑加曲培说。“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人员一定要沉下去,沉到乡村去。同样,国家应该通过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实验室。这样的话,新技术就能够迅速投入到生产实践中。”赵皖平说。04“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本报记者 张 烁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5日

27、第06 版)9月8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竹园小学。92岁的于漪腰背笔挺、声音洪亮,她在为浦东新区基础教育工作者讲课,一讲就是45分钟躬耕教学事业70载,她这样理解当老师:“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我22岁大学毕业出来做教师,至今不敢有丝毫懈怠。”于漪,我国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改革先锋”、“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面对赞誉,她说:“我只是克勤克俭做了一些工作,说到底就是坚守了一个新中国教师的本分。”“每天早上走一刻钟的路,我就在脑子里过电影”1951年,于漪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最初教历史,后来转岗教语文。开始的语文课并不成功。听于漪讲罢课文普通劳动

28、者,坐在后排听课的组长徐老师有些失望:“你虽然在教学上有许多优点,不过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还不知道呢。”“b、p、m、f不认识,汉语语法没学过”,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于漪不服输,“那时候,我每晚9点前工作,9点后学习,两三年下来,把中学语文教师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知识,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过了一遍。”为了摸索教学的门道,于漪常站在窗户外“偷师”别的老师。“我开始尝到庖丁解牛的滋味”,备课时,她把要说的每句话都写下来,然后像改作文一样修改,之后再背下来、口语化。“每天早上走一刻钟的路,我就在脑子里过电影,这堂课怎么开头、怎么铺展开来、怎样形成高潮、怎样结尾。”从

29、宿舍到学校的路上,于漪不知多少次边走边琢磨。靠下苦功夫,“不入门”的于漪成为行家里手。1977年,电视里直播了一堂于漪执教的语文课海燕,人们争睹她上课的风采,成为一时热议话题。也是那一年,于漪带教的两个原本底子薄弱的毕业班,创造了整班考取大学的成绩。“我不断地反思,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1985年,于漪被任命为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那时,老师们出勤稀稀拉拉,有的学生涂脂抹粉,甚至赌博、酗酒也时有发生师范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老师啊!于漪大刀阔斧,实施了一系列在当时十分引人注目的举措:教师实行坐班制,学生剪长发、穿校服,全校开展“什么是当代师范生真正的美”专题讨论。“那时穿校服是件

30、新鲜事,女生们都很抵触。于校长知道后,就鼓励我们学生参与设计、决策校服款式。”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卜健笑着回忆。教师、师范生“两代师表一起抓”!学校风气渐渐变了,“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成为全校共识。后来,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一跃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龙头学校。“我不断地反思,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于漪一字一句地说。这些年来,作为班主任,她将“差班乱班”带成了先进集体;作为校长,她使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成为全国先进;作为导师,她培养了一批全国知名的教学能手。“我甘愿做一块铺路石,让中青年老师踏过去”“教育质量说到底是教师质量。再忙再累,不能忘记自身的修为。”今年教师节

31、前夕,面对台下的年轻教师,于漪谆谆善诱。这位鲐背之年的老人讲课全程脱稿、思路清晰,工作人员放在她背后的靠垫完全没派上用场。不但给学生当老师,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就给老师当老师。“我甘愿做一块铺路石,让中青年老师踏过去。”于漪首创了师徒“带教”方法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通过研学一体化促进教师成长。做“大先生”!于漪总是这样勉励年轻的老师们:“什么是教师?教师就是给学生点亮人生明灯的,自己首先要心中有太阳,努力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她这样理解“大”:“中国人造字妙不可言。大就是一个人张开双臂拥抱祖国、拥抱人民、拥抱世界,做大先生就要有这样的气派、这样的格局。”于漪有一句名言:

32、“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累吗?于漪说:“当我把生命和国家命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时,我就觉得我永远是有力量的,仍然跟年轻人一样有壮志豪情!”05产业旺起来 生活更红火(两优一先典型)本报记者 银 燕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5日 第06 版)元古堆村,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南部。走在山顶向四周眺望,美丽的梯田将整个村子覆盖,红瓦白墙的新农村民居,点缀在一片绿色中。近年来,在田家河乡党委书记王宝林的带领下,这里的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选好用好带头人王宝林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王宝林注重选拔人才,他清楚,选好用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33、,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香卜路村党支部书记温少华,就是王宝林三顾茅庐请回来的乡村致富带头人。温少华是香卜路村人,原本在外开饭馆。2019年6月,王宝林直接找到他。“王书记一开始找我时,我心里直打鼓。怕干不了。”温少华说。两个月后,王宝林又找到温少华。此时,温少华有些心动,但还是顾虑重重。2019年11月,王宝林第三次去找温少华。“三顾茅庐”以后,温少华被王宝林的诚恳打动。2020年2月,温少华回到村里,经过组织程序,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温少华上任后,组织村民捐出自家的旧砖瓦,加上一些项目资金,做成了景观墙。为了专心致志干工作,温少华停办了自己的饭馆,把多年来的积蓄用来开养鸡场,带领村民致富

34、。在田家河乡村干部中,像温少华这样的优秀干部有很多。据统计,全乡33名村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3人。带动周边齐致富昔日的元古堆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201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1465元,贫困户共221户109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7.3%。当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有些村民一辈子没出过村。2018年初,王宝林尝试在元古堆村发展羊肚菌产业。2019年5月,王宝林争取到96万元项目资金,7月开始试种4棚羊肚菌。10月,棚里颗粒无收,有的村民开始抱怨。王宝林下决心要把这个产业抓起来。他派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建新去外地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2020年6月,村上种植25个大棚共11亩羊肚菌,81天

35、后丰收,纯收入达23万元。如今,当地成功申请注册了“红火元古堆”商标,全乡8个村种上了羊肚菌,产业规模发展到44.5亩,辐射带动全县4个乡镇15个村发展羊肚菌种植近百亩。村子成了打卡地“元古堆村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发展乡村旅游空间很大。但村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游客连休息吃饭的地方都没有。”王宝林介绍。为了改变现状,发展乡村旅游,王宝林从实际出发,动员在峡城乡养鱼的“90后”张保平来元古堆村开农家乐“跟着王书记干,准没错,一年能赚20多万元,还能带动其他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张宝平的农家乐不仅经营饭店,游客在这儿还能垂钓和烧烤。如今,村里共改造民宿7家,可同时接待游客50人。村里还建成占地300亩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养殖量达350余只,每年吸引游客3万多人次。如今,元古堆村已成为兰州及周边地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每年接待旅游团体4000批次共2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600多万元。“乡村旅游,未来可期。今后,元古堆村、田家河乡的日子一定越来越红火,我还有很多好想法和计划,我有信心能实现。”王宝林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