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四中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四中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检测试题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一个“秘密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但还
2、不到一百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逐渐走下了“神坛”,甚至成为未来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抗生素的效力正在普遍下降,其原因是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正在迅速扩散,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欧盟一位官员表示,由于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正在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一旦抗生素失效,我们的生活中就将充满危险轻微的擦伤都有可能带来死亡,轻微的耳部感染可能就会引起耳聋。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
3、000万人丧生,相当于每3秒钟就有1人失去生命,危害将超过癌症。同时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性正逐年攀升。比如治疗大肠杆菌,一般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见效,但近几年多个国家报告部分患者即使使用最强效的抗生素也无济于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约70万人死于各种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夭折。但目前针对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进行的新药研发很难跟上耐药性产生的速度。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严重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抗生素耐药性威胁。报告警告说,全球抗生素正濒临枯竭。这项报告认为,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已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进展,目前急需加大对抗生素耐药感染研究
4、与开发的投资,否则世界将被迫回到因常见感染而导致小手术致人死亡的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制药公司和研究人员必须立即关注能治疗某些可在几天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感染的新抗生素。 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大多数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而对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会构成最大健康威胁的抗生素耐药感染,包括每年导致约25万人死亡的耐药性结核病,潜在的有效治疗方案则很少,70多年来,只有两种治疗耐药性结核病的新抗生素进入市场。如果要终结结核病,每年全球急需投入8亿多美元来研究新的抗结核药物。此外,对抗生素的滥用也是造成抗生素耐药性加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2000
5、年至2015年全球范围抗生素消费量增长了65。尽管抗生素是治疗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但过度依赖抗生素治疗只能适得其反。相比新抗生素的研发和投资,公众应该尽快学会科学谨慎地使用各类抗生素药物,否则未来我们将有可能死于一次普通的感染,而不是今天人们所恐惧的癌症、艾滋病等恶性疾病。(摘编自抗生素耐药性与“超级细菌”)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近百年来,人类寿命能得以大大延长,全得益于抗生素的发现和广泛使用。B. 细菌一旦未被抗生素杀死,就会将耐药性传给其他细菌,成为“超级细菌”。C.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导致千万人丧生,其危害性已经远超癌症。D. 治疗疾病时,不
6、能过度依赖抗生素,否则会加速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引用欧盟一位官员的观点,说明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B. 世界卫生组织的多份报告证明抗生素效力下降已成世界难题,研发新抗生素迫在眉睫。C. 文章重点分析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问题,并列举具体数据指出问题的严重性。D. 文章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抗生素效力下降的原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的扩散、抗生素的滥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产生速度快,新抗生素研发严重不足,全球抗生素濒临枯竭。B.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不仅给人类造
7、成严重的健康威胁,还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进展。C. 目前进入临床阶段抗生素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无法根本解决问题。D. 解决“超级细菌”,既需要研发和投资新抗生素,也需要公众科学谨慎地使用抗生素。【答案】1. D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全得益于”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一个秘密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发现,人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可知,题干夸大了抗
8、生素的作用,表述错误。B项,“一旦就会”表述过于绝对,根据原文“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可知,题干表述过于绝对。C项,“每年导致千万人丧生,其危害性已经远超癌症”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丧生危害将超过癌症”可知,题干变未然为已然,表述错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
9、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A项,“说明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表述错误。欧盟官员的观点只是指出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严重后果,并没有说明原因。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
10、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C项,“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抗生素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大多数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可知,题干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
11、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12、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
13、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多数消费者还比较狭隘地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纯电动汽车。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汽油、柴油和天然气、乙醇等均属于传统燃料。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统称为新能源汽车。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行业所称的H
14、EV,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因为传统燃料仍是其动力唯一来源。近日,汽车行业一家知名咨询机构,发起了一项名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看法”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58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而正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竟然不如还处在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汽车。其实,不管看好哪种动力系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是毋庸置疑的。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为1万辆,时隔6年后的2018年,成功突破12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当然,其快速发展不仅是需求所致,还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其中,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撇开补贴政策不谈,地方政府
15、对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尤为明显。近日,昆明发布公告:自2019牟1月1日起,昆明新增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汽车,否则不予发放营运证。有这样规定的省市比比皆是,即使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是如此。(摘编自畅所欲言: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谁将主导汽车的未来?,易车网2019年2月20日)材料二: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将在促进纯电动汽车节能技术应用、推动电动汽车降低能耗、节约电力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
16、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该标准规定,具有三排以下座椅且最高车速大于或等于120公里小时的电动汽车车型,当整车整备质量在750公斤及以下时,能量消耗率限值应在131千瓦时100公里。(摘编自我国发布全球首个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技术标准,人民网2019年2月20日)材料三: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到1亿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不一样,互联网技术是谁抢先谁占便宜,汽车不是抢先,汽车行业是与其做得早,不如做得好。”他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关注技术突破,而不是为新能源汽车行业
17、设计时间表。近日,由10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发起参与设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将重点聚焦电动汽车充电相关的技术领域,从共性基础、能源传输、生产、消费和车网融合5个细分方向设计相关标准及发展路线。这将为新能源汽车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相关专业及其他研究机构,提供技术决策参考和战略规划指引,同时将带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系列的规模效应。 当下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多问题,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还要忍受一些不太好的车,但是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到2025年,无论是综合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新能源汽车都和燃油车不相上下。(摘编自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常州发布 2025年电动车与燃油车成本相当
18、,中国新闻网2019年3月30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能源汽车的“新”表现在其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而HEV采用传统燃料作为唯一动力来源,因此不属于新能源汽车。B. 超过半数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让人意外的是,发展状况很好的纯电动汽车和刚起步的燃料电池汽车一样,都不被看好。C.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将会发挥重要作用。D. 新能源汽车行业想要发展好,重要的不是像互联网行业一样抢占先机,而是关注技术突破,只求速度不求技术很难做出好车。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19、的一项是 ( )A. 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既有市场需求因素,又有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尤其是地方政策对其发展助力很大。B. 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发布全球首个电动汽车能耗限值标准,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已经位居世界前列。C.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图”从多个细分方向设计相关标准及发展路线,为该行业提供了技术决策参考和战略规划指引。D.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用具体数字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材料一说明过去几年的发展,材料三预测了未来的发展。6. 请结合以上几则材料,简要概括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答案】4. B 5. B 6. 政策方面,国家
20、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等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B项,“发展状况很好的纯电动汽车和刚起步的燃料电池汽车一样,都不被看好”曲解文意,表述错误。根据原文“而正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竟然不如还处在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汽车”可知,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故选B
2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B项,不合逻辑,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发布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不能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
22、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要求结合以上几则材料,简要概括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根据原文“插电式混动汽车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会程比现款有所提高的混动车才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德国联邦汽车管理局但去年电动汽车仅占新车注册率的1%”可以概括出“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结合“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将在促进纯电动汽车节能技术应用、动电动汽车降低能耗、电力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可以概括出“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
23、结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技术标准。此次发布的国家标准涉及道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可以概括出“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药砚练建安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
24、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
25、?”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糖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
26、。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
27、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
28、,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
29、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C. 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
30、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D. 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8. 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9. 小说结尾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答案】7. B 8. 斯文谦和,穷困落魄:长衫,却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摸索良久,才掏出一把制钱,可见穷困落魄;穿长衫,摇折扇,说话文绉绉的,对人不生气,可见斯文谦和。身怀绝技,隐忍退让:华昌十指轻松将坚硬的端砚如刀切般分为两半,可见武艺高强;面对石钵的再三挑衅,都避开,不计较。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石
31、钵头为治母病,求芮引,华昌不计前嫌,给药引,还不收钱。 9. 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虽出人意料,但与前文所设伏笔相照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或答: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B项,“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表述错误。结合文
32、本后面的内容分析可知,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故选B。【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华昌的形象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从“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可知,华昌斯文谦和,穷困潦倒;根据文本“后来
33、,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可知,华昌隐忍退让;根据文本“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可知,华昌身怀绝技;根据文本“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可知,华昌正直善良,宽容大度。【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结构内容理解与分析。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出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
34、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结合华昌的语言等内容分析,如“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等,小说结尾揭示
35、作品的主题,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
36、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
37、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节选自汉书张良传)【注】厩(ji)将:主管马匹的军官。 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10. 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B.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C.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D.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11. 对下列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
38、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而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 古人“名”和“字”是分开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张良,字子房。C. 结婚,现在指男女通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文中指的是结缔儿女婚姻关系。D. “陛”指帝王宫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殿前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成为古代臣子对帝王的尊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良重情重义。张良年少时,不曾在韩国做官,但韩被灭之后,家人惨遭不幸,他用尽家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报仇。B. 张良敢于劝谏。刘邦因宫室有数以
39、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秦国。樊哙劝谏,刘邦已经听取樊哙的进谏,后张良再次劝谏,于是沛公还军霸上。C. 张良为人忠诚。在得知项羽要攻打沛公的消息后,他放下个人安危,主动告知沛公,且冷静地为沛公分析状况、出谋划策。D. 张良为官正直。汉高帝想要封他三万户人口的封地,张良自认为自己没有战功,只是尽臣子本分,故而推辞,后被封为留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2)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秦始皇帝非常生气,在天下大规模
40、进行搜索,急于找到贼人。张良于是改换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2)张良说:“沛公觉得自己能打败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该怎么办?”【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句中“项羽”“沛公”“项伯”“良”,人名或对人的称呼;“鸿门”,地名。本句比较简单,根据这些人名、地名即可将句子断开。故选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
41、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A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A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B项,,“刘邦已经听取樊哙的进谏”错误,原文是:“樊哙谏,沛公不听。”樊哙进谏,沛公没有听取。故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
42、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索”,搜索;“乃”,于是;“更”,变更;“亡”,逃亡;“匿”,躲避。第二句关键词:“度”,估计、揣度;“却”,打败、击退;“奈何”,怎么办。【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
43、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 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帝东游,到达博浪沙的时候,张良和刺客一起埋伏刺杀秦皇帝,错误地击中副车。秦始皇帝非常生气,在天下大规模进行搜索,急于找到贼人。张良于是改换名姓,逃跑躲避在下邳。项伯曾经杀人,躲避在张良那里。十年后,陈涉等起义,张良也聚集一百多年轻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44、。张良想去跟随他,走在路上碰到沛公。沛公正带领几千人攻占下邳,便跟随了沛公。沛公让张良做了厩将。沛公到达秦国,宫室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珍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哙劝谏,沛公没有听他的。张良说:“因为秦国无道,所以沛公能到这里。为天下除去祸害,现在应该以勤俭朴素来显示本色。现在刚入秦,就想着安于享乐,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话。”沛公就又回去驻扎在霸上。项羽到达鸿门,要攻打沛公,项伯夜里跑到沛公军中,偷偷地见张良,想和他一起逃离。张良说:“臣答应韩王护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逃跑是不义的。“便把这事告诉了沛公。沛公很惊讶,说:“现在怎么办?“张良说:“沛公想要真的背叛项王
45、吗?“沛公说:“有个小人对我说把持关口不让诸侯进来,并且可以在秦地称王,便听了他的建议。“张良说:“沛公觉得自己能打败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该怎么办?“张良就此请项伯来见沛公。沛公和项伯一起喝酒,为项伯祝寿,结为亲家,让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把住关口的原因是提防别的强盗。汉六年,封有功之臣。高帝说:“子房的功劳是运筹帷幄,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自己在齐挑选三万户。“张良没有过战功,于是对高帝说:“开始臣是在下邳起家,和皇上在留相会,这是上天把臣托付给陛下。陛下采纳臣的计策,幸而有时还能有成效,臣希望把留封给我就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就封张良做了留侯,是和萧何等一起受的封。
46、(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下列小题。南歌子吕本中【注】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注】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廷南渡后,诗人流寓江南。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小令抒写了旅途风物和诗人感受,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却不压抑。B. 词作开头两句写早行情景,意境与晚唐诗人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很接近。C. 词中由“晓霜”写到“残菊”,由“残菊”想到“重阳”,又由“重阳”联想到眼前处境,思绪曲折。D. 下
47、片“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写出诗人正是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凄然之意卓然。15. 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答案】14. D 15. 答题要点:(1)羁旅行役,寂寞无眠。(2)佳节独处,思亲感伤。(3)家国沦亡,归而不得,忧时伤乱,痛苦深沉。【解析】【14题详解】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48、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D项“正是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错误。由前面“晓霜”“残菊”“重阳”“寒更”等词判断,时间不应是“春夜”,而是“秋夜”,诗中表现的应是深秋时节。故选D。【15题详解】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整体理解诗歌,对作者、写作背景、诗歌的主要意象、手法都要考虑,分析时不能笼统地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相关词句详细分析。词人写南歌子一词时正值重阳佳节,从注解中可知,此时作于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