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信息经济分析与预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信息经济分析与预测.docx(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5页 共95页城市经济信息 第23期要目热点追踪 2007年中国经济的新信号分析预测哈尔滨市2007年宏观经济分析预测与2008年经济展望城市建设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总体布局规划正式出台创新创业广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创新型城市节能减排北京工业节能成效显著 研究探讨 “1+6”经济圈:济南的地位与责任热点追踪2007年中国经济的新信号年是我国发展和改革十分关键的一年。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从这些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新信号、经济的新走向。 突出“三个协调”强调“好”在“快”前 在中国经济将
2、实现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之际,处理好增长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中国经济总量如今已跃上世界第四的新台阶。实现“十一五”规划经济发展目标,只需保持.的年均增速,但要完成节能降耗减排指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过去“又快又好”提法有所不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主要围绕这四个字展开。 针对明年经济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必须稳定、完善、落实政策,做到“三个协调”:努力
3、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与过去相比,虽然“好”字与“快”字只是前后顺序调整,但却表明中央在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上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好”在“快”前,成为明年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放在突出位置 在“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中,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被放在明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指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个月中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亿美元,同比增加亿美元。近年来,过大的贸易顺差,引发了诸多贸易摩擦,使我
4、国贸易政策、外汇政策压力倍增。 高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目前攀升至约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央行坦承,当前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进而刺激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膨胀,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这成为金融调控需要应对的最突出挑战。 按照部署,国家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积极有序地扩大境外投资合作。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现代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着力点 现代农业是伴随农业现代化而产生的新概念,通俗讲就是用现代装备、技术、理念等来改造传统
5、农业。现代农业需要的是先进技术、一流设备和现代化农民。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应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先发展现代农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把“发展现代农业”单列一章,提出“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手插秧,牛耕田”式的传统田园农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先进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和改造农业。同时要通过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目前我国仍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
6、农业过渡阶段,推进现代农业的任务相当繁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明年将抓住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一些实事。 扩大消费增添经济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当前最终消费占的比重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在加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指出。 今年以来,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态势继续扩大,内需不振。今年前三季度最
7、终消费占的比重仅为.,而在上世纪年代最终消费占的比重曾达。另外,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消费仅为.。 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约消费的一个关键因素。按照部署,明年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坚持以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为重点,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随着这些措施的到位,消费由此可望在年迎来一个新的扩张。 把对节能降耗减排的“约束”变成现实 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中长期积累的问题一时难以立刻扭转,今年上半年单位能耗不降反升,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攀升,前三季度的形势也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虽然年初设立了节能降耗和
8、污染减排硬指标,但综合来看,完成全年任务非常艰巨。今年目标完成得不好,今后压力会更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力气抓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任务,要进一步统一认识,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力求取得实际成效,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天蓝、水清,更好的生活环境,是每个人的愿望。明年,国家将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
9、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作为基本手段,把加强依法治理作为重要保证,把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变成现实。 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社会上反映突出的房地产问题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注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 可以肯定的是,明年国家在继续发挥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将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通过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搞活二手房市场,调整住房结构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等办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房价高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10、”问题。明年国家将采用措施抓紧治理,并加快对发展城市群的研究和规划,引导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力促社会和谐 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生活中,群众对“看病贵、上学难”等身边难事反映强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收入分配民心所系,直接关系百姓切身利益。明年国家将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完善政策,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强税收征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 在就业、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明年国家作出了新的部署。国家将高度重
11、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尽快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来源:新华网分析预测哈尔滨市2007年宏观经济分析预测与2008年经济展望2007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2008年
12、经济发展及“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一、2007年全市经济发展情况(一)经济总量指标 继2006年哈尔滨市生产总值(GDP)跨过2000亿元关口,人均生产总值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下限后,2007年仍保持较快增长。三次产业中,以工业经济和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第二、三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二产和三产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6.9%和53.9%。“三驾马车”中,仍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为主,同时,消费稳中趋旺,出口功效日益改善。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一是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由于抗旱措施得力,粮食播种总面积和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13、不断提高,大旱之年,粮食总产量达97.5亿公斤,取得较好收成。二是畜牧业快速发展。随着畜产品价格的攀升,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补栏积极,到2007年三季度末,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分别比二季度末增长9.9%、7.3%、13.0%,存栏数量将持续增加。三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前提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2、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在重点企业的支撑和四大优势产业的主导作用下,2007年工业生产呈现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主要增长特点:一是轻工业增长加快。前三季度轻工业增长17.5%,增幅高于重工业1.4个百分点。二是优势产业增幅回升。前三季度机械、医药、
14、食品和化工四大优势产业共实现增加值3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三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生产增幅高于其他企业。其前三季度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2.5个百分点。四是出口交货值增幅提高。其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成效。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总消耗增幅低于工业增加值增幅7.2个百分点,节约能源近37万吨标准煤。3、服务业比重和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业在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态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和优化,金融、信息传输、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作为发展
15、前景较好的新兴行业,受到外资的青睐,是外商实际直接投资中数额最高的行业。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较快,前三季度私营企业达19962个,个体户达18.3万户。根据“哈尔滨市宏观经济模型”,并按具体情况适当修正和调整,经EVIEWS(3.0)软件包运算,预计哈尔滨市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398.2亿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2.6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00.2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为808.5亿元,同比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15.4亿元,同比增长14.1%。(二)支撑指标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
16、长2007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民间投资所占比重继续攀升。今年以来,哈尔滨市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培育民营企业生力军,全市民间投资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1.5%上升到2007年的55.8%。二是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居三次产业首位。前三季度三产投资完成382.3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的71.9%。三是重点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前三季度全市已开工项目中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6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0个,投资完成182.1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为34.2%。四是商品房建设平稳。前
17、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5.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增长16.8%,增幅平稳。哈尔滨市作为老工业基地,正处于转型中,需要大量资金对重点工业项目、城乡基础设施等进行投入,但是,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存在着建设项目融资渠道狭窄,到位资金增长幅度低于投资增长幅度和部分重点项目启动较慢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市投资规模的继续扩大的突出问题。预计200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4.5亿元,同比增长26.5%。2、社会消费持续活跃2007年以来,哈尔滨市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城乡市场共同发
18、展。前三季度市的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6.6%,县的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县以下的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城乡市场均保持两位数的发展态势。二是餐饮业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行业亮点。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加之“哈洽会”、“黄金周”等各类会展经济和假日经济、商务活动等带来的餐饮消费日益频繁,使得餐饮消费呈现常态化,餐饮业成为拉动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是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前三季度,14大类消费品中,增长最快的三类分别为:粮油类(受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增长100%)、体育、娱乐用品(增长80.9%)和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增长67.3%);汽车类中的轿车零售量增长50.
19、8%,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态势明显,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四是消费市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大型商场不断扩张,批发零售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集中度不断增强。预计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5.1亿元,同比增长15.7%。3、对外经济贸易保持增长2007年以来,哈尔滨市对外贸易出口增加,进口下降,进出口保持增长,增幅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5.7%,其中出口增长14.5%,进口下降2%。从出口的主体看,私营企业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9.6%,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前三季度所占比重为30.7%,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进口的
20、市场看,对西班牙、罗马尼亚、朝鲜等新兴市场进口高速增长,对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对韩国、美国进口增速回落,其中,对俄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市对外经济贸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国家出台的“两税合并”、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与房地产项目等政策,及政策调整下的出口退税周期过长,企业融资难等影响外商投资规模和企业扩大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二是结合产业调整和老工业基地改造、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引进项目少,属于高新技术或对行业、企业调整有带动作用的引进项目更少,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较低。预计2007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外贸进口完成14.5亿美元,
21、同比增长1.0%;外贸出口完成16.0亿美元,同比增长20.2%。4、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年预算的83.3%,地方财政收支特点如下:一是地方各主要税种增势强劲。由于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前三季度,地方各主要税种均实现20%以上的增长,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47.5%,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30.3%。二是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快速。前三季度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0.4%,分别高于区县级平均增幅和区级增幅9.0个和12.4个百分点。三是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
22、等重点支出增长幅度较大,保证了其资金需要。前三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均小幅增长,现金收支继续增加,收支相抵呈回笼态势。2007年以来,在经过证券市场火爆,存款大搬家的分流走势之后,9月末分流迹象减缓,金融机构存款增幅回落态势趋缓,货币资金流动频繁;由于利息调整政策的影响,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和建筑业贷款余额持续下降,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6%和12.4%。预计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7.8%;地方财政支出221.2亿元,同比增长13.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295.0亿元,比年初增长8.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413.4亿元,比年初增长10
23、.2%。二、2008年经济展望(一)国际环境纵观世界,全球经济在2007年上半年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但金融市场动荡、通货膨胀压力、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全球失衡等不利因素使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发展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如: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潜力;各国日趋灵活和务实的调控手段有益于世界经济长期发展等,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8%,这种稳中趋降的走势将会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同时,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将减缓,增长速度为1.8%;欧元区经济形势将较为平稳,增长速度为2.3%;日本经济稳定增长,增长速度为1.8%
24、。(二)国内环境2008年,我国将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出更大成效;积极发展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投资方面,继续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建设的支持力度;消费方面,加强重要商品生产、供应和市场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逐步提
25、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完善消费环境,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对外贸易方面,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鉴于世界经济增长整体减缓;中国经济将稳中求进,世界银行预计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10.8%。(三)哈尔滨市经济2008年,哈尔滨市将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国家的经济政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投资方面,2008年
26、工业投资将加快增长,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速度将高于国有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将加大,为城乡和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消费方面,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大环境下,城乡市场将保持购销两旺的态势,呈现出繁荣活跃的良好局面;大型商业企业不断入驻,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较快,零售业将得到更快发展。对外贸易方面,由于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大,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对外资的吸纳集聚能力将不断提高,如果世界经济环境稳定,对外贸易将平稳增长。根据“哈尔滨市宏观经济模型”,并按具体情况适当修正和调整,经EVIEWS(3.0)软件包运
27、算,预计哈尔滨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2729.4亿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8.2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65.2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工业增加值为944.4亿元,同比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66.0亿元,同比增长13.5%。预计200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0.9亿元,同比增长26.0%;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0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0%。五、对策建议(一)吸引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积极扩展投融资渠道针对目前建设项目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
28、,建议吸引外资和民间投资更多地投入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创造政策环境,打破准入壁垒,强化外资和民间投资的利益驱动,调动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其参与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二是加强规划引导,逐步将分散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组织起来,发展哈尔滨市直接融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地方区域性资本交易市场,形成区域群体规模优势,引导其进行中长期投资;三是健全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的服务体系,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咨询服务,保护投资主体合法权益。(二)多种方式促进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一是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
29、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信息、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服务等商务服务行业,促进服务产业结构优化;三是发展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四是进一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规范准入条件,面向社会开放,推进服务业产业化进程。(三)规范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是加快市场监测机制的建立,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监测系统,对进入各类市场的产品均要通过相关质量检测指标,增强商品交易市场对商家的凝聚力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二是突破传统集贸市场经营方式,树立现代化的品牌意识,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延伸经营领域,向产供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实
30、现市场与生产基地的紧密结合,建立现代市场经营模式;三是加快实现交易手段和结算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高度重视和发展集约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现代市场流通机制。(哈尔滨市信息中心供稿)分析预测徐州市2007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8年展望今年以来,徐州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东陇海线开发振兴的战略机遇,强化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结构调整,狠抓节能减排,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较高、结构改善、收入提高的良好局面。一、2007年徐州经济形势分析前三季度,我市经济高位平稳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8.37亿元,增长1
31、5.3%,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3.98亿元、658.08亿元和426.31亿元,增长5.9%、16.9%和16%。(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呈恢复性增长,达1008.7万亩,比上年增加88.8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383.1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市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发展到394万亩,规模效益居江苏省首位。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7.11亿元,增长2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重点行业和企业支撑明显,其中机械行业完成产值340亿元,占全市产值的21.7 %,同比增长
32、36.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一批重点商贸项目顺利实施,中心商圈发展业态和档次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26.31亿元,增长16。住房、汽车等消费继续活跃。 (二)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4.98亿元,增长3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完成344亿元,增长34.6%,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52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4%,增长6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8.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投资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消费品市场活跃。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
33、成399.65亿元,增长16.8。市、县及县以下的零售额分别增长17.7% 、14.3 %和15.8,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1个、2.8个和1.1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拓展。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7.9亿美元,增长30.5,其中出口12.05亿美元,增长26.4。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对外贸易国家和地区已达160个。其中出口国家和地区155个,对东盟、中东、大洋洲国家和地区有突破性进展,出口增幅均超过100% 。(三)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63.79亿元,增长38.6,增速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34、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达到74.77亿元,增长45.3%,同比提高17.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203.34亿元,其中利润92.16亿元,分别增长44.55、38.84。亏损企业98家,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44.5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32元,增长16.5,增幅居全省第3位。(四)经济增长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所显现。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竞争力有所提高。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
35、产值达到121.47亿元,同比增长36.5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7。第三产业中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稳定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占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调控的电力、钢铁、纺织等行业投资得到有效遏制,前三季度,投资增幅分别下降12%、44%和23.2%。化学原料、医药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木材加工等优化型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89.72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全市GDP比重为4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282.90亿元,占民营经济的比
36、重为72.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产要素的制约影响较大。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35.2,增幅高于销售收入增幅1.42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土地、资金等要素紧张状况得不到有效缓解,影响部分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在机械、纺织、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徐工集团、江苏宗申等企业熟练工人紧缺。2、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06年我市万元GDP能耗高于全省0.477吨标准煤。按照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降低22%的目标(年均下降4.
37、85%),任务艰巨。全市电力、煤炭、冶金、建材四大行业能耗占规模工业企业消耗量的82%,而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5%。国家实行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差别电价等政策,涉及我市15家钢铁企业29座高炉、13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预计将直接影响我市工业产值约100亿元。比如,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约束,一批22千万及以下容量统调机组被“替代发电”,热电机组被“实时以热定电”,造成发电量持续下降。1-10月份,电力行业完成产值下降0.9。3、产业结构亟需优化调整。我市资源和加工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加工深度不足,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中,煤炭开采和洗选
38、业占15.5%、烟草制品业占14.9%、通用设备制造业占9.38%、饮料制造业占5.42%,煤炭属于资源开采、卷烟要按国家计划生产、食品加工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我市目前已形成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比重小的产业结构格局,决定了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产业层次不高,影响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质量;优势产业的集中度低、链条短,制约着竞争优势的发挥。4、周边竞争压力加大。近几年,纵向比我们发展很快。但是横向比,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态势,周边城市部分经济指标接近或已超过徐州,值得关注。扬州、泰州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2.1%、22.3%,高于我市2和2.2个百分点;济宁、临沂前三季度
39、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8.7亿元、480.5亿元,高于我市81.59亿元、13.39亿元,增幅22.2%和23.7%,高于我市2.1和3.6个百分点。三、2007年徐州市全年经济增长预测与2008年展望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全市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徐州市中长期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和专家意见,我们对2007年和2008年全市经济进行了分析预测(具体预测指标见表1)。总量 模型分析表明,2007年全年徐州市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市的GDP总量可达到1691亿元,增长18(名义增长率,下同)以上。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和实施,防止经济从偏快向过热转换。2008年我市
40、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将有所放缓,预计GDP增长将在1516之间。农业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现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92亿元,增长6.2%。目前主要农产品价格已在高位运行,今后上涨空间不大。今年稻、麦、棉全面丰收,明年种植业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粮食作物增收空间不会很大。预计2008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工业 按照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以及国家实行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差别电价等调控政策,将对我市的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带来直接影响
41、。但是,随着一批新增长点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大型工业企业支撑作用的增强,以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攀升,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保证。预计明年工业增速在18左右。服务业 明年我市将继续强化市区服务型经济功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质量,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突出服务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使现代服务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今明两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将分别达到20和1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基础设施投资放缓、房地产
42、投资增幅回落,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将是影响明年我市投资总量的主要因素。从投资惯性、信贷政策、土地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有一定幅度回落。预计今明两年我市投资际增长分别为30和20左右。消费 今年经济增长较快,在此背景下,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消费信心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建立和谐社会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出台和落实,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有所改善。另外,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强的促进作用。预计今明两年我市消费增速分别在17和16左右。财政 今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
43、,我市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高速增长。受国家宏观调控,明年我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将有所放缓,对我市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产生一定影响。预计今明两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达到38和18左右。外贸 近年来,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考虑到外贸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多,2008年我市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今明两年出口增速将维持在22和20左右。 表1 20072008年徐州市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表指标名称2007年1-9月实际2007年预测2008预测绝对数增长绝对数增长绝对数增长GDP1218.3715.3169118.4195915.8一产133.
44、985.91926.22046.3二产658.0816.989020.0104617.5工业增加值467.1120.163321.374718.0三产426.311660920.4709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4.9031.898030.0117520.0工业投资34434.650025.060020.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9.6516.854017.363016.5出口(亿美元)12.0526.415.322.018.420.0财政收入163.7938.621016.525020.0一般预算收入74.7745.39838.011518.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144.5117.5146
45、2714.0163821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3216.5538010592010.0注释:2007、2008年预测增速均为名义增长。五、加快徐州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一)借鉴东北发展经验,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建议成立调研组赴东北调研,了解中央对东北重工业基地具体扶持政策,学习借鉴经济发展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研究制定徐州工业快速发展实施意见,用足用活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打造徐州工业“飞地”,努力提高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核心竞争力。(二)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随着国家宏观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和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明年我市经济发展必将面临诸多压力。为此,
46、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理性分析、科学判断、积极顺应。第一,要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提高顺应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灵活性、预见性,避免应对不当、贯彻不力而引起的经济波动;第二,要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作为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不要简单地铺摊子,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三,要在宏观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积极主动地争指标、争项目、争要素,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第四,要切实推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集约使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认真梳理建设项目,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大对土地、资金等落实力度和开工建设。(三)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创新徐州工业模式以新型工业化为
47、第一方略,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注重发展一批有科技含量的、带动性强的、能够形成产业链的大集团、大企业。实现从“徐州加工”到“徐州制造”向“徐州创造”的新跨越。加快建设“全国最大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城”、“全国重点特色食品产业基地”、“全国一流光伏产业基地”、“全国大型板材家具产业基地”。(四)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今冬明春,应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考核范围,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快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注重民生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积极发展坑口电厂、煤电铝、煤化工等项目的同时,大力发展煤矸石、粉煤灰建材产品,矿井水回收利用,煤泥、煤矸石发电供热等产业,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五)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发展区域物流中心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