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谋略家司马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谋略家司马风.docx(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0页 共90页大谋略家司马风六韬、三略可称是最高级的古代谋略书,也是一本谈论中国人处人处事秘诀的智慧之书。战争是一门学问,处人处事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在这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到中国古人深邃的智慧,学到许多中国古人处人处世的秘诀,进而指导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实践。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编者将我国古代的这两部最富代表怀的谋略书用白话的形式加以编写,取名为足智多谋的策士智慧,希望能为古代深奥智慧的通俗化做一点工作。第一章 文韬择人用人的艺术大人物钓天下,小人物只钓鱼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身
2、为社会楷模的大人物,亦即古人所谓的君子,是以建立万民同乐的理想社会为己任的,而凡事斤斤计较、整日忙忙碌碌的小人物,则以获得眼前利益为乐趣。这种情形和儒家经典之一、叙述有关“礼”的基本理论与具体内容的礼记所记载的“君子得道为乐,小人得欲为乐”有相同的含义。据说这句话为姜太公所说,其实这句话是不是他说的并不重要。姜太公是被孔子尊为圣王的周文王的老师,有关他的故事广为流传。现今横贯陕西中部、由西向东流的渭水的北岸,有位一面欣赏著鸟鸣,一面悠然垂钓的老人,仔细一看,他的双眼竟是闭著的。有这么一天,从远处传来一阵马车的声音,马车越来越近,但是垂钓的老人却没有回头看。“老先生钓到鱼了吗?”坐在车上的文王问
3、。状似假寐的老人,其实并没有睡觉,他脸孔朝向河面,用似乎不太高兴的口吻回答说:“什么?有没有钓到?你问的未免太无聊了,我是在想国家大事呀!钓一条小鱼就得意忘形,那只是小人的行径,而我所要钓的鱼和他们大不相同。”由於回答得太出人意料,文王甚为吃惊,便从马车上下来。“呵!先生正是我梦寐以求的老师。”随即便在他的背後深深地鞠躬。其实我们也常常去钓鱼,有时只钓到一条小鱼就会得意忘形,好像已经称霸天下一样,总是摆脱不了小人的情趣。如果我们能够像姜太公那样沉著冷静,处之泰然,就是钓不了天下,也能多钓几条很大很大的鱼。钓鱼和用人的道理相同钓鱼有三权“钓鱼有三权”这句话是以钓鱼为比喻来描述人的本性。钓竿要挂上
4、鱼饵才能钓到鱼,越是鱼喜好的饵,越容易钓到鱼。至於鱼喜欢那种饵料,则须依种类而定。其实人的本性和上钩的鱼儿是很相似的。要获得人才必须准备酬劳,为了使人才能诚心效力,就必须付出高薪,同时须考虑依他们个人的能力,给予适当的职位。报酬可以决定人才这一法则超越时代,古代如此,今天亦仍有指导意义。根据行为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一个人决定就职的时候,他的想法不外乎包括两种因素:一是收入,一是公司的前瞻性。不管是东方或是西方,也不管是哪个时代,报酬的高低决定人才去留的事实,一直没有改变。但是社会上仍然有些人想脱离一定规范,过无拘无束的生活。晋国介之推和他的母亲一起过著隐居的生活,极可能就是对这个法则存有
5、反抗心。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据史记记载,当他为公子时,他的父亲宠爱妃子骊姬,骊姬逼死了太子申生,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又怕诸公子不服,就派人追杀重耳和其他公子。公子重耳无标,带著五名亲随和几十名仆从,过著流浪的生活。经过漫长的十九年,终於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返晋国,杀晋怀公而自立。当重耳和不辞劳苦的家臣们在秦兵护送下准备坐船渡过黄河时,重耳身边五贤士之一的狐偃(重耳的叔叔)说:“君王即将回国了,我们的任务也到此结束,回想过去我常常造成君王的困扰,我犯的罪孽如此深重,恐怕不能再跟随君王了。重耳吃惊而又悲伤地说:“回国後,如果我不重用你的话,黄河的神一定会处罚我,请你不要离开,跟我一起回去
6、吧!”随後将身上的宝玉丢进了黄河,向狐偃发誓绝对不改初衰。当时介之推正是几十名家臣之一,他坐在船的一个角落,看著这幕感人的情影。虽然他和重耳同基共苦患难了十九年,下船後,重耳和协助他的秦国军队朝曲沃方向前进时,介之推却独自默默地离开了。因为他认为狐偃自抬身价的手段太过卑鄙。当精神上的肯定和实际的报酬将成为事实的时候,介之推却拒绝了。其後狐偃就越受到重用,连最後造成文公称霸天下的城濮之战,也让他高居首功。而介之推始终和母亲隐居山林,过著与世无争的生活。其实像介之推之样的人是很特殊的,一般社会大众都是把自己卖给报酬,作为享受生活的代价,这实是人之常情。但是谋划大事业的人,要想得到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辅
7、佐,就需要满足这些人的特殊口味,而不能仅仅以社会大众的标准来看待了。站在原点做检讨情同而亲和,亲和而事业之,情也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文王虚问是否钓到鱼,实想接近姜太公”,这首诗让人联想到当时有趣的情景。但随後姜太公用禅问答的玄机妙语、让文王感动的故事,听来亦相当有趣。前面所提到的“情”,从外表看来,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要是更深一层地追究下去,它却是在探讨人世的道及处事的哲学。人性有喜、怒、哀、惧、忧、爱、欲七种情感,这是佛家所谓七大罪的根源,也称为七情。每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受七情支配。如果我们放纵自己的情感而毫不加节制,就会彼此冲突,最终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人和人交往,贵在真诚,而要做到这
8、一点,就必须使自己的心灵不念,真心坦然就能达到一体同心的境界,因为我们人的情感原本就是相同的,处事的情形也是一样。节制能够使人们彼此之间形成某种共同体,同心协力,做什么事情都会无往而不利。如果朋友间出现了隔阂,事业上出现了分歧,怎么办呢?首先不要依靠技巧来解决事情,而应站在原点检讨。所谓原点是几何学上座标X轴和Y轴的交点,也就是极座标上同归於原线轴的点,那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纯净地方,可以让我们闭上眼睛摒除杂念,站在这点去思考。从这一原点扩张出去的轴线怎样得到合理的发展而又不和其他冲突纠结,正是我们站在原点做检讨应该得到的答案。独占利益的人令人憎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姜太公说:“天下并
9、非君王一人所有,而是天下人所共有。”这句话在主权在民的现代社会已不再新鲜了。他又说:“将天下之利分享天下万民者,才能得到天下,而想独占天下之利者,则会失去天下。”“天下是万民的天下”这种想法比君权神授与万世一系的说示进步多了,尽管这样的话也是帮助君王攫立天下、满足一己之私的策略,但却可以调和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而不原与民同乐,对天下人横征暴敛、滥施酷刑、为所欲为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是很快把创下的“基业”葬送了的。主张主权为万民所有,不独占独裁,才能获得万民拥戴,最终获得天下而治理万民,就必须把齐宣王问唐易子捕鸟的方法:“捕鸟时什么最重要?”唐易子回答:“慎重地设下圈套最为重要
10、。”“为什么要慎重地设下圈套呢?”群鸟用几十只眼睛看人,可是人只有两只眼睛看鸟,所以我才告诉您,设置圈套必须要慎重。”“原来如此,听你这么说,这和治理天下是同样的道理。君王以两个眼睛看国家,可是全国人民却以几十万只眼睛看君王,所以君王必须慎重。”最後唐易子说:“郑国的长老们曾说过,治理国家不能虚静无为,必须有所表现才是最要紧的。”身为统治者,无时无刻不为人瞩目,这一点必须牢记。因此统治者们必须谨言慎行,勤政亲民,与天下人同享天下的利益。这样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赢得广泛赞誉与拥戴,才能使自己牢不可破。现今大企业的老板、高级主管们,对於这一法则,也应该得益不少。命运要靠自己去开拓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11、天下刚刚和平,却又开始战乱。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君王的贤愚所造成,还是天注定的命运呢?”非常谦虚的文王一有问题,便马上请教国师姜太公。姜太公即刻回答:“君王为贤者,国家安泰人民富足,这就是说国家及人民的祸福并不是天注定好的,而是掌握在君王手里。”“天助自助之人。”(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西方哲人如是说。英雄所见略同,因为他们都依靠著自己的力量,克服了许多困难,才被尊为师表。因此他们才如此自信地说了这句话。可是以奸诈的手段,甚世盗名,获得高官厚禄的卑鄙小人,却伪装成君子,呼建立幸福的社会,那是绝对不能令人信服的。命运要自己开创这句话肯定了一
12、切事情的成功都必须靠努力。不劳而获?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一切都必须自己去奋斗。但在这个社会里,有时候无论你多么努力,仍然无法如原以偿。於是有了这句格言:“尽人事,听天命。”对於我们凡人来说,最後也只能靠神的保佑。因此古人也这样说过:“诚实者神才保佑。”照这样说,我们应该相信,只有诚实做事,才会有好报偿,而只知道不断地流汗工作,不注意自身品德修养的人,他的工作并不具有任何意义。既然如此,认为命运必须自己开拓,所以我们只有努力奋斗,绝不能焦躁行事。即使不能如愿以偿,至少也可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干涉别人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优秀的领导者,并不会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上古君王
13、尧放弃一切奢侈生活,庭院中杂草众生,也毫不在意,并没有加以刈除。经常穿著棉衣,吃著藜和豆叶汤就觉得满足。不能使人们的心和生活安定下来,政治就不能算贤明。“从事乎无为”的意思就是如此。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帝尧的仁德如天,也就是仁德普照於万物的意思。他推算日月星辰的变化,教导人民何时播种,何时收成,并将朱鸟七宿(星名)在正南方的日子定为春(春分),这时白昼和夜晚等长。大火心宿(星名)在傍晚位於正南方的时候定为夏(夏至),此时昼最长。虚宿星(星名)在傍晚位於正南方且昼夜等长之时,定为秋(秋分),而昼最短且昴宿星在傍晚位於正南方的时候,则定名为冬(冬至),至於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及三年有一次闰月,也都是
14、帝尧所排寂静的。在他的仁德之下,春天一到,年轻人便到户外努力耕作,老人及小孩也都配合一起帮忙。在人们播种的同时,鸟兽也开始交配繁殖後代。到了夏天,不管老少都到户外劳动,鸟兽的羽毛也变薄。秋季收成後,人民心满意足,鸟兽羽毛焕然一新,显得舒畅。而冬天一来,人们都躲在屋内取暖,鸟兽也长出细柔的绒毛以保持体温。“从事乎无为”可解释为顺应自然运行的大原则,维护大自然秩序或维持自然生活之意。顺乎自然的事情都是好的,我们看帝尧便知,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很伟大的。尧即位九十年之後引退,把天下让给舜,直到二十八年後才辞世。由於春子丹朱不肖,所以尧把帝位让给了来自民间的舜,据说他当时曾说:“不能让天下人吃苦,而让丹朱
15、一人得利。”当赏则赏,当罚则罚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是非善恶,信赏必罚最典型的例子是“诸葛孔明挥泪斩马谡”,以下是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场面:蜀建兴五年,在渭水击破魏军二十万的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所率领的魏援军二十万大军对阵於祁山。这次战争的关键在於汉中之东街亭的攻防战,因为此地是军运动粮食的重要地点。孔明正考虑要派一位武将去守备这个地区时,年轻的将领马谡却自告奋勇要求派他担任这项任务。马谡是孔明的挚友马良的弟弟,是一个血气方刚、强悍、有才气的人物,但是尚无法和仲达相抗衡。孔明虽然犹豫不决,可是见马谡兴致勃勃,於是决定派他去防守街亭。结果蜀军惨败。孔明指示要固守街亭要道,年轻的马谡却死
16、抱著兵书,认为“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坚持把大军驻扎在大道边的山上,结果被魏兵包围,并断了水,最後蜀兵大败,马谡只和少数兵将狼狈逃回。建兴六年,撤回汉中的蜀军按照军法惩处马谡战败的罪责,孔明下令斩首。周围的人爱惜马谡的才能,纷纷向孔明求情,可是孔明不接受,坚定地说:“对!这种人才被斩首实在可惜,可是军法是不容私情的。”马谡被带到了刑场,孔明以袖掩面哭泣,心想:其实起用你的我也是有罪过的啊,可是现在我还不能死,但为了蜀国的存活,却不得不让你死,请原谅我吧!军中的任何人,都知道此刻孔明的心情,“所爱者有罪必罚”,“所憎者有功必赏”,是兵法上收揽人心的第一要诀。正因此,在礼记大学篇上所记载修养仁德的
17、基本原则是:所爱应知其恶,憎应知其善。随著时代的变迁,赏罚制度演变出一种更灵活的原则。例如,无法判断应处罚到何种程度时,则适用轻轻的刑罚。无法判断功劳多寡时,则以厚遇较好,不能无辜地判人死罪,宁可误读法律条文原谅人(苏东坡(刑赏忠厚之至论)。处斩马谡的孔明,我们今天的人能学他些什么呢?若肯付出,众望所归予而勿夺对於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姜太公回答道:利民而不害民,民业有所成就而不加以破坏,使人民能生存而不杀害,是予民而不是夺取。使民乐,不使民苦;使民喜,不使民怒。简单地说就是只给予而不夺取。春秋左氏传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齐景公和晏子到少海游历,他们登上柏寝台,一面望著齐国的景色一面说:“国家实
18、在太糜烂,以後谁能够维持国家呢?”“可能是田成氏吧!”景公吃惊地问理由,晏子回答:“田成氏确实有能力掌握齐国民心,他向君王要求给大臣加爵禄并施与恩情。借给人民小米用大斗量,在归还时却用小斗量,施予人们恩惠。杀牛时自己只取一盘肉,其余皆分给家臣。同时,经常注意市场物价使不比产地贵。主公您重收夺,而田成氏却厚施於民。齐国遭受饥馑时,路边饿死的人数不胜数。可是田成氏所管理的地方,人们都乐意去找田成氏,所以没有饿死的人。;因此周、秦的人都很崇拜田成氏,大家都想到他所管理的地方生活。田成氏的仁德广受人民的颂赞,所以我认为将来的天下可能为田成氏所有。”景公流著眼泪说:“实在令人悲哀,我的天下将被田成氏夺取
19、,该怎么办才好?”“请您别担心,如果主公要想夺回天下的话,就得接近贤士,远离奸佞,治乱世,轻刑罚,救济贫穷,怜恤孤寡,把恩惠施予不足者,这样人民必然对主公心服,田成氏便无法夺取主公的江山。”可是後来齐景公并没有施予人民,其子简又为田成氏所杀,齐就此成为田成氏统治的地方。由此可知,对於人民必须多施予少夺取。我们现今的社会不也是这样吗?凡是处处为顾客著想,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提供周到细致服务的公司,总是会很快地兴旺发达起来。相反,破产倒闭的企业差不多都是唯利是图,产品质次价高。“予而勿夺”的道理,很值得那些面临经营困难的企业经理深思。上下关系如父子关系一样最理想临而无远,沈而无隐身为君王,必须经常
20、和臣下谦虚应对,使之间不产生隔阂。至於臣下,对君王则必须坦诚相待,不藏隐秘。儒家经典大学中这样写道:“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语源。古代中国的统治者认为,理想的君臣关系应像父子关系一般。例如清朝宫廷中,皇帝被朝臣称为“万岁爷”,皇後则被称为“娘娘”,皇帝所任命的官员,人民称呼为“父母官”。当然,这样称呼并不是因为孺慕之情如敬父母,而是被强迫如此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前,也是模仿中国的体制。当时日军内部“中队长称为父,分队长称为母”,这并不是士兵自动称呼的,而是由上
21、级强迫士兵如此称呼。同时日本全国国民又被看成是天皇陛下的臣民及赤子(可爱的婴孩)。为上者对属下必须有仁爱之心,在下者则需诚心诚意地服从长上,彼此之间如父子般没有间隙,亲如一家,个人都注重自我修行,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可是这种想法只不过是统治者的理想目标而已,他们是为了一己之利才强迫人民去做,在历史上给人民群众的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现在的许多公司很崇尚中国这种传统的人伦关系,有些公司的董事长在向员工训示时,开口便说:“我们的公司是以家族主义为宗旨。”但以此口气说话的董事长,诚意令人怀疑。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父子之间也产生了代沟,企业领导和力量下之间也不可能不丰承许多隔阂。重要的是去积极了
22、解并沟通彼此的代沟和隔阂,因为只有互相协调才能真正维持一种父子般的亲情关系。谦虚待人,抛弃偏见待物以正在背後悄悄批评人最可怕,因为这些话一旦传入耳中会令人心神不安。不管你多有定力,如果老有人在你耳边说“听说某某在背後批评你”,恐怕心里也会极不舒服。而“待物以正”的意思,就是要不受那些闲言碎语的乾扰,对人对事谦虚而不抱任何偏见成见。燕惠王就是因为不能“待物以正”而成为一个最失败的君王。燕虽然是小国,但却有大将乐毅。燕昭王很欣赏乐毅的贤明和优秀的军事才能,所以和他商量如何去讨伐让各国伤脑筋的齐国。“想要伐齐,除了和赵、楚、魏协力外,没有其他办法。”乐毅回答道。昭王接受了这个建议,於是乐毅率领军队联
23、合赵、楚、魏军,一起攻打齐并击破了七十余城,齐国仅剩下莒和即墨两城。可是这时昭王逝世,由其子惠王即位,对燕国来说除了还没有攻陷的两城外,已经没有值得担忧的事情了。乐毅就把齐国改为燕国的郡县,同时将齐国的财宝送回燕国,使得燕国更加富强。可是齐国地即墨的将军,是机智勇敢的田单。他悄悄地派奸细到燕国并散布谣言:“乐毅一直没有把剩下的两城攻陷,是为了延长战事,在齐国等待时机,企图自立为王。”这些谣言传到惠王那里,惠王信以为真,就派大将骑劫换回了乐毅。骑劫的才能远逊於乐毅,田单使用种种计策,诱使骑劫上当,最後以“火牛阵”将骑劫打败,并乘胜收复了齐国的故地。燕惠王听信谣言,临阵换将惨遭失败,事後,後悔不已
24、,但为时已晚。这下百不能“待物以正”的结果”。倾听民众的心声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南斯拉夫有一则民间故事,说有一位国王的耳朵长得像驴子一样。国王因羞於见人,经常戴著很深的帽子遮掩耳朵,以便隐藏身体上的缺陷,维护国王的尊严。他每次都将替他理发的理发师杀掉。这位国王认为守住这个秘密就可保证自己的安全,结果这位国王成为一位闭目塞听的愚蠢的人。自称为“太阳王”及“王中王”的法国专制君主路易十四的口头禅是:“什么我都知道。”对於民众的呼声,他是全然地漠视。他的心腹绝不会超过三人,因为他认为“托付秘密事情的人不能太多”。同时他选择的这三人,绝不能高明,必须是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人物。彻底独裁专制的路易十
25、四告诉他们:“不许奢想我能给尔你们更高的期望。”豪华奢侈的洛克式建筑凡尔赛宫,现在成为欧洲贵族社会留下的一大遗迹,而在路易十四,它只是“个人喜好”的结果。路易十四对人亿实行残酷的统治,他增加纸币发行量,加重赋税,设立人头税,使民不聊生,农民过著饥寒交迫的生活,许多百姓沿街乞讨。而路易十四自己却过著挥霍无度的糜烂生活。加上好大喜功,年年对外侵略,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这就是法国历史上辉煌的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不顾人民的疾苦,不倾听人民的呼声,统治者必然垮台。相反,“以天下之耳听”,关心百姓生活,对百姓呼声无所不闻,国家自然愈来愈强大和巩固。然而君王似乎都不喜欢多听,历史上著名的君王,耳朵好像都很小
26、。或者,这些君王的耳朵都有一种特异功能,或能自动地左耳进右耳出,或能选择听取那些赞美之类的顺耳蜜语,而自动排除那些逆耳之言。看来,君王之耳确有不同於凡人之处,怪不得在南斯拉夫的故事中,百姓都渴望能摘下那位长著驴耳的国王的帽子,一窥究竟。好事即刻实行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姜太公吕尚说道:明知善事而不去实行,时机到来却犹豫不决,对错误的坏的东西不加以排斥等等状态是最、不得的。春秋时的齐桓公就是这类人的典型。齐桓公收合诸侯而成为霸主,当然是不平凡的人物。他的霸业多半是在宰相管仲的辅佐之下完成的。据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生病时桓公前往探访,顺便要管仲推荐能继承他的人。管仲说:“知臣莫过於君,知子
27、莫过於父,请君王告诉我您打算用何人?”“鲍叔牙如何?”“不行。鲍叔牙性格刚复又感情用事。刚则无法厚待人民,复则无法专心,容易感情行事,人民不能对之心悦诚服。”“那么竖刁怎么样?”“不行。爱护自己身体,才是人之常情。可是他知道主公您嫉妨心强又喜爱女色,骈刁就去破坏自己的性机能当上後宫总管。像他这样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能对主公忠诚呢?”“那么卫公子开方如何?”“不行。齐卫之间距离只有十天的路程就可达到,但他为了讨好君主,十五年来都未曾回国省亲,这是不人道的行为。对於父母没有亲情,又怎会对君主诚心呢?”“那么易牙如何呢?”“不行。他知道君王你喜爱美食,只有人肉还未曾吃过,就将自己的长男献给君王享受。
28、喜爱自己的儿子才是常情,可是易牙却将儿子献给主公。连亲生儿子都不要的人,怎会对君王忠诚呢?”“那么谁才好呢?”“阴朋的性格坚强而又廉直,处事又不贪心,值得信赖,他才是左君王完成霸业的人选。”管仲死後,他极力推荐的阴朋并没有得到桓公的重用,竖刁却获得宰相的地位。三年後,竖刁、易牙、卫公子开方等大臣反叛,桓公被关进牢中而饿死,听说他的尸体都长满了虫子。严守上下分寸都无大於国春秋时代,周王朝的权威式微,强大的诸侯,挟天子号令天下;在诸侯都城中,拥有权力的众臣,亦恣意操纵国政,呈现出下克上的情形。当时齐简公的宰相田常,拥有强大的招呼。在各诸侯国以下犯上的大臣中,最有代表性。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田氏家
29、庭在齐国有强权,始於田常的父亲田乞。本来田乞只是齐景公的大夫,可是他却奶重视对百姓施予恩惠,在收取租税时,以小斗徵收,并以大斗量粟贷给人民,因此他的名望也就越来越高。然而他却是乱用职权建立起自己地位的人。当时的宰相晏婴,担心如果这样下去,国家会出生变乱,所以经常进言景公约束田乞的行为,但景公不接受。後来晏婴出使晋国时,向朋友说:“齐国的政治,迟早会被田乞所垄断。”果然,晏婴死後,到了齐悼公时代,田乞被任命为宰相,更加恣意地操纵国政。田乞的儿子田常,在齐简公时和监止一起被任命为宰相。他想排斥监止以垄断国政,但简公信任监止,所以一直无法如原。为了达到目的,他仿效父亲田乞的做法,借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
30、量,在收回时却以小斗量,以便掌握民心。这样,田常与监止的对立越来越激烈,最後,监止也想将田氏家族铲除。田常却先发制人,袭击想逃亡的监止,田常的部下也将想逃难到别国的简公杀害。随後田常拥戴简公之弟平公为王,并将齐国历代众臣及家族老少统统杀害,自己占有比平公更大的领地,垄断了齐国的政治。“为什么一国之君会丧失自己的国家呢?”文王如此问,姜太公答曰:“因为他们选错了官吏。地方都市,亦即臣之领地,绝不能大於国都。”祸苗趁小就须除掉两叶不去,将用斧柯确实,“在双叶时,用手就可以摘除,但长大後不用斧头是无法砍掉的。”楚宰相春申君的故事,正是丧失时机而遭灾祸的悲剧。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很担心,就去找会生
31、孩子的女人。李园的妹妹正是其中之一,但春申君十分喜欢她,便把她纳为妾,不久後就怀孕了。李园知道妹妹怀了孕,便和妹妹商量出一个计谋。“请你把我送给楚王!”李园的妹妹向春申君说。“你不喜欢我吗?”“怎么会呢?”“那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如果我到楚王那儿去,即表示你的孩子将成为下一代的君主,虽然你把我送给楚王,我还是属於你的。”他们对谈之後,春申君就将妾送给了楚王,不久生了个男孩,也就是後来的幽王。生了孩子後,李园兄妹怕春申君泄漏秘密,想找机会加以刺杀。後来楚王患了重病,当时朱英来找春申君,一见面朱英便说:你现在面临意外的灾祸及幸福所谓意想不到的灾害,乃指楚王死後,李园将会刺杀你,而意想不到的幸福
32、就是你可能成为楚王。”“岂有此理!李园不会这样做的。”春申君很生气地说。十七天後,考烈王死亡,果然李园便差刺客藏於城门内,刺杀了春申君及家人。太史公司马迁说过:“应下决断而没有下,自作自受。”春申君正是这种人。他觉醉於女色而丧失判断力,相信那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的小人,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故事载於史记春申君列传。生活不安定的民众无法教化不富无以为仁孔子曾经忘命到卫国。当时是由弟子冉有驾车,他们进入卫国国都朝歌後,发现街上人潮汹涌,比孔子的故里鲁国国都曲阜热闹得多,所以孔子喃喃地说道:“人这么多呀!”冉有回答:“确实很热闹,都像这个城市这样繁荣该有多好。”依冉有的眼光看,街上热闹表示卫国国势
33、强大。可是孔子的看法完全不同,他认为人民看起来并不自由开朗,也没有富足的感觉。“须使人们富有才行。”“让他们富裕之後又该怎么做呢?”“要教化他们。”防子的意思是,认食富足之後才能让人们接受礼仪教化。其实不论古今,最低的生活水准都保障不了,想教化民众也是徒劳无功的。这个故事记载在论语子路篇中,对後人的启示是很大的。姜太公也曾说过,国家不富裕,民众就不能丰足,民众不丰足,礼仪就无法周到。这和孔子所说的是同样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建立并站稳脚跟後,几乎都会让饱爱战争之苦的人民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的元气。然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起来反叛的人就自然少了,天下也自然太平。只有秦朝与隋朝不是这样,在
34、连绵不息的战争结束後,又接连大兴土木,苛捐杂税、沉重的劳役把百姓的生活弄得日益贫困,疲惫不堪,最终人民蜂拥而起,很快把这两个一度极其强大的王朝埋葬在农民起义的怒潮之中。这两个例子从反面再次证明了“不富无以为仁”的道理是多么正确呀!乱世出英雄天下乱,仁圣昌春秋时代,荆王的弟弟公子午到秦国,可是秦却不让他回国,想把他当做人质。荆王的近侍问荆王说:“王如果给臣百金,我就能让王的弟弟从秦国归来。”於是这位家臣带著百金,来到晋国对大臣叔向说:“蕙王的弟弟到秦国,秦却不让他回国,我这里有百金,一切事情都麻烦您了。”叔向接下钱後,便去见晋平公平:“您可以在秦国的边境壶丘建城堡了。”“为什么?”“荆王的弟弟到
35、秦国,可是却无法回国,两国的关系开始恶化。所以我们在壶丘建城将不会有任何阻碍。如果秦阻挠的话,我们就可以让荆王的弟弟回国为条件停止筑城,假使秦王允许荆王的弟弟回国的话,荆王一定会感激我们,如果秦不接受的话,那么他们两国的关系将更为恶化。如此秦国便顾不著阻止我们在壶丘筑城。”平公立即派人在壶丘筑城,并向秦公说:“如果能允许荆王的弟弟因国,我们就停止建城。”於是秦王被迫答应让荆王的弟弟回国。荆王非常高兴,便派人赠炼金百斤给晋国。家臣和叔向联手演的这剧双簧,实在高明,不废一兵一卒就迫使秦王就范,堪称妙极。翻翻历史,在春秋战略时代,像叔向这样的智谋之士和孔子这样的大学者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为什
36、么呢?那个时期,各国间连年混战,生存压力非常大,稍不努力进取,就有灭亡的危险。因此人们为了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充分激励人心向恶劣的环境挑战。人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故尔英雄辈出。这正是“天下乱,仁圣昌”的原因。反观我们今天的社会,许多青年生长在富贵之家,整日锦衣玉食,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不能够培养出坚毅果决、足智多谋的人才的。因此,让这样的青年学会独立生活,经受磨难锻炼是大有裨益的。对於巧言善辩的人要特别警惕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外表看起来很忠厚,穿戴也很朴素,却一心一意追求我;对外宣称没有野心,内心却强烈渴望著利。这就是姜太公对於“伪人”的定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
37、而篇)对巧言善辩之人必须心存警惕。孔子又说:“乡愿,德之贼也(丧失本性的人)。”(论语阳货篇)他攻击善辩者,认为这种人是“似是而非”。所谓“乡愿”的意思,就是在乡里间被看成言行不一,但善於伪装欺骗世人的人。孟子的门徒万章曾问道:善辩之人也是有优点的,为什么要批评呢?孟子回答:“乡愿者被憎恶的理由,在於乡愿会乱德(人的本性)。本来君子经常考虑到如何来走正德之路,绝不会讨好辽合世俗,并能遵守社会上的道德原则。本心为正,人民才会士气高昂,社会也就不会有邪恶的事。”(孟子尽心篇下)巧言善辩却似是而非的伪善之人,由来已久。现代社会交往的需要,使人们认为能言善辩是人的能力的体现,但能言善辩必须以人的本性忠
38、厚和诚实为前提,否则便差不多可以归入“乡愿”之列了。工作时连手都没有弄脏的人都是假意的穷居静处,而诽时事,此奸人也真正的隐居者,绝不会说长道短,诽谤他人。战国策韩策记载:聂政杀了人之後,为了躲避他人报仇,和母亲及姐姐三人隐居在齐,平时以屠宰业为生,是一个穷居静上之人。有一天,一个看起来很有身分的人来找他,自叫颜仲子。颜仲子介绍说,他本是韩国大臣,因为与宰相侠累发生口角遭到放逐,来此是为了请求聂政为他报仇。聂政郑重地加以拒绝:“我隐居起来从事屠宰业的目的,是想好好奉养母亲。母亲在世上一天,我就不能为别人牺牲生命。”时间过得很快,聂母寿终正寝。聂政行孝後,决定去找志在为国的颜仲子。“他应该知道我是
39、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才去替他报仇的。”聂政心里这样想。“侠累身旁警戒森严,恐怕你一人无法杀他。”颜仲子向聂政表示谢意,并准备派士兵保护他前往。但是聂加以拒绝,理由是:假如其中一位不幸被捕,必然会招出指使的人,这样韩国的人将会憎恨并迫害你。於是聂政一人前往韩国,当时侠累正在衙门,聂冲了进去,超过了百人的侍卫,一举将侠累刺死,随後又刺杀了十几个惊恐的侍者。最後他剥掉自己的脸皮、挖掉眼睛,剖腹而死。韩王拿出重赏想查出否则客的身分,但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这位如此勇武的人就是聂政,直到他姐姐来找他时。姐姐看到血肉模糊夜示众於市的尸体後才知道,弟弟为了避免连累家人,才这样做的。姐姐俯身在弟弟的尸体上,
40、向天大声呼叫了三声,伤心之至,死於聂政的身旁。聂政和伪人是截然不同的,伪人都是隐居在深处,对任何事袖手旁观,却永远会不断地诽谤别人和社会。那在人的特征,是话说得多却绝不行动,由於绝不参加行动,所以根本受不到伤害。这种人不会为他人和社会带来任何益处,而只会祸害他人和社会。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就必须远离他。丧失机会,很难再挽回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诗经小雅巧言中对王室和臣子的丑陋关系以及民众的不信任感做了坦诚的描写。有些人认为这种评论是针对周幽王的,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论。“没有犯罪的我们,为什么要无辜遭受灾害呢?灾祸都是君子受到了蒙蔽才会发生。”像这样的抱怨始於诗经:“君子如果憎恨小人,祸乱将迅速停
41、止。君子如果一再撕毁盟约,祸乱将因此蔓延。”“君子如果宠信小人,灾乱将越加凶猛。”“小人甜言蜜语,天下将永无宁日。”“文王一怒则天下定”的世情之下,国君因无法辨别是非而随意结盟。到了幽王时代,情形更加混乱,连杀牲歃血祭告天地所订的盟约,也随兴之所至,而任意毁约,结果再也没有人会信任盟主了。就因小人之言悦耳甜美,国王深信其言,造成社会更加混乱。国君即为权臣所驾驭,不听从人民的心声,结果国群与人民之间隔阂益深,解决的办法K人有收君王旁边的奸佞权臣加以铲除。如果没有把他们铲除,那么後世人民的命运必会更加悲惨。因为如不排除奸臣,恶势力就会更大,恶人也就会越多。汉书记载:沛人弘恭年轻时,因犯法被判处辱刑
42、,就是宫刑。或许他早已设计好,想利用成为中性人来支配後宫,像他那样自愿成为太监以期成为政治家,来满足自己野心的人不在少数。由於他在後宫当总管,通晓法令及礼节,自从汉元帝即位後,靠著皇帝的宠爱,擅用职权,滥杀忠臣,使朝廷的威望不断下降。宫刑虽是仅次死刑的刑罚,但汉书的作者仍评论说:“应该处死刑而不杀,结果汉朝就毁於其手。”选择值得信赖的人做朋友多党者进,小党者退楚宰相春申君有姓余的妾,在这位妾之前,他已和元配夫人生了个儿子,名叫甲。妾余氏在春申君面前,装得很怕元配夫人的样子,流著泪说:“能成为您的妾,我感到很幸福。可是我一旦讨好元配夫人就会惹您生气,讨好您却会惹元配夫人生气。我原本不是能乾的人,
43、所以无法同时侍奉两人。既然无法侍奉您,那我宁原被您处死也不原为夫人所杀。”春申君把爱妾的话信以为真,便把元配夫人休掉。後来余氏又把自己所穿的内衣撕破,一面露出身体给春申君看,一面哭诉道:“甲公子知道我早已是您的妾,可是他却想强暴我。我拚命抵抗,内衣都撕破了。我虽是妾,但甲公子想强暴自己父亲的女人,实在是太不孝了。”春申君十分生气,把甲公子杀了。只是妾的几句话,就和元配夫人离了婚,把自己亲生儿子杀了。一般人人为父亲对於儿子的亲情,不会被第三者所说的话影响,但这只是妄想而已。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亲情,竟然如此简单地被第三者破坏,那么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主从更是难以想像。只是第三者的一句话,多么能乾的士也
44、会被杀死。同样,如果有很多说好话赞美你的朋友,而他们的赞美之言被上司听到,那么你的各项迁就容易多了。反之,赞美的朋友少则一事实上我法升迁。这就是多党则进,少党则退的道理。现在,这种情形似乎要少见了些,其实不然。潜意识所长期积蓄下来的对人和物的赞誉,常常会叶呈现出来,表现为对人的重用或对物的重视。所以还是党多,即可信赖的朋友多比较好。信赏必罚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战国时,孙膑所辅佐的齐威王,由於实行“信赏必罚”的原则,使齐国国威大增,齐威王本人也因此被世人称道。威王於公元前三五六年即位,而後的九年间,一切朝政都委托大臣管理,自己从不过问。周围的诸国知道了这种情形,不断侵犯齐国的边境并占领领土,威王也不曾加以理会,可是九年後,他却忽然召见即墨的大夫说:“自从你担任即墨的大夫以来,几乎每天都可接到诽谤你的报告。可是经我派人调查即墨的情况,田野不断地开拓,人民的生活富足,衙门事务也处理得有条不紊,使我国的东方边境,没有任何危险的事情发生。这表明你是在尽心治理即墨,从未贿赂我身旁的众臣。”随後,威王赐给他一万户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