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毕业实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诊断学毕业实习手册.docx(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0页 共70页温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实习手册学生姓名: 年级班组: 学 号: 实习医院: 前 言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X线、核素、超声还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体检、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显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通过四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
2、习,学生们即将进入到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阶段,通过实习,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与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独立工作打好基础。为给学生与教师在临床实习阶段提供一本条文清楚、简明扼要、便于查阅与考核、且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教学用书,使学生在实习中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特制订了本手册。第一章 实习医师守则和工作职责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阶段,通过临床实习,医学生除了应掌握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包括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病程录、开医嘱等等各种诊疗方法及操作),还应掌握医学影像学科常用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具备
3、一定的操作能力;能熟练地利用影像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不断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使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全面、更系统、更扎实。在实习阶段,要求医学生要有严格的科学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组织纪律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水平。为保证实习任务的完成,达到预期的目的,实习医师应自觉遵守实习医生守则和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第一节 实习医师守则(1)在实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所在医院各级组织的领导,按时完成带教教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4、2)学习要谦虚、谨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关心病人的疾苦,不能因实习而增加病人的负担与痛苦。(3)严格遵守医院作息时间与学习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席,因病、因事请假必须经带教老师、所在科室或教学管理部门的批准。(4)学生无故不参加实习者,按旷课计算(每天按6学时计算),因故未参加实习者,必须补上。(5)尊重医院工作人员,主动搞好团结,待人要热情、有礼貌。(6)必须爱护仪器,节约消耗品。第二节 实习医师工作职责(1)实习医师在临床科室实习期间,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管理58张病床的医疗工作,掌握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处理过程,能熟练地采集病史、书写病历,熟练
5、地掌握基本检查方法,及时记载病程录,准确填写出院转院和死亡记录,熟练地填写各种化验单、特殊检查单、会诊单,对自己管理的病人要正确掌握病情变化,提出诊疗意见。(2)在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时,要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投照技术工作,各学科检查操作技术、透视、书写报告等项工作。(3)每天参加科室的读片会诊工作,在一定时期由带教教师指导,报告病史及影像分析,并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意见。认真准确地书写诊断报告。(4)实习医师无处方权及报告签发权,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开写处方、各项检查申请单,出、转院通知及诊断报告等。上述诊断和治疗资料需经上级医师审阅签字后方可生效。(5)每天按科室安排,在上级医师的领
6、导下参加日常会诊工作。(6)在上级医师的领导下,担任一定时间的门诊、急诊、夜班、节假日值班和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和检查处置工作。(7)实习医师必须爱护仪器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使用方法,对仪器设备不熟悉或不会使用时应请教教师,严禁违章操作,重大仪器的使用必须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如在使用过程中不慎损坏,就及时报告带教教师,以便采取补救措旗。非正常损坏者,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8)要坚持参加科室的护理工作,参加所在实习科室的各项活动和科务会议。第二章 医学影像各学科主要规章制度第一节 放射科主要规章制度 在医学领域里,放射科是临床医学中重要学科之一。放射科与临床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预防保健
7、,诊治疾病,特别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中,放射检查已经成为临床上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按照其业务范围,放射科工作包括传统X线诊断、介入放射学、CT、MR四部分,其中传统X线诊断仍是工作量最大、用得最多的诊断手段。随着放射学的发展与突破,对医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医技人员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掌握更为丰富的多学科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新设备、新技术,并懂得一定的电子医学基本理论。不断学习提高是全体医技人员的共同任务。根据工作性质、任务的不同,放射科多分为三个组。1诊断组 由各级医师组成,负责传统X线、介入放射、CT、DSA及MR的诊断、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2技术组 由各级技师及技士组成
8、,负责投照、暗室技术以及X线设备的安装、使用与维修。3资料管理组 负责门诊、住院患者放射检查的登记、编号、姓名及病名索引、照片存档,以及X线片的借阅、归还工作或者对所存资料进行微机检索管理。放射科主要规章制度如下:一、读片、报告书写制度每日集体读片是提高诊疗质量,防止误诊、漏诊的重要保证。读片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除值班人员外,其他医生都应参加。读片选择疑难病例或典型病例进行讨论、示教。从事介入放射、CT、MR的诊断组医生均应参加全科集体读片,使各种影像摄片相互对照,相互补充。诊断报告须项目齐全,字迹清楚,描述规范,诊断明确。报告医生需签名,并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复审。二、评片制度和质量判断标
9、准每周由主任技师或主管技师主持,技术组人员参加,依照评片标准将每周所摄X线片评定甲、乙、丙级及废片,统计各类X线片的比例,分析丙、乙级片及废片形成的原因,以求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甲级片率。甲级片标准:(1)位置正确。(2)对比度、清晰度良好。(3)无污染划损,可制版。(4)铅字号码、日期完整,无错号,排列整齐,与被照物体无重叠。(5)造影片充盈满意,显影清晰,充分显示解剖结构形态,提供满意的诊断依据。如其中一项不符,则定为乙级片;两项以上不符,则定为丙级片;甲、乙、丙均为可诊断片,由于技术不良造成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的定为废片。三、资料保管制度资料保管包括X线片的登记、编号、归档、借阅等各项制度,它
10、要求对初诊患者编排新号,复诊患者查找老片,同时取出老片供诊疗参考,并做好姓名、病名索引。借阅X线片需办理借片手续,阅后应及时索回,以保持资料的完整性。一般X线片应保存5年以上。四、设备维修保养制度X线设备是放射科诊断疾病的主要工具,是医院的贵重财产,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对于提高放射科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为防止发生故障,避免非正常损耗,放射科所有机器设备应有专人负责保养、维修。各设备需要分户帐卡,收集完整的资料,如说明书、线路图等,以备翻阅查找。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严禁违章操作。对设备的使用与维修情况需如实地记录。大型设备除日常维护保养外,应每月检修1次,每隔1年
11、全面大修1次,且对设备各种参数进行定期的稳定性测定及校正,以保证全科设备使用率在85%以上。五、放射线的防护制度放射线作为一种电离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为减少以及避免这种损害,必须注意放射线的防护。除包括设备的更新、改进、机房的防护设施及工作人员穿戴防护器具等以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对病员尽量避免重复检查,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对孕妇X线检查尤需慎重。第二节 超声诊断科主要规章制度超声医学是生物医学、灰阶超声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超声检查具有无痛苦、无损伤、定位准确、能重复进行检查等优点。超声较X线能更好地显示软组织病变,且可观察脏器的动态情况,被广泛运用于
12、临床各科,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是精密电子仪器,需有特定环境的医疗用房及保养措施,医技人员要经专门培训,设备应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一、超声检查的主要运用范围1腹部包块的诊断 对探测包块的大小、深度、形态、判断包块良恶性有重要价值。2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 可较精确地测定肝、脾的厚度、大小及形态。对肝内液性病变,直径大小0.5cm即可探出,而肝内肿瘤则需在1cm以上才能查出;对肝脓肿、肝囊肿、肝癌、肝硬化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胆囊结石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0%以上,且对鉴别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有一定价值。3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对瓣膜狭窄、关闭不全、左房粘液瘤、心包积液的诊断及胎心反射检查
13、、房室大小测定有重要意义。4妇产科疾病的诊断 可鉴别盆腔包块的大小、囊性或实质性,与子宫的关系等。直接观察胎心博动与胎儿活动情况。识别多胎、葡萄胎、羊水过多,了解胎心发育情况等。5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对肾盂积水、肾囊肿、肾肿瘤有辅助诊断作用。6眼科及神经系疾患的诊断 对视网膜剥离、眼轴位置、脑中线波位置、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二、超声诊断科主要规章制度1工作制度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执行岗位责任制,超声检查的申请单,报告填写发放制度及登记随访制度等。2查对制度 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超声号、检查部位、目的、报告描述、诊断等都要一一查对,严防差错发生。3登记制度
14、各类超声检查,申请单必须依次编号登记、预约。门诊病人应在1周内完成检查,住院病人不超过3天,超声诊断资料应保存35年。4消毒隔离制度 超声工作室每天应以高效灭菌灯或紫外线灯消毒,床单每天更换,探头也要每天在臭氧消毒箱消毒。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后,则应立即更换床单并对有关物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5设备保养维修制度 超声诊断仪属贵重仪器,应十分重视仪器的使用与保养。有专人维护管理,有专业维修人员定期进行检修,操作需按操作规程进行。发现异常应立即关机并切断电源,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先停机,关闭稳压器,再切断电源,确保仪器安全。为提高超声诊断工作质量,要求从事超声检查的医技人员具有一定的临床知识,
15、熟悉本专业理论,按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个病人。发出的报告应字迹清楚,描述扼要,结论准确,以协助临床明确诊断,正确治疗。一般要求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在90%以上。第三章 医学影像学常用操作技术第一节 X线检查X线检查是影像诊断学中传统的方法,它在临床各科应用十分广泛,对疾病的诊断与预防起着重大的作用。常用的操作技术如下:一、透视利用X线的穿透性可在电视上或荧光屏上直接动态观察人体结构:如可观察心跳、膈肌运动和胃肠蠕动等,并可转动人体行多方位动态观察。透视缺点是对细小病变不易发现,无永久保留记录。此外,透视图像黑白对比情况与X线摄影图像相反。二、摄片常用的方法有:(1)普通
16、摄片(简称平片):利用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使人体器官结构的影像在胶片上感光、显影,根据临床需要,各部位摄片的位置常用的有:正位、侧位、斜位、轴位、切线位等。(2)高千伏摄影:采用120KV以上的电压发射X线进行摄片,因其穿透力强,对密度差别较大的组织,对比度更明显。常用于胸部摄影。(3)软射线摄影:采用以钼做成的阳极靶面的X线球管,利用40KV以下电压产生低能量X线摄影,因其波长较长,故穿透力较弱,对人体软组织显影层次较佳,临床上常用于乳腺摄影。(4)数字化X线摄影:包括CR、DR,前者利用可搽写的影像板(IP板)代替普通摄片的胶片成像,再由影像板阅读器数字化读取影像并打印图像;后者利用CCD
17、或摄像管代替普通摄片的胶片直接数字化成像并打印图像。数字化X线摄影具有进一步提高图像密度分辨率、可进行图像后处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图像储存传输及减少X线辐射量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已经普遍使用并逐渐取代早期的普通X线摄影。三、造影注入造影剂使器官结构形成对比,从而达到显影的目的。常用造影剂有空气、钡剂、碘等,根据造影剂注入的途径不同,可分为:(1)直接注入法:造影剂可通过开口的孔道注入或经体表穿刺到人体内腔道进行造影,前者如口服钡餐作胃肠道造影,经尿道、阴道注入碘剂作膀胱肾盂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后者如血管造影和关节造影等。(2)生理排泄法:造影剂经口服或静脉注入,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某一器官
18、内,掌握造影剂短暂停留在器官内最佳时间摄片,可获得该器官影像,如静脉尿路造影或胆道造影等。第二节 CT扫描常用技术CT扫描检查有两种主要方法,即普通扫描(简称平扫)与增强扫描。一、平扫即不用造影剂(腹部除外)借组织器官以及病变的密度天然差异进行扫描。二、增强扫描为了使扫描图像更加清晰,可采用造影剂增强组织的对比度作增强扫描。CT造影的给药方式有两种:(1)腔内给药:包括肠道、膀胱、脑脊膜间隙内给药。所用造影剂有水、泛影葡胺等。(2)血管内给药:血管内给药时,各种组织间隙分布有时间依赖性,器官对比度不但决定于用药剂量,也受药物动力学(血液动力学改变,组织间隙及排泄径路)的影响,静脉注入造影剂行增
19、强扫描时,造影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器官而定,常用药物有水溶性碘造影剂。CT扫描中下述情况在普通扫描基础上作增强扫描,常可得到更多有助于确诊的CT征象:(1)除急性颅脑损伤、脑卒中等以外的绝大多数颅脑病例的检查。(2)疑为血管本身的病变,如血管闭塞性疾病、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大血管异位等病例。(3)普通扫描发现的病灶,如疑为血管结构丰富或缺少者,或“病灶”有可能与邻近正常血管混淆而需鉴别者(例如肺门和纵隔肿块常需与邻近大血管鉴别)。(4)血供丰富的脏器,如肝、脾、肾、子宫等的检查。以下情况者,则不必、不宜或不能作增强扫描:(1)普通扫描已有足够的征像可确诊者,一般不必再作增强扫描。(2)超过70岁的
20、老人,以及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未经控制的高血压、近期曾有发作的心脏病、严重脱水等的病人,均不宜做此检查。(3)严重的心、肾、肝或肺功能不良,或有明显的碘剂过敏反应的患者,皆不能做CT增强扫描,这是应特别注意的。增强扫描又分动脉期(2530秒)、门脉期(6070秒)平衡期(120秒)、延迟扫描等三、高分辨力CT要求层厚1-2mm、高分辨重建;观察细微病变、支扩等较好。四、螺旋CT扫描容积扫描,可作回顾性重建及重叠重建,完整评价病灶特点。1、2、4、8、16、32、40层扫描等。五、靶扫描可提高分辨力,详细显示病灶特点。六、动态扫描对感兴趣区多次快速扫描,获取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等。七、螺
21、旋CT三维重建技术多层面重建(MPR)、多层面容积重建、表面遮盖显示(SSD)和CT仿真内窥镜成像术(CTVE)。MPR是在横断面CT图像上按需要任意划线,然后沿该划线将一系列横断层面重组,即可获得该划线平面的二维重建图像,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角度斜位面图像。MPR可较好地显示组织器官内复杂解剖关系,有利于病变的准确定位。曲面重建,沿感兴趣器官划一条曲线,计算指定曲面的所有像素的CT值,并以二给的图像形式显示出来。曲面重建将扭曲重叠的血管、支气管等结构伸展拉直显示在同一平面上,较好地显示其全貌。最大密度投影(MIP)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对被观察的CT扫描体积进行数学线束透视投影,每一线束所遇密度
22、值高于所选阈值的象素,被投影在与线束重直的平面上重组成二维图像,MIP在临床上常用于显示具有相对较主密度的组织结构,例如注射对比剂后显影的血管、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等。是对每一线束所遇密度值低于所选阈值的象素投影重组二维图像。用于气道的显示。平均密度投影(SSD)SSD:是通过计算被观察物体的表面所有相关象素的最高和最低CT值,保留所选CT阈值范围内象素的影像,但超出限定CT阈值的象素被透明处理后重组成三维图低。此技术用于骨骼系统、空腔结构,其空间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晰,有利于病灶的定位。容积资料丢失较多,常失去利于定性诊断的CT密度,使细节显示不佳。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
23、的图低数据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纤维内窥镜所见。容积数据重建出立体图低是CT内窥镜成像的基础。CTVE目前多用于观察气管、支气管、大肠、胃、鼻腔、鼻窦、鼻咽、喉、膀胱和主动脉等。第三节 磁共振(MR)检查的常用技术MRI检查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分为影像显示和生化代谢分析两个方面一、影像显示技术:脉冲序列、流动现象的补偿技术、伪影补偿技术和一系列特殊成像技术组成 (特殊成像技术:MRA、磁共振水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和化学位移成像。)二、生化代谢分析技术:是指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用于提供组织的化学成分的数据信息。三、其他:增强扫描、各种门控技术、不同线圈应用等。(一)
24、、脉冲序列:是MRI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着系统施加RF脉冲、梯度和数据采集的方式,并由此决定图像的加权、图像质量以及对病变显示的敏感性。常用脉冲序列:SE脉冲序列:常规SE脉冲序列:FSE脉冲序列。IR脉冲序列。STIR、FLAIRGRE脉冲序列:常规GRE脉冲序列;快速GRE成像序列和EPI。1、常规SE脉冲序列:该序列先使用一次90RF激励脉冲,继而施加一次180复相位脉冲使质子相位重聚,产生自旋回波信号。从90脉冲开始至下一次90脉冲开始的时间间隔为重复时间(TR),从90脉冲开始至获取回波的时间间隔为回波时间(TE)常规SE脉冲序列是临床用途最广泛的标准成像序列,主要优点:图像质
25、量高,可获得对显示病变敏感的真正T2WI。T1WI具有较高的信噪比,适于显示解剖结构,也是增强检查的常规序列。T2WI则易于显示水肿和液体,更易于显示病变;PDWI常可较好地显示出血管结构。主要缺点是扫描时间相对较长。2、IR脉冲序列:首先使用一次180反转脉冲使全部质子的净磁矢量反转180,达到完全饱和;继而当质子的纵向磁化恢复一定时间后,施加一次90脉冲使已恢复的纵向磁化翻转为横向磁化,以后再施加一次180复相位脉冲,取得SE。从180反转脉冲开始至90脉冲开始的时间间隔为反转时间(TI)。IR脉冲序列主要用于:获取重T1MI,以显示解剖:脂肪抑制(STIR)水抑制(FLAIR)IR脉冲序
26、列的主要优点是T1对比效果好,SNR高;缺点是扫描时间长。3、GRE(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GRE脉冲序列由于扫描速度快且能提供较满意的信噪比,因而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扫描技术之一。序列由一次90的小角度(或稍大于90,但不使用90)RF激励脉冲和读出梯度的反转构成。读出梯度的反转用于克服梯度场带来的去相位,使质子相位重聚产生回波。常规GRE脉冲序列提供的是准T1、准T2像,它主要用于快速扫描,可用于屏气腹部单层面快速扫描、动态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关节病。4、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EPI是目前最快的MRI技术,它在一次RF激发后在极短的时间内(30100ms)连续采集一系列回波信号,用于
27、重建一个平面MR图像。EPI的应用 :可用于T1对比,T2对比,质子密度对比。与其他的一些成像序列结合进行快速成像,如脑功能成像(FMRI)(二)、特殊磁共振技术1、为了减少伪影或其他特殊需要,可采用心搏门控触发、呼吸门控触发、血流象、化学位移象及磁共振谱等技术,使图像更加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可给予Gd-DTPA(钇一二乙三胺五乙酸)行MRI增强造影,效果更佳。2、流动现象的补偿技术。3、伪影的补偿技术: 在所有MR图像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伪影。其中有些伪影可以消除,有些则仅能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成像参数的选择 与图像质量有关的成像参数脉冲序列是由一系列成像参数构成的:信噪比(SNR);
28、对比噪声比(CNR);空间分辨率;扫描时间。1、信噪比:MRI信号本质上是净磁矢量在横向平面进行时在接收线圈内感应出的电压,这是成像的基础。噪声主要来源于磁体内的病人和系统的背景噪声,即来源于病人的体质结构、检查部位和系统固有的电子学噪声,为了增加SNR,主要应设法增加增收的信号量,因为噪声是不可避免。影响信号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像区的质子密度;体素(voxel)的大小;TR、TE和翻转角度;NEX;接收带宽;线圈类型 2、对比噪声比:是指图像中相邻组织、结构间SNR的差异性空间分辨率: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邻接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取决于体
29、素的大小。 3、扫描时间: 是指完成数据采集的时间。扫描时间=TR相位编码次数NEX理想的图像质量应当具有高的SNR和CNR,高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很短的扫描时间。MRI检查应注意的问题体内金属物危重病人孕妇第四节 数学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前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把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的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髓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适用于以下方面:(1)血管成形术、栓塞术前观察血管的
30、解剖形态,准确判定病变血管(动脉狭窄、动脉瘤、动静脉瘘、肿瘤血管、动静脉血管破裂出血等)的部位、数目、范围及程度。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2)颈总动脉分支部病变、颈内动脉虹吸部病变,颅内和脊髓各瘤及血管性病变的定位、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观察。(3)显示胸、腹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假腔、主动脉壁钙化、主动脉狭窄和闭锁以及侧支循环血管。(4)判定中央性肺癌的供血动脉和手术时机,或导管插管途径。显示肺栓塞的部位及范围,鉴别纵隔肿瘤和主动脉瘤。(5)判定心脏功能、观察心室壁运动,诊断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观察心内复杂畸形的再循环等方面都优于常规影像诊断方法;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病变部位,数目及程
31、度,可同时评价心肌局部灌注不均匀或缺血等情况。在大血管内注入少量造影剂作数字减影,通过对造影剂密度时间变化曲线的有关计算,可测得大血管的相对血流速度。(6)对肝脏、胰腺肿瘤的形态和营养血管可清楚显示,特别是对肝脏小肿瘤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检查法。(7)能精确显示肾脏肿瘤及肾内血管性病变,尤其对肿瘤与肾实质之间的分辨率较高。亦可观察肾移植后的血管变化。(8)可提供周围血管良好的解剖细节,对病变血管实行扩张、溶栓、栓塞、粥样硬化斑块旋切或激光成形术前进行定量诊断,判定治疗效果。对碘剂过敏的患者;有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自主运动不能控制的患者不适宜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第五节 介入放射学技术介入放射学
32、是近十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特点是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采用病理学、生理学、细胞学、细菌学、生化等检查资料,进行药物灌注、血管栓塞或扩张成形及体腔引流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Wallace于1979年给介入放射学项目作了以下规定:一、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1)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炎症、静脉曲张)、非手术性关闭动脉导管未闭、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与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2)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
33、放射性损伤的预防(肾炎、胃肠炎)、化疗及酒精等灌注及介入治疗前后的处理原则。二、经皮活检(1)胸部:包括肺、心内、胸膜、纵隔肿块。(2)腹部:包括腹内肿块、肝、腹膜后肿块、胰、淋巴结、肾、肾上腺。三、抽吸引流(1)脓肿:包括肺、肝、腹(膈下或肝下)、腹膜后。(2)囊肿:包括肾、肝、胰腺假囊肿、乳房、甲状腺。(3)胆道引流。(4)肾造口。四、其他(1)取石:包括泌尿道、胆道。(2)取异物。(3)腔内治疗:包括肾囊肿、肝囊肿、骨囊肿、嗜伊红肉芽肿、脓肿。(4)刷栓:包括肺、泌尿道、胆道、胃肠道。(5)肠扭转的压力整复。(6)肠套叠的压力整复。总之,凡在影像诊断仪器指导下所做的经皮导管治疗技术,以及
34、经皮穿刺或插管后注入造影剂做诊断的技术,都应属介入放射学范畴。第六节 超声检查常用技术用超声探测人体结构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直接探测法探头与受检者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此为常规采用的探测法。使用此法时必须在探头与皮肤之间涂布藕合剂,其目的是充填皮肤表面的微小空隙,不使这些空隙间的微量空气影响超声的穿透;其次是通过藕合剂的“导声”作用。二、间接探测法在探测时,探头与人体之间插入水囊、Proxon藕合(延迟)块或其他材料,使超声从发射到进入人体有一个时间上的延迟。采用间接探测法的目的有三:(1)使被检测部位落入声束聚焦区,以增强分辨力。(2)使表现不平整的被检部位得到藕合。(3)使某些娇嫩的被检
35、组织(如角膜)不受擦伤。此法主要用于表浅器官的探测。超声探测的途径,根据检测病变的不同要求,有经体表、腔内和术中等三种途径。为了获得理想的图像,除应注意仪器的调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手法。(1)要清除或避免声路中气体干扰,某些空腔脏器检查前,需使之充盈液体方可详细观察,另一方面对一些深部脏器的检查中,亦需首先使其浅部的一个空腔脏器充盈,以此作透声窗,使深部脏器或病变显示清晰。同时,为了消除声路中的气体干扰还必须注意使用标准化的藕合剂。(2)利用某些生理解剖特点进行观察某些脏器的检查,以呼吸活动配合,利用Valsalva动作,还有利用脂餐试验等。(3)用各种不同切面识别脏器及病灶,
36、无论在横向或纵向切面时,探头移动的手法主要有4种: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法或称“编织”式扫查法;立体扇形断面法;十字交叉法;加压扫查法。第七节 影像核医学显像的基本技术一、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技术目前,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是r闪烁照相机(配带电子计算机)及SPECT。PET是专用于发射正电子核素标记药物的显像设备。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摆位、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照相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图像质量。1显像条件(1)显像剂的示踪性能:显像剂的示踪性能好坏,是决定出图像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显像剂的r射线能量:体表显像 、射线不能应用,必须是r、+发射体或射线发射体。射线能量的高
37、低直接影响显像的易测性、灵敏度和分辨率。目前显像最为适宜的r 射线能量为100250kev。99mTC发射的r射线能量为单色140kev,故最适合显像应用。正电子发射性的准直性能好,十分有利于显像和病变的精确定位。(3)准直器的选择。(4)显像剂的放射性活度及放射性浓度。(5)显像时间。(6)显像体位。(7)仪器处于最佳工作条件。2显像种类 根据显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1)静态显像与动态显像: 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引入机体后,在脏器组织或病变内的放射性活度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称静态显像。多用于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亦可测定脏器的整体或局部功能,用以定量研究
38、脏器局部功能和局部代谢,对脏器内有无病损作出判断。 动态显像,显像剂随血流流经或灌注脏器,被脏器不断摄取和排泄或在脏器内反复充盈和排出等过程,造成脏器内的放射性在数量上或在位置上随时间而变化。以一定的速度(如每秒1帧或多帧)连续采集脏器的多帧影像,把它们系列化或以电影方式显示,便成为能够反映不同时相各种变化过程即为动态显像。(2)局部显像与全身显像: 局部显像指显影的范围仅显示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最为常用。 全身显像指显像装置沿体表从头至足作匀速移动,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显示为一帧影像,称全身显像。(3)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 平面显像放射性探测器置于体表的一定位置显示某脏器的影像为平面
39、显像。 断层显像SPECT的探测器绕体表作1800或3600自动旋转,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信息再由计算机特殊软件和快速阵列处理机重建各种断层影像。(4)早期显像与延迟显像: 早期显像,一般认为显像剂引入人体内2小时以内所进行的显像称为早期显像。 延迟显像,显像剂进入体内2小时以后进行的显像为延迟显像。(5)阴性显像与阳性显像: 阴性显像,正常脏器和组织细胞可选择性摄取某种放射性药物,而该脏器内的病灶失去正常组织细胞的功能,故常常不能摄取显像剂,呈现放射性活度比正常减低的异常影像,即“冷区”,此种显像又称冷区显像。为临床上的常规显像。 阳性显像,指病灶部位的放射性活度高于正常脏器组织的显像称
40、为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这种显像以发现较小病灶为其优点。二、放射免疫显像和放射受体显像1放射免疫显像 一种特异阳性病灶显像技术。基本原理可表述为把相应抗原的抗体,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后,依照显像要求的放射活性和抗体量注入体内,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抗体可以“自动导航”到病变部位,与相应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经一定时间后进行体外显像检查,可得到病变为放射性“热区”的图像,使疾病得到特异阳性定位诊断。2放射受体显像 是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可以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配体同相应受体结合,经显像系统产生受体图像的显像技术。三、放射自显像使用含有放射性的标本(大体标本与组织切片),与感光底片紧贴,利用其留在感光底
41、片上的影像,可以研究和测定该标本中放射性的分布及含量;且与普通活体组织检查的染色标本进行比较,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临床使用如下:(1)骨的新陈代谢。(2)甲状腺的新陈代谢。(3)一般新陈代谢。(4)铍在网状细胞中分布。(5)放射病时镭在组织中的沉积。(6)前列腺放射性自家摄影。(7)使用32磷等对血细胞放射性自家摄影。第八节 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与限度一、透视与摄片的优点与限度透视、摄片等传统放射学检查至今仍是医学影像检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技术,具有简便、易行、迅速等优点。透视技术多用于摄片前的定位、体格检查等方面,对器官功能的改变,如呼吸运动时肺透亮度改变、膈肌的运动、胃肠的蠕动等都
42、能观察,透视检查还能根据需要转动病人体位进行多轴观察,缺点是对细小病变易遗漏,也没有永久的记录,不便于复查对比。摄片弥补了透视的缺点,对细小病变能发现,也留有照片作为复查对比和教学用的重要资料,但对功能的观察和多轴观察就不如透视。透视、摄片均是二维平面的影像,故一些隐蔽部位的病灶不能被发现,密度分辨率也较差。二、CT的优点与限度CT扫描检查图像是断层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可直接显示X线照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与核素扫描检查及超声检查图像相比,CT图像清楚,解剖关系明确,病变显影良好,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CT可以获得不同的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CT值),以用于定量分析;通
43、过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对窗宽、窗位的处理,重建图像,放大图像的处理等。尽管CT检查有不少优点(尤其是密度分辨率高,能分辨出吸收系数只有0.1%0.5%的差异),但仍有其限度,特别是在定性诊断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限度。CT检查只是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之一,对每一CT征象,都应结合解剖、病理和临床,作客观而全面的分析,而且要综合和参考临床及影像诊断的其它检查的发现,互相对照、印证和补充。三、MRI的优点与限度1 MRI的优点:(1)MRI应用的磁场和射频不产生有害作用。(2)MRI无骨伪影。(3)MRI可多方位成像,直接获得横断位、冠状位或矢状位影像。(4)对软组织分辨率极佳,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显示清
44、楚、逼真;(5)多参数成像,通过分别获得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以及T2*WI、重T1WI、重T2WI。(6)流空效应,MRI的流空效应可使心血管显影,无需心血管注入造影剂。(7)质子弛豫增强效应用于增强扫描。(8)使用适当的射频脉冲序列,MRI对观察水肿和脱髓鞘病变更为敏感。在多发性硬化病变,MRI比CT更容易发现。(9)由于松质骨含有脂肪产生强MRI信号。因此,观察肿瘤早期侵犯骨髓MRI比CT更有敏感性。(10)确定脑、肾、心肌的缺血性梗死早于CT,CT需在发病1224小时后才可确定。(11)MRI分辨脑与肾的皮质和髓质优于CT。(12)除
45、了能进行形态学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组织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2MRI的限度:(1)MIR的数据收集时间长,伪影较多,MRI需要病人更加密切合作。(2)MRI对钙化灶相对不敏感。(3)不适用MRI多检查的病人:用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能检查,因磁场受起搏器干扰;同样,体内残留手术金属夹亦不能检查;MRI层面邻近牙托可能降低图像质量。(4)检查费用较贵,设备场地要求高,因患者独自置身于磁场之中而产生恐怖感。四、介入放射学及DSA的优点与限度1、介入放射学 在医学影像、导管技术、细针穿刺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发展得这样快,正是因为这门学科融单纯的放射诊断和导管治疗技术为一体
46、,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以简便安全、快速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临床科室的一些难题,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广大患者的欢迎。因此,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放射科的性质,使之成为负有治疗任务的临床科室。介入放射学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技术两种:(1)血管性介入技术:又称为介入血管造影或治疗性血管造影,是应用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首先明确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等病理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然后利用插入的导管进行导管栓塞、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灌注药物治疗、经导管取出血栓或植入金属支架等治疗措施。(2)非血管介入技术:在影像监视下进行活组织检查、经皮各种引流术、经皮取石、经皮灌注溶石、经皮胃肠造瘘、空腔脏器狭窄扩张术等。介入放射学的限度和禁忌证:(1)过敏体质。(2)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3)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4)病人衰竭,不能经受这一手术者。(5)不能很好配合和合作的病人。2、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具有密度分辨率高,2%3%的碘浓度即可使血管显影,造影剂用量约相当于常规血管造影的1/21/3,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