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上学期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训练一、单选题(共16题)1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2日本东京的高层大厦楼顶和地下室,密布生长中的蔬果,让人仿佛置身田间,这种种植模式被称为“都市农业”。其中有一家电信公司在大楼楼顶主要引进红薯种植,红薯叶大、茎平卧,是一种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该电信公司在楼顶种植红薯对大楼的影响是( )A破坏大楼结构B改善大楼质量C加快楼顶排水D降低楼顶温度3山地玫瑰
2、是一种多肉植物,多分布在加那利群岛山地北坡针叶林下开阔地带。这种植物的叶片在生长期展开,像一朵绽开的玫瑰;休眠期外围叶片老化枯萎,中心叶片紧紧包裹在一起,酷似未开放的玫瑰花苞。下图为加那利群岛分布图与山地玫瑰不同时期外形照片。山地玫瑰的休眠期最有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它们的形成都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黄山松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植根于高峰悬崖之上的原因是( )A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B黄山松的生长不需要吸收养分C植物的向阳性D山谷风大的影响5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关于
3、其成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C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D山谷风的影响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 )A彼此孤立存在的B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C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D彼此间杂乱无序的7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
4、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A地理环境B自然带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9下图中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单一性特征B整体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相似性特征10我国南方季风区,夏季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11地理环境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导致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
5、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12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读某大洲红树林分布和该大洲某岛等高线图,回答问题。该大洲红树林东西两岸纬度分布出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光照B地形C大气环流D洋流13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B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C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14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B陆地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其不同的部分是没有显著差异的C某个陆地环境要素的变
6、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相应变化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15图为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关于图中各箭头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东北地区河流结冰期长体现B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体现C陡坡很难发育深厚土壤体现D南方地区阔叶林广布体现16下列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B冬季海南岛气候温暖,而黑龙江却江河封冻C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内流河多气候干燥风力作用强多戈壁、沙漠D赤道地区降水多,气候温润;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候炎热;极地地区降水少,气候严寒。17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其间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如图,岳桦林带林木稀疏,枝
7、干呈匍匐状生长。其特点是适应该地( )A土壤深厚,水源足B坡度陡峭,多滑坡C气候寒冷,多大风D纬度较高,光照少二、综合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贺兰山对冬、夏季风有较大的阻挡作用,东南侧对湿润的夏季风抬升显著。山体两侧自然环境有明显差异,西北侧的阿拉善高原分着较多的沙丘。下图为贺兰山局部地质剖面图。(1)一般情况下,阿拉善高原中岩层(沉积层)ABC形成最早的是_,该地形成沙丘的外力作用是_。(2)油嵩是阿拉善高原的代表植被,其根系较发达,主根可扎深1-2米,原因是_。(3)根据图文信息,推测甲处土壤肥力_(高/低),试分析原因_。(4)与西北坡相比,贺兰山东南坡夏季的昼夜温差较_(大/
8、小),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原因_。19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风向是_。(2)A地是_气候,成因是_。C地气候特征:夏季_,冬季_。(3)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自然带类型是:_。的气候类型是_,的气候类型是_。自然带的更替符合_分异规律。20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
9、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2)甲地为_(风带名称)。(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5)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填序号)。 参考答案1C【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降水是由大气圈产生并汇集在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圏中,可判断是大气圏;水圈为生物圏提供水资源,水渗透在岩石中,各圈层中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充足的矿物养分
10、,因此可判断是水圈,是岩石圈,是生物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2D【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农业的影响。在大楼楼顶种植农作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对大楼的压力,但不会破坏大楼结构,同样也不会改善大楼质量,AB错误。植物能涵养水分,不利于排水,C错误。红薯的叶片大,又是平卧生长的,因此能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对缓解热岛效应有很大的好处,跟不种植作物的楼顶相比,其温度有所降低,D正确。故选D。3C【详解】选项4个时间相比而言,7月,该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太阳辐射强,山地玫瑰进入休眠期,外围叶片老化枯萎,中心叶片紧紧包裹在一起,以减少蒸发,保证植被存活,C正确;1月,该区域受盛行西
11、风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山地玫瑰应进入生长期,A错;4月和10月气温均无7月高,蒸发无7月旺盛,排除BD。故选C。4A5A【分析】4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A正确; 黄山松的生长必须需要吸收养分,B错误;黄山松的根系向下深深扎进石缝中,从石缝中吸取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水,这是植物的向根性,向水性,C错误;山谷风大是导致黄山松姿态奇异的原因,与顽强生命力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A。5黄山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叙述不正确;黄山地区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加上山谷风的影响,使
12、得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BCD叙述正确。根据题目要求,本题选A。【点睛】黄山松根部会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植根于高峰悬崖之上,成为黄山四绝之一。6C【详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7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结合图文信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图中经纬度可以判读出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发育出热带雨林植被。【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K岛位于东南亚(6S7S),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
13、雨林气候,其天然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8C【详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正确。9B【详解】图中显示,随着水库建设,当地地下水位、空气湿度、降水等要素都发生了变化,说明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环境要素的改变,这是环境整体性的体现。B正确。故选B。10A【详解】材料描述的内容体现了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环境的整体特征相一致,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A【详解】A项,松花江和淮河水
14、文特征最大差异是松花江有结冰期,淮河一般没有结冰期,这是由两地气候差异造成的水文差异。故A项正确。B项,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造成的,属于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当的耕作造成的。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2D【详解】据题干可知,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说明对热量要求较高。从海陆轮廓可知,该大洲为南美洲,据图中可知,红树林在大陆西岸分布纬度较低,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大陆西岸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气温较低,而大陆东岸受巴西暖流
15、增温增湿作用,气温较高。综上所述,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名称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C【详解】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和地温较低,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得以长期积累,从而形成黑土,C正确;A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黑土的形成与人们的耕作关系不大,D错。故选C。14C【详解】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A错;陆地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但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B错;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陆地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相应变化,C正确;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是不同的,D错。故选C。15B【详解】读图可知,
16、图中、分别表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地形对水文的影响、地形对土壤的影响、气候对植被的影响。东北地区河流结冰期长,是因为东北地区冬季低于0的时间长,这体现了气候对水文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了水文对地形的影响,B符合题意;陡坡很难发育深厚土壤体现了地形对土壤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南方地区具有温暖的气候,形成阔叶林广布植被景观,这体现了气候对植被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例如,破坏植被径流量加大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洪涝灾害。土壤的形成受到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多种因
17、素影响,改变其中某一因素,都会影响土壤性质的变化。(2)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加大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泄洪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或抬高河床,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在下游地区可能发生土壤盐渍化。16C【详解】整体性是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一个要素变化时,会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西北内陆距海远降水少内流河多气候干燥风力作用强多戈壁、沙漠,体现了整体性的特点,故C正确。而我国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冬季海南岛气候温暖,而黑龙江却江河封冻;赤道地区降水多,气候
18、温润,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气候炎热;极地地区降水少,气候严寒,都属于气候的差异性,不是整体性,故ABD错,答案选C。17C【详解】据图可知,岳桦林位于山地北坡海拔较高处,位于阴坡,光照少,气温较低,所以岳桦林生长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位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滑坡较少;这里地形坡度大,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岳桦林带林木稀疏;海拔较高,西北风风力大,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主要是为了不被大风折断或拔起,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1) C 风力沉积 (2)该地气候干燥,根系发达可以吸收较多的地下水,满足植被生长需要(3) 低 甲处坡度较大,夏季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 (4) 小
19、 贺兰山东南坡夏季阴雨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较高,因此昼夜温差较小 【分析】本题以贺兰山局部地质剖面图为背景,主要考查贺兰山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素养。(1)根据图片,图中沉积层A、B、C大致呈水平分布,因此最下一层的C最早形成。依据题干信息,该地位于贺兰山以西,属于我国非季风区,气候较为干燥的阿拉善高原,形成该地沙丘的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2)在干旱环境中水分缺乏,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提高植物吸收水分的能力,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3)由图可知,甲处坡度较大,且位于贺兰山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较强的
20、流水侵蚀作用使得该地土层浅薄,土壤肥力较低。(4)与西北坡相比,贺兰山东南坡夏季阴雨天气多,增强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气温不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因此东南坡的昼夜温差较小。19整体 西南风 热带雨林,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从沿海到内陆 【分析】本题通过分析大气环流与气候、气候与自然带之间的联系,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详解】(1)三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故答案为整体性;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副热带高压与副
21、极地低压带之间,属北半球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2)A地位于赤道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C地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部,夏季受北移的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南移的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3)两地分别位于中纬度大陆的东西两侧,地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故D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E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但两地的水热条件都适宜温带落叶阔叶林发育。故两地自然带相同,皆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三地同属中纬度,但由于海陆位置不同,水分条件不同,自然带更替更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或经度地带性。【点睛】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
22、过程,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20整体 西风带(或盛行西风或西南风) 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分析】该组试题以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一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准确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识记相关知识是解决该组试题的关键,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详解】(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气压带、风带、气候、自然带等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中纬度,是盛行西风带。(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4)C地位于30-40之间大陆西岸,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该地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地中海气侯,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