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三节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三节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同步训练—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单元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三节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上学期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同步训练一、单选题(共16题)1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则不可能出现( )A赤道处以北海域水温比常年高B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C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洪灾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渔业丰收2全球水平衡是指通过全球水循环,平均每年从陆地和海洋蒸发的总水量等于每年降到地球表面的总水量,图中分别表示各纬度多年平均气温及陆地、海洋水平衡曲线,下面有关海洋和陆地水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降水和蒸发总量小B中低纬度海区水汽输送量大C副极地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D副热带地区径流总量为最大3下图为南
2、美洲局部区域图,甲处渔民发现该海域每隔几年会突然出现大量死鱼和死鸟,其原因是( )A海洋石油污染B厄尔尼诺现象C酸雨D臭氧层空洞42016年8月太平洋赤道东、中部海区出现拉尼娜现象(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情况),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区大气环流的是( )ABCD5下图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低空等压面分布状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对太平洋两岸气候的影响是( )A热带太平洋西部降水增多 B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干旱程度减弱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南美洲西岸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6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是( )A近年来
3、南极冰川的融化B菲律宾某火山爆发毁掉了一些旅游景观C为修黄山索道,砍伐了一些树木D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72020年的夏天会比往年更热吗?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对气温和降水均有重大影响。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2月以后赤道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洋表层热含量快速增长。由此推测,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区近期大气垂直运动的方向主要是( )A自西向东B自南向北C上升D下沉8全球水量平衡有如下关系,其中科学的结论是( )A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B大洋的蒸发量小于其降水量C大陆的蒸发量大于其降水量D海水蒸发量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9下图是某种地理现象
4、在全球的分布,该地理现象最可能是( ) A锋面气旋B厄尔尼诺现象 C台风(飓风)D渔场10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表层海水温度比常年高B秘鲁涌升流明显减弱C秘鲁西部沿海降水减少D东南信风将明显减弱11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南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 海水增温,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厄尔尼诺年份( )A低纬信风增强B秘鲁渔场减产C马来群岛洪灾D南美西岸少雨12读厄尔尼诺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澳大利亚东部暴雨不断B南极大陆冰川融化C印度尼西亚发生森林火灾D秘鲁沿岸更加干旱132020年10月29日,世界气象组
5、织宣布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发生拉尼娜现象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会出现( )A南赤道暖流增强B海水蒸发增大C涌升补偿流减弱D浮游生物骤减14世界气象组织指出,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预计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强度为中等到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A赤道附近南赤道暖流减弱B热带太平洋东部出现洪涝灾害C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增多D南美太平洋沿岸表层海水异常升温15下图表示某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值,读图回答该海域水温分布状况( )A是大气逆辐射增强造成的B导致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C可扰乱水热输送和交换D导致该海域热量收支平衡16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
6、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面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区域湖泊分布示意图。左图中( )A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B产生暴风雪是因为温度低C产生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D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二、综合题(共3题)17厄尔尼诺现象(1)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_表层海水温度异常_的现象。(2)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海气相互作用比较:时间海气相互作用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干燥少雨;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温润多雨厄尔尼诺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_。赤道附近的太平洋
7、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降雨_,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18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_和_交换,其中的_交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大气水汽的_%。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_的形式返回海洋。(3)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_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_储存在海洋_。海洋再通过_、_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_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_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_运动。(4)海气相互作用通过_与_,驱使_和_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
8、_的平衡。1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海域水温的分布特点_。(2)甲、乙两处海域表层盐度较高的是_处,原因是_。(3)考虑到海气作用,相比于乙海域上空,甲海域附近的大气应该具有的特征是_。 参考答案1D【分析】【详解】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几摄氏度,赤道处以北海域水温比常年高,A可能出现。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
9、,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洪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BC可能出现。秘鲁渔场由于被厄尔尼诺暖流遏制了冷海水的上泛,导致深海中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通过上泛海水输送到海面,造成鱼类因缺少铒料而大量死亡。D不可能出现。故选D。2B【分析】本题以各纬度多年平均气温及陆地、海洋水平衡曲线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全球水平衡指全球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即降水量蒸发量0。水平衡为正值,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平衡为负值,说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数值越大,说明蒸发量或降水量越大。据图
10、可以看出,赤道地区海洋水平衡处于较高水平,且为负值,说明其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陆地水平衡处于较高水平,且为正值,说明其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A错误;中低纬度地区海洋水平衡为负值,且数值较大,说明其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而陆地水平衡为正值,且数值较小,说明蒸发量与降水量接近,故中低纬度海区水汽输送量最大,B正确;副极地地区海洋、陆地水平衡均为正值,说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副热带地区径流总量的大小,D错误。故选B。【点睛】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平衡的影响:海水蒸发的水汽随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落到陆地上,然后通过地表径
11、流和地下径流回到海洋,由于水的循环运动,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平衡。3B【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海域位于秘鲁寒流沿岸,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表层海水异常增温,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或饿死,故选B。4A【详解】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温持续异常偏低,该处气流下沉;与此相反,太平洋赤道中西部海区海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因此在赤道上空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故选A。5A【详解】读图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东部太平洋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向上凸,为高压,则太平洋西部地区上升气流强盛,降水增多,A对。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气流下沉显著,降水减少,加剧干旱
12、,B错。东南亚地区降水增多,C错。南美洲西岸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D错。故选A。6C【详解】南极冰川的融化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及植被破坏造成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全球变暖,温度升高造成的,不是旅游活动的结果,A错误。菲律宾的火山爆发属于自然灾害,其造成了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与题意不符,B错误。为修黄山索道,砍伐了一些树木,为了发展旅游而造成的破坏,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是一种极端的自然现象而不是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要善于分析选项中每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及植被破坏会造成温室气体增多,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从而导致两极和高山上的冰
13、川融化;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会对旅游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厄尔尼诺现象属于极端的自然现象,会导致南美及亚欧大陆的气候出现异常现象,水旱灾害多发。7C【详解】由于赤道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温度升高,海洋表层热含量快速增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相反,大洋的西岸,气温下沉,形成厄尔尼诺现象,C正确。故选C。8D【详解】由于大气中水量相对稳定,因此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与总降水量大致相等,A错误;大洋的蒸发的水汽一部分输送至大陆,因此大洋蒸发量大于其降水量,B错误;大陆上空的水汽有一部分来自海洋,因此大陆的总蒸发量小于其降水量,C错误;地球表面有70%为海洋,且海洋水源丰富,因此海水蒸发量
14、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D正确。故选D。9C【详解】该地理现象主要发生在热带和副热带海 区及其沿海地带,判断为台风,C正确。锋面气旋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A错误。选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B错误。渔场分布基本是稳定的,没有次数,D错误。故选C。 10C【分析】试题考查拉尼娜现象。【详解】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比常年低,A错。东南信风将明显增强,秘鲁涌升流明显增强,B、D错。秘鲁西部沿海地区降水减少,C正确。【点睛】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
15、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11B【详解】厄尔尼诺暖流,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
16、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因此厄尔尼诺年份低纬信风减弱,秘鲁渔场减产 ,马来群岛持续干旱,南美西岸降水增强。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变暖,使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部分地区干旱,部分地区降雨量过多。12C【详解】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
17、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所以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东部和印度尼西亚地区气候干燥,容易诱发森林大火,A错误,C对。和南极大陆的冰川融化关系不大,B错误。秘鲁沿岸地区降水增多,D错误。故选C。13A【详解】由材料可知,拉尼娜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当南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海水异常升温,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因此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偏冷,海水蒸发应减弱,B错误。东南信风为离岸风,风力增强,底层海水大量上泛,导致海面温度下降,形成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出现说明东南信风势力增强,则南赤道暖流增强,涌升补偿
18、流增强,浮游生物骤增,A正确,C、D错误。故选A。14C【详解】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A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降低,气温降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出现旱灾,B错误。热带太平洋西部气温相对升高,盛行上升气流,低压强盛,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增多,C正确。南美太平洋沿岸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D错误。故选C。15C【详解】读图分析,图示海域为太平洋东部或南美洲西岸,图中海域水温距平为正值,说明该海域水温高于正常年份,由此可推测此时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会扰乱水热输送和交换,进而引起全球很
19、地区气候出现异常,C正确;该现象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造成的,A错误;该现象不会影响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B错误;海水异常增温,导致该海域热量收支不平衡,D错误。故选C。16C【详解】降水的多少取决于空气从湖面获得水汽的多少以及含有水汽的空气在迎风湖岸抬升的幅度,A错;为干燥的冷空气,温度较高,与之间温差较大,更有利于湖水水汽蒸发,从而促使水汽在迎风湖岸凝结成雪,产生暴风雪天气,B错;经过湖面的冷空气其性质变得较为温暖湿润,在迎风湖岸主动爬升,水汽凝结成雪,其过程原理类似于暖锋,C正确;为高空冷气流,并没有受热抬升,D错。故选C。17(1) 中东部 升高 (2) 减小 增多 18【小题1】物质【
20、小题2】能量【小题3】水热【小题4】87.5【小题5】降水【小题6】太阳辐射【小题7】热量【小题8】表层【小题9】潜热【小题10】长波辐射【小题11】大气运动【小题12】风【小题13】表层海水【小题14】大气环流【小题15】大洋环流【小题16】水分【小题17】热量【小题18】水分和热量19温度值:大部分区域水温在1030之间;温度变化: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温度差异:表层水温西高东低;表层(50200米处)海水温度变化大,深层(25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小。 甲 甲处水温比乙处高,蒸发量更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空气温度更高,湿度更大,上升作用明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水温的分布特点、影响
21、海水盐度的因素和海气作用等相关知识点。【详解】(1)描述水温的分布特点应从水温大致范围、温度变化趋势进行描述。从水温大致范围看,由图示资料可看出,图示海域海水温度大部分居于10-30之间;水温整体随海水深度增加而降低。从温度变化趋势看,表层(指50-200米)海水水温整体西高东低,且随深度增加,海水温度变化大;深层(指250米以上)海水温度变化小。(2)外海和大洋海水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由图中可知,甲海域海水温度整体高于乙,则相对而言,甲海域蒸发量高于乙(或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甲海域盐度更高。(3)海气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彼此适应的物理过程。如动量、热量、质量、水分的交换,以及海洋环流与大气环流之间的联系等。据图可知,甲区域海水温度高,向大气输送更多热量和水汽,使甲区域空气温度高,湿度大,上升运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