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三语文备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高三语文备考.ppt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谈高三语文应试备考,说在前边的话,一、高考命题的依据,取消考试说明本标准(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学业质量水平四,4-1 发现其中(语言材料)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能敏锐地感受文本或交际对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迅速判断其表达的正误与恰当程度,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
2、要求,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2 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能就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展开联想,并能找出相关证据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 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表达时,讲究逻辑,注重情感,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 思路清晰,感情真实健康,表达准确、生动。,4-
3、3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 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4-4能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在文化观念上的异同。,概而言之,高考经常考查,1.能发现语言材料所蕴含的语言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2.能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征,察觉其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感倾向;3.能准确、清
4、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4.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5.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 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6.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 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7.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8.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9.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关键词,解释语言规律、察觉言外之意与隐含的情感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比较概括信息阐释作品质疑,二、高考的命题趋势,4-3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5、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2020浙江),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019北京),(一)现代文阅读1(2019全国卷三)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摘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摘自刘虚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水平三:能比较两个文本和材料,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
6、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2018全国一卷),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水平四: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的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情感、材料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水平三:利用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解决具体问题。水平四: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 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2020全国二卷),水平四:能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论述相关的文化现象和观念,2019年北京高考论语题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残,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
7、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1“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么?全段表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认为,“得之”应改为“去之”;也有学者认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应删去。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作为教师,需要从题海中跳出来,看到它的基本结构,需要从理性上对所考查内容进行结构化的认识,从思维的深度上让学生辩证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认识考试本身。,指向核心素养的备考1:思维训练的集中强化,指向核心素养的备考2:能力的结构化与阅读障碍点,关键词语的掌握,觉:醒来,关键词,指某些包含文化意味且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词语。,指向核心素养的备考3:温故而知新,指向核心素养的备考3:答题策略的总结,指向核心素养的备考4:每日读写,指向核心素养的备考5:给学生的试题分析,指向核心素养的备考6:科学规划,努力让高三成为,科学的高三、落实的高三、从容的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