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pdf

上传人:陆** 文档编号:4392729 上传时间:2021-09-1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名词解释汇总.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 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 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 年 5 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 年 9 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 年终刊。2 文学改良刍议:1917 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

2、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 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3 文学革命论:1917 年 2 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3、;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4“人的文学”:1918 年 12 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 充分肯定人道主义, 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 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 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

4、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 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5 双簧信:1918 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 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 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6 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

5、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7 学衡派:得名于 1922 年 1 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

6、播的马列主义。1933 年,学衡停刊。8 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 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9 鸳鸯蝴蝶派:始于 20C 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 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 礼拜六 影响最大, 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7、。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 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10 黑幕小说:中国近代小说流派 。约在 19151918 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于上海。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 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中国黑幕大观洋洋百万言,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风流案件

8、、私娼秘史之类,专以揭露阴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为能。虽然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但在写法上赤裸裸地描绘现实,社会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作品还成了军阀、政客相互中伤、攻讦的工具,在五四运动后即销声匿迹。钱玄同、沈雁冰、鲁迅曾撰文加以批判。11 文学研究会:1921 年 1 月在北京成立, 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 沈雁冰、 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 人,后来发展到 170 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 特别注重对社

9、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 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 19 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12 创造社:成立于 1921 年 7 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 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 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 带浓厚的抒情色彩, 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

10、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1925 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1929 年 2 月,被国民党查封。13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 年成立于北京, 该社活动在 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 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

11、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 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14 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 年 11 月,1930 年 3 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14 语丝社:得名于语丝

12、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 年 11 月,1930 年 3 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 短评、 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 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

13、、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15 浅草-沉钟社:1922 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 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16 莽原社:1925 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17 未

14、名社:1925 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这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 有专收翻译作品的 未名从刊 和专收创作的 未名新集 。台静农的小说集 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18 湖畔诗社:1922 年 4 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同年4 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1923 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

15、人的纯真和热情。 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19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 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

16、,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20 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 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 年 1 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 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 并与陈大悲等 13 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 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爱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

17、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因而是文明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论上使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21 南国社:1923 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 1928-1929 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 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22 象

18、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 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 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 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 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 年至 1927 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 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

19、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 年代戴望舒手中。.23 现代评论派:1924 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1927 年 7 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24 太阳社:1928 年 1 月在上海成立, 主要成员有蒋光慈、 钱杏屯阝 (阿英) 、 洪灵非、 孟超等, 全都为共产党员。 ”这些 太阳 下的文学者, 要求光明, 要求新的人生, 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同时创

20、办 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25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 年 3 月 2 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

21、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26 革命文学论争:指 1928-1929 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 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 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 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 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 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

22、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27 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 年 11 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 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 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1930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 第二次是 1931-1932 年, 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

23、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1934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28 普罗文学:1928-1930 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 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 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 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 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 浪漫蒂

24、克化,同时, 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 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 代表作有蒋光慈 短裤党菊芬等。29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 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 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 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 以真实地反映现实, 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 小资产阶级的

25、思想意识也有所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 一时成为流行主题。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 其中孕育着 30 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 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 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 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 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30 华汉地泉及重版 :1932 年的阳翰生的地泉重版,可以看作是左联有计划地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事例

26、。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是初期革命文学中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重版时,瞿秋白、茅盾、钱杏屯阝、郑伯奇四人为之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了清算,否定将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写法,以及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提出新兴文学应当唾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地走向”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31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由”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而于1930 年 11 月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所确认。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 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 认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人物和生活的描写将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来,那么图解政治概念就是合理的。32 社

27、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 1932 年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 这个口号的提出, 是为了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 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 (传入时有些变形,由于周扬在左联的领导地位, 文章几乎给此后左翼文坛对创作方法探求定下了调子, 即既吸收了其中有

28、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发展的因素,又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33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 年至 1932 年,”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 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 、 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

29、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34 两个口号论争:指 1936 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提出, 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 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 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 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 鲁迅撰文提出两

30、个口号可以”并存”, 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 宗派主义错误。 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 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 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35 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1930 年成立于上海。刘保罗、 田汉、 赵铭彝、 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 剧联成立后, 起草并通过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 ,除在上海设立总盟外,先后在北平、汉口等地设立了分盟和小组,使左翼戏剧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在演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

31、者,组成50 多个左翼剧团。其中上海就有艺术剧杜、南国社等。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为了开展工人演剧活动,剧联成立了工人演出委员会,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发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 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1936 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36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 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

32、主张”捉住现实、 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7 京派:是 30 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 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

33、, 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以”和谐”、 ”节制”、 ”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38 论语派:论语派是 30 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

34、934 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39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 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 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 诗的格律 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

35、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 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 年创刊的 诗刊 季刊为主要阵地, 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 方玮德、 卞之琳等。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 ”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40 民族主义文学:是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文艺主张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心意识”, 声称

36、”文艺的最高意义, 就是民族主义”。 主要刊物 前锋周报 、 前锋月刊。代表作是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黄震遐的小说陇海线上黄人之血。”民族主义文学”的中心意识”民族意识”,实质上是封建意识与法西斯思想的混合,以此否定阶级意识,抹煞阶级斗争。鲁迅、茅盾、瞿秋白等著文揭露其”屠夫文学”、”杀人放火文学”的实质及丑恶表现。41 现代派与现代诗派:现代派得名于 1932 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主要负责人为施蛰存、苏汶、戴望舒三人。现代发表各类作家的作品,包括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 称之为”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的首领是戴望舒, 主要成员有徐迟

37、、 路易士、 卞之琳、何其芳等。后又编新诗杂志,推进这股现代派诗潮。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这股现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被人称之为新诗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42 心理分析派:(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此前,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叶绍

38、钧、庐隐等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性压抑、性心理分析的成分, 但一般都是以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 性心理描写作为其中的因素、 成分。而施蛰存这时期创作了一批性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手法。43 新感觉派: (海派小说、 新感觉主义小说) 新感觉派是 20 世纪 30 年代产生于上*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称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主义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 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

39、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 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6. 6.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排头兵,主要在19191923 年兴盛一时。一般说来,凡是明确地接触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生现象,有意识地提出问题,甚至试图解答问题的小说,都可谓之“问题小说” 。主要作家:冰心、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 。主要作品:

40、狂人日记1918、 药1919、 阿 Q 正传1921、 是爱情还是苦痛罗家伦、 这也是一个人?叶圣陶、 两个家庭 超人 斯人独憔悴冰心。7. 7.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指 20Y 初出现于文坛的一股文学潮流,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重要作家: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寓居京沪的青年作者。主要作品:王鲁彦柚子、彭家煌怂恿 、台静农地之子 、许钦文故乡 、蹇先艾水葬 、许杰惨雾 。8. 8.抒情小说抒情小说在“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相继出现的同时,自叙传抒情小说也在“五四”时期的文坛上大发溢彩。自叙传抒情小说主张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理, 侧重作

41、家对心境的大胆暴露, 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旧礼教挑战的艺术手段。重要作家:以郁达夫为主的创造社抒情作家群体、王以仁、庐隐、 dan 女士(冯沅君) 、浅草社与沉钟社作家、语丝社的冯文炳、废名及具有抑郁色彩的许地山等。主要作品:郭沫若漂流三部曲 : 歧路 十字架 炼狱 ;郁达夫沉沦 ;王以仁孤雁 ;庐隐海滨故人 ;许地山命命鸟 。9. 9.小诗小诗是从国外输入的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短小的篇幅包容了广阔的空间,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觉、感受的表现,自由诗体的句法与章法趋于简约

42、化。10.10.零余者零余者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些主人公大都是“零余者” ,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己,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漓,或以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 经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12.12.闲话风闲话风闲话也称“漫笔” ,不仅指题材上的“漫”无边际,而且是行文结构上的兴之所至的随意性。“闲话风”是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作者希望引起

43、读者的共鸣,达到精神的互补,而非趋一。 “闲话风”的散文就具有平等、开放的品格,充溢着真率之气,弥漫着自然、亲切、和谐、宽松的氛围。14.14.新青年新青年 “随感录”“随感录”19184新青年第 4 卷第 4 号起首创“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议论时政、会批评、文化批评的短小精悍的论文杂文。 新青年 “随感录”作家群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有: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鲁迅的杂文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当时带动了许多杂志、报刊,开辟了杂文园地,推动了现代杂文的写作热潮,奠定了杂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15.15.言志派散文言志派散文周作人提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话体为主要

44、体式的“言志”小品文的理论,形成了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派”散文。 内容:以自我为中心,提倡“言志” ,即抒我之情,把叙事、说理、抒情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更乐于饮苦茶、读杂书,陶醉于“苦雨斋”阴郁如雨的古典氛围里玄思、冥想,表达“凡人的悲哀”, “在文学上寻找慰安” 。形式:追求自然而隽永,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语言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耐人咀嚼。16.16.冰心体冰心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所谓冰心“心中要说的话” ,简言之即“爱的哲学” ,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17.1

45、7.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在语丝周刊上刊载的散文,内容以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为主。内容上“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 。形式上主张“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在艺术上主要以文艺性短论、随笔为主要形式。文笔幽默、泼辣,时称“语丝体” 。分为两大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文,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在现代散文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20.20.天知派新戏天知派新戏1910 年底,由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进化团。他们打着“天知派新戏”的旗帜,以血蓑衣、 东亚风云 、 新茶花一炮打响,演遍大江南北。 “天知

46、派新戏”是“广场戏剧”的先河。内容上反映现实,具有教化功能,有功利性。形式上不在固定的剧场内演出。18.18.春柳社春柳社19072,由中国留学生组织,在东京成立,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主要成员: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搬演了茶花女 ;改编并演出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这是中国最早改编的话剧。春柳社在公开发表的演艺部专刊里宣称,他们所要创造的,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以语言、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当时称之为“文明戏” 。1912 年,春柳社成员陆续回国,组成了“新剧同志会” 。1914 年在上海建立了“春柳剧场” ,大张旗鼓地组织职业性演出活动。21.21.民众戏剧社(上海民众

47、剧社)民众戏剧社(上海民众剧社)19215,成立于上海,汪仲贤首先提议,并联合了陈大悲及新文学界中的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等人。这是“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同时创办了戏剧月刊,这也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刊物。理论主张:第一次在中国倡导了民众戏剧的观点;极力主张创作自己的、适合我们社会的戏剧;在舞台艺术方面,要求建立新的戏剧观念、表演技巧、导演制度等;在剧团体制方面,倡导非营业性质,不受资本家操纵,并独立于国家的支配存在,具有艺术实验性质自由喜悦。19221,民众戏剧社的活动中心由上海转移到了北方,扩建为新中华戏剧协社。22.22.上海戏剧协社上海戏剧协社1921 冬1933,

48、是接受“爱美剧”理论的影响,在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演剧团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一个,成员最早有应云卫、谷剑尘等,后来欧阳予倩、洪深加入,增添了活力。19221,民众戏剧社转移到北京后,上海戏剧协社成为南方“爱美剧”活动的主力军,直到1933 年,长达12 年之久。其中洪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女演员登台演出;提出严格的剧场管理制度。洪深是早期中国戏剧奠基人之一。24.24.小剧场运动小剧场运动.起源于 19C 末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以后风行于英、德、荷兰、俄、美、日等国,这是一次以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在西方剧坛占主导地位的古

49、典主义、浪漫主义戏剧的戏剧革新运动,它揭开了西方(与日本)现代戏剧的帷幕,在戏剧观念以及戏剧文学、导演、表演、舞蹈、美术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国的“小剧场运动” :以业余的、非营业性的取代职业的、商业化的戏剧革新运动。倡导主要集中在 2 个方面: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新的戏剧体制,使中国话剧走上正规化、专门化、科学化的道路。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与建立一整套新的戏剧美学原则与表演体系和模式。创造出了“剧场戏剧”的创作与表演模式,即“大剧场运动” 。25.25.第四堵墙第四堵墙强调再现人生的真相,自然的生活的原态: “舞台上的生活,正如你透过一垛墙看到人家屋里那样” ,因此,戏剧的最高目的是创造充

50、满真实生命的“舞台的幻觉” :舞台美术追求逼真的、生活化的效果。34.34.普罗文学普罗文学19281930 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 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 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白色恐怖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但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是“革命的浪漫蒂克” ,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倾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 、 菊芬等。35.35.东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