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八讲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366473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八讲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八讲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八讲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八讲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精选PPT.ppt(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八讲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对话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页,此课件共23页哦引子 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对话的基本前提,也是文化对话努力探索和维护的价值目标。虽然虽然“西方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近年来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表述方式,近年来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表述方式,但其文化等级意识固有的存在并没有真正留下容纳其他文化平但其文化等级意识固有的存在并没有真正留下容纳其他文化平等存在的空间,全球文化正面临着等存在的空间,全球文化正面临着“同质化同质化”的深刻危机。当的深刻危机。当前,全球化是全球社会共同面临的客观事实,没有一个文化和前,全球化是全球社会共同

2、面临的客观事实,没有一个文化和国家能够独立于这一潮流的冲击之外,不同文化之间的抵牾和国家能够独立于这一潮流的冲击之外,不同文化之间的抵牾和较量也越来越显突出。较量也越来越显突出。保护文化多样性、呼唤文化对话,为全球化注入更多的保护文化多样性、呼唤文化对话,为全球化注入更多的公正和平等,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承载的历史使命。公正和平等,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承载的历史使命。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页,此课件共23页哦主要内容一、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一、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二、二、“团结他者团结他者”的文化对话与合的文化对话与合作作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3、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页,此课件共23页哦一、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 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杂陈,相得益彰;八间合奏,终和且平;道不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下所以为大也。哲学家冯友兰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页,此课件共23页哦什么是文化多样性?n n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cultural diversitycultural diversity)的概念来自于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来自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包含了人类在对待环境方面累积下来的经验的尊重与保护,包含了人类在对待环境方面累积下

4、来的经验储备,引导人们尊重历史和宽容地看待不同的文化。储备,引导人们尊重历史和宽容地看待不同的文化。n n文化多样性的核心内涵在于:大自然把不同构造、不同面貌的文化多样性的核心内涵在于:大自然把不同构造、不同面貌的环境赐予了不同的民族,多样的环境滋生了多样的生态系统,环境赐予了不同的民族,多样的环境滋生了多样的生态系统,多样的生态系统哺育了各具形态和个性的文化。正如多种多样多样的生态系统哺育了各具形态和个性的文化。正如多种多样的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弥合造就了生机盎然的全球生物圈,的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弥合造就了生机盎然的全球生物圈,才使得生命生生不息,世界各个文化都有独立创造和发展自己才使

5、得生命生生不息,世界各个文化都有独立创造和发展自己文化的能力,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各自的贡献。文化的能力,都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各自的贡献。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页,此课件共23页哦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多样性是人类物种和文化演化的最为基本的条件。多样性是人类物种和文化演化的最为基本的条件。多样性是人类物种和文化演化的最为基本的条件。多样性是人类物种和文化演化的最为基本的条件。n n生物多样性是针对特化现象(生物多样性是针对特化现象(specializationspecialization)而言的。作为生物进化过)而言的。作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6、,特化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特化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当环境条件变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当环境条件变化时,高度特化的生物类型往往由于不能适应而灭绝。时,高度特化的生物类型往往由于不能适应而灭绝。n n文化多样性就是相对于文化发展中的文化多样性就是相对于文化发展中的“特化特化”现象即文化单一性或纯粹性而现象即文化单一性或纯粹性而言的,如果人类过分依赖某些特定的文化内容,最后也可能造成整个文化的言的,如果人类过分依赖某些特定的文化内容,最后也可能造成整个文化的僵化

7、而丧失了演化上的优势。僵化而丧失了演化上的优势。n n和生物体一样,文化也必须强调内容的多样性与发展的多元性,一和生物体一样,文化也必须强调内容的多样性与发展的多元性,一些学者甚至断言:些学者甚至断言:“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的关键。”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页,此课件共23页哦理解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两个层次:第一,民族国家第二,全球社会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7页,此课件共23页哦民族国家的层次 文化的民族或族群特性,决定了文化多样性的维系取决于

8、主导文化与群体文化之间、不同族群文化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8页,此课件共23页哦西方国家处理文化多样性的政策和理论模式:n n主主主主张张张张同化者模式同化者模式同化者模式同化者模式(assimilationist modelassimilationist model),否),否认认和拒和拒绝绝文化多文化多样样性,性,认为认为通通过过少少数数族群族群与与主主导导文化之文化之间间的接的接触会触会使其成使其成员员放弃自身放弃自身文化以适文化以适应应主流社主流社会会,主,主张实张实施相施相关关政策政策来来消除文化多消除文化多样样性;性;n n差差

9、差差别别别别与与与与排斥模式排斥模式排斥模式排斥模式(differential-exclusionary modeldifferential-exclusionary model),),这这一模式一模式主要主要产产生在根据主要人口的民族背景生在根据主要人口的民族背景来来确定民族身确定民族身份份的的国国家,由于家,由于主主导导群体不愿接受少群体不愿接受少数数族群或移民族群或移民为为其成其成员员,从从而而产产生了排斥性的生了排斥性的移民政策、限制性的入籍移民政策、限制性的入籍规则规则以及拒以及拒绝绝承承认认自己自己为为移民移民国国家等社家等社会会政策;政策;n n多元文化模式多元文化模式多元文化模

10、式多元文化模式(multicultural modelmulticultural model),),即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思想基础,即以多元文化主义为思想基础,认可、接受和鼓励文化多样性,追求来源多元的个人和群体共存的理想认可、接受和鼓励文化多样性,追求来源多元的个人和群体共存的理想状态。状态。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9页,此课件共23页哦多元文化主义思潮n n多元文化主义滥觞于20 世纪初,与20 20 世纪世纪60 年代初美国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相结合,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在20 20 世纪世纪6070 6070 年代被学术界和大众媒体广为接受,成为其诠释美

11、国社会架构和文化模式的主导理论之一,对美国社会各阶层和各领域看待族群权利的态度及美国的社会规范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甚至克林顿政府也把鼓励多样性作为其任内的主要目标之一。n n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没有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存在,自身文化事实上也就大大失去没有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存在,自身文化事实上也就大大失去了发展的机制和动力,因为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了发展的机制和动力,因为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和参照的机会也就愈多。习和参照的机会也就愈多。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

12、学出版社第10页,此课件共23页哦全球社会的层次:n n文化多样性反映了全球社会中各具特色的不同文化得以共存的历史逻辑。n n这一逻辑昭示人们:人类是相互依存的,每一个人、每一种文化都依赖于整体的福祉;每一种文化都是平等的,并以其他文化作为相对于自身的多样性,自己同时也作为其他文化的多样性之一。只有不同的文化和谐共存、取长补短,才能使文化不断更新而保持活力,从而使整个世界丰富多彩。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页,此课件共23页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谈文化多样性:n n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精神创造性的一种表达,其本身就有价值所在;n n文化多样性为平等、人

13、权和自决权原则所要求,是反对政治和经济的依赖与压迫的需要;n n文化多样性在美学上对不同文化的展示令人愉悦,启迪人们的思想,亦帮助人们储存优秀和有益的知识和经验。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2页,此课件共23页哦小结:n n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和国家维护自身利益,捍卫和承继自身成就和价值,维护本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乃至保持世界相对稳定的必要前提。n n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个文化正由于内部各种文化因素的对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个文化正由于内部各种文化因素的对话以及与外部文化的接触交流而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尤其是那些话以及与外部文化的接触交流而处在不

14、断变动之中,尤其是那些与全球性生产相联系的文化要素正在世界各个区域扩散,与之相与全球性生产相联系的文化要素正在世界各个区域扩散,与之相应,不同文化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传统与现代、本土和外域应,不同文化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传统与现代、本土和外域文化因素的混杂,更使区域和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文化因素的混杂,更使区域和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战。n n基于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对于那些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处于强势地位的文化来说,为了自身乃至整个人类长远的共同体利益,主动地放弃一些支配地位,给予其他文化更大的生存空间,也是有着深远意义的。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5、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3页,此课件共23页哦二、二、“团结他者团结他者”的文化对话与合的文化对话与合作作 不同的文化类型应当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形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相互尊重,以以便共同探讨对于人类和世界的未来有关的重大问题,寻找便共同探讨对于人类和世界的未来有关的重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应当作为国际交往的伦理原则得到普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应当作为国际交往的伦理原则得到普遍遵守。遍遵守。尤尔根哈贝马斯哈贝马斯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4页,此课件共23页哦关于文化对话n n文化对话(cultural dialoguecultural d

16、ialogue)的根本目的,就是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共识。n n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本身就是文化交往和对话的理由正是因为差异,才有了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必要;因为需要相互了解和理解,才必须展开相互间的沟通和对话。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5页,此课件共23页哦联合国千年宣言 2000 年年9 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前夕,一些国家元首、外交部长和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参加了不同文化对话的圆桌会议,探讨如何在承认普遍价值的同时,保持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文化对话的崭新的国际关系范式。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联合国千年宣言指指出:出:人类有不

17、同的信仰、文化和语言,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尊重。不应害怕也不应压制各个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差异,而应将其作为人类宝贵资产来加以爱护。应积极促进所有文明之间的和平与对话文化。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6页,此课件共23页哦世界历史的两个基本事实: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一是“当代文明总是互相作用,即使跨越重洋”;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个文明的相遇促进着相互的借鉴和适应,这在人类财富和力量的增长中日益无处不在,日益重要。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7页,此课件共23页哦信息技术和传播全球

18、化的深刻影响n n文化对话日益成为人类超越文化屏障实现认知、理解及互动的重要沟文化对话日益成为人类超越文化屏障实现认知、理解及互动的重要沟通方式,扩展着不同文化广泛的交流、共享与融合,也拓展着不同文通方式,扩展着不同文化广泛的交流、共享与融合,也拓展着不同文化的生存和传承的空间。化的生存和传承的空间。n n尤为重要的是,全球化已经使人们逐渐习惯于一种观察问题的角度,尤为重要的是,全球化已经使人们逐渐习惯于一种观察问题的角度,从这个角度,人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类共同承受的风险以及从这个角度,人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类共同承受的风险以及集体命运已经把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特

19、别是目前集体命运已经把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特别是目前威胁和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不断增多,诸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威胁和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不断增多,诸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全球经济合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增长及难民问题、国际恐怖全球经济合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增长及难民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艾滋病问题等全球性威胁的存在,主义问题、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艾滋病问题等全球性威胁的存在,涉及整个人类的前途与命运,更具全球意义的涉及整个人类的前途与命运,更具全球意义的“团结他者团结他者”的文化对的文化对话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话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

20、路。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8页,此课件共23页哦文化合作(cultural cooperation):n n文化对话与文化合作互为一体,二者密不可分。文化对话与文化合作互为一体,二者密不可分。n n与文化对话相对应,文化合作针对的是不同的文化行为体在互动过程中采取的协调、联合等政策调整行为,通常建立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涉及对共享目标的认可与承诺,导致的是共赢的结果。n n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和扩展的背景下,文化互动空前活跃,文化合作作为一种处理各种文明、文化间相互关系的积极方式,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不同文化之间应是理解而非隔膜,传播而非限制,

21、协调而非冲突。只有抱着合作的态度,采取合作的措施,世界才能有稳定与和平,人类社会才能向着更高阶段发展。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9页,此课件共23页哦莱斯特皮尔逊(Lester Pearson):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不同文化必须学会在和平交往中共同生活的时代,必须相互学习,研究彼此的历史、理想、艺术和文化,丰富彼此的生活,否则在这个拥挤不堪的窄小世界里,便会出现误解、紧张、冲突和灾难。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0页,此课件共23页哦文化对话的四个条件:n n文化对话的形成,首先需要特殊文化传统持有善良的对话愿望和开文化

22、对话的形成,首先需要特殊文化传统持有善良的对话愿望和开放的心态,否则对话便无从谈起;放的心态,否则对话便无从谈起;n n要使平等的文化对话成为可能,仅仅有对话的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要使平等的文化对话成为可能,仅仅有对话的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不同话语相互理解和互译的语境,以及展开对话的公共论坛。在这里,公不同话语相互理解和互译的语境,以及展开对话的公共论坛。在这里,公共的话语论坛可以采用民间的、社会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国际政治、地域共的话语论坛可以采用民间的、社会的方式,也可以利用国际政治、地域组织或制度化的方式;组织或制度化的方式;n n文化对话依赖于文化对话的道德基础。独立、平等、尊重

23、和理解、宽容,文化对话依赖于文化对话的道德基础。独立、平等、尊重和理解、宽容,就是建立多元文化对话之有效秩序的道德基础;就是建立多元文化对话之有效秩序的道德基础;n n文化对话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不同文化系统本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由于传文化对话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不同文化系统本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由于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单一文化系统内部的断裂、紧张和矛统与现代关系的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单一文化系统内部的断裂、紧张和矛盾,这不仅会给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造成困难,还会使单一文化内部的沟通盾,这不仅会给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造成困难,还会使单一文化内部的沟通也成为问题。也成为问题。跨文化传播学

24、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1页,此课件共23页哦“轴心时代轴心时代”(Axial Period)的理念:20世纪中期,雅斯贝斯提出了“轴心时代轴心时代”(Axial Period)的理念:公元前500500年前后,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老子、孔子,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这些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

25、起火焰。”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2页,此课件共23页哦汤一介: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 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里,将会出现一个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多元发展的新局面。汤一介做出预言,2121世纪世界文化的发展很可能形成若世纪世界文化的发展很可能形成若干重要的文化区域: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和干重要的文化区域: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和中东与北非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以及以色列和散在各地中东与北非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以及以色列和散在各地的犹太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区域将会成为影响世界文化发展的的犹太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区域将会成为影响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动力。重要的是,那一种文化传统最能自觉地推动不同文化之间重要的是,那一种文化传统最能自觉地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整合,就会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的对话和整合,就会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3页,此课件共23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