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推动三峡库区:“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为视角.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3653424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51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推动三峡库区:“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为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推动三峡库区:“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为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推动三峡库区:“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为视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推动三峡库区:“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为视角.pdf(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推动三峡库区:“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为视角姓名:王俊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区域经济学指导教师:雷亨顺20050501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在区域经济研究中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历来倍受政府和学者的关注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欠发达地区走向开放的跨越型发展是当前的核心议题本文运用专区或县这一区域划分标准站在新制度经济学派重视制度分析的角度强调制度因素已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启动期的首要障碍的观点主张以推动跨区县经济合作的方式整合区域内外部资源走上互利互惠的和谐发展之路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理论框架及实证研

2、究两方面分析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得出相关结论与启示 第一部分理论分析 首先给出欠发达地区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选取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经济战略作为逻辑起点从缩小区域差距入手寻找区域经济发展起始阶段的首要障碍及第一推动力往下分为两条线索其一是剖解后发劣势与障碍其二是论述推动力推动的行为主体得出初步结论制度是首要障碍地方政府是第一推动力据此提出组合动力机制的行为主体以利益为核心和纽带发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引擎的动力机制分析思路 根据分析框架以政府的项目计划为纽带构想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即提出学官产这一全新的动力机制首先找出其理论基础创新动力机制行为主体的全新组合制度设计在适当

3、时机有意识地超前作用于制度范畴随后理清创新动力机制的逻辑脉络并点明创新的着眼点寻找促使正式制度与非正式约束兼容的载体接下来分别论述 官 产学三个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主体的理论支撑现实情况行为界定本着学也应主动做出制度贡献的愿望特别借鉴区域创新主体的学官产互动模式构想学官产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 第二部分实证研究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在云开万跨区县经济合作中引入学官产动力机制的运行效果实践反馈的信息集中反映了政府作为经济启动阶段的第一推动力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问题也显现出来政府的推动作用浮于表层缺乏对区域经济纵深方向的影响这依然源于官员的观念问题证明构想动力机制时的分析是合理的深入的非正式约束如

4、果不能与有效的正式制度兼容那么动力机制仅触及皮毛无法真正有效开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来连续持久的动力研究发现本阶段的合作仅出现了实质的学官合作产的因素较少涉及更未进一步激发来自市场的能量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I 结论部分指出从深化对利益和行为主体定位两方面的认识出发思考学官产动力机制的演进方向并得到从价值观层面探讨动力机制本身激励措施的启示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动力机制欠发达地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ABSTRACT In regional economic research,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 of the und

5、er-developing regions has always received much concern among government and scholar.The present core issue is how to narrow regional gaps,and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ing region to form an open and catch-up ec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applying prefecture or county standard to divide

6、region,this paper stands for new system economics views that pay attention to analyse system,and emphasize system factor has already become the primary obstacle of starting under-develop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advocates that combining interior and exterior resources in the region,by wa

7、y of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to lead the region to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mutual benefit and reciprocity.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commenting relevant theories and activities at home and abroad,from two respects of the theory frame and demonstration,and analyses that dynam

8、ical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m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prefecture and county,then draw relevant conclusions and enlightenment.First part,Theory analysis At first,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y frame:selects the overall economic strategy of catch-up ec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and

9、starts with narrowing regional gaps to seek the primary obstacle and the first motive force at initial stag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e following,this is divided into two clues down:one is analysing under-developing disadvantage and obstacle;the other is arguing motive force and behavio

10、r subject;then draws the preliminary conclusion-System is primary obstacle,local government is the first motive force.In view of the above,this paper propose a thread of analysing dynamical mechanism:makes up the behavior subject of the motive force and regards benefits as the core and tie,then star

11、ts under-develop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frame,this part plans dynamical mechanism of regional ecom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prefecture and county:“University-government-enterprise”dynamical mechanism.First thing is finding out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Innovation

12、new combination of dynamical mechanism behavior subject of motive force;System design-acting on system consciously in the proper opportunity.Then it comb the logic thread and point out the root of innovating Seek a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V way of impelling the formal institution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 b

13、ecome compatible;And then analyses separately the three respects of behavior subjects“University”“government”“enterprise”,including theoretical support,the reality,behavioral definition;In the hope of“University”shoul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system,it draws lessons from mutual mode among regional in

14、novation sujects and plan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University-government-enterprise dynamical mechanism”.Second part,demonstr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above,this paper elects the triangle area in Chongqing Three-gorge Reservoir,including yunyang county,kaixian county and wanzhou prefecture,an

15、d does demonstration analysis.The information feedbacked in practice embodie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enormous function wh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cts as the first motive force in the first stage.Meanwhile,the question appears-The governments impetus hasnt influence on regional economy thor

16、oughly,which is still comes from officers idea issue,and the analysis on planning dynamical mechanism prove to be rational and deep.If the formal institution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 isnt compatible,dynamical mechanism will not really be effective to produce continable motive force.In fact,the curre

17、nt cooperation only refer to two behavior subjects“university”and“government”,and lacks the participation of“enterprise”,so the dynamical mechanism does not help to release the potential from market.Conclusion par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ed to deepen two respects understanding:benefits a

18、nd behavior subjects orientation,and to think over the evolutionary direction of this dynamical mechanism;Whats more,it gets a enlightenment that it shoud be thinking incentive measurement closely related to dynamical mechanism itself from concept of value.Key words: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Dyn

19、amical mechanism Under-developing regio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1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区域经济合作的热潮 跨区县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横向经济联系为纽带,以自愿为基础,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和依托城市,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作用原则,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冲破部门和地区的封锁而形成的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区域空间内相互作用的行为与组织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在国家和地区之间逐渐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在二十世纪就已涌现了大

20、批区域经济组织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1966年澳大利亚新西兰成立新澳自由贸易区1970年非洲成立了西非经济共同体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召开了的第一届部长会议,1994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定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正式生效区域经济的合作显示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并且表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活动也非常活跃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合作正朝全方位纵深方向发展湖南省长株潭三角山东半岛城市群等省级行政区内的经济合作已见雏形 1.1.2 欠发达地区的跨行政区经济合作的背景 在区域经济研究中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历来倍受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欠发达

21、地区走向开放的跨越型发展是当前的核心议题本文运用专区或县这一区域划分标准主张以推动跨区县经济合作的方式整合区域内外部资源走上互利互惠的和谐发展之路 我国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按照以往人们对区域的划分大致分为东中西三部分这种划分方式过于粗略对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操作性不强厉以宁教授针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和中国特殊国情在区域发展新思路中提出中国区域发展研究的现实思路按专区或县级行政单位的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区域即具体到考虑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里的省市自治区甚至县的经济情况寻找不同级别的增长中心把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梯度推进转为中心辐射与梯度推进相结合并以中心辐射为主的发展战略这种

22、划分方式的操作步骤是首先计算出每一个专区或地级市的某一年的人均收入等多项指标然后按人均收入水平等指标把不同专区或地级市分为经济发达经济较发达经济欠发达经济落后等不同类型2这样划分区域使区域发展战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比如在几省交界的欠发达地区可以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2 联系几个省的力量采取协调发展措施给予政策支持在一些自然生态环境联系紧密的地带市专区甚至县之间采取协调发展的经济政策如果我们按照专区与县级行政单位的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区域在此基础上来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那么需要深入分析跨区县经济合作的环境和基础 全球背景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大潮流其核心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

23、一种市场自发行为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包括生产要素流动市场规则金融运作科技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并存两者产生的基础都是市场制度内在缺陷引致的制度变迁3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也是一个阶段与后者的自发形成不同的是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发展中起着主导性作用而全球化进程直接得宜于全球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以现代化信息手段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已使全球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深刻改变着这个世界 国家环境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 在上世纪90 年代,中央政府积极推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主要的做法是通过宏观调控来协调地区关系,以市场需求为基

24、础广泛开展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来实现 两个根本性转变,从而打破地区分割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国家的政策导向是倡导和促进区域合作,推动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全新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包括区域发展在内的五个方面的统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国家的政策把区域经济合作推向了纵深发展在我国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面临着行政区经济的阻碍行政区经济概念是刘君德教授首先提出的它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相对应指的是由于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现象中国行政区经济受历史因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大区域经济是以行政区来划分的封闭的系统4各地区

25、之间广泛存在市场分割行政壁垒自成体系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不合理现象 区域高度 我国的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具体思路是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优势资源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按照点轴结构的模式利用和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5在西部开发的区域环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就站在了区域跨越式发展的起点上本研究所涉及的跨区县经济合作是以推动三峡库区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为视角的关注的是面临严重产业空心化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重庆市十五计划指出要构建三大经济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并明确提出依托渝万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发挥万州区作

26、为地区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万州-开县-云阳城镇密集区加快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3 发展 城市角度 城市是国家和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交通信息中心是人口与现代工业第三产业集聚的地方城市不是孤立的它与外围腹地的关系日益紧密站在一定的区域高度城市发展应深刻认识城市之间城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重视城乡结合城镇结合及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6本研究涉及的云开万区域包括重庆市万州区开县云阳县三地两两相邻形成三角地区相互距离都大约是四十公里三区县总人口占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三分之一 非农人口比例很小 城市化率低 移民总量占重庆库区移民量的52%移民任务相当繁重万州区的商贸流通频繁经济实

27、力较为雄厚处于重庆库区的前列且是库区唯一具有水陆空交通运输条件的城市但是它的交通枢纽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仍需调整开县和云阳各有特点古代有金开县之称的开县是农业大县其2003年第一产业产值甚至超过了万州区云阳县城是库区内的移民新城移民资金的拉动效应使其经济活跃程度很高云开万三地在产业市场旅游信息交通劳动力培训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前景 1.1.3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情况对比 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本文所研究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发达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第一观念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没有充分意识到行政区经济的危害或者说仅仅对行政区的条块分割有浅层次的反思这与发达

28、地区广泛而深刻认识到行政区经济的不良影响不可相提并论第二市场体系完善情况完全不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市场体系的问题非常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政府行为不合理运作机制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公平激励效应不明显而沿海发达地区不论在市场的开放度市场的规范性还是在经济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上都相对完善和有序得多第三基础条件的天渊之别经济欠发达地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能源供应量有限人力资源大量流失这些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如果得不到改善根本谈不上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第四生产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巨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属于传统的生产体系服务于本地狭小的市场空间在封闭的市场中运作其结果是经济的恶性循环在三峡库区还有产业空心化”

29、的现象存在更加缺乏产业之间的联系效应而沿海发达地区面对国际大市场发展区域经济已经走在现代化生产体系的建设进程之中7 1.1.4 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区域科学就侧重于将区域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研究笔者考虑到以上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合作对于中等城市与小城镇的规划布局资源合理配置就业问题房地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的积极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4 意义初步提出在诸如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推动的有利环境中跨区县经济合作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区县迈向 开放的跨越型发展 的前奏开放的跨越型发展是基于系统科学原理提出的一个开放系统只有与外界或其他系统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才能形成有序

30、结构和产生功能放大如果把区县作为一个系统研究要发展区域经济就必须促使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形成自身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序结构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功能放大246以此为区域发展目标推动跨区县经济合作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趋势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跨区县经济合作是本研究的焦点 面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现实在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今天如何促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是学术界积极探讨的一大难题重庆大学雷亨顺教授十分关注三峡库区的移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长期深入库区调研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政策建议2003 年他针对库区情况提出以学官产研究模式促成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的议题在此基础

31、上该研究采用了全新的视角即推动重庆库区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这个动态过程关注其成长轨迹并促成该区域的协调发展对本研究有极大的推进和保证作用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鉴于目前国际上大量有关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研究都集中在国家级或州际区域而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整合情况缺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小至区县范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考察本研究尝试用学官产结合边研究边协商边推进的方式跟踪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课题的进展情况在现实意义上深入分析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通过梳理相关理论试图建立一个关于动力机制的一般分析思路与设计架构希望从中挖掘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

32、经济发展的参考价值 1.2.2 研究内容 本研究把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探讨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动力机制核心部分是关于动力机制的探讨笔者将通过梳理相关理论试图建立一个关于动力机制的一般分析思路与设计架构从这一目的出发的研究其理论基础来源于新制度学派的建构理性派代表人物是诺斯他曾经提到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存在制度设计的概念同时本研究拟跟踪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课题的进展情况在现实意义上深入分析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希望通过综合对区县发展有实效的理论迈向探讨经济增长的实现途径的最终目标本研究除绪论外共 7 章分为四大部分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5 第一部分 第 2 章相关理论

33、与实践综述 理论述评包括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论新制度学派四个部分的内容实践综述包括跨国经济合作组织和我国相关实践活动的综合分析展望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前景 第二部分 第 3 章第 4 章理论分析框架及学官产动力机制的创新思路 第 3 章 选取欠发达地区经济总体战略作为逻辑起点从缩小区域差距入手剖解后发劣势与障碍推动力推动的主体的组成以及相互关系寻找区域经济发展起始阶段的首要障碍及第一推动力从分析中得出了制度是首要障碍地方政府是第一推动力的初步结论然后提出组合推动的行为主体以利益为核心和纽带发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引擎的动力机制分析思路 第 4 章 主旨在于创新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

34、即提出学官产这一全新的动力机制首先找出其理论基础理清创新动力机制的逻辑脉络并点明创新的着眼点然后分别论述 官 产学三个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主体的理论支撑现实情况行为界定最后构想学官产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 第三部分 第 5 章第 6 章实证研究学官产动力机制在云开万跨区县经济合作的中的运行效果 第5章 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构建三大经济区重点专题规划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区的发展路径与发展重点针对规划中提出的万州-开县-云阳城镇密集区的发展思路库区腹心地带依托渝万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培育万州区作为地区性中心城市以及加速开县云阳县域经济

35、发展 第 6 章 引入学官产动力机制通过对云开万经济合作的实践集中反馈信息初步总结该动力机制的作用按开题论证第一阶段合作第二阶段合作的顺序总结实践情况合作成果是就产业农业柑桔旅游市场信息合作提出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思路并初步确定负责运行合作进程的一些人员及部门高校研究人员与三区县政府相关部门有了初级的合作网络迈出了创新合作的难能可贵的第一步合作的问题涉及资金决策协调办事三个方面最后提出动力机制必须不断演进的发展要求 第四部分 第 7 章结论 基于前一章的分析进一步总结云开万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并展望学官产动力机制的演化进程得出其他相关启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6 1.3 研究方法及特点

36、 1.3.1 研究方法 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相关的数据分析在理论分析框架初步建立后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采取学术调研与数据资料研究分析多次交叉整合的方法即直接到政府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调查并收集数据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 1.3.2 研究特点 研究内容第一研究视角独特以推动三峡库区腹心地区的云开万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切入研究进展与区县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而非传统的静态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第二借鉴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的互动模式构想跨区县经济合作的学官产动力机制 细致的实证研究是本论文的支撑和保障以多次深入三区县实地调研为基础随着课题的推进做相应的取舍力求抓住问题的本质获得更客观的研究结论 重庆大学硕士

37、学位论文 2 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7 2 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2.1 相关理论综述 2.1.1 主要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大推进论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克服发展的恶性循环在投资上应该整合投放并要求以适度的速度和规模作用于各产业从而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投资之所以要整合投放是由于它在投入加工和产出上的不可分性只有达到这种不可分的适度规模的投资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 贫困恶性循环论印度的辛格和美国的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状态中集中表现在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低收入只会带来低储蓄水平并直接造成资本缺乏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徘徊在低水平线上低收入在所难免与供给相对的资金

38、需求方面低购买能力不能有效拉动需求导致投资诱力不足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提高所以回到低收入状态两方面问题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该理论提出要同时在各个产业部门投资扩大市场容量造成投资诱力促使经济增长打破恶性循环8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主要思想建立在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的基础之上主张促使部门与产业同时协调发展共同增长区际或区内也应保持平衡同步发展即在区际或区内均衡布局生产力对各部门产业同时进行全面投资使区域经济在一二三产业相互依存互为市场的条件下打破发展的瓶颈实现均衡持续增长 这种理论有两点不足其一是过分强调市场需求没有考虑到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结构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制度变迁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其二是忽略了

39、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不可能同时拥有充足资金先进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前提条件如果广泛地在各部门各产业各地区全面投资以求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那么这种理论仅是一种愿望难以实现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本身市场体系发育不良把全部希望寄予市场力量显然是不现实的28因此在诸多条件不具备的时期要启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良好发展应首先从非均衡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1.2 主要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简介与评述 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理论及在我国实践及讨论较充分的两个理论点轴开发理论和梯度推进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理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8 1)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

40、家弗朗索瓦佩鲁上世纪 50 年代首次提出增长极概念其出发点是抽象的经济空间指的是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经济关系他认为这种经济空间是由若干中心极焦点及传输各种力离心力向心力的场所组成由此确定了他的增长极正因为经济空间不是平衡的是存在极化效应的所以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各部门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先出现在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到经济的其他部分中去在经济单元之间还存在着支配效应拥有创新要素的经济大单元支配着其他经济单元的经济活动910 20 世纪 60 年代 法国另一位经济学家布代维尔从理论上将增长极概念的经济空间推广到更加广泛的区域范畴增长极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经济意义上特指具有很高产业关联度

41、的推进型主导产业部门二是地理意义上特指区位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或空间单元他是这样描述极化过程的推进型产业通过自身经济活动产生产业内与产业间的前后向及旁侧联系给其他产业及部门的经济活动带来乘数效应致使其他经济活动向增长极集聚随之带来地理上的极化并不断吸引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增长极的力量也将扩散到周围地区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理论中着重分析了增长极的正面影响而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和城市体系并不成熟产业之间广泛的联系效应存在可能性小基础设施也相当不完善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运用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是很难培育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的1112 2)循环累积因果论冈纳缪尔达尔 1957 年

42、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弥补了佩鲁增长极理论缺少对增长极不利影响的分析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一些地区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地区由此出现不平衡发展的状态随着这种发展的不断累积不仅是劳动资本技术等也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而逐步增大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地区性二元经济结构于是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波效应生产要素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差异二是扩散效应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因此缪尔达尔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主张首先在某些条件相对优越地区优先发展使回波效应在经济发展初期较好地发挥作用但在达到一定的发展

43、程度后这些地区可能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挤污染加重等外部经济效益变小的现象这时就应把经济中心转向缩小地区差异上来将生产要素引导扩散到周围欠发达地区去从而带动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减小经济差距另外他首先对均衡增长理论提出挑战认为市场的力量通常倾向于增加而不是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9 减少区际不平等13政府在缩小区域差距方面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主动刺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理论的缺陷在于没能对扩散效应的具体作用及怎样达到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的平衡作进一步的阐述 3)边际不平衡增长理论.艾尔伯特赫希曼深入分析了区域的不平衡发展情况他认为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在所有地方出现而是在某一处首先开始

44、随后经济增长在出发的这一处集聚当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增长极就会把力量扩展到其他地区与缪尔达尔观点相似的是认为增长极的两种效应是极化效应和渗透效应但是与缪尔达尔不同之处在于回流效应并不总是大于扩散效应他确信长期的渗透效应足以减少这种经济差异14 4)倒 U 型区域发展模型JG威廉姆逊为调和新古典理论与缪尔达尔观点的冲突把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倒U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在研究了全世界 24 个国家的有关区域增长的时间序列资料后得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倒 U 型区域发展模型即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这一模型证明了赫希曼的观点即在经济发展初期以收入为代表的区际差异会扩大区域经

45、济呈非均衡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区际收入差异将趋于收敛区域经济走向均衡15 5)里查德森的相关研究HW里查德森指出回波效应是时间t的二次函数扩散效应是随时间t呈指数分布溢出效应是扩散效应正影响和极化效应负影响的叠加他认为在增长极发展过程中极化效应在经济成长初期较扩散效应大得多净溢出效应为负值这种趋势不断加强直至在某一个时间净溢出效应到达最低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化效应逐渐减小而扩散效应上升在某一个时间两种效应相互抵消随后越过这个时间而扩散效应占主导地位超过回流效应使区域经济发展走向均衡16 点轴开发理论 我国经济学者在吸收增长极理论生长轴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的有益成分基础上基于美国西德日本澳大

46、利亚等国的国土开发经验把点轴要素组合在同一空间开发范型中提出了点轴开发理论该理论从经济增长与平衡发展之间的倒 U 字型相关规律出发认为我国目前处于不平衡发展阶段而点轴开发是现阶段最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它不仅强调点城市或优区位地区的开发而且强调轴点与点之间的交通干线的开发以点带轴点轴贯通形成点轴系统理论主要内容包括 5 方面首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定若干连接主要城镇工矿区附近又具有较好的资源开发潜力的重要交通干线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其次在各个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规定其发展方向和服务吸引区域再次确定中心城市和发展轴的等级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10 体系然后

47、随着国家和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发重点由开发较高级中心城市和发展轴逐步转移到较低级别的发展轴和中心城市上最后发展轴线向较不发达的地区延伸点轴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国土规划和区域开发的主要模式其重点是论述了经济的空间移动和扩散是通过点对区域的作用和通过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采取小间距跳跃式的转移来实现的17 梯度推移论 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其基础是美国的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弗农指出工业各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在发展中必须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

48、的优劣及转移而主导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正是决定产业结构优劣的主要因素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一般源于高梯度地区较发达地区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在这里集聚传统的产业部门就应布局于低梯度地区欠发达地区区域梯度转移的快慢与传播的强弱取决于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共同作用其梯度推进的结果有两个一方面生产向高梯度地区集中对周围地区起支配作用导致梯度差扩大另一方面扩散效应促使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梯度差18 我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后引入这一理论将我国划分成东中西三大部分主张充分利用梯度差的经济功能在东部集中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中部承接东部让出的国内市场和相应的能源型及原材料型产业西部利用资源优势着力进行资源型

49、初级开发但是这种划分区域的做法太粗略不能细致反映区域发展差异且对于低梯度地区而言完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引进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必按照梯度高低来承接技术转移产业转移因此有学者提出按专区或县划分经济区域并以中心辐射与梯度推进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区域经济2 2.1.3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论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罗斯托根据社会的经济规模将人类社会划分为6 个阶段即传统社会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大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并探讨了各个阶段的形成条件特点问题及前景他认为经济起飞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选择其产品供求弹性较大的部门作为发展经济的主导带动相关部门的增长区域经济的主导部门依次是

50、仪器等基本消费品工业轻纺工业重工业制造业汽车工业服务业19 弗里德曼的空间组织阶段论他受到缪尔达尔赫希曼的极化发展思想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影响认为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相关理论及实践综述 11 部分发展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是创新的主要中心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处于被支配地位依赖于核心区的发展核心区与外围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他将空间结构划分为 4 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存在大量自给自足经济空间组织相对稳定初级工业化阶段出现了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并对外围区产生极化效应过渡阶段首位城市的工业走向成熟次级中心正在形成但外围区仍很落后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