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练习题.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3623282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6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练习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普通动物学题库普通动物学题库无脊椎动物部分无脊椎动物部分解释名词解释名词2 2、伸缩泡伸缩泡:原生动物体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3 3、完全变态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4 4、原肾管原肾管:由外胚层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5 5、角质膜角质膜: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 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角质膜表皮,具有保护作用。6 6、疣足疣足:体壁外凸形成

2、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7 7、外套膜外套膜:软体动物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8 8、凯伯尔式器凯伯尔式器: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9 9、书肺书肺:节肢动物体壁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1010、化性、化性:指昆虫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由此而有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的术语,对应的昆虫叫一化性昆虫、二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1111、双名法、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

3、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1212、刺丝泡刺丝泡: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1313、皮肌囊、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1414、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1515、后肾管、后肾管:由外胚层陷形成的排泄器官

4、,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肾孔开口于体外。1616、混合体腔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1717、刚毛、刚毛:环节动物的上皮陷形成刚毛囊,刚毛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从而形成刚毛。它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1818、黄色细胞黄色细胞:黄色细胞是由中胚层的脏体腔膜特化而来的,位于消化管的外侧,其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具有排泄作用。1919、外套腔、外套腔: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有鳃、足以与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2

5、020、鲍雅诺式器、鲍雅诺式器:指河蚌的一对肾脏,由后肾管特化形成,肾口开口于围心腔,肾孔开口于外套腔。1/72121、原口动物、原口动物:是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口的动物。2222、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与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2323、实质组织、实质组织2424、马氏管:、马氏管:马氏管全称马尔比基氏小管,是昆虫的排泄和渗透调节的主要器官,帮助他们保持水和电解液平衡。以发现者意大利解剖学家马

6、尔比基Marcello Malpighi命名。2525、后口动物:、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原肠胚期,其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而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另形成一新口称为后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2626、外套膜:、外套膜:展附于软体动物体表覆盖脏囊的膜状物。2727、分类阶元:、分类阶元:生物分类学确定共性围的等级。现代生物分类采用的有:界 Kingdon、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等 7 个必要的阶元。2828、混合体腔: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的真

7、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混合体腔充满血液,又称血体腔。2929、龄期:、龄期: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简答题简答题1 1、同律分节与其意义、同律分节与其意义同律分节是指身体由许多相同的体节构成的,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上,而且表现在部结构上,如排泄、神经、生殖等。同律分节的意义在于增强了动物的运动机能,并为生理分工奠定了基础,它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2 2、裂体腔的形成过程、裂体腔的形成过程体腔形成的一种方式,其过程是在原肠胚孔的两侧、外胚层之间的中胚层细胞不断分裂,体积逐渐扩大,形成中胚层细胞团,然后中间出现真体腔。是所有原口动物体腔

8、形成的方式。3 3、马氏管与其功能、马氏管与其功能马氏管为中后肠交界处发出的许多细盲管,它们直接游离浸浴在血体腔的血液中,能大量吸收代谢分解产物,并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具有高效的排泄功能。4 4、原口动物、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胚孔 原口 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节肢动物以前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属于原口动物,原口动物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5 5、中胚层产生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中胚层产生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其意义表现在:1:减轻了外胚层的负担,为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复杂化奠定了基础;2促进了新代谢的加强。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6 6、异律分节与其

9、意义、异律分节与其意义身体由许多不同的体节构成的,即体节有了分化,相同的体节又愈合而形成不同的体部,如头部、胸部和腹部。异律分节的出现增强了动物的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7 7、外骨骼的结构与来源、外骨骼的结构与来源由表皮细胞分泌到体表的坚硬的无生命的几丁质结构,具有保护、防止体水分蒸发等多方面的作用。其结构包括上表皮、外表皮和表皮三层。对于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有重要作用。8 8、肠体腔的形成过程、肠体腔的形成过程胚胎发育中原肠背侧的胚层突起形成体腔囊,体腔囊逐渐扩大,最后与胚层脱离而形成体腔。2/7体腔的壁与肠壁相贴,外壁与体壁肌肉相贴。是后生动物形成体腔的方式。9 9、节肢动

10、物的气管与其功能、节肢动物的气管与其功能体壁陷形成的高效的呼吸器官,由开口于体外的气门、气管和许多分支的支气管组成,体还有纵行和横行的器官。由于气管把氧气直接输送到靶组织和器官,所以非常有效,是节肢动物利用空气中氧气的一种方法。1010、后口动物、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发育为动物的肛门或封闭,而相对的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动物的口。具有这种发育方式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类群具有。1111、说明节肢动物门的主要进步性特征与适应意义说明节肢动物门的主要进步性特征与适应意义坚厚的外骨骼:防止体水分蒸发、保护作用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强健的横纹肌:加强运动的机能发达的神

11、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高效的气管呼吸: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高效的马氏管排泄:与时有效地排除废物1212、中胚层的产生与进化意义中胚层的产生与进化意义其意义表现在:1:减轻了外胚层的负担,为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复杂化奠定了基础;2促进了新代谢的加强。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1313、说明环节动物门的主要进步性特征与进化地位、说明环节动物门的主要进步性特征与进化地位分节现象: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是动物发展的基础。次生体腔出现:动物结构上的重大发展,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机能的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基础。具有运动器官:刚毛和疣足为动物运动能力的提高

12、和其他机能的完善提供了条件。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营养和氧气的运输能力。索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集中,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后肾管排泄:有效地排除机体废物。1414、论述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论述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形态上的适应:如身体呈线形、扁平的带状,体表具钩、吸盘、棘,身体的外被为皮层或角质膜。这些结构增强了寄生虫的固着、保护和吸收营养机能的实现。生理上的适应:如消化系统退化或消失;厌氧呼吸;神经系统不发达;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等方面。行为上的适应:大多数寄生虫的生活史复杂,生活史中有更换寄主的现象,这对于寄生虫种群的繁衍是良好的适应性对策。1515、比较说明节肢

13、动物、环节动物运动器官的类型与结构、比较说明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运动器官的类型与结构,并对其功能效率进行评价并对其功能效率进行评价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为疣足和刚毛,疣足是由体壁向外突出的扁平叶状结构,刚毛为几丁质结构,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无肌肉附着。节肢动物的运动器官为分节的附肢,其原始构造包括最基部的原肢和其相关节的端肢,其基部和身体侧面相连,相连处形成关节,附肢分节,有大量的肌肉附着。疣足加强游泳和爬行效用,但是运动较缓慢,而节肢动物的附肢十分灵活。1616、软体动物外套膜的结构、功能与其应用意义、软体动物外套膜的结构、功能与其应用意义外套膜是由脏团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而成其外表面为

14、单层上皮。靠近体外侧的细胞分泌形成贝壳,靠近脏团的上皮细胞具纤毛,纤毛摆动,可形成水流,边缘的上皮细胞具有分泌和感觉功能。外套膜与脏团之间形成的空隙为外套腔,外套腔的水循环可辅助完成呼吸、排泄、摄食和排遗等。论述题论述题3/71 1、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节肢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坚厚的外骨骼:防止体水分蒸发、保护作用身体分节和附肢分节:实现运动和支持作用强健的横纹肌:加强运动的机能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对陆地多变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高效的气管呼吸: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氧气高效的马氏管排泄:与时有效地排除废物2 2、说明寄生虫对寄生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15、。、说明寄生虫对寄生环境的适应性特征。形态上的适应:如身体呈线形、扁平的带状,体表具钩、吸盘、棘,身体的外被为皮层或角质膜。这些结构增强了寄生虫的固着、保护和吸收营养机能的实现。生理上的适应:如消化系统退化或消失;厌氧呼吸;神经系统不发达;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等方面。行为上的适应:大多数寄生虫的生活史复杂,生活史中有更换寄主的现象,这对于寄生虫种群的繁衍是良好的适应性对策。3 3、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环节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其主要的进步性特征有哪些?分节现象:在动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意义,是动物发展的基础。次生体腔出现:动物结构上的重大发展

16、,为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机能的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基础。具有运动器官:刚毛和疣足为动物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其他机能的完善提供了条件。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提高了营养和氧气的运输能力。索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集中,动物反应迅速、动作协调。后肾管排泄:有效地排除机体废物。4 4、运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运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论述有害昆虫综合防治的策略。论述有害昆虫综合防治的策略。环境治理:通过改变动物的栖息地来控制害虫。化学防治:包括化学农药的利用,昆虫信息素的诱杀和干扰繁殖,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利用等。生物防治:天敌生物的利用,如寄生蜂、寄生蝇、病原微生物等天敌。遗传防治:培育具有优良抗性的作物品种、培育不

17、育雄虫干扰交配,降低繁殖率。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射线照射使昆虫不育。合理利用多种方法防治害虫,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容许危害的水平以下,是害虫综合防治的基本策略。脊索动物部分脊索动物部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1.脊索脊索:是位于脊索动物消化道背部,神经管的腹面的一条不分节的棒状结构。3.3.尾索动物尾索动物:是指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和脊神经管,体表具有背囊的脊椎动物。7.7.双循环双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栖类具有不完全双循环,自鸟类开始,心房与心室完全分隔,心脏分维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在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中动脉血和经静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携带氧的能力,具有完全双循环。8.8.洄游洄游:

18、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一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9.9.休眠休眠:一般指动物代谢活动极度降低处于昏睡状态。10.10.变温动物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变温动物。4/711.11.恒温动物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多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恒温动物。15.15.双重调节视觉双重调节视觉:鸟类所特有,眼球的前巩膜角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16.16.双重呼吸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

19、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相连以与肺由互相连通的三级支气管组成,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与飞翔时耗氧量高相适应。18.18.肾单位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19.19.胎盘胎盘: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胎儿以此从母体吸收营养、呼吸和排泄。22.22.反刍与反刍过程反刍与反刍过程:在瘤胃和网胃中经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可以逆呕返回口中重新咀嚼,这一过程称反刍。23.23.羊膜卵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24.24.迁徙迁徙: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有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25.25.肺泡肺泡:

20、是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的盲囊,由单层扁平上皮组成,外面密布微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8.28.愈合荐椎愈合荐椎:在鸟类、翼类和一些恐龙中,荐椎愈合而成一块坚固的结构,主要起到支撑腰带的作用。29.29.胎生胎生:哺乳动物的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联系,并从母体获得营养,在母体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称为胎生。31.31.膈肌膈肌:膈肌起于胸廓后端肋骨缘,止于中央腱,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隔,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发生运动而改变胸腔容积,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2.32.异型齿异型齿:哺乳类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门齿有切割食物的功能,犬齿有撕裂食物的功能,前臼齿和臼齿具有咬、切、压、研磨等多

21、种功能。称为异型齿。33.33.次生腭次生腭: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41.41.卵胎生卵胎生:某些鱼类和爬行类,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发育,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42.42.实角实角:某些哺乳动物如鹿的角为分叉的骨质角,通常多为雄兽发达,且每年脱换一次。43.43.洞角洞角:某些哺乳动物如牛的角不分叉,终生不更换,由头骨的骨角外面套以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质鞘构成。简答题简答题1.1.简述鳔的结构和功能简述鳔的结构和功能.结构: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壁为粘膜层,中间为平滑肌

22、层,外壁为纤维膜层,根据鳔与食管之间是否存在相同的鳔管,可以将鱼类分为两大类:一为有鳔管类,如鲤形目,鲱形目等一为鳔管退化消失的闭鳔类,如鲈形目等。功能:调节鱼体的比重,使鱼体悬浮在限定的水层中,以减少鳍的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它的机能是通过特有的气腺分泌气体以与卵圆窗或鳔管排放气体而控制的。2.2.什么是洄游什么是洄游?它的类型它的类型.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一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类型分为:越冬洄游,索饵洄游,生殖洄游。3.3.简述羊膜卵的主要特征简述羊膜卵的主要特征.羊膜卵外包有石灰或纤维质的硬壳,能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的

23、不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具有通透性,能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卵贮存在丰富的卵黄,保5/7证胚胎在发育中能得到足够的营养。4.4.简答爬行动物循环系统的特点简答爬行动物循环系统的特点.心脏,动脉圆锥消失。静脉窦退化缩小,成为右心房的一部分。心脏具2 心房和 1 心室,但心室已具有不完全的分隔,仍属不完全的双循环。由于动脉圆锥消失,1 对肺动脉和 1 对体动脉直接由心室发出不再经过动脉圆锥,而颈总动脉则由右体动脉1 条离心后分出。仍保留 1 对侧腹静脉,但不象鱼类那样直接通入总主静脉,而是象两栖类的腹静脉一样通入肝脏并散成毛细血管网。肾门静脉已开始退化。5.5.简答爬行动

24、物的神经系统的特点简答爬行动物的神经系统的特点.出现了新脑皮,但尚处于萌芽状态,新增了新纹状体,包含许多来自视叶和其他区域的神经纤维。羊膜动物具 12 对脑神经,前 10 对与无羊膜类相同,后 2 对为副神经和舌下神经。6.6.简述鸟类与爬行类的共同特征简述鸟类与爬行类的共同特征.1、皮肤干燥,缺乏腺体;2、都具有皮肤衍生物 羽毛和角质鳞片,鸟羽与爬行动物的鳞为同源器官角质衍生物;3、头骨仅有一枚枕骨髁;4、两者均产羊膜卵多具硬壳;5、排泄物均为尿酸。7.7.简答鸟类的进步性特征简答鸟类的进步性特征.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25、条件;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与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外环境的统一;4完善的生殖方式和复杂生殖行为,保证后代的成活率;5心脏四腔,二心房二心室,完善双循环。8.8.简答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化结构简答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化结构.体形为纺锤形,体被羽毛。骨骼轻而坚固且薄,前肢特化为翼。胸肌发达,皮肤薄、松、软、干。视觉发达。不具膀胱、不储存尿、排泄尿酸,减少失水。双重呼吸、具气囊、减轻了身体比重。无牙齿、直肠极短、不储存粪便可以减轻体重躯体肌肉集中于躯干部,结构紧凑,远距离操作利于飞行。雌性仅左侧生殖腺发达。9.9.鸟类气囊有何功能鸟类气囊有何功能?双重呼吸;增加浮力;减少脏器官之

26、间的磨擦;调节体温;增加腹压,利于排泄。问答题问答题1.1.鸟类的迁徙为何鸟类的迁徙为何?说明留鸟说明留鸟,候鸟候鸟 和旅鸟和旅鸟.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有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留鸟:终年留局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的鸟类,如麻雀。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来于繁殖区和越冬区域之间,分为夏候鸟,冬候鸟。如家燕。旅鸟:夏季在我国某地以北繁殖,冬季在我国以南某地越冬,仅在春秋季节规律性地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如极北柳莺。2.2.哺乳动物脑的主要特点与其功能哺乳动物脑的主要特点与其功能.哺乳类大脑发达,不仅体积增大,而且皮层加厚

27、且出现皱褶,即沟凹入和回隆起,大大增加了皮层的表面积。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的新脑皮,到了哺乳类得到高度发展,成为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纹状体的地位则退为次要。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组织称胼胝体,为哺乳类所特有。间脑 A.丘脑:为大脑与其他中枢各部的中间站。B.丘脑上部:松果体成为一个分泌腺。C.丘脑下部:视交叉,脑下垂体。下丘脑也是植物性神经的调节中枢。6/7中脑:其背部由 4 个圆形隆起组成,称四叠体,取代了原来的视叶,为视觉和听觉中枢。小脑:小脑特别发达,体积增大,出现了小脑半球。小脑有维持肌肉紧、保持身体正常平衡姿势和运动协调的机能。延脑:实际是脊髓前端的延续,其结构和脊髓也基本一致。延脑是消

28、化、呼吸、循环等中枢。若延脑受损,动物将迅速死亡,故有活命中枢之称。延脑的形态在脊椎动物各纲中变化不大。3.3.鸟类的外形形态鸟类的外形形态,骨骼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呼吸系统适应飞肌肉系统和呼吸系统适应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翔生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体形为纺锤形,体被羽毛。骨骼轻而坚固且薄,前肢特化为翼。胸肌发达,皮肤薄、松、软、干。双重呼吸、具气囊、减轻了身体比重。4.4.从水生脊椎动物进化到陆生脊椎动物遇到哪从水生脊椎动物进化到陆生脊椎动物遇到哪些主要矛盾些主要矛盾?各类动物是如何解决的各类动物是如何解决的.1.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五趾型附肢;2.如何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由鳃到肺;

29、3.保水问题;皮肤的角质化;4.解决在陆地繁殖问题;性行为的复杂化,包括交接器的产生;5.维持体生理生化活动所需的温度条件;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5.5.说明两栖说明两栖,爬行爬行,鸟鸟,哺乳动物肺的结构特点与呼吸方式哺乳动物肺的结构特点与呼吸方式.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具 1 对囊状肺,借喉气管开口于口腔。成体出现鼻孔和囊状肺,可以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咽式呼吸。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具肺 1 对。已分化出明显的喉头和气管。出现明显的支气管。除吞咽式呼吸外,胸廓的出现使动物的呼吸方式向抽吸式呼吸转变。鸟:鸟:初级支气管入肺后分出几组次级支气管,次级管再分支成三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四周又辐射出更

30、多的微支气管。微支气管的管壁由单层扁平细胞构成。有气囊与肺相通,进行双重呼吸。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支气管入肺后一再分支成为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四级支气管,最后成毛细支气管,形成一个复杂的支气管树,树的末端又膨大肺泡。肺泡外面与毛细血管网紧紧相贴,胸式呼吸,膈肌与腹式呼吸。6.6.阐述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不完善性阐述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不完善性.两栖类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特征:1 出现了五指型附肢,肩带借肌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联结,使前肢获得了较大的活动围,有利于在陆上捕食和协助吞食;腰带直接与脊柱连接,构成对躯体重力的主要支撑和推进,初步解决了在陆地上运动的矛盾。2成体用肺呼吸,初步解决了从空气

31、中获得氧的矛盾。3随着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系统也由单循环改变为不完全的双循环。4大脑半球分化较鱼类明显,大脑顶壁出现了神经细胞。5 出现了中耳,能将通过空气传导的声波扩大并传到耳;出现了眼睑和泪腺,能防止干燥,保护眼球。两栖类还必须生活在临近水的地方,主要由以下原因:1皮肤的角质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防止体水分蒸发。2四肢还不够强健。3肺呼吸还不完善,还要依靠皮肤辅助呼吸。4胚胎无羊膜,繁殖要在水中进行。7.7.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为何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为何?1.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2.出现了口腔消化。3体温恒定。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5胎生、哺乳,完善了陆上繁殖的能力。8.8.简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简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