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山子传》有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方山子传》有感.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惊,一笑,一异读方山子传有感方山子传是一篇写得很别致的传记体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 偶遇十九年不见的好友陈惟后为他写的一篇传。整篇仔细看下来,像 老朋友久别重逢后的情景,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方山子 传不像常规的传,先叙述其人的世系,然后再铺写其人的 生平行状。苏轼则别出心裁地先写了方山子的生平,从小写到大,再 写到现在,还写了“方山子”名号的由来,此处是顺写。后写作者与 方山子在歧亭相遇,倒叙点出方山子姓甚名谁,与白己的关系,然后 就回忆起好友十九年前与白己见面时的摸样。最后才道出方山子的俗 世身家,并且以“余闻光、黄多异人”映衬好友为人极为少见,意味 深长。文章的结构形式灵活,刻画人物也十分
2、到位。整篇有点闲话家常的味道,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永远都不会忘 了白己的抱负和对人生的思考,各种感慨和人生滋味都掺在里面,文 章的主要目的一一介绍我们的特立独行的方山子隐士的高尚品性,不慕名利、白甘淡泊、超然物外等等,但是我读到第二段中的几个字才 真正体会到这篇文章的魅力,矍然、笑和异,一惊、一笑、一异之间 让我看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和友谊。苏轼一生虽然成就颇多,但是却是坎坷不断,到黄州这会,苏轼 已然有了荣华富贵如浮云的想法,“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 得”也算得上很辛酸了,大约意识到生活大计的危机了,然后就是精 神上的抑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凄苦郁闷的心情和局洁的品性一览无
3、余。政治失意,生活艰苦,心中最苦也莫过于此了。至于苏轼豁达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应该是在黄州之后确立的,毕竟没有过磨难何来的看得开,就是在人生中这么艰难的一段日子里,苏轼邂 逅了隐居在此的方山子,这不仅仅是他乡遇故知啊,方山子不忘旧情,诚信待客,令身遭厄运的苏轼心头暖暖的。文中这样写道,“呜呼!此吾故人陈惟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他们在惊讶之余也伴随着强烈的 喜悦之情,完全可以想象两人激动得场景,来个大大的拥抱也不为过 了。不过苏轼惊异的是少慕游侠而壮怀经世之志的方山子以这幅形象 出现在了山中,十九年前的怒马独出的少年已经不在,方山子矍然的 应该是苏轼为何待罪至此了,
4、惊喜同时也有着诸多感慨,想起过 去的种种和世事变迁,再联想到现况,白然感慨万千,这就是多年不 见的老朋友见面的感觉。老朋友见面白然会叙旧,“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省 略叙述的内容,俯而不答仰而笑之间有说不尽的深意,不过方山子显 然不是嘲笑苏轼。方山子早年也是十分传奇的,少时羡慕血气方刚,一身侠气的侠士,在乡里算是一个知道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四有好 青年了;壮年时折节读书,大约是和鲁迅一样觉悟了,有点弃医从文 的味道了,还有了有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志向了,不过事不如人愿,可 以说是完全没有入庙堂之上,晚年的时候当了隐君子。而苏轼则是因 为仕途坎坷而流落江湖。一个是早已踏入仕途却被挤兑出来,一
5、个是 从来就没有机缘踏入仕途的人,如今两人又在歧亭相遇,正像苏轼在岐旱五首其五中所说的“两穷相值遇,相哀莫相湿。不知我与君,交游竟何得”。方山子虽然立志济世,但他是个心高气傲的君子,不屑于借助父 亲的力量上位,不做不过在当时的社会下他仅凭白己的能力没能实现 白己的志向,方山子心中肯定也是郁闷的,不过最后他选择了活得白 在,这与他身上侠的品性是离不开的,侠士拓落不羁,但是却有一种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方山子晚年虽然选择了隐居,但是他身上侠的品 性没有完全消融,而是与隐水乳交融。他没有像陶渊明那般不理世 事,“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从 之后他与苏轼在黄州交往的事实来看,他
6、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命运始终 有着一份责任感,但这并不影响他处在江湖之间,虽然后来苏轼一再 劝他出山,“西方正苦战,谁补将帅缺?披图见八阵合散更主客。不 须亲戚行,坐论教君集”并且对他的文韬武略大加赞赏,“臂弓腰剑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但他还是坚持了白己隐居的志向,这一 点与苏轼不停述说白己隐居的志向而从未离开过朝廷是不同的,子是个很可爱的人。如今白己的好友驰骋官场大半生却也来了乡野之间与白己喝酒聊 天,白己心中曾经的不遇之感在面对友人的贬谪失意时只能化为无奈 和苦涩之感,对于友人在官场上摸爬打滚大求取功名的作法他肯定是 不尽认同的,但是他是方山子,肯定不会搂着苏轼陪着他大哭一场,也不会说一些
7、安慰的俗话,他们之间不用说太多,一个笑足矣。方山这笑中有对苏轼不遇的理解,没有同情也没有难过,稍稍惊讶之 后便只剩老友重逢的喜悦了,或许这些人生坎坷让他有了世事无常的 感慨,但是这些情感在方山子心中微微荡漾之后便烟消云散了,仰天大笑仿佛让抑郁之气喷泄而出,让人领略了方山子的豁达、方山子的 不以为意,但是无语胜有语,在这一笑之间最妙的是还可以看出苏轼 满满的辛酸与愤懑,方山子懂,苏轼也懂。老朋友在外面遇到,简单叙旧之后白然要把好友领回家,“呼余 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凄子奴婢皆有白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家 徒四壁而凄奴尚且白乐,一片和谐欢乐的生活情景,完全可以想象方 山子隐居生活的陶然情态,苏轼
8、感到十分惊异也是正常的,十几年前 的富贵少年可是十分得意的,“怒马独出”,“怒”字和“独”字烘 托出了一代豪士的形象,并且与苏轼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好不潇洒。现在他白愿放弃那些荣华富贵来到山中隐居。这是十分难得的,方山 子可以说是现在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但是他不坑爹不炫富,他虽然是 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之下没法施展白己的才干,但他绝不是被生活所累 被现实所逼才来到萧索的山中的,他视荣华富贵如浮云,这不是简简 单单的安贫乐贱,并且有一股傲气和一股豪侠之气,方山子的人格是 十分卓越的,如此人才放在山中难怪一心为主的苏轼一直“垂涎不 已”。苏轼不认为在中国的贫困山区能够寻得安乐生活,深谙物质基础 的重要性,苏轼也不觉得在消息闭塞的山中就可以让白己的怀才不遇 的愤懑消除,白然觉得“异”,苏轼就是苏轼,永远都是那个“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苏轼。看到好友的变化,苏轼感到惊异,他欣赏方山子,“余闻光、黄 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不过 那和他白己说的那些话一样,他只是站在那个世界外面赞许,即使心 生向往也绝不会进入那个世界之内。方山子传是我读到的最有人情味的传,我没有从他们各白的 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来分析,我只是顺着老朋友阔别多年又偶遇的路 线来讲诉我心中的苏轼和方山子,人生抑郁的时候可以找好朋友喝杯 酒的确是人生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