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PS教学理念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3609327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HPS教学理念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HPS教学理念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HPS教学理念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HPS教学理念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 HPS 教学理念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摘要】基于 HPS 教学理念,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课进行科学史探究取向的设计,能够让学生重温不同时代背景下科学家探究生物膜的方法,同时使学生懂得科学实验的漫长和艰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关键词】HPS 科学史探究生物膜结构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94-02一、设计理念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学习生物科学史,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学本质,是发挥自然科学这种潜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当今提倡科学素质教

2、育的大环境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而 HPS 教育模式即是一种可靠的选择。HPS 教育是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和科学教育(science teaching)的缩写。最早由奥地利科学家马赫提出,后来由英国学者奥斯本(J.Osborn)和盂克(M.Monk)把它发展成为中小学科学课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国于 1997 年引入。此模式旨在让学生发现、探究科学现象的本质,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精神,进而提高科学素养。基于HPS 教学模式,笔者对人教版必修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

3、课进行了设计,渗透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以期让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感悟科学,感受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一)演示现象,情境激惑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实验人员用显微注射技术把伊红注入变形虫体内,结果发现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设疑:观察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伊红物质能够逸出细胞吗?这说明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细胞膜的这种功能与其结构有关系吗?设计目的:观察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同学们在兴趣盎然中直观看到细胞膜的流动性。同学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观点,所以不难推断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与其结构有关系。那么细胞膜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具有什么结构呢?通过问题引入新课,

4、激起学生的求知情感。(二)讨论交流,引出观念同学们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同学甲认为细胞膜有脂质这种结构,所以脂溶性的物质能够通过细胞膜。同学乙认为就像变形虫的细胞膜可以变动一样,其他的生物膜也是流动的。(三)穿越时光,感悟科学循着科学家探究的脚步,借助多媒体,讲解几个经典实验。首先,重温“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其次,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归纳和完成以下表格。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考,从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中你有什么感悟?在生物膜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什么因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设计目的:生物膜结构的发现史主要包括四个需要探究

5、的科学主题。研究生物膜,首先要知道生物膜是由什么组成的,这是第一个科学主题。知道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后,就是探究它们是怎么构成生物膜的,这就是第二和第三个主题。知道脂质和蛋白质的排列之后科学家们就得到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这个静止的生物膜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很快就遭到了质疑。于是就有第四个科学主题:研究生物膜结构是静止的还是流动的。每个主题的探索过程都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即“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让学生重温历史,一方面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建立生物膜模型,形成以四个科学结论为主要线索,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的道路,体验科学家的思想和

6、精神,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和乐趣,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因素对科学发展的制约,从而渗透 HPS 的教学理念。教师讲解目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生归纳,总结该模型特点。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总结能力。教师追问:流动镶嵌模型是不是完美无缺了呢?学生很容易想到随着科学的进步,生物膜模型还会不断被修正。设计目的:渗透科学的本质观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是永无止境的。细胞膜的更为精确、细微的结构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的探究不断完善。(四)加深理解,模型建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根据已归纳出的生物膜结构特点的理解,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实施分组和讨论制作生物膜模型的方案,两周后请其中若干组学生派代

7、表上台展示自己组建的模型,介绍本组的成员,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等,同时请其他组认真聆听,指出该组所建的模型的优点和缺点。(五)深化感悟,总结提升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并结合发现史让学生谈谈个人的体会,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探究本质。最后总结人类社会的进步,技术是关键性原因,而技术的成功,则需要一代代的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一步步地接近科学的本质。每一次小小的成功最终形成了科学发现史上的一大步,这个过程是漫长和艰辛的。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大胆提出疑问,敢于探究。三、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的道路,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的本质,其获取的不只是知

8、识,还有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探究能力的提高。学生结合探究历程,感悟很多。如学生从欧文顿的科学探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严谨的、艰辛的、枯燥的工作,要经历很多的尝试才能有结果。科学家这种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实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对生物膜结构的建立,例如,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在宏观上直观看到了膜的存在,而电子显微镜的诞生让人类彻底看清了生物膜的结构;荧光标记法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同时也间接证明了膜蛋白的识别作用。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人类的认识很难提高。在做实验时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假说也要通过观察的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生物膜模型是在很多科学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下建立的。【参考文献】1胡有红.HPS 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12(5)2袁维新.科学教学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袁维新.HPS 教学模式和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教学案例J.生物学教学,2004(12)4蔡其勇.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J.教育研究,2008(6)【作者简介】傅秋月(1989),女,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杨华(1955),男,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责编卢建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