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丝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阻燃丝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完整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阻燃丝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阻燃丝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xxx(集团)有限公司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阻燃丝工程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胡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
2、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
3、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三、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一)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二)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三)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
4、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四、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97.00亩。项目拟
5、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01339.64,其中:主体工程68215.41,仓储工程10510.9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682.32,公共工程12930.94。六、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6774.7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9364.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85%;建设期利息343.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3%;流动资金7066.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22%。
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9364.7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5436.7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312.09万元,预备费615.96万元。七、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36774.72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4010.61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834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68790.88万元。3、净利润(NP):10671.68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48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2.0
7、0%。3、财务净现值:16562.83万元。九、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4667.00约97.00亩1.1总建筑面积101339.64容积率1.571.2基底面积40740.21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7.652总投资万元36774.722.1建设投资万元29364.752.1.1工程费用万元25436.70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312.092.1.3预备费万元615.962.2建设期利息万元343.262.3
8、流动资金万元7066.713资金筹措万元36774.723.1自筹资金万元22764.113.2银行贷款万元14010.614营业收入万元83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8790.886利润总额万元14228.917净利润万元10671.688所得税万元3557.239增值税万元3168.4310税金及附加万元380.2111纳税总额万元7105.8712工业增加值万元23951.5213盈亏平衡点万元34242.34产值14回收期年5.48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2.0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6562.83所得税后十、 项目背景分析通过物理或化学改性后而获得
9、的具有阻燃性、抗静电性的长丝被称为阻燃(抗静电)长丝。其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共聚切片纺丝法、共混纺丝法、复合纺丝法及涂覆法等。根据长丝材质,可以将阻燃(抗静电)长丝分为阻燃(抗静电)涤纶长丝和锦纶及其他长丝两大类。阻燃(抗静电)长丝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广泛应用于纺织材料、交通运输、国防科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产业链来看,阻燃(抗静电)长丝的上游行业主要为石油化工行业,上游行业与阻燃(抗静电)长丝行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其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行业的产品成本,并且相应行业的技术水平、加工精度对行业产品质量具有较大影响。阻燃(抗静电)长丝下游行业众多,如用于生产室内装饰如窗帘床上用品;飞行服、帐篷、降落伞、
10、绳索、飞机罩布、露天仓库等用织物;炼油厂、矿山和易燃易爆工厂的输送带等。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剧场、宾馆等公共场所,以及飞机、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纺织、化学、粮食加工等工业领域。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为阻燃(抗静电)长丝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下游行业的业务景气程度和产能投资规模直接影响阻燃(抗静电)长丝行业的发展,下游行业的发展对阻燃(抗静电)长丝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效应。总的来看,阻燃(抗静电)长丝各类型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因此产品价格走势也较为一致,同时产品价格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与整体的供需关系影响较大,行业产品价格与化纤产品价格尤其是涤纶长丝产品价格走势保持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近几
11、年来,随着供给的增加,行业产品价格总体呈现出波动下降的态势。阻燃(抗静电)长丝行业处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存的局面。目前,由于行业属于新兴发展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随着国内企业加大该领域的研发投入,未来可能会持续产生新进入者,将加剧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跨国集团凭借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在竞争的广度和深度上对国内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行业内企业将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的竞争压力,存在现有产品及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十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主要有人口论系列、生态足迹系列、初级资产账户(能值)系列等,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一套包括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
12、、从单因素分析到综合分析的方法体系,具体分析方法有生态学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情景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状态空间法、类比分析法、供需平衡分析法、能值分析法等。(一)从定性到定量随着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不断深人,已从早期定性阐述承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等概念和相互联系逐步发展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依托系统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理论和学科基础,采用空间成像、MATLAB,ARCGIS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和应用软件,借助成熟的评价方法和模型体系(如生态足迹法、能值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复杂网络方法等),计算目标区域各要素承载力指标,并综合分析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二)从单一到
13、综合国内外学者在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过程中,从开始涉及支撑要素、约束要素、压力要素的某一变量或少数变量分析,逐步开始注重要素中各变量以及要素间内在动力关系和交互作用研究,通过多指标综合要素关系模型的构建,评价和分析目标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三)从静态到动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过程中,对于目标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已逐步从早期的基于面板静态数据逐步发展成为基于时间序列、系统动力学及模拟仿真等的动态分析和预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十二、 其他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属于多要素、多属性的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还有系统动力学方法、情景分析法、TOPSIS
14、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能值分析法、资源与需求差量法等。(一)系统动力学(SD)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系统模拟。系统动力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寻优的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寻求较优或次优的结构与参数,以寻求较优的系统功能,系统动力模型在土地承载能力、资源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驱动关系明晰,能有效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系统本质,适合用于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动态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系统整体协调的角度来对区域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动态计算。然而,
15、参变量不好掌握,及受地域性限制等原因,系统动力学模型易导致不合理的结论。其应用步骤如下:(1)系统流图设计根据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设计系统流图,目的是反映各因素因果关系、不同变量的性质和特点。流图中一般包含两种重要变量:状态变量和变率。(2)主要状态方程描述与模型构建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及系统要素之间的反馈关系,建立描述各类变量的数学方程,通常包括状态方程、常数方程、速率方程、表函数、辅助方程等。(3)模型的仿真计算将各规划方案确定的不同输入变量,通过仿真运算,得出不同规划方案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资源条件、环境质量等指标,并通过对比分析进行方案比选。系统动力学可以从定性和
16、定量两方面综合地研究系统整体运行状况,通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反馈机制,综合协调各要素,从而为制定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提供指导。该方法适用于空间尺度大、系统较为复杂的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估。(二)TOPSIS法TOPSIS模型即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它是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决策技术,主要用来解决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是一种运用距离作为评价标准的综合评价法。通过定义目标空间中的某一测度,据此计算目标靠近/偏离正、负理想解的程度,可以评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且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及变化趋势。其步骤如下:(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标准化评价矩阵构建。(3
17、)评价矩阵构建。(4)正负理想解确定。(5)距离计算。(6)计算评价对象与理想解得贴进度。(三)模糊评价法(1)建立评价指标集合。(2)建立评语等级论域。 (3)建立单因素评价。(4)确定评价因素的模糊权向量。(5)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6)对模糊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四)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度量多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求得各要素间线性关系的实质上有意义的表达方式,即研究用变量族的少数八个线性组合(新的变量族)来解释多维变量的协方差结构,挑选最佳变量子集,简化数据,揭示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一般通过借助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为其
18、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即把二元协方差矩阵转换为对角矩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原坐标系变为新正交坐标系,然后对整个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以较高的精度转换为低维变量系统,同时找出信息涵盖量最大的几个主成分,进而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就可把研究的问题变得比较简单,而且这些较少的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又提供原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段。主成分分析除降低多变量数据系统的维度以外,还简化了变量系统的统计数字特征。(五)能值分析法由于生态系统中各能量是有质的差别的,所以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能量观点进行承载能力测度分析。20世纪80年代,奥德姆以能值为衡量单位建立了一套分析理论,一般称为能值分析理论。能
19、值分析是以能值为基准,把生态经济系统中不同能流(能物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量纲的能量转化成同一标准的能值,通过计算一系列能值综合指标,来定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与生态经济效益。任何形式的能量均源于太阳能,故常以太阳能为基准衡量各种能量的能值。布朗和尤吉阿蒂首次通过能值分析理论开发出可以实际应用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ESI(能值可持续指标),它被定义为系统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载的比值,然后根据ESI的大小评价系统超载状况。能值分析方法采用能值作为统一量纲,简化了生态过程,有更大的应用空间,但该方法本身存在不足,主要是:涉及的因子之间的关系过于简单,数目较少难以体现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特征。针对特
20、定地区,依靠换算率或调节因子同度量处理不同资源、环境因子的做法,显得粗糙,因为转换率或调节因子是通过更大尺度平均计算而来的,它更适合国家或国际范围的承载力估算。对指标临界值的选取缺乏科学的程序。(六)资源与需求差量法区域生态承载力体现了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各种需求(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乐需求)在量(各种资源)与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满足程度。因此,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可以从该地区现有的各种资源量与当前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之间的差量关系,以及该地区现有的生态环境质量与当前人们所需求的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差量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十三、 层次分析
21、法及应用案例(一)基本模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适用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这一多因素、多层次系统中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其具体应用步骤是:首先,找出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各资源、环境主要因素,建立目标、因素和因子层次结构,建立指标体系;其次,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再进行层次总排序,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对各指标打分,计算出评价值。(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对一个区域来说,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承载需满足三个条件:压力作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弹性度、资源供给能力大于需求量;环境对污染物的消化容纳能力大于排放量。由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包含多
22、层含义,因而可采用分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即首先进行区域现状调查,接着进行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状况评估,最后进行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并可给出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分区图。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将评价体系分成三级,即区域生态系统潜在承载力评价、资源一环境承载力评价、承载压力度评价三级。一级评价结果主要反映生态系统的自我抵抗能力和生态系统受干扰后的自我恢复与更新能力,分值越高,表示生态系统的承载稳定性越高;二级评价结果主要反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代表了现实承载力的高低,分值越大,表示现实承载力越高;三级评价结果主要反映生态系统的压力大小,分值越高,表示系统所受压力越大。根据三级计算结果,对
23、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级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明了、准确,更有针对性。如某区域的承载力分级为,低稳定较高承载区”时,说明该区域的现状承载力虽很高,但因该区域为不稳定区,对外界的抵抗和恢复能力较低。分级评价将同类性质的指标归类处理后,可以比较容易地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将所有承载力指标汇集到一块,必然因指标太多而使结果复杂化,难以对结果给出精确判断。同时,分级可对区域的承载力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1、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分指标层。2目标层计算3综合评价根据三级计算结果,对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每一级的计算结果为0100的
24、分值,根据各级评价指标的内涵,划分各区段分值代表的评价结果。十四、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区域上各种因素对承载能力的综合体现,因而必然表现为各单一方面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作用效果的科学叠加,反映区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状况。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在综合评价指标是由上述的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等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对象功能要求和资源环境特征,选择相关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够全面满足评价对象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求。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要注重科学性和可对比性相统一的原则。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要严格按照资源环境的科学内涵,能够
25、对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作出合理的描述。同时评价方法要注重与国内外和区域间的可对比性,具有纵向、横向比较和可推广与应用。二是要注重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相统一原则。描述性指标即资源和环境两大系统的发展状态指标;评价性指标即评价各系统相互联系与协调程度的指标。二者的统一,将在时间上反映发展的速度和趋向,在空间上反映其整体布局和结构,在数量上反映其规模,在层次上反映功能和水平。三是要注重最大限制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列出,客观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所有因素全部用指标描述出来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指标体系要反映影响资源环
26、境承载力主导因素的全貌,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最大限制性的主导因素的指标体系来描述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才能把握资源环境承载力最本质的、最基本的特征。同时,要达到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以往在研究制定指标体系要么指标体系过于庞杂、无法操作,要么把握不了主要的因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最本质的、最基本的特征缺乏全面反映、表征、度量。因此,研究和制定指标体系要注重最大限制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根据水桶原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指标有限,在选取最大限制性主导因素的前提下,尽量使指标少而精,资料易取得,方法易掌握,而不必面面俱到,使最大限制性和可操作性相互统一,这样才能够有利于研究顺利进行。十五、 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态保护红线与管控要求,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湿地、水域、海洋、农田、城镇等)及其结构、功能和过程,植物区系与主要植被类型,珍稀、濒危、特有、狭域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状况,主要生态问题的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物丰度指数、景观破碎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