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教育的含义A、【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B、【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求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C、教育的追溯: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 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二、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主导作
2、用)、受教育者(主体作用)、教育影响】。教育的【基本形态】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是【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相对独立性】。人类教育具有社会性,这是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区别。三、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宗教】都支持这种观点。代表人物:朱熹。【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桑代克】。【心理起源说】强调教育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
3、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是:【孟禄】。【劳动起源说】强调教育起源于劳动,【是最科学最正确的学说】。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凯洛夫】。四、教育的发展A、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其中最早的学校形态出现在【夏朝】。B、人类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其中奴隶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奴隶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C、【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奴隶社会教学特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封建社会教育特点,被作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封建社会教育特点)。D、在欧洲【奴隶社会】出现最早的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
4、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培养骁勇的军人与武士。【雅典教育】: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E、【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F、简述 20 世纪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2、教育的全民化:普及所有民众,特别是义务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受教育的机会平等。4、教育的多元化:教学的思想、目标多元化以及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五、国内外教育家【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论语】,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提出【性善
5、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墨子】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其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以致用】。是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荀子】提出【性恶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与选仕制度。【韩愈】作品【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舒尔茨】第一个提出【人力资本论】。【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其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的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说的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说的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必须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及
6、时而教】说的是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具有关键期。【苏格拉底】首创【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他主张【美德即知识】。【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被【卢梭】称赞是最好的一部教育著作。他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是【政治说】,【首次指出教育应遵循自然规律】,按照儿童的心里发展分阶段教育,而且是【第一个把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的人】。提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乌申斯基】代表作是【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国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捷列夫】作品【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
7、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作品【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之父】。【廖世承】编写了第一部【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冯特】1879 年冯特心理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出现的标志。【皮亚杰】代表作【教育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强调【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雄辩术原理】是【国外最早的教
8、育学著作】。【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首次把【课程】用于教育学的术语。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培根】首次把教育学【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并列。他是【科学归纳法的第一人】。【夸美纽斯】著作【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近代教育学之父】。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最早提出【班级授课】。提出泛智教育即【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曾经赞美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赫尔巴特】著作【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本教育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标志着【规范】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正式形成】。提出【教育的
9、最高目的是道德】,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具有教育性】。提出【四段教育法】(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传统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杜威】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学代表人】。主张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活动中心课程】理论。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提出【新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卢梭】代表作【爱弥儿】,支持【性善论】,认为教育应是【使儿童归于自然】。【康德】代表作【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是【
10、第一个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人】。【洛克】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论】。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绅士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保罗 郎格郎】最早提出【教育的终身化】。【陈鹤琴】我国最早的现代【幼儿教育】的创始人之一。认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华生】提出【行为改变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从领袖到小偷。【斯克里文】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泰
11、勒】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目标评价模式】的课程编制模式。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蔡元培】主张【以美德代宗教】、【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给教师的建议】【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布鲁纳】代表作【教育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认知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提倡【发现式学习】。【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主张使美国教育心理学开始研究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埃拉斯莫斯】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代表作【教育
12、诗】,主张班级管理的模式是【平行管理】,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先要影响整个班级,通过集体与教师一起去影响学生。【赞可夫】作品【教育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化】的主张,【西方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家。【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克鲁普斯卡娅】作品【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凯洛夫】作品【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著作】。【杨贤
13、江】代表作【新教学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著作】。六、教育的基本功能A、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2、人口的质量制约着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迁移和分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控制人口的数量。2、提高人口的质量。3、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B、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
14、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D、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2、教育传播文化(传递
15、功能)。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创新功能)。七、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A、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理论: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霍尔、高尔顿、格赛尔。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B、简述影响人体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什么?: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2、【环境】:【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教育】: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得外因。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的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内在动力,是促使个体发展从
16、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简述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通常说的是学校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跟发展水平。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老师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C、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顺序性】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不能【揠苗助长】和【陵节而施】,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不能对儿童施予【成人化】教育,不同年级或年纪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同。3、【差异性】教育不能【一刀切,一锅煮】,要【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
17、开一把锁。【十个手指有长短】、【聪明早慧,大器晚成】。(阶段性与差异性的区别:差异性是针对一个群体的,阶段性是针对一个个体的)4、【不平衡性】同方面在不同年纪阶段的不均衡发展;不同方面在同年纪阶段的不均衡发展。【狼孩子长大很难教育改变】,【关键期】。5、【互补性】不同的机体能力可以互相补偿的特性。【盲人的触觉和听觉一般都比较灵敏】、【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八、中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儿童在 10 岁之前前脑重量已经有成人的 95%。【青春期】是人体性发育的关键时期。九、学校教育制度A、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与主体。B、【近代中国的学制
18、】1、1902 年颁布的【壬寅 rengyan 学制】,中国(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施。2、1903 年颁布的【癸卯 guimao 学制】,是中国第一个颁布并且实行的现代学制。3、1912 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4、1922 年颁布的【壬戎 renrong 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将学制分为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六三三制】。学校教学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学制度化教育】(人类最早原始社会教育):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3、【非制
19、度化教育】(广义教育):教育不应该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中,建设学习化社会。C、简述影响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3、需要考虑人口状况。4、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吸取原有学制的精华,参照国外学制经验。D、双轨制:西欧单轨制:美国分支制:前苏联我国现在实行的学制是【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E、相关教育法律制度颁布时间:1、1985 年首次颁布每年的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系制改革的决定】。2、1986 年 4 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2006 年 6 月
20、再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4、199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F、【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内容】义务教育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给予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2、【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3、【义务教育的起源】1619 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4、义务教育中,【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管理的体制】。5、我国义务教育主要采用【九年一贯制】十、教育的目的A、【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
21、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B、【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C、【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相互对立)代表人物有:【卢梭(首个提出个人本位论)、孟子、裴斯泰洛齐、斯宾塞、罗杰斯等】。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君子欲化民为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认为教育就是生活
22、本身,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4、【辩证统一论】代表人物:【马克思】主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我国教育的目的】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简述发展全面教育的构成?:1、德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2、智育: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力的教育。3、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4、美育: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收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5、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
23、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意义?: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收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美育的具体意义:1、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拓展学生的视野。2、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3、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F、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历史法: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与发展规律。4、实验法5、行动研究法十、课程的概述A、【课程的类型】1、【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主要
24、是学习间接经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2、【按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小学是综合课程,初中是综合和分科并举的方式,高中主要是分科课程。3、【按照课程管理与开发主体不同】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4、【按照课堂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不同】可以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强制性)和选修课程。简述必修课及其特征?:必修课是指某一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它是与选修课相对的概念。必修课可以分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规定的必修课、学校规定的必修课,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必须课的根本特征是强制性,是社会或机构权威在课程中的体现,具
25、有多方面的功能。5、【按照性质上】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计划性是区别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B、简答题。1、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优点:1、学生系统的获得知识。2、高效快速地掌握知识。缺点:1、不容易照顾学生的需求。2、脱离我们的生活经验。3、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和经验产生深刻的体验。2、简述活动课程的优缺点?:优点:1、能够照顾学生的需求。2、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缺点:1、学习知识零散,不利于系统地学习知识。3、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C、不
26、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1、【学科中心课程论】:最早出现,影响最广,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夸美纽斯】2、【活动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主张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3、【社会中心课程论】4、【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D、简答题。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育以分科教育为核心。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
27、要作用。十二、课程组织A、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反映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是有关学科内容编写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3、【教材】又称为教科书,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就是教科书。简述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1、教学科目设置。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5、学周安排。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原则?: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内容的阐述要层次分明。3、需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4、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法要求
28、的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科目之间的关系和同一个科目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B、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1、【直线式】:直线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2、【螺旋式】: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十三、教学概述A、【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种统一的活动。B、简述教学的任务是什么?: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C、形式教育:实质教育
29、:强调知识目标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D、简述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1、教学是传递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十四、教学过程A、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就是【理解教材】。B、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学习已有的知识,不是原创性认识。2、认识的交往性: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3、认识的教育性:通过认识可以掌握更多文化知识,提高自身。4、认识的简捷性:教学内容要便于学生理解接受。5、认识的引导
30、性:学生学习需要富有知识老师的引导。C、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十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A、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备课】。简述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备教材:研究教材和教学有关的参考书。2、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3、备教法:在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B、【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
31、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C、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布置、检查课件作业。4、课件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测验的【效度】:是指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即是测验的准确性。2、测验的【信度】:是指多次的测量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即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但是效度高,信度一定高。)3、测验的【难度】:试题的难易程度4、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
32、力。(难度在 0.30.7 之间,区分度正好)十六、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利用教具作为感官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想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言语直观。B、【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发他们的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苏格拉底(助产术)。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境
33、,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C、【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D、【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E、【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
34、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F、【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G、【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原则。指教学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教学的任务、教材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儿童可接受的。墨子,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H、【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老师讲述岳飞爱国事迹,
35、使同学们受到感染。简述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十七、简述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
36、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5、【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十八、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制】: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B、【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这一形式。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进行了阐述。班级授课的特点是:1、固定班级2、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单位3、固定时间简述班级授课的优缺点?: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不
37、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C、【复式教学】: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个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纪的学生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D、【分组教学制】: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能力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E、【设计教学法】:主张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F、【道尔顿制】:【帕克赫斯】创设。指教师不再上课对学生系统讲授知识,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H、【特朗普制】: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十九、感
38、觉和知觉A、感觉的特性1、感受性2、感受性的变化B、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一叶知秋。2、知觉的【选择性】:红绿灯作为交通信号灯。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C、社会知觉1、【晕轮效应】:当个人的外表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2、【投射效应】:以己度人。3、【首因效应】:初次见面时希望给人留下好的印象。4、【刻板效应】:对人的认知中不自觉把某个人归纳到某群人的刻板印象中。二十、注意A、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三类:1、【无意注意】:没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2、【有意注意】:有目的而且需要意志努力。3、【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但不需
39、要意志努力。B、【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C、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1、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意志力。2、培养学生的无意注意。防止外部干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丰富课堂知识,使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力交替使用。二十一、记忆A、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环节。B、遗忘:1、遗忘概念: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2、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的是【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时
40、间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C、简述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学习的程度(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记忆效果最好)。3、记忆任务的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D、简述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方法?:1、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2、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3、加强理解记忆4、提高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5、让多种分析器官参与记忆活动6、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提高正确再认和再现的能力。二十二、思维A、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独创性: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2、变通性3、流畅性B、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1、C、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则比较困难。2、【迁移】: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顺向、逆向)正迁移: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有促进作用。(顺向、逆向)负迁移: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有阻碍或干扰作用。3、【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4、【心理定势】:指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续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5、【功能固定】: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能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他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6、【情绪与动机
42、】: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态度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7、【个体的智力水平】D、智力分类1、液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够进行得智力活动的能力。2、晶体智力:是一个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完善的能力。二十三、学习动机A、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关系发现:任务难度不同,最佳动机强度不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果呈现:倒 U 型曲线。B、动机分类1、【外在近景动机】:2、【内在近景动机】:3、【外在内景动机】:4、【内在远景动机】:C、学习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动力】:为了赢得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3、【附属内驱力】:为了得到赞美和认可4、【生理内驱力】D、【学习
43、动机理论】1、强化动机理论:正强化与负强化。2、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3、成败归因理论:内、外归因;稳定、非稳定归因;可控、不可控归因。(努力程度:不稳定的可控归因;能力高低: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归因)4、自我效能感理论5、需要层次理论E、动机冲突种类?: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指当两种对个体都有吸引力的目标出现,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3、趋避冲突:指某一件事对个体有利有弊,会使人产生趋利避恶的想法。4、多重趋避冲突:F、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
44、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二十四、学习迁移A、【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学习迁移的分类:1、正迁移、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水平迁移】:【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序性迁移、重组性迁移5、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C、简述如何利用学习迁移?: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创设与应用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景。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45、二十五、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A、【认知策略】:一般可以把认知策略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1、【复述策略】:画线、过度复习、复习形式多样化、整体与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前学习材料的干扰。2、【精加工策略】:记笔记、记忆术、提问、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和归纳。B、【元认知策略】1、【元认知】: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遇到难点即停】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有效地管理和
46、利用环境与资源,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二十六、学习理论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消退】: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伴随,则条件会削弱,并最终消失。【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相类似的其他刺激物也做出一定反应的现象【分化】: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做出不同的反应叫。2、桑代克的联结学说:准备论、练习论、效果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为了巩固好表现而撤销处罚是负强化的一种。)【消退】:有机体在做出某种行为反应后,不在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学生上课扮鬼脸,老
47、师与同学不理睬,自然减少)【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4、班杜拉的谁学习理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B、认知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的环节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下位学习】:称为【属类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
48、时产生的。二十七、中学生的认知发展A、认知过程中的三中机能:【同化、顺化、平衡化】。1、【同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2、【顺化】: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3、【平衡化】:不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更高、更为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B、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 到 2 岁)仅靠动作与感觉来适应外部环境,对应外界事物。2、【前运算阶段】:(2 到 7 岁)思维具有不可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 到 12 岁)思维可逆,守恒观念,去自我中心。4、【形式运算阶段】:(12 岁以后)演绎推理
49、。C、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这种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D、认知风格的差异:【场独立型】: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的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考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沉思型】:反应慢,但精准性高。【冲动型】:反应快,但精准的低。【辐合型】: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的过程中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50、【发散型】: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面扩展,是观念发散带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具有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同时型】: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继时型】:一步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E、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差异?:1、一般认知能力的差异。包括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结构上的差异。2、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包括专门领域的知识对学习的影响、专门领域的知识对教学的影响。3、认知风格的差异。包括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同时型与继时型。二十八、情绪的分类A、情绪状态分:心境、激情 和 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