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陶瓷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工程项目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陶瓷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工程项目管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纳米陶瓷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纳米陶瓷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纳米陶瓷工程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丁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
2、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三、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一)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
3、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四、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
4、积12998.65,其中:主体工程8806.54,仓储工程2663.3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089.16,公共工程439.57。六、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258.8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93.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99%;建设期利息71.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8%;流动资金993.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3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193.79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746.6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57
5、.88万元,预备费89.26万元。七、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258.89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462.5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96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7647.09万元。3、净利润(NP):1430.27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66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4.92%。3、财务净现值:1772.58万元。九、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四、项目综
6、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7333.00约11.00亩1.1总建筑面积12998.65容积率1.771.2基底面积4326.47建筑系数59.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3.202总投资万元4258.892.1建设投资万元3193.792.1.1工程费用万元2746.65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57.882.1.3预备费万元89.262.2建设期利息万元71.672.3流动资金万元993.433资金筹措万元4258.893.1自筹资金万元2796.393.2银行贷款万元1462.504营业收入万元9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647.096
7、利润总额万元1907.027净利润万元1430.278所得税万元476.759增值税万元382.4710税金及附加万元45.8911纳税总额万元905.1112工业增加值万元2967.0913盈亏平衡点万元3358.97产值14回收期年5.66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4.9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772.58所得税后十、 项目背景分析纳米陶瓷是将纳米级陶瓷颗粒、晶须、纤维等引入陶瓷母体,以改善陶瓷的性能而制造的复合型材料,其提高了母体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改善了高温性能,并且此材料具有可切削加工和超塑性。纳米陶瓷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超结构陶瓷材料。利用纳米技术开发的纳米陶
8、瓷材料是指在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中,晶粒、晶界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都处在纳米水平(1100nm),使得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工程陶瓷的许多不足,并对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替代工程陶瓷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纳米陶瓷粉体是介于固体与分子之间的具有纳米数量级(0.1100nm)尺寸的亚稳态中间物质。随着粉体的超细化,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块状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效应。具体地说纳米粉体材料具有以下的优良性能:极小的粒径、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化学性能,可以显著降低材料的烧结温度、节能能源;使陶瓷材料的组成结构致密化、均匀化,改善陶瓷材料的性
9、能,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可以从纳米材料的结构层次(l100nm)上控制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潜在性能。另外,由于陶瓷粉料的颗粒大小决定了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如果粉料的颗粒堆积均匀,烧成收缩一致且晶粒均匀长大,那么颗粒越小产生的缺陷越小,所制备的材料的强度就相应越高,这就可能出现一些大颗粒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能。由于纳米陶瓷具有的独特性能,如做外墙用的建筑陶瓷材料则具有自清洁和防雾功能。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纳米陶瓷寄予很大希望,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开发纳米陶瓷粉体并以此为原料合成高技术纳米陶瓷。十一、 基本概念现代工程咨询是遵循独立、公正、科学的原
10、则,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工程实践经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以及境内外各类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与实施活动中,为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提供阶段性或全过程咨询和管理的智力服务。现代工程咨询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跨学科、多专业等特点。因此,现代工程咨询方法是融合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财务和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在工程咨询领域综合运用的方法体系。现代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包括:1,规划咨询:含国家、省(区、市)和县(区、市)(包括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高新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和区域规划“三级三类”
11、规划以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2,项目咨询:含项目投资机会研究、投融资策划(商业计划书),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的编制,市场研究、行业分析、厂址选择和方案技术经济比选等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写,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咨询等;3,评估咨询:各级政府部门、开发区、银行、投资机构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对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PPP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的评估,规划和项目中期评估、后评价,项目概预决算审查,及其他履行投资管理职能所需的专业技术服务;4,全过程工程咨询:采用多种服务方式组合,为项目决策、
12、实施和运营持续提供局部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管理服务。十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类型根据承载主体的涵盖范围来划分,可将承载力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某一具体的自然要素作为分析对象,又称为单要素承载力分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承载力等资源支持要素,或空气、水等环境约束要素;另一类是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综合承载力分析,如区域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单要素承载力是宗合承载力分析的前提,综合承载力分析是对单要素承载力在区域尺度上的系统集成,因而必须是在作为其组成要素的主要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一)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承载力研究中较早开始且最为成熟的研究领
13、域,目前“以多少土地、粮食,养活多少人口”仍是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的核心内容。在开放系统下,从区域资源、环境、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实证分析成为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技术方法层面,借助3S技术等获取准确的资源空间信息并实现基础数据的空间化,提高了分析的科学性和精确程度。(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水资源承载力通常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确保社会发展处于良性循环条件下,以区域可利用水量为依据,能够维持工农业生产、城市规模、生活质量、生态需求的状况下,水资源所能持续的人口数量。水资源承载力的承载主体是区域的水资源量,即可供区域开发利用的各种形式、各种质地的水资源,其承载对象是所有与水相
14、关联的人类活动,包括工农业生产、商业娱乐和人类生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心,探讨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已成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重点问题。同时,考虑到水资源具有动态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中逐步引入系统动力学、多目标情景规划等动态分析方法。此外,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还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调入、调出以及跨区占用问题,在开放系统下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也是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重要问题。(三)矿产资源承载力分析矿产资源承载力是指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在当时的科学技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或其生产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矿产
15、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力也就是对社会物质生产、人口、环境的支持程度,可以从矿产资源对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等方面建立承载力指标体系。(四)环境承载力分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自然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一般用环境容量进行衡量。环境容量是指区域自然环境和环境要素对人为干扰或污染物容纳的承受量或负荷量。环境承载力概念由环境容量概念演化而来,通过对区域大气、水、土壤、噪声、固废和辐射等环境要素的承载力开展分析,明确环境对各种污染物的容纳能力以及人类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能够进行的最大活动限度。广义上,生态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在一起分析,统称生态环境承
16、载力。由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动态性特点,生态环境承载力传统的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通过将地面观测与遥感相结合,将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与GIS集成,促进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向模式化和动态化方向发展。(五)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分析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单要素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已难以解决社会发展所遇到的新问题,于是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分析逐渐成为重要方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从自然资源支持力、环境生产支持力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等角度,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估。此外,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引起重视,出于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考虑,反映区域资源环境综
17、合承载力的生态承载力概念逐渐兴起,分析对象主要以生态脆弱地区、城市地区以及流域等典型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为主。十三、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非简单地追求资源环境所能支撑或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它既要求人类生产生活适宜,区域内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优质,又要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生态安全,还要确保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实现各类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区域性、客观性、层次性、有限性、动态性、可控性等特征。(一)区域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某一区域的资源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客观表征。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禀赋条件不同,承载力大小也不同。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国家政策等因
18、素也会对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影响和制约。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会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二)客观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下,资源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用以约束人类活动的自然属性,其存在与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一区域而言,在一定限度之内的外部作用下,资源环境可通过自身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作用保持着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质的转变。资源环境承载力在资源环境系统结构、功能不发生本质变化的前提下,其质和量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衡量和评价的。(三)层次性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从分类到综合的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容量)的统称。资源环境系统是多层次的有机系统,内含土地资源、水资源、矿
19、产资源和环境等多个子系统,而资源环境承载力则是多个子系统承载力的综合体。作为判断人类活动与整个资源环境系统协调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资源环境承载力有利于人类社会从宏观层面上对自身活动进行认识,并加以指导和调节。(四)有限性在一定的时期及地域范围内、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条件下,一定的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条件下,有限的资源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能提供的容纳程度和最大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即承载力是有限的。所有开发活动都必须保证在有限的阈值内,否则将对资源环境造成破坏性损害。(五)动态性资源环境提供的是对人类活动时期的最大支撑能力,而人类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规模、强度、速度是基于某一时
20、期的社会生产力和认识水平,这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减小或增大。资源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都是开放的,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区域内资源环境的制约性因素也发生相应变化。此外,用不同的环境目标来衡量同一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六)可控性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人类活动加以控制。人类在掌握资源环境演变规律和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可以对资源环境进行有目的的开发、利用和改造,寻求资源环境限制因子并降低其限制强度,从而可以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向着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以保障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所施加的作用,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资源环境的可控性是有限度的可控性,这也使得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