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5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试卷.pdf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43468889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5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5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5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5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试卷.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015 年 10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一、填空题一、填空题(每空每空 1 1 分分,共共 2020 分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 逆志 ”和“知人 论事 ”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2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 情 ,止乎 礼仪 ”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3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4曹丕 典论论文 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5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 缘

2、情 而绮靡,赋 体物 而浏亮”的要求.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 ”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不平则鸣 ”论7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论词中,除了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外,还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别的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破碎 ”,二、要有“铺叙 ”,三、讲“故实”,四、格调要高雅典重.8.教材认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清空 ”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意趣 ”的审美要求.9明代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继承了思想家李贽提出的“

3、童心”说理论,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力图纠正前后“七子”派的复古模拟之风 10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在物 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 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11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文界 ”和“小说界 革命”.二、名词解释题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每小题 5 5 分分,共共 1010 分分)1.(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1 分)其内涵;首先,2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2 分)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

4、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1 分)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1 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2.(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李清照在论词一文里力主严格区分词和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1 分)李清照批评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不能算是词,只是“句读不葺之诗耳”她认为词和诗的本质区别在于: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声律、乐律之规则,她反动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3 分)她的这一观点可能比较偏激保守,但也确实道

5、出了诗与词的一些不同之处,给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三、单项选择题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共共 1010 分分)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D ).”A.“乐而不淫,衰而不伤”B“辞达而已矣”C.“可以兴,观、群、怨”D“思无邪”2.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教材认为,这里的“会意”是指(A)A.具体构思 B.文章立意 C.汇合多重境象 D领会文章主题 3.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篇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教材认为,这里的“正始之音”是(C ).A.指曹魏后期出现的何晏,王弼等开创的玄谈风气 B.指

6、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作品具有建安风骨 C.泛指曹魏后期出现的阮籍,嵇康等作家的作品D.泛指曹魏正始时期作家的宣扬玄理的作品 4“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提出这种比较合乎诗歌创作,规律的通达见解的诗论家是(B ).A袁宏道 B谢榛 C.严羽 D叶燮 5根据教材的论述,在其著作中提出许多充满辩证思想的近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B)A康有为 B刘熙载3C魏源 D梁启超四、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四、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每小题 1010 分分,共共 2020 分分)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

7、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1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信中的指教,以及诗、赋和杂文,我览后都能熟知了.(这些文章)大体上像行云流水那样自然流畅,初看起来没有一定的形式规则,但是(它们)常常在应当行文的地方就自然行文,在不可不停止笔墨的地方就自然停笔,行文理路自然,描写的意象层出不穷.孔子说:“语言没有文采,就不会传播得很远.”又说:“文辞能准确表达意思就行了.”(孔子)说语

8、言只要能表达意恩,(有人)就怀疑好像可以不要文采,这是大谬不然的.写文章追求描写事物的微妙之处,就好像想把风栓住,把影子抓住(那样难),能够使这个事物的形象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心里的人,大概千万人里也难遇到一个人,而况且能使事物的形像清清楚楚地表现在语言和文章里的人呢?(那更是少而又少了)能做到使事物的形像清清楚楚地表现在语言和文章里,这才是叫做(孔于所说的)“文辞能准确表达意思”.文辞到了能准确表达意思的地步,文章的用处是说不尽的.2上面这段文字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观点?苏轼在这段文字里主要是在说明和解释孔子的“辞达而已矣”这句话,他要表达的意思是说,孔子不只是要求文辞仅仅是表达意思,实则是要

9、求质朴和文采相得益彰,即孔子曾经说过的所谓“文质彬彬”.在这段文字里苏轼还说出了另外两个文学理论观点:其一是注重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行文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其二是在主客关系上,认为在艺术思维的过程中,外界的客观物象(“物”)要转化为审美主体心中的审美形象和意象(“使是物了然于心”),并最终表现为物态化的图画和文字(“使是物了然于口与手”五、问答题五、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每小题 2020 分分,共共 4040 分分)1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一)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子谓韶,尽美矣

10、,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这就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10 分)(二)怎样才是“尽善尽美”呢?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还说过另一句话:“诗三百,盲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6 分)4 (三)总之,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就是他所说的“尽善尽美”.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呢?就是要做到孔子

11、所说的“思无邪”即文学艺术作品要有“中和”之美2什么是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请简要说明他的这一理论观点的渊源和意义一)“思与境偕”说是司空图在与王驾评涛书中提出的.这是讲意境的基本性质,“思”可理解为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于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思与境偕”说的是诗人在审美创造中主体和客体、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形象的融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最高水平.“境”与“思”偕往,相互融会,因而产生了作品的意境世界“思与境偕”是诗人们理想的,但又难以企及的高境界.(12 分)(二)这种思想在可以追溯到刘勰的“神思”理论,是刘勰“神与物游”思想的

12、进一步发展,与皎然所说的“假象见意”和“诗情缘境发”的情境论在理论上也有相承之处.(3 分)(三)用“思与境偕”来概括诗歌创作的意境理论,表述更为明确简洁,是对前人诗歌意境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唐代诗歌创作,特别是对陶渊明以来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实践的总结,对后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3请简要论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提出的“境界”的美学特征,井评述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他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所说的文学艺术的“境界”与“意境”含义基本一致,指的是文学创作中由心

13、物相契、情景交融的意象特征暗示出的含义深远、回味绵长的审美之境(3 分)(二)关于“境界”的美学特征,根据王国维的论述,有以下几点:“境界”具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色;其次,他指出“意境”,“境界”具有真实自然之美,由此,他提出了“不隔”的美学要求:对于同是体现出自然真切之美的作品之境界,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的差异而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且引用西方美学理论,区分为“一优美,一宏壮也”.(12 分)(三)以“境界”、“意境”评论诗词,并不自王国维始,唐代以来的许多文学理论家都从不同角度论及意境问题,但惟有到了王国维,有关意境的理论才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王国维的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艺美学理论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又体现山西方美学思想渗透影响的明显痕迹,因而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现代转换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