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公司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工程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面活性剂公司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工程管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表面活性剂公司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表面活性剂公司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早在20世纪初期,“承载力”的概念被引入生态学领域,相继出现了种群承载力、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区域规划、空间开发、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资源环境现状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可持续的前提下,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生存、经济发展的支
2、撑能力。从评价主体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既包括单项分类分析,也包括综合集成分析。可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一个常用概念,不仅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而且已成为区域人口与经济规模和发展方式与速度的刚性约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开发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规划在指导思想上,只追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使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近年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正在成为区域可
3、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200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第20章提出“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框架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的逻辑框架是:以某一区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全面评价和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专项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通过影响因素识别,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分析评价方法,集成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论,全面反映评价单元
4、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结论,提出引导区域资源环境综合开发与合理布局的规划方案,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使区域经济和社会获得稳定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实现区域人地关系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一)资源环境要素基础评价基础评价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单元资源环境要素进行全面评价,对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进行整体摸底。基础评价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评价为重点,分析区域可利用水土资源的供给能力、已开发利用强度、结构和未来开发利用潜力;以环境容量为基础,分析水、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确定环境本底条件和剩余环
5、境容量;分析主要生态系统的功能条件,确定生态重要性的保护区域范围和重点。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或评价单元,选取有针对性的基础要素指标进行专项评价。例如,针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评价单元,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基础要素进行承载力评价。(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是针对区域综合功能开展分析评价,其重点是采取多种方法集成国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单项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综合评价结论,揭示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以及承载力构成的差异。根据基础评价和专项评价结果,针对识别出的资源、环境、生态要素,
6、叠加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和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支撑要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可利用(配置)上线和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大气、水等)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分析可利用的资源量和剩余污染物允许排放量。选取符合实际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核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要求。(三)制定差别化的资源环境政策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提炼区域限制性资源环境要素,给出其资源环境容量的等级与确定等级的阈值。识别和定量评价超载关键因子及其作用程度,解析不同区域资源环境超载原因。从自然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资
7、源环境管理等维度分析超载成因,包括资源环境的自然本底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规模、结构、速度等,以及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管理的水平、方式、范围、强度等。根据单要素和综合承载力的高低确定不同地区的重要资源环境利用配额和利用标准,从财政、投融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四)提出空间开发适宜方向和最终规划方案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特点和高低,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准入”制度和“空间开发管制”策略,探索不同管控强度的差异化限制性措施,引导和约束区域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谋划发展。优先安排相关产业向高承载力区域集聚,并对该地区用地指标、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
8、给予政策支持。低承载力区域则在土地上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产业政策上引导转移占地多、能耗水耗大的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逐步以高效低耗、新型产业替代传统产业。三、 项目背景分析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能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改变溶液界面体系状态,起到润滑、乳化、分散、抗静电等作用。正是因为这些特性使得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下游行业包括洗涤剂、化妆品、纺织、食品、农药乳化等等,其中洗涤剂行业如肥皂、洗衣液、洗手液、消毒液等产品对于表面活性剂的需求量最大,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可以通过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作用,得
9、以和水有效乳化混合,从而彻底清洗干净,2019年洗涤剂行业占到国内表面活性剂终端需求的51%。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按离解或不离解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按产生电荷的性质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目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第一大类产品,由于原材料易得、成本较低,性能较好,其应用范围和使用量均领先于其他类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第二大类产品,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量较少。(2018年以后聚醚(含大单体)产销量被划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导致产量明显增长)2019年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产量达到125.72万吨,同比增长4.5%,主要用作
10、发泡剂、乳化剂、洗涤机和湿润剂。由于特种表面活性剂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分散,定制化需求要求高,因此单品毛利较高,市场新进入者可以有效打开产品差异化优势。现阶段国内生产表面活性剂的企业数量众多,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000家企业从事表面活性剂生产,小企业众多,规模以上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40余家,产销量过万吨的企业不足20家。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领域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数量有30家除聚醚大单体外还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其他非离子表活产品。业内领先企业浙江皇马约占行业内总产能的13%,其次是三江化工、圣德华星、佳化化学等,2019年CR5产能占比45.2%。总
11、体来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领域,有机硅应用板块、高端润滑油板块、节能环保涂料应用板块等小品种产品及特种表面活性剂领域新品种不足,缺乏创新能力,依赖技术进口。我国表面活性剂出口量高于进口量,且差距逐渐加大。其中聚醚型表面活性剂是非离子类主流品种,其中高端产品(特种品类)主要依赖进口,总体呈现缓慢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表面活性剂出口量达到65.59万吨,进口量为31.09万吨,尤其是国外主流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如陶氏、巴斯夫、宝洁、英国禾大、斯泰潘和兰凯等。巴斯夫和陶氏作为全球布局的化工巨头,表面活性剂的销售体量最大。伴随国内企业技术提升、产品质量逐步受到下游客户认可,同时基于管理及生产成本角度考虑,
12、海外综合性化工企业逐步将生产订单转移至国内,未来我国表面活性剂出口市场或将进一步扩大。四、 SWOT分析法的基本步骤运用SWOT分析法大体上分成三个步骤:分析环境因素;构造SWOT矩阵;制定行动计划。(一)分析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企业或组织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企业或组织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经济、政治、社会、人口、产品和服务、技术、市场、竞争等不同范畴。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它们是企业或组织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观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
13、、组织、财务、人力资源等不同范畴。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未来发展问题(二)构造SWOT矩阵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进行排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企业或组织发展有直接、重要、迫切、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次要、不急、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在后面。(三)制定行动计划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劣势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
14、,得出一系列企业或组织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五、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表面活性剂公司工程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六、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龙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
15、”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
16、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七、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一)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
17、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八、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6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九、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74140.43,其中:主体工程46128.84,仓储工程13076.5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7809.44,公共工程7125.59。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
18、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483.8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017.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36%;建设期利息433.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流动资金5033.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0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1017.3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8491.9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45.77万元,预备费479.70万元。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26483.82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8844.71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
19、收入(SP):434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33289.52万元。3、净利润(NP):7402.31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6.01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0.42%。3、财务净现值:5176.04万元。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0667.00约61.00亩1.1总建筑面积74140.43容积率1.821.2基底面积23586.86建筑系数58.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6.08
20、2总投资万元26483.822.1建设投资万元21017.382.1.1工程费用万元18491.91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045.772.1.3预备费万元479.702.2建设期利息万元433.392.3流动资金万元5033.053资金筹措万元26483.823.1自筹资金万元17639.113.2银行贷款万元8844.714营业收入万元43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3289.526利润总额万元9869.747净利润万元7402.318所得税万元2467.439增值税万元2006.1910税金及附加万元240.7411纳税总额万元4714.3612工业增加值万元160
21、19.3013盈亏平衡点万元15150.29产值14回收期年6.01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0.4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176.04所得税后十四、 其他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属于多要素、多属性的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还有系统动力学方法、情景分析法、TOPSIS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能值分析法、资源与需求差量法等。(一)系统动力学(SD)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系统模拟。系统动力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寻优的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寻求较优或次优的结构与参数,以寻求较优的系统功能,系统动力模型
22、在土地承载能力、资源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驱动关系明晰,能有效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系统本质,适合用于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动态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系统整体协调的角度来对区域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动态计算。然而,参变量不好掌握,及受地域性限制等原因,系统动力学模型易导致不合理的结论。其应用步骤如下:(1)系统流图设计根据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设计系统流图,目的是反映各因素因果关系、不同变量的性质和特点。流图中一般包含两种重要变量:状态变量和变率。(2)主要状态方程描述与模型构建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及系统要素
23、之间的反馈关系,建立描述各类变量的数学方程,通常包括状态方程、常数方程、速率方程、表函数、辅助方程等。(3)模型的仿真计算将各规划方案确定的不同输入变量,通过仿真运算,得出不同规划方案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资源条件、环境质量等指标,并通过对比分析进行方案比选。系统动力学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综合地研究系统整体运行状况,通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反馈机制,综合协调各要素,从而为制定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提供指导。该方法适用于空间尺度大、系统较为复杂的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估。(二)TOPSIS法TOPSIS模型即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它是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决策技
24、术,主要用来解决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是一种运用距离作为评价标准的综合评价法。通过定义目标空间中的某一测度,据此计算目标靠近/偏离正、负理想解的程度,可以评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且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及变化趋势。其步骤如下:(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标准化评价矩阵构建。(3)评价矩阵构建。(4)正负理想解确定。(5)距离计算。(6)计算评价对象与理想解得贴进度。(三)模糊评价法(1)建立评价指标集合。(2)建立评语等级论域。 (3)建立单因素评价。(4)确定评价因素的模糊权向量。(5)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6)对模糊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四)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
25、法是度量多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求得各要素间线性关系的实质上有意义的表达方式,即研究用变量族的少数八个线性组合(新的变量族)来解释多维变量的协方差结构,挑选最佳变量子集,简化数据,揭示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一般通过借助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为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即把二元协方差矩阵转换为对角矩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原坐标系变为新正交坐标系,然后对整个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以较高的精度转换为低维变量系统,同时找出信息涵盖量最大的几个主成分,进而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就可把研究的问题变得比较简单,而且这些较少的指标之间互
26、不相关,又提供原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段。主成分分析除降低多变量数据系统的维度以外,还简化了变量系统的统计数字特征。(五)能值分析法由于生态系统中各能量是有质的差别的,所以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能量观点进行承载能力测度分析。20世纪80年代,奥德姆以能值为衡量单位建立了一套分析理论,一般称为能值分析理论。能值分析是以能值为基准,把生态经济系统中不同能流(能物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量纲的能量转化成同一标准的能值,通过计算一系列能值综合指标,来定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与生态经济效益。任何形式的能量均源于太阳能,故常以太阳能为基准衡量各种能量的能值。布朗和尤吉阿蒂首次通过能值分析理论开发出可以实
27、际应用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ESI(能值可持续指标),它被定义为系统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载的比值,然后根据ESI的大小评价系统超载状况。能值分析方法采用能值作为统一量纲,简化了生态过程,有更大的应用空间,但该方法本身存在不足,主要是:涉及的因子之间的关系过于简单,数目较少难以体现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特征。针对特定地区,依靠换算率或调节因子同度量处理不同资源、环境因子的做法,显得粗糙,因为转换率或调节因子是通过更大尺度平均计算而来的,它更适合国家或国际范围的承载力估算。对指标临界值的选取缺乏科学的程序。(六)资源与需求差量法区域生态承载力体现了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各种需
28、求(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乐需求)在量(各种资源)与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满足程度。因此,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可以从该地区现有的各种资源量与当前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之间的差量关系,以及该地区现有的生态环境质量与当前人们所需求的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差量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十五、 层次分析法及应用案例(一)基本模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适用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这一多因素、多层次系统中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其具体应用步骤是:首先,找出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各资源、环境主要因素,建立目标、因素和因子层次结构,建立指标体系;其次,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检验判
29、断矩阵的一致性,再进行层次总排序,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对各指标打分,计算出评价值。(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对一个区域来说,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承载需满足三个条件:压力作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弹性度、资源供给能力大于需求量;环境对污染物的消化容纳能力大于排放量。由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包含多层含义,因而可采用分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即首先进行区域现状调查,接着进行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状况评估,最后进行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并可给出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分区图。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将评价体系分成三级,即区域生态系统潜在承载力评价、资源一环境承载力评价、承载压力度评价三级。一级评价
30、结果主要反映生态系统的自我抵抗能力和生态系统受干扰后的自我恢复与更新能力,分值越高,表示生态系统的承载稳定性越高;二级评价结果主要反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代表了现实承载力的高低,分值越大,表示现实承载力越高;三级评价结果主要反映生态系统的压力大小,分值越高,表示系统所受压力越大。根据三级计算结果,对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级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明了、准确,更有针对性。如某区域的承载力分级为,低稳定较高承载区”时,说明该区域的现状承载力虽很高,但因该区域为不稳定区,对外界的抵抗和恢复能力较低。分级评价将同类性质的指标归类处理后,可以比较容易地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将所有承载力指标汇集到一块,必然因指标太多而使结果复杂化,难以对结果给出精确判断。同时,分级可对区域的承载力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1、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分指标层。2目标层计算3综合评价根据三级计算结果,对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每一级的计算结果为0100的分值,根据各级评价指标的内涵,划分各区段分值代表的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