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初中七年级公共安全教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初中七年级公共安全教育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教学课题 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教学目标1、基本掌握和简单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有报告事件的意识和了解报告的途径和方法。2、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3、掌握预防甲流、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4、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5、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毒品诱惑。6、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重点难点掌握和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
2、行自救、自护。了解报告公共卫生事件的途径和方法。掌握预防疾病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课时安排4 课 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启发谈话:你知道的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聚集性爆发传染性疾病有哪些?什么是公共卫生事件? 学生讨论发言:黑死病、疟疾、猩红热、出血热等。 师归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因可以由生物因素、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所引起,可以因自然灾害造成,也可以因人为因素造成,如意外事故、蓄意破坏等。2、学校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应该怎样做?讨论发言归纳
3、: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迅速组织救治。尤其是对危重病员,要不惜代价,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或迅速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联系,请求紧急医疗救助,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病员在医疗机构的监控之下,使病情能够得到控制或缓解,使危重病员得到及时抢救。其次,要果断消除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致病或致毒因素。要采取果断措施,消除有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致病或致毒因素,使之不再发生作用,有效控制突发事件波及的范围。如疑似食物中毒,要迅速追回已出售的可疑中毒食品及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立即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如疑似水源污染造成中毒
4、或疾病传播,要迅速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防止继续饮用可疑水源;如发生传染病流行,要迅速隔离传染源,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高传染性疾病患者有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第三,要保护现场,为进一步查找原因保留物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应急处置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现场,包括保留剩余食品、饮品、药品及餐具、器具、用具等;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或配合公安部门封锁现场,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因此,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青少年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组织救治,
5、消除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致病或致毒因素,保护现场,以有效地进行自救、自护。3、你了解或听说过的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后果如何?我们应该借鉴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后归纳:学校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或患病的人数以及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迅速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迅速报告教育部;学校或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直接报告教育部。青少年学生也要有报告事件的意识,监督学校做好报告工作。
6、第二课时1、什么是亚健康?引导学生发言,归纳: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均处于一种非健康的状态。亚健康的危害是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均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开始时表现为亚健康,此时不注意很容易就会发展为真正的疾病。2、如何正确对待亚健康?讨论饭总结:治疗亚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参加健康体检活动。亚健康与基因分析最新研究发现:人体70%的疾病都与基因异常有关,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其患病风险就会大大提高。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先天的基因体质和后天的外来因
7、素共同的结果,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有关(如:心血管疾病、各类癌症、遗传性疾病、肝炎、肥胖、老年痴呆症等)。基因预防分析服务,通过分析人体基因序列,从根本上了解目前身体的健康状况,提早了解自身的患病风险,进而调整生活或饮食方式,走出亚健康,预防疾病发生。3、亚健康属于非疾病状态,要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主动自觉地去预防进行自身生活规律调节。如何预防和治疗亚健康?讨论归纳:一是均衡营养。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因为脂类营养是大脑运转所必需的,缺乏脂类将影响思维,但吃得过多也会影响心脑血管健康;维生素要多吃,人承受巨大的工作、心理压力时,所消耗的维
8、生素C将显著增加;适当补充灵芝与钙,可安神。二是保证睡眠。睡眠应占人类生活的1/3时间,它是获得免疫力的最佳途径。三是让心宽松。人难免有很多烦恼,必须应付各种挑战,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四是晒太阳提神。在上午光照半小时,对常处于萎靡状态有忧郁倾向的人很有效。五是了解生理周期。每个人的生理周期不一样,找出自己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项活动。六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能一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中。七是午后打盹半小时。八是每周远离喧嚣的都市一次。郊外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较高,能调节神经系统。4、什么是心理危机?导致心理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发言总结:心理危机是指人在面临自然
9、、社会或个人的重大事件时,由于无法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而出现的情绪与行为的严重失衡状态。高中时期是生理与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高中生,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使大家知识面宽、自我意识强,有活力、有个性、有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大家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以及校园相对封闭的氛围、紧张的学业压力,导致其心理相对孤独、孤僻、浮躁和敏感,自我中心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弱;自我期望水平高,挫折面前应变能力低。于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与失落并存。一遇到某种诱因,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走向极端,从而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5、如何应对青
10、少年心理危机?应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发现有苗头就要组织危机干预,早预防早发现是最好的办法。首先要把生命教育贯穿始终,青少年学生越是面临压力,越要强调生命价值、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要以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为核心,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成绩的增长上,而要关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经常和青少年学生讨论人生大事和人生经验,在交流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进行危机应对手段教育。最后,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应先从父母开始,然后是教师,最后再到孩子身上。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尤以抑郁症最为突出。在抑郁症爆发之前,青少年会产生自闭、精神困顿等不良症状。现在部分青少年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
11、、“生活自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遇到困惑的时候,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培养的青少年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很重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学生应主动向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反映自已的困惑,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或进行心理教育。学校中设立的心理辅导电话热线、心理辅导室、心理信箱及社会上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都是很好的救助渠道。第三课时1.了解与认识甲型H1N1 (1)甲型H1N1的症状:这种病症状类似感冒,患者会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有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疼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流涕等症状。湘
12、雅医院感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谭德明教授表示,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会导致抗体反应过于激烈,形成“红细胞激素风暴”,使肺部组织严重受伤害。所以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 (2)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口腔,鼻,眼睛),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等途径传播。 2辨析与矫正, 判断下面的同学属于什么疑似病例?为什么? (1) A同学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和水疱疹。 (2) B同学表现为发热,手,脚,口腔分别出现红疹子,又痒又疼。 (3) 学生讨论。 (4) 教师小结:上述A同学就像我们班的贺楚毓同学的症状类似,只不过她当时身上没出现水泡,以为是
13、感冒,打了两天针后才出水痘。而B同学就是轻微的手足口病了。这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难分,一旦发现不适需及时报告老师,这就是我们每天为什么都要坚持的晨检和午检,就是要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3.防护与拓展 甲型H1N1型流感的预防措施: (1) 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的机会。 (2)保证健康饮食及充足的睡眠,勤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定期服用板蓝根,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可做茶饮。也可以用学校发放的预防传染病的药单抓药坚持服用。 (4)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特别是突然高烧,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4、了解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艾滋病(AIDS)是
14、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艾滋病常识,注意以下事项,就可以把传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 嫖娼;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容店去理发或美容;浴室的修脚刀一定要
15、消毒,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须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须每个人一把;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眼、纹眉、纹身;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不到消毒得不到保证的诊所、医院去打针、拔牙、针炙或手术;儿童打预防针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在救护流血伤员时,要设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到自己的皮肤或粘膜上;不要擅自从国外带入血液制品,不要使用未经检验的进口血液制品;有必要输血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不要怀孕。5、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艾滋病及艾滋
16、病患者在我国已是客观存在。随之而起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其患者的歧视。其实,艾滋病的传染性很弱,且有一定的传播途径,一般工作和学习上的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感染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无症状,他们需要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学习。因此,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应不惧怕,不恐慌,不歧视;以人道主义精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措施行事就不会受到传染;医务人员不得拒绝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服务。维护艾滋病感染者的正当权义,是我们对艾滋病感染者起码的关爱。第四课时1、如何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讨论归纳:青少年的许多不
17、良习惯都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习惯一经形成,如不及时加以纠正,重复出现一次便是一次强化,慢慢便会成为极难改变的恶习。青少年时代形成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到了成年才想去改变就很难了。不良习惯会给人一生带来许多不利,不仅妨碍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形象。青少年年龄尚小,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也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好时机。据研究,我国前十位死因疾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不良行为在致病因素中占44。7%,不吃早餐、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熬夜、不当的膳食和缺少体育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发生这些疾病的主要因素。据统计,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已成为死亡率的前五名。对死亡原因的分析
18、表明,生活方式、行为因素已成为与死亡相关的第一位原因。我国每年由于吸烟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00万。现在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盐饮食;长期不吃早饭,就容易引起胆囊结石;晚餐吃的过晚、过饱,脂肪肝、痛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进食过量、营养过剩和缺乏运动;办公自动化、交通现代化、工作脑力化、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形成的营养失衡等,会导致高血糖、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痛风、高血压。这些病实际上就是自身不良生活方式结出的恶果,也是一类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就能预防控制的一种疾病。要记住:导致过早死亡和丧失工作能力,并浪费大量开支的许多疾病,都是不健康的生活
19、习惯造成的,如果能够尽早在年轻时采取预防措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这些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避免中年体衰,而且到老都能身体健康。越早奠定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养成健康的习惯,以后获益就越大。健康就是这样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有时你会觉得睡个懒觉没什么关系,偶尔喝醉几次也未尝不可,抽烟并不见得会得癌症,经常大鱼大肉不一定就会得肥胖症、高血脂、冠心病,一日三餐无规律,常吃油炸烧烤食物亦一时不会患胃病、胃癌,不参加运动身体也不会变得衰弱,但是这些坏习惯会使会身体中的“灰尘”越积越厚,体质越来越差,免疫力越来越低,从而最后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有人说得好,在危害健康的诸因素中,最严重
20、的莫过于不良嗜好所起的作用持久而普遍。一旦不良习惯养成,对健康的危害作用就会经常或反复出现,并逐渐导致疾病形成。2、那么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哪些呢?讨论:从医学保健观点看,主要指:不良的嗜好。如嗜酒、酗酒,嗜烟(大量吸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长期大量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可致酒精中毒,酒精肝、脂肪肝、引起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酒后驾车容易引发的交通意外事故。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无规律、饮食过饱,高盐、高脂、低纤维饮食,偏食,不爱吃水果蔬菜,烹调不当、暴
21、饮暴食等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容易患胃炎、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病,爱吃高脂及高盐食者,最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动脉血管硬化、冠心病等。50的癌症与饮食因素有关,三分之一的癌症都是人们“吃”出来的。卫生习惯差。饮食不讲究卫生、不爱洗浴、家庭居室不爱开窗通风,不爱打扫卫生,这样容易得胃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也容易患感冒、呼吸道病。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都与卫生不好有重要关系。生活无规律。劳累过度或生活懒散,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玩乐无度,工作学习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能保持正常的一日三餐,也不能做到起居有常,生活毫无规律。还有一些人则是通宵达旦地玩游戏、搓麻将、打扑克、上网
22、聊天,甚至赌博,聚餐酗酒豪饮,没完没了的家庭舞会和卡拉OK,完全打乱了一个人生物钟的自然规律,结果导致身体逐渐衰弱,各种疾病逐渐发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实践证明,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减少疾病、延缓衰老,也是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任何药物和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运动和健康息息相关。滥用药物。指不在医生指导下,随意或不适当地使用一些镇痛剂、镇静剂、抗生素、兴奋剂,补养药等,其中吸毒是最典型最严重的滥用药物行为。有关专家指出,当前药害已成为仅次于烟害和酒害的第三大“公害”。全世界每年死于药物伤害者不下几十万人。为此,欲求健康长寿,必须停止滥用药物,包括滥用补养药品。补药用之不当,
23、也会伤人。不讲究心理卫生。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所具有的特殊的重要地位。比如,强烈的焦虑,长期持续紧张、愤怒和压抑等,常常是心身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的诱发因素,并能使病情加重。又如长期或强烈的劣性精神刺激所引起的恶劣心境(忧虑、哀愁、恐怖等)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容易患癌症。医学实践证明,许多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消化性溃疡、过敏性结肠炎、支气管哮喘、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肿瘤、神经衰弱、抑郁症、精神病、神经性皮炎都与不注意心理卫生有极大关系。成瘾行为。是指个体出现强烈地、被迫地连续或周期地求得某种有害物
24、质的行为,其目的是取得或维持某种特殊的心理快感或避免停用时的痛苦,为此用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现代社会关注的成瘾行为有吸毒、吸烟、酗酒,还有游戏成瘾、电视成瘾、网络成瘾等,无论干什么,一旦成瘾,就会失去控制,忘记吃饭、忘记睡眠、不顾休息、很少运动,长时间沉迷于这种活动,这种成瘾行为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是损害身体的腐蚀剂,成为损害身体,破坏家庭,增加疾病的催化剂。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应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3、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毒品诱惑。毒品违法行为主要包括:非法持有毒品的违法行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违法行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
25、;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的违法行为;非法走私、买卖、运输制毒物品的违法行为。我国有关禁毒的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9月20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了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6年公布、199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等予以处罚。麻醉药品管理办法。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发布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对我国麻醉药品的种植、生产、运输、进出口、使用的管理作了严格的规定。同时还规定了违反该法的处罚措施。精神药品管理办法。198
26、8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对我国精神药品的种植和生产、供应、运输、进出口、使用的管理作了严格的规定。同时还规定了违反该法的处罚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有很多条款内容涉及禁毒的行政处罚问题。规定对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强制戒毒办法。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强制戒毒办法,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制定的一项重要行政法规,对我国依法开展禁吸戒毒工作,教育和帮助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
27、戒除毒瘾,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有关禁毒的刑事法律有: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刑法,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有关毒品犯罪作了进一步规范,是目前我国现行的惩治毒品犯罪最完善的刑事立法。刑法第6章第7节共11条27款专门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处罚。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
28、351条);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第355条)。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作如下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远离毒品,拒绝诱惑,才能走一条健康的人生道路。青少年朋友,请自觉遵守禁毒法律法规,如果有人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你吸毒,你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以免毒魔缠身和让犯罪
29、分子逍遥法外。4、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男女生的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际观察发现:青春期交往范围广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的人,比那些缺少朋友,或只有同性朋友的人的个性发展更完善,情绪波动小,情感丰富,自制力较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拘谨、畏缩,妨碍青少年男女之间的交往;过分热情、随便,又显得轻浮,不庄重,同样是不可取的。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异性交往方式呢?讨论:首先,注意交往方式。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
30、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集体交往,家长放心,老师支持。集体交往的形式各种各样,如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学习小组等。集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娱乐、游戏、竞赛、旅行、小发明、小制作等。其次,要把握交往的尺度。对方约你一同参加某
31、项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观画展、逛书市,这是正常的、公开场合的两性交往,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赴约。女孩子应端庄、坦荡、不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非份之想;男孩子要沉稳、庄重,尊重对方。假如两人互有好感,相处愉快,约会的次数会增多,每次约会的时间会延长,直到两人难分难舍,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和对方在一起。这时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能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不能因为两人的约会,使一方或双方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无暇与家人、同学、亲友相聚。必须有所节制,减少单独在一起的次数、时间,见面时多谈谈学习上的事情,使双方的感情降温。为防患于未然,对于抱着谈情说爱为目的的约会,最好婉言谢绝,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思,放弃对你的追求。但
32、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于纠缠不休,甚至威逼诱吓的人,就要请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们帮助处理了。只要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诚恳对人,热情大方,自尊自重,便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以自身良好的修养和人品赢得异性的尊重和友情。青少年在社会上往往会成为坏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对象,女同学更容易被一些非法之徒侵害。因此,更需要引起高度警惕,有效地保护自己。遇到有人试图非礼的时候,千万不能胆怯、畏惧,要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斥责他们,在气势上把他们镇住、吓跑;或者摆脱他们,返回学校求助老师。对个别动手动脚的非礼行为,要大声喊叫,求助路人,借助群众的力量,制止坏人继续作恶。另外,女同学穿着打扮要落落大方,不要穿过于“露”、“透”的衣服,不要让坏人以为你是轻浮之人。此外,还要对坏人常用下述的一些作案方式、方法有所警惕:(1)伪装身份。冒充警察、某部门人员、水电气暖的修理人员、推销人员等,使你放松警惕,便于他们下手。(2)编造事由。有时坏人谎称他有什么困难,需要你帮助解决,利用你的同情心,使你放松戒备。(3)利益引诱。有时坏人利用你的虚荣、贪财心理,送你礼品和钱物,用小恩小惠使你渐渐地钻入他的圈套。遇到这些情况,脑子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老师和家长的教导,脑子清醒些,以免上当,受到不法行为侵害。受到了性侵害,要尽快告诉家长或报警,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让疑犯逍遥法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