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设备公司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_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滤设备公司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_参考.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过滤设备公司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分析目录第一章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3一、 人力资源及其特点3二、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3三、 员工激励4四、 员工选聘7五、 劳动定额9六、 劳动组织10七、 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11八、 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12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14一、 产业环境分析14二、 必要性分析19第三章 项目简介21一、 项目单位21二、 项目建设地点21三、 建设规模21四、 项目建设进度21五、 项目提出的理由21六、 建设投资估算23七、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3第四章 发展规划26一、 公司发展规划26二、 保障措施27第五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29一、
2、 人力资源配置29二、 员工技能培训29第六章 风险评估分析31一、 项目风险分析31二、 项目风险对策33第七章 SWOT分析35一、 优势分析(S)35二、 劣势分析(W)37三、 机会分析(O)37四、 威胁分析(T)39第一章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一、 人力资源及其特点什么是人力资源?所谓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智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总称。人类社会的生产需要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结合运用,由于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人类社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是为人类服务的。因而,与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主导性、社会性和成长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充分的表现。在社会经
3、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由于其主导性特点,始终处于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因此,要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要优先考虑人力资本的投入需要。由于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和成长性的特点,企业必须基于系统的观点、以开放的视角来认识人力资源,在整合和优化人力资源的同时,挖掘和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这是人力资源有别于其他资源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二、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内容为了有效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整合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关键。就具体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内容而言,包括了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和扩大再生产而进行的
4、人力资源开发、优化配置、使用、绩效评价等诸环节的总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概括地说,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决策。企业必须结合整体发展战略来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并以此确定对各类人员的需求及人员来源,进而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和各项管理政策、制度。第二,人员的招聘与更新。企业必须适时招聘和选聘新员工、支持员工的职业发展,并及时处理员工的离退休及辞退,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人员的配置和组织使用。这是企业资源配置的最重要内容,包括薪资、奖惩、健康、安全等,有时候不仅仅是制度,还有管理者的行为影响。第四,人力资源的评价,包括岗位评价、人员素质测评、员工的绩效考
5、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评价等,以更好地发展企业人力资源,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三、 员工激励激励,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由于需要、愿望、兴趣、感情等内外刺激的作用,使人处于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从管理学角度来说,就是激励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潜在能力是否能得到发挥,工作是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使用配置的客观情况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受到人的主观积极性的影响。影响个人(或集体)的工作成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个人(或集体)的能力、个人(或集体)的积极性、所处的环境条件。企业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激励方法提高人的主观积极性,能把人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大大提高生产力。1.激励理论激励理论大致可
6、以分为三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认为人的劳动行为是有动机的,而动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人的需要包括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两个方面。人的自然需要靠外在的物质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的社会需要则要通过社会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工作成就去满足。因此通过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劳动动机,促使人通过劳动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由于该理论的内容是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研究,所以又称为需要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具体采取行为的心理过
7、程,试图弄清人对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其观点是,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其积极性才能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绝对奖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类理论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以操作性条件反射论为基础,着眼于行为的结果。该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会重复出现;反之,行为则会削弱或消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行为。这类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论”、安德鲁斯的“归因论”等。学习和借鉴这些理论,对领会激励的深刻内涵,形成人员激励的机制,正确运用科学的激励
8、方法,做好人员激励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激励的途径和手段在管理实践中,激励的手段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常用的形式主要是工资、奖金和福利等。科学、公正、合理的工资和奖金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等是达到有效激励的基础,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公平合理的客观的劳动成果评价标准,在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精神激励的主要形式包括表彰与批评、构架共同目标、给予继续发展(培训)机会、改善工作环境、吸引员工参与管理和满足员工的成就感等。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一是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
9、环境条件下,采取恰当的“激励组合”;二是由于二者都以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为目的,所以必须通过人事考核、绩效考评等科学的方法,客观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和工作成果,这样才能收到实效。四、 员工选聘员工选聘包括招聘和选拔两个方面,是企业寻找、吸收那些有能力、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应聘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1.选聘的原则在选聘工作中应坚持计划性原则。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法令、法规和政策,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在此计划引领下,根据人力资源需求的轻重缓急制定分阶段的人员招聘计划。在人力资源招聘计划的统筹下,以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态度,为应聘人员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
10、,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选聘优秀人才的通道。同时,企业必须制定科学而又切合实际需要的岗位用人标准和规范,为严格考核选拔合格人员提供录用的客观依据;必须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体系,保证招聘工作的公正性;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操作程序,使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2.选聘的程序根据人员选聘的上述基本原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一定的程序实施,招聘选拔工作: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提出招聘计划的报告;公布招聘简章,其内容包括招聘的范围、对象、工种、条件、数量、性别比例、待遇和方法等;接受招聘对象报名;进行招聘考试;考试合格的人员进行体检;连同考试材料、体检表、本人档案以及本人
11、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报送企业人事主管;发录用通知书,签订劳动合同。3.选聘的方法人员选聘方法是对应聘者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否将其录用的方法。人员选聘方法主要有三类:背景履历分析法、面谈法、测验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同时采用,都是为了判断一个应聘者是否适合他所应聘的具体岗位,是对应聘者个人素质的综合评价,特别,是较高层次职位(如管理与技术岗位)的应聘者。五、 劳动定额为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必须以劳动定额工作为基础,使人力资源在动态运行过程中与其他资源的配合达到可能的最佳状态。1.劳动定额及其作用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部件、零件)或完成单位工作量
12、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一是工时定额,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产品的某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二是产量定额,是指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产品数量。劳动定额是企业人力资源等许多方面管理工作的基础,具体有:(1)劳动定额是计划工作的基础。企业编制经营计划、作业计划、成本计划等都以劳动定额为依据。(2)劳动定额是合理组织劳动力的依据。它规定了完成各项工作的劳动消耗量,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了数量依据。(3)劳动定额是经济核算的依据之一。企业内经济核算指标的统计、分析、考核等,都要以劳动定额为依据。(4)劳动定额是准确确定员工劳动报酬的重要依据。企业需要按照员工的劳动态度、技术高
13、低、贡献大小来进行考核,付给报酬,而劳动定额就是一个衡量尺度。2.劳动定额的构成和制定方法劳动定额的最基本形式是工时定额。工时定额的制定要以工时的消耗情况为依据。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通常有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等。六、 劳动组织劳动组织就是在合理的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从空间上、时间上和数量上有效地组织起来,使所有人员能协调地工作,并保证在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质资源以及工作时间。1.劳动分工和员工配备企业的劳动分工,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并形成两种性质的工作部门,一是职能部门(主要是管理部门),二是执行部门(主要是生产部门)。职能部门的劳动分工,
14、主要是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需要,形成适当的组织机构和专业分工。例如,分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不同性质的工作机构,各机构内再根据不同内容和要求设置不同的工作岗位。执行部门的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按工艺过程的特点进行分工、按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工、按技术等级的高低分工以及按准备工作和执行工作分工等。企业劳动分工的目的在于合理地配备人力资源。员工的合理配备应满足以下三点要求:(1)要使每个员工的配备,有利于发挥他的技术专长,做到工种对路、等级相适、各尽其能。(2)要使每个员工都有足够的工作量,做到负荷充分、任务饱满、各尽其力。(3)要使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并建立相应的岗
15、位责任制,做到职责分明、分工清楚、各尽其职。2.劳动协作和劳动组织许多员工在同一部门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部门中,有组织地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称为协作。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协作配合,才能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协调而顺利地进行。企业在实行劳动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还必须从空间和时间上建立和健全劳动组织形式,包括作业组织和工作轮班的组织。七、 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人力的供求平衡和总体规划与各项具体计划之间的平衡。1.人力的供求平衡人力供给与人力需求可能出现如下的不平衡:人力不足、人力过剩,以及两者兼而有之的结构性失衡,即某些类别的人
16、力不足,而某些类别的人力过剩。在进行人力的供求平衡时,通常可以采取如下做法:如人员不足,首先在企业内部调剂、提拔;其次可以考虑外部招聘。同时可以采取调整晋升政策、培训开发、职位轮换、任务转包、加速自动化等一系列措施。在人力过剩时,则可组织转岗培训、缩短工作时间、辞退临时工、实行提前退休等,利用多种渠道妥善安置员工。2.总体规划与各项具体计划之间的平衡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通过执行各项具体计划实现的,因此应当将总目标分解为各项具体计划的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决贯彻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保证系统的整体优化。同时,各项具体计划之间也应注意相互平衡协调,例如
17、,人员培训计划与工资报酬计划之间、晋升计划与工资报酬计划之间、人员招聘计划与退休解聘计划之间,等等,都必须相互协调配套。八、 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内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经营计划,确定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各种专业和层次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动情形,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使之与企业的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是有关计划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总体实施步骤及总预算的安排;而人力资源规划所属的业务计划包括人员补充计划、人员使用计划、人才接替及提升计划、教育培训
18、计划、评价及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每一项具体业务计划也都由目标、政策、步骤及预算等部分构成。业务计划是总体规划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目标实现的保证。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产业环境分析坚持增量提升与存量优化并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化、链条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以产业创新抢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制高点,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19、以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共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二)深入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加强对新型专业镇规划指导,把新型专业镇建设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17”“17”工程: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模式创新工程、组织创新工程、集群创新工程、要素资源集约创新工程、产城融合创新工程、生态环境创新工程、人才创新工程。创新工程,打造有统筹、有技术、有活力、有张力的新型专业镇。大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坚持集群发展,龙头带动。以产业链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加强产业协作,培育要素配置
20、更集约、协作关联更紧密的产业集群。推动“一镇一品”与“多镇一品”的专业镇向现代产业集群嬗变,加快构建专业镇龙头企业领军导航、中小企业协同跟进的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着力推动经济区经济发展。坚持区域协作,合力发展。破除行政藩篱和区划限制。以经济区为单位谋划专业镇发展,推进沙溪大涌协同转型升级试点。加速专业镇特色产业的跨区域融合与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开展以火炬开发区总园区为龙头的“一区多园”管理试点,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基地。到2020年,建成6个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市级经济区。(三)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升级,加快由工
21、业强市向工业强优城市转变。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围绕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突出发展高精尖装备。强化要素保障,探索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制度,加快推进锌铁棚升级改造,拓展工业用地空间。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鼓励发展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骨干母机企业。加快推进板芙镇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翠亨新区中瑞(中山)合作产业园建设。统筹推进东部临海、南部滨江、北部沿江沿路、中部环城四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区,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新引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
22、明、光电装备等产业成为新支柱产业。着力在移动互联网、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领域引进、培育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升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打造高端临海产业群、游艇产业集聚区。加大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光电装备与产品制造、生物医药和半导体照明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加强海洋工程装备、航天北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省市共建基地建设。到2020年,形成23个产业链条完整、创新发展水平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实现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转变。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制造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培育一批具有
23、系统集成能力、智能装备开发能力和关键部件研发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支持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制造业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广泛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标准对企业设备、工艺流程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升级。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重点推进化工、电镀、印染、洗水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大力推广应用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有毒有害原料替代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鼓励家用电器、消费电子、五金家具等行业生产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
24、友好为导向的绿色供应链。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培育绿色示范企业。严格园区低碳生产和入园标准,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发展绿色示范园区。到2020年,制造业主要产品单位能源资源消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开展精准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运营维护和在线支持服务,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提供设备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企业分离服务内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鼓励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等新型服务形态。(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工业
25、强基工程,实现中山速度向中山质量转变、中山产品向中山品牌转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企业达到15家以上。深入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技术改造。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推动企业实施以机器换人、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绿色制造等为重点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水平、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推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完善大型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的体制机制,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级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
26、。减轻中小微企业收费负担,促进一批“专精特新”类的中小微企业成长。有效整合资源,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打造若干个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引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监管检查和责任追究。鼓励我市企业主导或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大力推动家电、家具、灯饰、五金等特色产业申请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二、 必要性分析(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
27、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
28、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三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68.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5333.00(折合约68.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67713.35。其中:主体工程39734.92,仓储工程13325.3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8877.65,公共工程5775.42。四、 项
29、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项目提出的理由(一)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二)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三)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
30、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
31、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六、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654.7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2347.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9%;建设期利息271.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5%;流动资金6036.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7%。(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2347.4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9539.4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249.46万元,预备费558.58万元。七、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
32、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51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3442.99万元,纳税总额4048.27万元,净利润5951.8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16%,财务净现值1334.3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54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5333.00约68.00亩1.1总建筑面积67713.35容积率1.491.2基底面积25386.48建筑系数56.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18.122总投资万元28654.762.1建设投资万元22347.482.1.1工程费用万元19539.442.1.2工程建设其
33、他费用万元2249.462.1.3预备费万元558.582.2建设期利息万元271.042.3流动资金万元6036.243资金筹措万元28654.763.1自筹资金万元17591.743.2银行贷款万元11063.024营业收入万元51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43442.996利润总额万元7935.847净利润万元5951.888所得税万元1983.969增值税万元1843.1410税金及附加万元221.1711纳税总额万元4048.2712工业增加值万元14358.9413盈亏平衡点万元21673.81产值14回收期年6.54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4.16%所得
34、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334.31所得税后第四章 发展规划一、 公司发展规划(一)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公司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二)措施及实施效果公司立足于本行业,以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产品日益提升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国内外生产商率先提供多种产品,为提升转换率和品质保证以及成本降低持续做出贡献,同时通过与产业链优质客户紧密合作,为公司带来稳定的业务增长和持续的收益。公司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与产业链企业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模式,再造行业新格局。(三)未来规划采取的措施公司始
35、终秉持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以及膜工艺技术的扎实基础及创新能力,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在近期的三至五年,公司聚焦于产业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在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领域积极布局。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为核心,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独立创新、联合开发、并购和收购等多种方法,掌握国际领先的技术,使得公司真正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二、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在规划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机构积极参与,在技术交流
36、、人才培训、信息沟通、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公众积极性和参与度,凝心聚力推进规划实施。(二)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各方意识积极宣传政策措施,加大组织相关部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宣传作用,通过推广成功示范经验,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三)切实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有意识、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建设等工作;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营造人才施展才能的环境。特别重视对顶尖人才培养和引进,逐步形成以
37、顶尖人才引领、具有开发能力的人才为骨干、具有专业技能人才为基础的“宝塔”型人才结构队伍;建立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机制,保持科技队伍的战斗力和活力;对已有的专业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做好知识更新工作。(四)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与产业政策对接,落实银企对接和产融合作政策,重点扶持企业在核心技术、专有技术、高端新品等方面的开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区域产业提升竞争力。研究制订支持产业发展等各项政策。(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六)营造公平环境构建行业诚信体系
38、,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第五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一、 人力资源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要求,本期工程项目劳动定员是以所需的基本生产工人为基数,按照生产岗位、劳动定额计算配备相关人员;依照生产工艺、供应保障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本期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招聘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生产车间管理工作人员按一班制配置,操作人员按照“四班三运转”配置定员,每班8小时,根据xxx投资管理公司规划,达产年劳动定员354人。表格题目劳动定员一览表序号岗位名称劳动定员(人)备注1生
39、产操作岗位230正常运营年份2技术指导岗位353管理工作岗位354质量检测岗位53合计354二、 员工技能培训为使生产线顺利投产,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应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可分阶段进行。1、生产骨干和技术人员应在设备安装初期进入施工现场,随同施工队伍共同进行设备安装工作,以达到边安装边深入熟悉设备结构,为后期的单机调试和试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2、应在试车前2个月左右时间内,组织主要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分期分批进行理论培训工作,然后在到同类型、同规模工厂进行实习操作训练,以便于调试及生产之需要。3、在设备调试前,给技术人员、操作工人详细介绍本生产线的工艺、设备的特点
40、、操作要点、安全生产规程等。在调试过程中,要在安装调试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指导监督下,熟练掌握各工艺工序的操作,了解掌握各工段设备的操作规程。4、投产前,组织有关技术讲座,使公司技术人员了解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了解项目采用技术的发展情况。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第六章 风险评估分析一、 项目风险分析(一)政策风险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实施后,可以向市场提供需要的相关系列产品,同时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加就业岗位,保障社会和谐,符合国家发展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市场调研分析,该系列产品市场空间大,需求旺盛,竞争力强,同时产品结构合理,产品灵活,因此政策风险很小。(二)社会风
41、险本项目选址地势平坦,市政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便捷,是建设该项目的理想地段。周边无任何文物古迹,矿产资源以烟煤为主,是非生态脆弱区。因此,分析该项目社会风险小。(三)经济风险经济因素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长期存在,影响频率高,交叉作用多见,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合同风险(如合同履约与变更问题,争议与索赔,合同的条款确定等)、建设成本风险(包括涉及到项目的建设成本的融资问题、财务问题、利率与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问题等)、项目的竣工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的进度计划和竣工时间的不确定性)、税收政策的风险(指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内负担的税赋和税率、税种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对于以上各种风险,除非不可抗力的
42、原因造成外,大部分风险是人为可控的,如合同风险、项目竣工风险等通常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严格的程序化控制,其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本节不做分析。其他风险分析如下:1、税收风险:目前及未来几年,由于国家采用的是刺激消费,造福民生的宏观政策,税收应是越来越宽松的,因此,本项目不存在税收风险。2、利率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物价波动风险: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原材料、产品的价格波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风险对本项目 而言,是可以接受的。3、财务风险:就项目财务的评价报告可以看出,本项目的静态与动态盈利能力超过了行业的基本标准,财务评价结果是良好的。(四)技术风险本项目涉及的生产技术为本公司既有技术,生产
43、工艺、检测技术成熟,原材料有稳定供应渠道,生产操作条件温和、易控,产品质量稳定。本项目的技术风险较小。(五)管理风险项目由于管理原因而产生的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影响恶劣,且后果损失巨大,其中多数因管理组织方式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健全或是因疏于对人员的管理教育而产生道德行为风险和职业责任风险。二、 项目风险对策(一)政策风险对策目前,国内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但还需要把握机会,抓住国家目前鼓励符合产业政策项目建设的机会,让项目尽快进入实施阶段。(二)社会风险对策加强与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以期获得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三)经济风险对策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和政治环境对本项
44、目产品市场的影响,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营销策略。另外,企业内部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节能减排,使项目产品成本降至最低限度。同时,与下游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固的销售网络。(四)管理风险对策选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并施以职业道德、修养、能力等综合方面的教育;同时制定合理高效适用的管理程序和制度,杜绝由于管理制度和措施的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的风险。特别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较好业绩和口碑的设计工程公司、监理公司、施工单位,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建设,及时投运。第七章 SWOT分析一、 优势分析(S)(一)工艺技术优势公司一直注重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设备,不断加大自主技
45、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力度,形成较强的工艺技术优势。公司根据客户受托产品的品种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参数,以满足客户需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二)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优势公司围绕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生产理念,依托科技创新,注重从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的优化来减少三废排放,实现污染的源头和过程控制,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和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保障清洁生产,提高三废末端治理水平,保障环境绩效。经过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公司已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
46、的竞争优势。(三)智能生产优势近年来,公司着重打造 “智慧工厂”,通过建立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输送系统,将企业的决策管理层、生产执行层和设备运作层进行有机整合,搭建完整的现代化生产平台,智能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公司的订单管理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在确保满足客户的各类功能性需求的同时缩短了产品交付期,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增强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四)区位优势公司地处产业集聚区,在集中供气、供电、供热、供水以及废水集中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源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集群效应和配套资源优势使公司在市场拓展、技术创新以及环保治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五)经营管理优势公司拥有一支敬业务实的经营管理团队
47、,主要高级管理人员长期专注于印染行业,对行业具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对行业的发展动态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对产品趋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瞻能力。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公司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 劣势分析(W)(一)资本实力相对不足近年来,随着公司订单迅速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产品市场逐步打开,公司对流动资金需求增大;随着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公司对先进生产设备及研发项目的投资需求也持续增加。公司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