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梁山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先立德而后文艺詹福瑞论才与论德在传统思想中是浑然一体的,古代才与材通用,德的本义即以“材质所得”为主,先秦思想家以德为人普遍的抽象,以才为个体的材质,视全面开掘自我材质为成就德性的手段。自政治铨选上,元世祖时,赵天麟上策曾云:“选用之法,莫贵于德,莫急于才”,其中“才德兼全者大丈夫”,而“有才无德者”则被命之曰“小人”。文艺审美的尺度亦然,但凡研讨诗文,在才华要求之外,论诚者为言德,论真者为言
2、德,论诗言志、诗缘情、诗出感兴者皆为言德;追求成教化、厚人伦、美风俗者更是言德,文艺瞩望着德才兼美。谢榛四溟诗话中曾将文才比作舟船,德行比作舵:“心犹舸也,德犹舵也。鸣世之具,惟舸载之;立身之要,惟舵主之大抵德不胜才,犹泛舸中流,舵师失其所主,鲜不覆矣。”意思是才与德不可分,就如同船与舵不可分一样。没有德行保障的创作,就如同舟船失去了舵的掌握,既没有方向目标,更无从把控力度,那么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又如何能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值得关注的是,对创作而言,德并非出于思想稳定需要而“临时从场外租借的规范”,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中,它与文学创作存在着根本的关联。德才兼美是创作传世的重要条件
3、。创作依托文才,但才高八斗也难免千秋淹没,原因诸多,其中道德是作品能否进入主流传播从而获得赏鉴并流传的先决条件。德才兼备,也是艺术审美的内在需要。众所周知,文艺作品并非文艺形式与道德内容的机械叠加,道德不会成为低劣艺术毛坯的点金石,文艺自然更不能简化为道德的传声筒。文艺之所以离不开道德,是因为通过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扩胸襟,能直接影响主体文才的发挥:德修则刚健不馁又葆华养和,才气自然轩举;德修则民胞物与,家国关情,而非风花雪月的自我沉醉,也非讨好“窄众”俗趣的沉湎,才情自然雅正;德修则审己有度,察物有道,能够超越一己功利、超越一时迷障,才思自然阔达这并非是今人应景的花腔,而是古人在长期文艺实
4、践中早已勘透的真知,诸如论书:“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作字先做人”;论画:“学画者先贵立品”;文学自然概莫能外,刘熙载一言以蔽之:“诗品出于人品”。对于具有文才的作家而言,德立则文明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的艺术臻达顶峰的必由路径”。当下生活中,不乏禀赋非凡的作家、演员,但其中少数人对一些强化自我修养的忠告不以为然,究其根源,在于他们偏执地认为论修养就是对才华的钳制,没有真正理解才德之间从社会意义到美学意义的深刻关系。无论何时何地,凡为文人,“先器识而后文艺”可以视为才德关系的公论。(摘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30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才与材
5、相通,把全面开掘自我材质看作是成就德性的手段。B. 德是艺术审美的内在需求,也是艺术毛坯的点金石。C. 在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中,德与文学创作存在着根本的关联。D. 自我修养是对自我才华的钳制,这一观点带有普遍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认为德与才是浑然一体的,文章开篇就亮出了这一观点。B. 文章针对现实中的偏见多次强调立德在先的重要性。C. 为论证德与才的关系,文章运用了引证、喻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样式,论述了德对才具有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舵师失其所主,鲜不覆矣”论证了德对才的主导作用。B. 道
6、德是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否流传开来的先决条件。C. 修德至关重要,无论论书、论画还是论诗,均离不开德。D. “先器识而后文艺”仍是当下文人创作的公论。【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先秦思想家”“视全面开掘自我材质为成就德性的手段”,而非“古代”,概念范围扩大了;B项,原文是“道德不会成为低劣艺术毛坯的点金石”,反过来说,就
7、是“道德会成为优秀艺术毛坯的点金石”,选项说“是艺术毛坯的点金石”,概念范围扩大了;D项,原文是“少数人”“认为论修养就是对才华的钳制”,那么这一观点就没有“普遍性”。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文章运用了引证、喻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说法错误,文章没有用“对比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
8、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道德是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否流传开来的先决条件”说法错误,原文是“道德”是“进入主流传播从而获得赏鉴并流传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虽然流传但没有进入主流传播的不在此列。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
9、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10、”“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鞋孙如静我七岁之前是没有鞋穿的,我们兄弟三人,只有上学的哥哥有鞋穿。我和弟弟常年都是赤着脚走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双脚冻得像两只透明的水晶萝卜一样,也只能在火盆边烤一烤,取取暖。七岁那年,我终于上学了,母亲没能给我买上一双新鞋,而是把哥哥的旧鞋洗干净了,补了补。我觉
11、得很委屈,偷偷哭了一个晚上。为了不让母亲难过,第二天,我穿着那双旧布鞋走出了家门。一路上,我看到很多同学踏着五颜六色的鞋,背着各式各样的书包欢欢喜喜地走进学校,我低头看看自己脚上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布鞋,悄悄把它脱了下来,塞进了书包。从那天起,我得了一个外号赤脚大仙。那时候,街上流行白球鞋,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穿上一双白球鞋特别让人羡慕。我偷偷去百货商店看过,一双白球鞋要3块8毛钱。这个数字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只能望“鞋”兴叹了。接着,一条新的制度出来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穿上球鞋上体育课。那段时间,母亲生病住院已经花了家里一大笔钱,我实在无法再张嘴要钱了,一双白球鞋让我整天萎靡不振。
12、一天,我当值日生,在打扫讲台的时侯.看到地下散落的粉笔头,心中有了一个好主意。我把所有的粉笔头收集起来,涂在我的布鞋上,黑布鞋变成了白布鞋。心想,都是白色的谁会注意看呢?再说了,我站在最后一排,老师也不会注意到我的。就这样,我混过了两节体育课。这招儿并不是很管用,白粉末在黑布鞋上很容易褪落,所以要经常给黑布鞋上色,否则一褪落就容易被发现。一天下午,我在捡粉笔头的时候被班上的一个同学发现了。他大声喊:“抓小偷啊,有人偷粉笔了。”我听后,被吓坏了,手中的粉笔头纷纷落在地上,他的叫声引来了好多同学。大家把我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小偷,小偷,学生随便拿粉笔头也不可以,因为那是公共财产。”我红着脸,
13、低着头,不敢争辩。大家捡起地上的粉笔头,纷纷向我砸来,我顿时成了同学们射击的靶子。这时,教物理的李老师来了。他看了看这个场面,严肃地说:“这位同学不是小偷,是我让他帮忙收集粉笔头的,他是在帮老师做好事呢。”李老师的一句话解救了我,在同学们半信半疑的目光中,李老师牵着我的手离开了教室。李老师带我来到了他的宿舍。“为什么收集粉笔头呢?”李老师问我。我什么也没说,红着脸,从书包里掏出那双褪去白色的黑布鞋。看到这双鞋,再看看我那双满是尘土的脚,李老师什么也没说,而是打来一盆水,让我把脚洗干净。不知什么时候,李老师拿出一双白球鞋放在我眼前。“穿上试试吧。”李老师说。这双白球鞋和我脚上的布鞋差不多大小,球
14、鞋虽然有些旧了,但是和我这双满是补丁的黑布鞋相比就像白天鹅和丑小鸭。我小心翼冀地穿上,生怕弄疼了它。真合适啊,仿佛是为我专门定制的。我试着走两步,真舒服,如果赛跑,我肯定能得第一名。 “送给你了。”李老师说。我离开的时侯,给李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下午的体育课上,列队报数的时侯,我第一次大声喊:“到!”一双白球鞋让我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这双鞋我一直穿了半年多,直到母亲的病好转以后,可以做一些活计,家里条件慢慢好转,我才终于拥有了一双真正属于自己的白球鞋。那天,我把那双白球鞋洗干净后,准备拿去还给李老师。给我开门的是一个与我年纪一般大的男孩子。他笑眯眯地说:“我爸不在,给我吧。”我把鞋递给他的同时,
15、却看到他脚上穿的正是我那双破旧不堪的黑布鞋。(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1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鞋为线索展开叙述,情节为:“穿旧鞋涂旧鞋送球鞋还球鞋”,表现了我少年时的一段特殊经历,体现了贫穷给我幼年留下的深深的精神创伤。B. 我要上学了,没有新鞋,穿着旧鞋上学,最后宁可打赤脚,体现了我既感到委屈,又懂事,还略微有点虚荣的性格。C. “我”用粉笔涂布鞋一事,既体现了我没钱买球鞋的窘迫之状,又表现了“我”想蒙混过关的侥幸,儿童心理跃然纸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李老师将他儿子的鞋让我穿埋下伏笔。D. “望鞋兴叹”一词,运用了仿词的修辞,形象
16、地写出了“我”不能买球鞋的惋惜之情,以及想得到一双球鞋的极度渴望,语言幽默风趣。5. 文章标题是“鞋”,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鞋”这一物象在全文中蕴含的深意。6. 文章结尾一段有何效果?请具体赏析。【答案】4. C 5. (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情节;(2)以小见大,俗话说,“脚上没鞋穷半截。”鞋,是小时候贫穷生活的缩影。(3)通过解困、送鞋这些小事反映李老师的高尚情操,对我无私的帮助,体现了人性中善良的光辉;(4)文章通过成长经历中一件小事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后来产生的影响。 6. (1)暗示李老师家庭也不富裕;(2)李老师的儿子深受父亲影响,不爱慕虚荣,生活简朴,助人而不骄傲,心
17、境平和;(3)侧面反映了李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理念,以及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4)照应前文11段李老师送我球鞋的情节;(5)两双鞋在此处重新交织会面,隐晦地表现我心灵的升华。【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欣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也为下文李老师将他儿子的鞋让我穿埋下伏笔”
18、说法错误,不是埋下伏笔,而是做铺垫,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发展蓄势。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手法。伏笔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
19、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题要求具体分析文章标题“鞋”这一物象在全文中蕴含的深意。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围绕“鞋”开展开,开头写自己穿旧鞋,体育课需要穿球鞋,自己家里穷,买不起,就用粉笔头把黑布鞋涂成白色。被同学发现自己捡粉笔头,同学认为“我”是小偷,偷粉笔头,粉笔头是公共财产。物理来上课看见后帮“我”解围,说“我”捡粉笔头是他让帮忙收集的,“我”是在做好事,帮 忙。然后把“我”带到他家,了解情况后,送“我”一双干净的旧球鞋。“我”高兴地穿着球鞋上课。半年后,家里情况好转,“我”拥有了一双自己的球鞋。“我”把老师送“我”的球鞋洗干净,送到老师家里。给“我”开门的是一个和“与我年纪一般大的男孩子
20、”,男孩子说他爸不在家,让“我”把鞋子给他。在“我”把鞋子递过去的时候,“我”看见男孩脚上穿的是我那双带补丁的黑布鞋。由此可见文章是通过“鞋”来组织材料安排情节的,“鞋”是全文的线索。通过写小时的“我”没有鞋穿,只有上学的哥哥穿鞋。当“我”上学时没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鞋,穿哥哥穿破的旧鞋。上体育课要求穿球鞋,“我”家里困难买不起,就用粉笔把黑布鞋涂白。通过“鞋”充分体现了“我”小时候的贫穷生活。在“我”为把涂黑布鞋涂白上体育课捡粉笔头被同学发现时,物理老师帮我解围,了解了情况后,在自己生活苦难中把自己孩子的球鞋送给“我”,反映了李老师的高尚情操,对我无私的帮助,体现了人性中善良的光辉。答题时,注意
2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段落作用能力。文章段落作用,可以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具体赏析文章结尾一段有何效果。这是考查分析尾段作用能力。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主要有: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内容或文章题目或前文内容,升华主题,突出人物形象,引发读者的思考联想,表达某种情感。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文尾段写“我”半年后终于有了一双属于自己的新球鞋,就把李老师送我的球鞋洗干净还给老师。来到老师家,给“我”开门的是一个和“我”年纪一样大的男孩,男孩笑眯眯地告诉“我”他爸爸不在家,让“我”把鞋子给他。“
22、我”递鞋子给男孩时,发现男孩的脚上正穿着“我”那双带补丁的黑布鞋。这里安排李老师的儿子一个和我年纪一样大的男孩给我开门,照应了前文第段李老师拿出一双白球鞋和我脚上的鞋差不多大小,“我”穿上感觉“真合适啊,仿佛是为我专门定制的”。结尾写“我”看见李老师儿子脚上穿着“我”的那双打着补丁的黑布鞋,暗示李老师家也不富裕,可就是在这样不富裕的情况下,把儿子的球鞋送给“我”,突出了李老师的形象。爸爸把孩子仅有的球鞋送给了学生,让孩子穿学生打补丁的布鞋,当孩子知道面前的人是穿自己鞋子的那个学生,还能笑眯眯地和的学生说话,一个说明孩子深受父亲影响,不爱慕虚荣,生活简朴,助人而不骄傲,心境平和,具有和父亲一样的
23、舍己为人的精神;还一个说明李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教育理念。【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文章的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人物(景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景物)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一直以来对于网约车等新兴业态持有相对宽容的态度,尤其在拿不准其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时,往往会对创新保持一定的政策模糊,以便“让子弹飞一会儿”。事实证明,网约车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让社会空闲资源得以重新组织和优化使用,这为网约车赢来了生存空间。然而,当其发展中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放大时,就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此次各地方出台新政的背景中,“安全”与“拥堵”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关键词。一方面,网约车司机数量急剧膨胀,行业恶性事件开始频频见诸报端,人们心中权衡便利与安全的天平正在渐渐倾向后者;另一方面,在一线大城市已近饱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
25、有城市数据显示,近两年拥堵程度的增加与网约车的发展呈现正相关,这在分城施策时是不可能不考虑的因素。显然这不再是一个该不该监管的问题,而是一个该如何监管的问题。(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9日有删改)材料二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达2.36亿人,同比增幅超40%。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作为“互联网+交通”的创新业态,网约车解决了传统出行的很多痛点,逐渐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刚需。但急速生长下,泥沙俱下,监管滞后,网约车市场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在所难免。“除了个人信息安全、行车安全、资费合理性等问题外,保险、乘客司机纠纷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
26、,很多网约车没有商业保险或者购买家庭自用性质的保险,出现交通事故后消费者无法到保险公司索赔。(人民日报2020年05月10日有删改)材料三5月6日晚间,空姐李某珠在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了一辆顺风车赶往市内后遇害。郑州市办案民警对媒体表示,作案人员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有凶器,仍在潜逃中,警方正在抓捕。5月10日,郑州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网约车司机刘某华(男,27岁,郑州航空港区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经专案组用技术手段追踪,显示嫌疑人刘某华作案后弃车跳河,现警方正在相关区域全力展开搜捕。5月11日,在警方通报的疑犯刘某华落水地点,发现了一具尸体,疑似嫌犯。具体确认还需要待打捞出来以后做DNA鉴定。同日,
27、滴滴平台发布消息称,自5月12日零点起,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停业自查整改一周;其他平台业务对全量司机全面审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情况;运营及客服体系全面整改。(检察日报2020-05-12有删改)材料四交通运输部:网约车司机无证上岗或被列失信黑名单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今日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未取得平台、车辆、驾驶员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驾驶员,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且6个月内仍拒不改正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
28、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发生上述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失信主体,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直接列入“黑名单”。(新华网2020-05-11节选)7. 下列对材料中有关网约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网约车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使人们不再倾向于出行的便利,而更注重出行安全。B. 因为政府的模糊政策,给网约车的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有城市数据显示,网约车的发展壮大是造成城市拥堵的关键因素,对其监管势在必行。C. 网约车行业快速发展,保险、乘客司机纠纷问题不断,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的出现,这使得监管部门开始认真考虑网约车的商业保险问题。D. 郑州警方组织的打捞人员发现了杀害空姐李某珠的疑犯滴滴
29、司机刘某华尸体同日,滴滴官方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平台停业自查整改措施,反映了平台的亡羊补牢之举之及时。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生业态,我国一般一开始会对其保持一种模糊态势,以便把握他的发展和影响。B. 材料二显示,由于网约专车发展太快,急速生长,导致泥沙俱下,市场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C. 空姐被害以及2020年的深圳24岁女性网约车被害案告诉我们,女性在乘坐网约车时,比较容易受到侵害。D. 可以预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其中对于进入失信黑名单司机联合惩戒这一举措,将大大减少网约车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9. 网约车司机违法事件频频发生,
30、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司机身上存在伤害隐患,请你从网约车平台建设的角度,对想成为网约车的司机提出一些约束性建议。【答案】7. B 8. B 9. (1)取得驾驶证并满3年驾龄;(2)身体健康无残疾及其他影响工作的重大疾病(3)没有交通肇事犯罪、吸毒、酒驾、暴力犯罪等记录;(4)考核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5)不得将车辆出租给别人运营;(6)车辆保险手续齐全;(7)遵守所在城市政府的相关法规;其他合理建议(回答本问题,既可以结合所给材料,也可以根据事理推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31、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中有关网约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网约车的发展壮大是造成城市拥堵的关键因素”说法错误,原文说“是不可能不考虑的因素”,并非就是关键因素。故选B。【8题详解】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
32、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B项,“由于网约专车发展太快,急速生长,导致泥沙俱下”说法错误,原文说“急速生长下”,并不一定是泥沙俱下的原因。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网约车司机违法事件频频发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司机身上存在伤害隐患,要求你从网约车平台建设的角度,对想成为网约车的司机提出一些约束性建议。筛选信息时,注意题干要求“司机身上存在伤害隐患”“从网约车平台建设的角度”“对想成为网约车的司机”“提出一些约束性建议”。回答本问题,既可以结合所给
33、材料,也可以根据事理推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根据阅读材料回答,通读所给的材料,可以却答题区域是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这三则材料,仔细阅读这几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除了个人信息安全、行车安全、资费合理性等问题外,保险、乘客司机纠纷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但急速生长下,泥沙俱下,监管滞后,网约车市场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在所难免”“很多网约车没有商业保险或者购买家庭自用性质的保险,出现交通事故后消费者无法到保险公司索赔”“其他平台业务对全量司机全面审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情况”“网约车司机无证上岗或被列失信黑名单”“驾驶员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网约车经
34、营活动,情节严重的驾驶员,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且6个月内仍拒不改正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发生上述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失信主体,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直接列入黑名单”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对想成为网约车的司机提出一些约束性建议。【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
35、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
36、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台已燔,游已夺矣。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
37、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选自战国策,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B.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C.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D. 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
38、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尝君田氏,名文,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又称薛公。与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B. 寡人秦始皇以前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后来成为天子的谦称。C. 百乘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是人们出行的工具,一辆为一乘;百乘,即指百辆车。D. 歃盟又称歃血为盟。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泛指发誓订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
39、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孟尝君认为必须向诸侯求援。B. 孟尝君分析说,如果赵王不借兵,秦魏就会结盟,赵国就会直面秦国,失去屏障。赵王权衡利弊,答应了孟尝君。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孟尝君以假设秦魏结盟的不利劝说动了燕王。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那时候燕国就会危在旦夕。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2)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我献给大王有利的计谋,可大王不用我的忠心计策,那么我只得请求离开了。
40、(2)如果燕国不援救魏国,魏王就会割地屈膝求和,把半个魏国献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赵之兵”“魏之兵”“赵”“岁”“民”,虚词“之”“于”“也”“然而”“而”,“非能强于魏之兵”和“非能弱于赵也”结构相似,“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和“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结构相同,再结合本句意思:赵军并不比魏军强,魏军并不比赵军弱。可是赵国年年太
41、平无事,百姓也不见年年死亡;相反魏国年年战乱,百姓年年有死亡的,这是为什么呢?句子可以断开为: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故答案为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此处指战车。通观全文也可以看出,各国派出的也都是战车。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
42、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应是秦军从魏国撤退以后,魏王率领韩、魏大军,又从西边借来秦军,再联合赵军,用四国联军去攻打燕国。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
43、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效”,献给,献出;“便”,指有利的;“效便计于王”,向大王献出有利的计谋,或者:献给大王有利的计谋;“忠计”,指忠心计策;“用”,采纳,采用;“文”,是田文自称;“请”,请求;“行”,指离开;“请行”,请求离开。(2)中的“而”:连词,表假设,如果;“救”,援救;“折节”,指屈膝求和;“以”,把;“国之半”,半个国家,指半个魏国;“与”,给,献给;“去”,离开,这里指撤退。【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
44、“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秦国准备攻打魏国,魏王听说以后,晚上会见了相国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准备攻打魏国,您为我出谋划策,该怎么办?”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那么国家可以保全。”魏王说:“我希望您为我走一趟。”并郑重地为他准备好一百辆战车。 孟尝君到了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借兵来救魏国。”赵王说:“我不能借。”孟尝君说:“敢来向大王借兵的,是忠于大王的人啊。”赵王说:“可以听听你的道理吗?”孟尝君说:“赵军并
45、不比魏军强,魏军并不比赵军弱。可是赵国年年太平无事,百姓也不见年年死亡;相反魏国年年战乱,百姓年年有死亡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在西边成了赵国的屏障。如果赵国不救魏国,魏国就要与秦国结盟。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赵国将年年有战乱,百姓将年年有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啊。”赵王答应借兵,于是为魏国派兵十万,战车三百辆。 孟尝君又到北边去拜见燕王,说:“以前公子曾邀约魏国和燕国结为盟国。现在秦国准备攻打魏国,希望大王能救援魏国。”燕王说:“我们连着两年收成不好,如果又要行军数千里去援助魏国,可怎么办呢?”孟尝君田文说:“行军数千里去救人,这是国家的大利。现在,魏王一出国门就可以看见秦
46、军,即使想要行军数千里去救人可能吗?”燕王还未答应借兵,田文接着说:“我献给大王有利的计谋,可大王不用我的忠心计策,那末我只得请求离开。我担心天下将要发生大的变化呀。”燕王说:“大变化我能够听听吗?”田文说:“秦国攻打魏国,还没能完全攻占魏国(的时候),(魏国)游观的高台就已经被焚烧了,国君宴乐射猎的离宫也被占领了。如果燕国不援救魏国,魏王就会割地屈膝求和,把半个魏国献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秦军从魏国撤退以后,魏王率领韩、魏大军,又从西边借来秦军,再联合赵军,用四国联军去攻打燕国,大王还有什么好处呢?当魏、秦、韩、赵四国联军兵临城下之时,到底是行数千里去助人有利呢?还是出燕都南门就看见四国联
47、军有利呢?四国兵临城下,燕国和四国相距已很近了,运输也方便了,这个时候,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可以走了,我听从您的(建议)。”于是为魏国派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随田文。 魏王非常高兴,说:“您借来燕、赵军队很多,而且又快。”秦王十分害怕,便向魏国割地求和,于是魏国归还燕、赵的军队,并加封田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14. 以下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
48、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题目是“夜雨”,而全诗无雨字,以雨打芭蕉叙出气候,雨点清晰而杂乱,与旅人的情绪自然和谐地共鸣起来,创造了无限凄凉的环境。B. 此曲采用了侧面描写、叠词、用典等手法,尤其是叠字的运用,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给人以回环复沓、一咏三叹之感。C. 秋雨之夜,作者窗前下棋,看着连绵不断的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点点秋雨唤起了作者无法断绝的缕缕愁苦,从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D. “落灯花,棋未收。”与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意相同,都表达出了诗人的孤苦之情。15.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答案】14. C 15. “叹”字和尾句“都”字,高度概括了作者要抒发的三种情感:(1)“叹新丰逆旅淹留”,用典,抒发了作者在外漂泊十年的羁旅孤寂愁思。(2)“枕上十年事”,表达滞留北方十多年、穷途潦倒、仕途多艰、功名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