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青藏地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青藏地区.ppt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最大的湖青海湖,羊八井,沱沱河大桥,可可西里保护区,搓衣板路,蓝天下的布达拉宫,藏狐,雪豹,青稞酒,牛羊肉,交通,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小思考: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青藏地区的隆起过程。,按照板块构造理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在地质史上曾经是一片海洋,由于北移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作用,导致古海底地层向上隆起,抬升为陆地,周边板块边界处地层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内部地层叠加隆起为高原。,区域探究1:青藏高原的形成及影响,阅读图文资料,思考问题。 当我们在浙江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 3000 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
2、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其原因是,(1)如果你是一名地质工作者,你应该寻找什么证据来证明青藏高原是由古海洋隆升为高原的?,寻找沉积岩和沉积岩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当时的青藏高原还处于夷平面低地状态,后来青藏高原逐渐隆起,改变了亚洲、非洲乃至世界的气候环境。 科学家普遍认为,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形势,导致了地球上最强大的季风系统的发生,并对北半球的环流产生重大影响。,阅读图文资料,思考问题。 当我们在浙江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 3000 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其原因是,当时的青藏高
3、原还处于夷平面低地状态,后来青藏高原逐渐隆起,改变了亚洲、非洲乃至世界的气候环境。 科学家普遍认为,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形势,导致了地球上最强大的季风系统的发生,并对北半球的环流产生重大影响。,(2)根据材料和图4,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加强作用。,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西风分为两支(南支西风和北支西风);夏季,南支西风与西南季风结合,加强了夏季风;冬季,北支西风与西北季风结合,加强了冬季风。 青藏高原面(4000 米高度)成为夏季的“炎热”中心,在该高度上,夏季气流上升,高原与东亚之间形成一热力环流,加强了夏季风强度。,阅读图文
4、资料,思考问题。 当我们在浙江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 3000 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曾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其原因是,当时的青藏高原还处于夷平面低地状态,后来青藏高原逐渐隆起,改变了亚洲、非洲乃至世界的气候环境。 科学家普遍认为,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形势,导致了地球上最强大的季风系统的发生,并对北半球的环流产生重大影响。,(3)分析说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西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阻挡海洋水汽深入,由湿润变得干旱,温差增大; 内流区域扩大,河湖水量变小; 植被变得稀少,耐旱性增强; 风力作用加强,
5、风力地貌广布等 。,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资源,灌木,草地,荒漠草原,forest,shrub,meadow,steppe,desert,wetland,森林,荒漠,湿地,1.说出上述图例的含义。,区域探究2: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景观,高山草原,又称高寒草原,草地的一种类型。,高山荒漠,高山草甸又称为高寒草甸。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种草地类型。,高山灌丛,灌木,草地,荒漠草原,forest,shrub,meadow,steppe,desert,wetland,森林,荒漠,湿地,2.说明青藏地区年降水总量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1.说出上述图例的含义。
6、,青藏高原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东南部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谷地北上,随地形抬升多地形雨。,3.说出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降水较少,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区域探究2:青藏高原气候,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冬季几乎不受冬季风的影响;夏季因地势高,气温低。,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日照长、辐射强,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日光城”拉萨,降水较少,地域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干季多大风,独特的高寒气候,5.找出青藏高原的主要湖泊与发源于青藏地区的主要河流。,6.说出青藏地区
7、被称作是“中华水塔”的原因。,冰雪融水,河湖,退缩,减少,退化,沙化,融化,4.说出青藏高原的主要土壤类型。,草甸土 寒漠土,“中华水塔”的危机及保护,大江源头,盐湖星罗棋布,“固体水库”,“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区,以巴颜喀拉山为界,被分为内流区和外流区,外流区域又分属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东部地区河流并流、河网密集,北部地区为河源区。,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 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而且高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大山脉。 气候:主要是高原山地气候。高: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高山,大都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寒: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河湖:是许多大江大湖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高、面
8、积最大的高原湖区。其中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土壤:草甸土 寒漠土 植被: 资源: 太阳能:本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的透明度好,水汽含量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我国太阳能辐射最多的地区。拉萨因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被称为“日光城”。 地热:本区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下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水和水能: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在雅鲁藏布江和黄河等河流的峡谷地段,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目前开发甚少。 矿产资源:青海省西
9、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被称为“聚宝盆”。在察尔汗盐湖建起了我国最大的钾肥厂。,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区域探究3:青藏高原的农业,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夜雨的原因。,山地降温较快,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抬升谷地暖空气水汽上升,水汽遇冷易凝结致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合称“一江两河”(图1),为西藏“三大粮仓”。“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除了青稞、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外,近年来利用温室栽培和地膜保温,大力发展种植黄瓜、西红柿、火龙果、花卉、菌菇等经济作物,在雪域高原实现了蔬菜自给、瓜果飘香,1.“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
10、籽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籽粒大、品质优、单产高,分析其自然原因。,海拔高,气温低,作物生长周期长; 大气稀薄,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积累; 气候温凉干燥、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生长周期长,品质优的原因,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壤:,水源:,技术,优良品种,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其它:,富含某微量元素,水质好,无污染,病虫害少,微专题-农产品品质,降水少;气温低;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答题术语 1.(纬度高或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作物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较多。 2.(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3.(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11、。 4.(气候寒冷或气候干燥,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产品无污染。 5.(位于河流源头或高山冰雪融水),水质好。 6.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产品品质好。 7.开发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自然环境优良。,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合称“一江两河”(图1),为西藏“三大粮仓”。“一江两河”河谷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除了青稞、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外,近年来利用温室栽培和地膜保温,大力发展种植黄瓜、西红柿、火龙果、花卉、菌菇等经济作物,在雪域高原实现了蔬菜自给、瓜果飘香,2.简析西藏粮仓集中分布在“一江两河”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地处藏南,纬度低、海拔低,
12、热量条件较好,生长期较长; 冬季不受寒潮影响,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深入河谷,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越; 河谷沿岸土壤肥沃,耕地分布集中,灌溉水源充足。,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地形平坦,有利于农耕; 河流带来冲积物,土壤深厚肥沃; 河流出山口,水源较充足; 气候干旱,温差较大,病虫害少等。,1.分析新疆地区冲积扇区域农业生产 的优势自然条件。,2.简析新疆地区大多数农业生产分布于 山前冲积扇的原因。,河流带来冲积物,土壤深厚肥沃; 河流出山口,水源较充足;,3.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简析新疆冲积扇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气温
13、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 气候干旱,温差较大,病虫害少等。,区域链接:西北地区,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是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3100米,与其它盐湖不同,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白雪皑皑的高山和种类繁多的草地间。湖面似镜子一样反射天空景色,被旅客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境”,湖畔放牧的茶卡羊品质优良,羊肉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自古冠以“贡羊”之誉。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流通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像茶卡羊这样的绿色食品未得到充分开发,2016年10月31日“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以利用“互联网+”快车,加快绿色产品市场化,网络化步伐,尽快走出青海。,真题演
14、练,(1)简述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2分),(2)分析茶卡盐湖形成“天空之境”的原因。(3分),(3)分析茶卡羊品质优良的原因。(3分),(4)分析“中粮茶卡羊生态养殖基地”挂牌对从茶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4分),茶卡盐湖地处柴达木盆地,地势低洼,积水汇入后不能排泄,导致盐份汇聚;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晴天多;人类活动少,水质洁净;固液并存,水面反射率高。,茶卡羊生活在盐湖附近,所吃牧草等植物种类多且富含矿物质和天然盐分;饮用冰川融水和含有矿物质的无污染的水;气温低,生长周期长。,将茶卡羊绿色、高品质的产品推向市场,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保护高
15、原生态又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3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2分),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
16、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摩擦力小;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损害通信设备。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设置草方格沙障。,(2019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
17、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图5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4分),(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2分),(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2分),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内流水
18、系变成外流水系,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 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2015新课标卷1)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
19、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
20、,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2015新课标卷1) 近年来,滑雪、登山、
21、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图9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2014新课标卷1)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2、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2014新课标卷1)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2016海南卷)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