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 列侯纷争与华夏认同1、 国家状态(1)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将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称为“春秋五霸”。(2)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赵、韩、魏三家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3)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 2、民族关系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农业(1)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了推广(2)
2、水利灌溉工程得到了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2、工商业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在各地涌现。3、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主要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3)历史影响: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孔子和老子1、 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儒家学派创始人。(2)核心观念是“仁”,主张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3、,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礼乐制度(3)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相传整理了五经。他的弟子将其主要思想和言论整理成了论语。2、老子(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2)本原论:“道”,追求天人合一,主张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辨证法,揭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3、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各国统治者招揽并重用人才,士人的活动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2)主要内容:(
4、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练习题1、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
5、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5、材料一:秦孝公
6、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 (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答案一、 列侯纷争与华夏认同1、国家状态(1)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将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称
7、为“春秋五霸”。(2)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赵、韩、魏三家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3)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 2、民族关系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农业(1)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了推广(2)水利灌溉工程得到了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2、工商业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在各地涌现。3、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
8、主要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3)历史影响: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孔子和老子2、 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儒家学派创始人。(2)核心观念是“仁”,主张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礼乐制度(3)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相传整理了五经。他的弟子将其主要思想和言论整理成了论语。2、老
9、子(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2)本原论:“道”,追求天人合一,主张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辨证法,揭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3、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各国统治者招揽并重用人才,士人的活动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2)主要内容:(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练习题答案1、 A2、 B3、 A4、 D5、【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