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的起源-古罗马资料汇编 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文明的起源-古罗马资料汇编 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pptx(1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欧洲文明的起源 古罗马资料汇编,征服者的世界遗产,从西方到东方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从过去到现代征服者的世界遗产,从城邦到帝国古罗马的扩张史,公元前9世纪,城邦时代,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罗马帝国分裂,395年,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从城邦到帝国古罗马的扩张史,地理环境,罗马坐落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第伯河谷,意大利则居于地中海周边地区的中心。这一地理位置对罗马后来的扩张十分有利。 地中海盆地各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差别不大,周围的欧、亚、非三大洲由海路连结;夏季的贸易风有力而不疯狂,便于船舶航行,而沿岸的岛屿是良好的导航标志。地中海
2、被罗马人称为“我们的海”,是罗马帝国重要的交通途径。充沛的日照和干燥的夏季有利于橄榄、无花果和葡萄这三种当地主要果树的生长;橄榄油是重要的食品和日用品。相对贫瘠的土地促成比较重视精耕细作的农业,但畜力、水力和风力都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耕作基本上靠人力。 意大利是地中海地区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一部分。这里的夏季比其他地方要凉快湿润一些;亚平宁山脉穿越整个半岛,河谷和火山灰覆盖的地区土地肥沃;山间草场丰美,畜牧业发达。比起西欧较北地区的法国和英国,意大利的可耕地在国土总面积中的比例要小。铜和铁是主要的矿产资源,满足了工具和武器制造业的需要。多山的地势妨碍了陆路交通,也迫使罗马人后来重视修建道路。北部
3、的阿尔卑斯山多隘口,迁徙的民族可以由此进入,但大规模的外族入侵要到罗马帝国晚期才发生。古代意大利无深水良港,但漫长的海岸线、居于地中海中部的位置和作为罗马帝国政治中心的地位仍然使之成为海上交通的枢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罗马建城的传说,关于罗马的起源有许多传说。一说是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罗马”之名来自罗慕路斯,他和他的孪生兄弟勒摩斯与战神马尔斯有血缘关系。因为是私生子,罗慕路斯被扔进第伯河,神灵把他救起,还让一头母狼喂养他。长达后,罗慕路斯建立了罗马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作家荷拉尼库斯提供了关于罗马起源的另一种说法,认为特洛伊王子伊尼阿斯是罗马的创立者。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人也接受了
4、特洛伊人建城的观点,把罗慕路斯和伊尼阿斯两个传说结合在一起。近现代的考古发掘证明,罗马所在地区要到铁器时代(公元前1000年以后)才有稳定和比较密集的农牧居民点,而伊达拉利亚文化到公元前7世纪前半期在当地已占主导地位,传说中统治罗马的第一个伊达利亚国王塔克文据说也是在这一时期获得王位。公元前1世纪中叶的罗马作家瓦罗推算罗马城建立于公元前753年。这一年代为罗马人普遍接受。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罗马历史纪年开端,早在新时期时代末期,罗马地方就有居民生活。(经过青铜和铁器时代,大量外来移民进入罗马地区,包括伊达拉利亚人)。公元前8世纪,罗马居民普遍适用铁器,经营农牧业,他们居住村落散布于罗马
5、诸山岗之巅,以墓地和自然屏障为界限,彼此隔离,各自组成公社。到公元前7世纪,分散的山村公社逐步走向联合。,由于受到伊达拉利亚文明的影响,罗马社会经济出现高涨,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城市。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造住房,使罗马面貌焕然一新,真正成为城市。随着城市的兴起,山村公社联合趋势终于发展为以罗马城为核心的范围广泛的统一运动,从而奠定了罗马城市国家的基础。 罗马建城之前,各氏族部落处于分散状态,各有自己的首领(勒克斯),后来经过联合和统一,结成公社,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才转变为王。根据罗马历史的传统说法,从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
6、建城起到公元前510年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为止,先后有七个王统治罗马,这个时期称为王政时代。(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实际上,王政并非统一的制度,所谓王政时代乃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名词解释:七丘同盟 公元前8世纪前后,拉丁人居住于台伯河出海口的拉丁姆平原。拉丁人在平原的山丘上建立了许多村落,有七个山丘曾陆续有人居住。七个山丘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以此为中心的罗马城。这种联合实质上是原始村社的联合。它反映了罗马城和罗马国家建立的过程。,王政时代,在王政前期即所谓前四王统治时期(约公元前8-7世纪)。罗马人生活在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之下。相
7、传最早的罗马公社包括3个特里布(部落),每个特里布分为10个库里亚(胞族),每个库里亚分为10个氏族,而氏族则有数目不等的家长制家庭组成。管理机构有王、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作为公社首领的王,掌握军事指挥权、审判权和宗教权,其职位虽为终身职,但并非世袭的;元老院是王的咨询机构,在王决策和处理内外事务中发挥顾问作用;库里亚大会则是按库里亚召集的全体公社成员大会,在此时期,罗马社会已开始分化,逐渐形成氏族贵族;元老从这些贵族家族中选出,已渐成惯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名词解释:库利亚大会 库利亚大会即大氏族会议或胞族会议。古罗马公民大会之一。起源于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
8、的王政时代。每一库里亚包括10个氏族,当时罗马共有30个库里亚。 库里亚大会大会由勒克斯(Rex,意为“王”)召集,限成年男子参加,按库里亚分级议事,大概每个库里亚又按氏族分组。但通过决议时,30个库里亚各有一票表决权。大会有权决定战争、选举高级官职(含罗马国王)、通过或否决法律法令及审判重大案件,审核遗嘱,进行自权人收养。 公元前6世纪中期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时,建立了以财产资格为标志的森都里亚大会(百人团会议),事实上取代了库里亚大会(Comitia Curiata)的实权。,塞维图里阿斯改革背景,到王政后期,伊达拉利亚人在罗马建立了统治,即所谓的塔克文王朝(约公元前6世纪)。在社会经济
9、高涨和私有制发展的基础上,罗马社会分化进一步加深了。贵族利用特权侵占大量公有地,垄断元老院和其他公共职务,成为特权等级。破产的公社成员和被释放的奴隶以及被征服的部落居民纷纷投靠贵族,变为依附于他们的被保护人。被保护人从保护人那里领得土地耕作,但必须为他们服役和缴纳部分收获物。在法律和其他事务方面,双方互相承担义务,违背者将受惩罚。当时奴隶制也在发展,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但奴隶数量不多,主要从事家内劳动。此外,还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平民等级(来源有罗马公社中下层成员、外来移民和被兼并的其他部落居民以及脱离了保护关系的被保护人与被释放的奴隶。)平民人身自由,享有不完全的公社成员的权利,后来的平民可能被
10、排斥于公社之外。多数平民在经济上处于贫困境地,他们向贵族租佃土地,借贷财务,受着贵族的压榨,特别是遭受残酷的债务奴役。在政治上,大多数平民不是氏族成员,无权参加库里亚大会,在元老院中更无代表。因此平民和贵族等级的矛盾和对立日益加深。罗马社会发生两极分化以及阶级、等级的矛盾和斗争,促使氏族制度日益瓦解和国家的产生。王政后期以军事民主制为传统的氏族制度管理机构逐渐发生蜕变,或被新的国家机关所代替。王的权力不断扩大,地位日益提高,逐渐凌驾于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之上,有了体现国家权力的性质。接着塞维(公元前579-534年)实行一系列改革,终于完成了在罗马创建王制或原始君主制城市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所以,
11、在王政后期国家已经萌芽和产生出来,罗马逐步进入了阶级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塞维图里乌改革内容,古罗马王政时代的第六王。他当政时期进行改革。他把全体罗马居民,不论贵族和平民,均按财产多寡划分为五个等级:设百人队会议(也称森都里亚会议):把原来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区划分为十个部落。改革使罗马氏族制瓦解,国家建立起来。,根据古典作家的记载,其主要内容如下;(一)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塞维把罗马分为4个城区部落,又把罗马的乡村分为15(或16)个乡村部落。同时,在新建的地域部落中设置管理机构,负责公民登记、征兵、征税和摊派徭役。凡在地域部落登记入册的
12、自由民都获得公民权,于是,广大平民、大量的外来移民和被释放的奴隶等,因被吸收进所在的地域部落而加入罗马公社。这就拆毁了人种和血缘关系的藩篱,促使公社内外的自由民融合起来。这不仅打击了氏族制度,而且大大增加罗马公民的人数,壮大了罗马公民集体的力量。 (二)对公民及其财产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5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各等级提供数目不同的森都利亚(或称百人队)。各等级的森都利亚都自备武器装备,第1等级配备着全套武装,第2和第3等级依次减少,第4等级为轻装步兵,第5等级只有投石器。 (三)创设森都利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森都利亚大会产生后,库里亚大会在政治上便失去作
13、用,它拥有的权力逐渐转归森都利亚大会。森都利亚大会实行集体投票制,每个森都利亚只有一票表决权。投票顺序先是骑兵,后是5个等级依次进行。第1等级公民拥有98个森都利亚,超过总数之半,控制着大会的多数票,如果他们投票一致,表决即告终止。因此,富有公民在居民中虽占少数,他们在森都利亚大会中却居于统治地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塞维改革影响,塞维改革是王政后期罗马社会发展变化合乎逻辑的产物。按照地域和财产原则来划分、组织和管理所属居民,与氏族制度格格不入,分明是阶级社会的制度。在森都利亚组织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罗马公民公社,实行财产资格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无疑具有崭新的性质,
14、它实际上是社会阶级和等级分化后有产者重新组合和实行统治的组织形式。同时,塞维不仅设立森都利亚大会代替库里亚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而且还改变以氏族为基础的武装力量,在地域和财产原则基础上创建了公民兵,以此作为国家公共权力的重要体现来维护新生的国家。所以,塞维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样,在罗马也是在所谓王政被废除之前,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就已经被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早期共和国机构(公元前510265年),公元前510年,最后一位国王“傲慢者”塔克文被罗马人民驱逐,
15、城邦的君主制结束,共和国取而代之。王政时代的国王地位原来就比较弱小,君主制本身是原始而且不发达的。罗马共和国由贵族建立,其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服务。50个贵族氏族只占自由民的十分之一弱,但其成员经济实力雄厚,相互之间婚姻和政治关系密切,控制着国家的主要权力机构。早期的共和国的政体比较简单,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执政官和元老院。两位执政官任期一年,继承了原先国王的权力,在战争中像原先的国王一样担任指挥官,并保留象征其强制权威的“法西斯”。原来国王的顾问会议变成了共和国的元老院。执政官负责任命元老院成员,召集他们开会,向他们提交议题。由于执政官任期很短,元老院逐渐由咨询机构变成监督机构,规定执政官
16、的权力范围,对执政官的继任者的选择有重大影响。贵族垄断了执政官和元老院。两位执政官理论上可以互相否决对方的决定,但实际上因为都是贵族利益的代表,关系十分融洽,并不经常发生冲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早期共和国社会概况,约公元前500年,罗马驱逐了它的最后一个伊特鲁斯坎国王,开始了独立城邦的生涯。在短短几年里,它征服了周围诸民族,控制了从亚平宁山脉到海岸的整个拉丁平原。罗马城邦形成时期的制度与早期希腊城邦的制度相似。最初,国王拥有帝权,即最高权力,只有由贵族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仅能对立法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民众大会对国王具有一定约束力。后来,如同在希腊那样,君主政体被废除,贵族成为社会的统治
17、者。从前国王掌握的帝权这时转到两名执政官手中;执政官由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总是由贵族担任。元老院是主要立法机关,也是贵族团体,甚至在接纳若干平民后其性质仍然不变。 由于平民们曾为得胜的军团提供人力,所以他们处于政治上得到让步的有利地位。当他们的要求遭到拒绝时,他们就采取罢工这种新颖而有效的方式,即一起撤出城市,直到全部要求得到满足为止。平民运动这一方式率先取得的一个好处是,有权选择被称为保民官的官吏来保护自身的利益。保民官由新的平民大会选举产生,平民大会还关系与群众有关的其他事务。政治上得到的其他让步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之于众;限制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土地的数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18、史上册,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背景,贵族等级以外的平民们不能容忍自己被排斥在统治权力之外的情势。公元前5到公元前4世纪的罗马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争权夺利的阶段。和贵族一样,平民也参加公民大会,在战时要服兵役。他们和贵族的矛盾涉及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国有土地和债权法是平民积怨最多的两个问题。贵族不仅享有大量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且难得交纳本来就微不足道的地租,实际上把这些土地变为他们的世袭财产。平民有义务服兵役,而他们和贵族一起流血所征服的土地却只有后者才能享用。兵役负担往往让平民负债;而依照罗马的债务法,负债的平民可以任由债主杀害或被债主出售为奴。在政治方面,执政官和神庙祭司的职位
19、都由贵族垄断;平民自己的集会所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效力;平民与贵族的婚姻在法律上被认为是无效的,平民妇女和贵族男子所生的孩子只能是平民身份。平民无法通过联姻加入贵族集团。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经过,为了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平民要求制定成为法。经过一番斗争,成立了拥有全权制定法律的十人团,于公元前451-450年公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然而, 法律既已编订成明确的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行为。公元前449年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法案,规定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平民决议
20、,贵族也被允许参加按特里布召开的立法会议,于是增设特里布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公元前445年,根据坎努利优斯法,废除了十二铜表法中平民与贵族通婚的禁令。次年设置具有执政官权力的军政官职位,初为3人,后增至6人,并规定平民也可当选。这是贵族的一大让步,同时也可能出于当时军事上的需要。 公元前5世纪末和4世纪初,罗马接连不断地进行对外战争,平民和贵族斗争一度沉寂,共同对敌,但不久后重又爆发,并深入到社会经济领域。传说经过十年斗争,公元前367年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法案:所有债务的已付债息折作本金计算,尚欠部分分三年偿清;占有公有地的最高限额为500犹格;取消军政官,重选执政官,两执政官之一须由平民
21、担任,成为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胜利的一个里程牌。既然平民获得担任最高官职的权利,其他原有和新设的官职如高级市政官、独裁官、监察官、执法官,也都陆续对平民开放了。同时,平民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斗争也有进展。公元前326年波提利阿法案,禁止以人身抵债,实际上废止了债务奴役制。 公元前287年,平民举行最后一次撤离。而后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颁布了一项法律,重申平民决议对全体公民都有法律效力。这一事件标志着平民对贵族斗争对的胜利结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结果保民官,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和征服意大利过程中,罗马不断增设国家机构,逐步完善国家政治制度,最终完成了城市国家的
22、形成过程由于政事日渐繁杂,罗马逐渐增设一些新的官职,分担执政官的部分职权。公元前443年设立两位监察官,负责公民和财产普查。后来监察官权力扩大,负责编制元老名单,掌管国家财产租赁和承包合同,监督社会风尚等。公元前366年添置了一名执法官,在公元前242年又增至两人,其主要职权为审理诉讼。但执法官拥有最高统治权,可代理执政官行使职权。共和之初,已有两个财务官作为执政官在司法和军事方面的助手,到公元前421年增至四人,其职责改为管理财政和保管档案。同样,两名平民市政官原来是保民官的助手,到公元前367年另设两名高级市政官,他们的职权逐渐划一,负责城市治安和社会秩序,管理市场,举办节庆娱乐活动等。保
23、民官的人数,在公元前471年增至四人,到公元前449年之前多达十人,起初,保民官在罗马不被视作国家官职,后来由于他们支持召开的平民会议取得立法权,以及他们从运用否决权保护平民发展到否决任何国家机构和官员的决定,地位日益提高,实际上成为罗马国家一种特殊的监督机构。高级官员还有权委任低级官吏,代理行使部分职权。一些常设和临时的委员会,便在高级官员的领导下处理专门性工作。此外,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公元前326年开始对率领军队作战的执政官和执法官实行卸职留权,也就是他们任职期满后仍保留其职权,后来在共和后期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结果十二铜表法
24、,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贵族共和国。执政官选自贵族,元老院也为贵族所把持。平民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他们享受的政治权利是不完全的。在一般情况下,平民不能进入元老院和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同样,宗教职务也都被贵族垄断,平民不得染指。贵族内部实行联姻,严格自动封闭起来。这样,贵族在推翻王政后直接掌握政权,竭力维护和扩大自己的特权地位,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特权和凌驾于平民之上的阶层,成为一个排他性的等级。在经济上,贵族大量侵占国家由征服而得来的公有地,平民却得不到公有地的分配。平民中只有少数人由于经营工商业发财致富,大多数平民缺少土地,生活困苦。连年不断的战争,也加重了平民的兵役和赋税负担,致使许多平民负债
25、破产。当时盛行债务奴役制,债务人以自身及其家属人身来抵押,到期不能偿清债务,债主有权拘禁抵债者,甚至处死债奴或把债奴卖到国外。贵族和平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地位与权利的不平等,必然激起矛盾,导致冲突。平民展开反对贵族的斗争,要求分得土地,取消债务奴役,同时在政治上也要求维护人生自由和合法权利,特别是富裕平民要求想收与贵族平等的权利,参与政权,结束贵族独裁大权的局面。而公元前6世纪以来的军事技术的重大变化,即普通公民充当的重装步兵取代贵族的骑兵成为战争的主力,使平民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和条件与贵族展开这场斗争。 (共和国建立后不久,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就持续了两个世纪)在斗争过程中,平民联合起来,屡
26、次采取“撤离”运动,即以集体退出公民公社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迫使贵族逐步作出让步。公元前494年(平民选出两位)保民官,以保护平民免受贵族官员的专横暴虐,保民官的人身不可侵犯。公元前474年,平民按特里布(地域部落)召集会议已获正式承认,称作平民会议,经该会议通过的议案称为平民决议,起初只对平民有效,后来围绕其法律效力问题召开了长期的斗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内部:十二铜表法评价,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控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
27、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 评价: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法律条文反映了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早期的情况。明文规定维护私有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权益,保护私有财产,严惩破坏私有权者。债务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将其变卖为奴或处死。家庭法给予家长对其家庭成员的绝对权力,可把子女
28、出卖为奴。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这表明当时社会中还存在氏族制度的残余。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使当时的罗马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结果,经过对贵族的长期斗争,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罗马公民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全部权力。
29、平民在经济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地位有所改善。特别是废除债务奴役制,划清自由民和奴隶的界限,促进了罗马公民集体的稳固,从此罗马走上奴役外籍奴隶的道路,这对罗马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国家高级官职对平民开放,对平民上层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担任高官要职,地位提高,遂与贵族逐渐合流。约在公元前4世纪下半期和3世纪初,富有平民和贵族融合为新贵,共同把持政权,使罗马从氏族贵族专权的国家变成新的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从此平民的概念也和以前不同了,以后的平民主要是指城乡居民中的下层群众。同时,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过程中,不断增添新的国家机构和官职,颁布新的法律,创设新的组织制度,使罗马国家制度日臻完备。所以,恩
30、格斯曾说:“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氏族制度,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了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外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史的第一阶段是对意大利的征服,第二阶段是对地中海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征服。先是控制了第伯河南岸的拉丁城市,征服了中部的萨莫特人,接着又把势力扩展到北部的伊达拉利亚人城市和南部的希腊人城市。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以兼并和结盟的形式统一了波阿以南的意大利,并在这些地区设立殖民地以巩固征服地区的控制。,张芝联世界历史地图集,外部:战胜强敌迦太基,迦太基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 (现在的突尼斯),是来自提罗的腓尼
31、基人在公元前8世纪初叶所建立的城市。从公元前600年开始,迦太基通过战争排挤了地中海西岸的其他商人和殖民者,到公元前3世纪控制了西班牙东南部、撒丁尼亚、科西嘉、北非沿岸和西西里岛的西部,把希腊人的势力限制在西西里东部。迦太基人拥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垄断了地中海很多地区的贸易,建立了财力雄厚的商业帝国。和罗马人对垒的迦太基军队主要由雇佣兵组成,斗志疲软,但其指挥官是专业军人,比经常更换的罗马执政官的经验丰富得多。迦太基的政府由商人贵族把持,有两位执政官,元老院由30名贵族组成,最高法院由104个法官构成;平民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但是没有真正的决策权。执政官和元老们不负责指挥军队,但专职的将军
32、受到他们的严密控制。迦太基奉行谨慎的外交政策,对日益抢的罗马怀抱戒心,但为了捍卫自己的商业利益有时也不惜使用武力。罗马并没有蓄意策划挑起与迦太基的全面战争,然而它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必然要导致和后者的冲突。布匿战争的直接诱因是公元前264年罗马和迦太基对西西里岛东部城市美赛那的争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汇总,罗马损失了600多艘战舰,但迫使迦太基政府放弃了西西里,并支付巨额赔款。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时率领不到三万人的军队入侵意大利,在特来维尔(公元前218)、特拉西美诺(公元前217)和康奈(公元前216)三场有名的战役中以少胜多击败罗马人和他们的盟军。可是罗马和它在意大利的盟友支配着6
33、5万人的大军,不会因为几次小的失败而伤了元气。罗马人一方面在意大利和汉尼拔周旋,另一方面派兵出征西班牙和迦太基本土,终于在公元前202年北非扎马一役击败汉尼拔,摧毁了迦太基的军事实力。罗马人对汉尼拔的恐惧并未因他的死亡和迦太基的臣服而消逝,50年之后罗马元老院的主战派利用这种恐惧心理煽动民众,发起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彻底毁灭了迦太基城,迦太基城残存的5万居民全部被卖为奴隶。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坎尼会战,发生于公元前216年,乃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此前迦太基军队主帅汉尼拔入侵意大利,并且屡败罗马军队。而为了截断罗马之粮食补给,进一步打击其士气,汉尼拔于是进兵至意大利南方之罗马
34、粮仓坎尼城。8月2日,迦太基军与罗马军相遇,大战爆发。汉尼拔运筹帷幄,成功地以少胜多,击溃了由罗马执政官保卢斯与瓦罗二人所统领的大军。此战虽然并没有令迦太基彻底击溃罗马,但汉尼拔战术运用之高妙,使之时至当代,仍被誉为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在三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北部波河流域(阿尔卑斯山内高卢)、西西里、西班牙、叙利亚、马其顿和希腊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地中海周边地区的霸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臣服于罗马。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外部:战胜强敌迦太基,外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取胜的原因,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
35、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确实,马其顿和罗马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因素可用来解释他们的急剧扩张。它们都发展起优良的军用器械和高超的军事技术,而且,与波斯帝国和诸后起的希腊化国家不同:后者社会衰微,四分五裂,而前者却都享有社会生气勃勃、团结成一体这一极其重要的优势。 随着这三次布匿战争,罗马坠入一个连锁反应:征服导致进一步的征服。一个原因是罗马拥有压倒一切的力量;清楚迦太基后,它成了地中海头号强国。此外,征服能到来明显的好处,从每个新的行省可获得源源不断的战利品、奴隶和贡物。最后,存在与辽阔的帝国疆域相联系的不可避免的支持和挑战,所以,罗马灭掉迦太基后,就转而攻击马其顿。接着而来的马其顿战争只是罗马人在
36、中东几大强国马其顿、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托勒密王朝的埃及、希腊城邦的埃托利亚同盟和亚该亚同盟之间巧妙地挑拨离间所引起的一系列战争中的头一场。 这样,罗马人迅速地接连蹂躏、并吞了马其顿、希腊、小亚细亚的帕加马、比希尼亚和西利西亚,然后是塞琉古王朝的叙利亚,最后,于公元前31年并吞埃及。罗马人还以这一方式接管了东方诸后起的希腊化国家。不过在亚洲,他们仅在地中海沿岸一带获得若干行省,整个内地则沦陷于帕提亚,因而帕提亚成为罗马在东方的主要对手。当时,尤里乌斯凯撒有很高的声威,他(于公元前58年公元前49年)政府了英吉利海峡与地中海之间的整个高卢。最后,公元1世纪时,罗马开始对不列颠的长期占领,并在克莱
37、德湾和福斯湾之间修筑一道防御工事,巩固占领地。罗马人在北欧的统治范围大抵如此。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册,外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取胜的原因,在意大利半岛上,罗马和它最早的同盟者居于中部,隔断了南意和北意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战略地位十分优越。在政治和军事上,罗马也有一些有利条件。罗马是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兵员充足,能够承受比较大的伤亡,而且与之结盟的其他城市在战时也派军队襄助。罗马军人的素质比他们的许多对手要高。他们从小就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养成了服从命令的习惯。如在某些情况下,整个分队会因为集体违反军纪而受到“十抽一法”的处罚(在每十个士兵中用抽签的办法跳出一人处死。)罗马贵族对军事
38、战术和战略十分重视,注意研究敌人的动向和武器,并设法为自己的军队提供最新最好的装备。罗马人为了军事的目的而建设了许多质量上乘的道路,平坦的道路为军队的快速运动提供了方便。在野战的条件,罗马军队每次宿营都要安营扎寨,防备敌人偷袭。罗马军队和整个共和国的应战能力在他们与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称那些祖先来自腓尼基的迦太基人为“布匿人”)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三次大战分别发生在公元前264到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18年到公元前201年和公元前149到公元前146年。到第三次布匿战争时,罗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大大超过迦太基。 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臣服于罗马。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外
39、部:罗马共和国的扩张取胜的原因,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军团。由执政官担任最高司令官,按日轮流指挥。军团的指挥官是6位军事保民官,由公民大会选出或由执政官任命,也按日施行轮值制。军事保民官之下有百人队长,各连队中第一个百人队长,同时兼任该连队长。政府征服意大利后,同盟者也为罗马提供军队,编为辅助部队,其数量约与军团相等,由罗马将领指挥,配合军团作战。 罗马军队行军作战,即使只过一夜,也都必须建造营地。营地按照固定格局布置,周围挖壕筑墙,日夜设哨巡逻,以防敌人偷袭。这种营地进可攻,退可守,构成罗马军队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罗马军队纪律严苛,违犯军令者被处死刑。其他处罚有鞭笞、服苦役、降薪、降职和褫
40、夺公民权,等等。对临阵脱逃的队伍,执行“十一抽杀律,即令全体队列,按抽签法十人杀一。将士立功给予奖赏,统帅获重大胜利,举行凯旋式。因为罗马实行公民兵制,加上军队组织严密,装备优良,赏罚分明,所以罗马军队在当时有着较强的战斗力。罗马国家利用这这支军队征服了意大利,后又用来作为海外扩张和侵略的工具。,罗马共和国对意大利征服地区的行政管理,罗马征服意大利,并未组成统一的国家,而是根据被征服者不同情况,采取分而治之政策进行统治。罗马将被征服者部分土地收归国有并进行移民,建立罗马公民殖民地,实行自治,其居民构成罗马全权公民的一部分。一些拉丁城市获得完全的罗马公民权,其居民加入罗马的部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41、和在军团中服役。另外一些自治城市享有部分罗马公民权,其居民有财产权和通婚权,但不能参加罗马公民大会和担任官职。还有一种是拉丁同盟城市在罗马征服地区建立的殖民地,这种拉丁殖民地有拉丁权,即内部实行自治,居民没有罗马公民权,但只要迁到罗马便可获得罗马公民权。罗马将被征服的城市和部落置于各种不同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又根据他们对罗马的忠诚程度予以升降,随时加以调整,这样就使得被征服者之间产生矛盾和分裂,从而防止他们联合起来进行反抗,并加强和巩固罗马对意大利的长期统治。,罗马共和国的扩张,地区的扩大,靠的是征伐性的战争,开疆扩土,罗马自古就与战争结下不解之缘。东征西讨,这些战争和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不太一样
42、,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就是一个城邦对一个城邦,罗马的战争是对外征服,如果把例如罗马的精灵叫做文明人的话,那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征服,遇到了野蛮人,野蛮人要抵抗,那就要打。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如公元前264年到146年之间,打了三次“布匿战争”(Punic Wars),到公元二世纪末,罗马占领了几乎整个的地中海世界。凯撒上台后接着打,最有名的是攻占高卢,凯撒留下了一本高卢战纪。高卢有它的古文化,是法国的祖先,所以现在法国人自称是高卢人的后代。凯撒征服了高卢,然后继续往北去,渡海到了不列颠,也就是现在的英国。当然在英国当时也不叫英国,叫不列颠受到了当地人的反抗。留下了很多古罗马式的建筑,到现在还看得见
43、。到屋大维时期,罗马便成为跨欧、非、亚的庞大帝国,地中海成了“我们的海”。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危机行省制,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到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共设置了7个行省: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科西嘉、近西班牙、远西班牙、马其顿、阿非利加和亚细亚。以后,还陆续建立一系列行省。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由元老院委任卸任执政官和执法官担任。总督任期一年,如遇特殊情况,任期可延长到2至3年。从公元前2世纪中叶起,罗马逐渐形成一套行省的组织管理制度。每当筹建一个行省时,元老院首先对此行省作出原则决定,并派出十人委员会协同征服该地区的军事统
44、帅具体执行,共同制定有关该行省的基本法规,确认行省内城市或公社的行政划分和法律地位。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下属人员中有负责管理财政和军需供应的财务官等副官。因为行省远离罗马,总督实际上不受同僚官员协议性和保民官否决权的束缚,所以,他在行省中握有绝对权力。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行省由征服而来,被视为罗马国家的财产,其居民被视为外国投降者。但在行省中各城市地位不一,视它们对待罗马的态度而定。少数对罗马忠实而友好的城市,列为自由城市。这种城市又分为同盟城市和非同盟城市两类,前者与罗马缔结盟约,其地位较为独立和稳固,后者根据元老院颁布的法令取得地
45、位,随时都有被改变的可能。它们享有全部或部分自治权,居民保有土地,平时免税,战时为罗马提供军队和舰船。向罗马降服的城市占据大多数,被列为纳税城市。这些城市虽然保留自治机构和处理一些内部事务的权利,但必须置于行省管辖和监督之下,其居民保有土地,每年必须向罗马缴纳赋税。至于对罗马抵抗到底的城市,则被彻底摧毁,土地充作罗马公有地。,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危机行省制,行省制度是罗马奴役海外被征服地区人民的一种形式。罗马对行省课征赋税,一般沿袭该地区以前统治者的旧制,所以各行省税收制度因地而异,不尽相同。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土地税,由耕地和种植园的所有者负担。在西西里,根据土地每年收入抽取什一税,以实物交付;
46、在亚细亚,什一税折成货币缴纳;在西班牙、马其顿和阿非利加,则征收固定的贡赋。放牧的牲畜按头计算收取年金。港口进出口货物也要征收5%的关税。此外,罗马在行省的官吏和军队的费用,都由该省居民负担。 罗马在行省通常实行包税制。出了实行贡赋制的行省,其直接税由地方当局办理,交给财务官以外,其他行省一切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征集,都包给罗马或当地的包税人。公有土地和财产的经营,公共工程的兴修,也都包给承包商办理。包税人按合同预付税额,然后对行省具名加捐加税,肆意搜刮,甚至进行公开的敲诈勒索。承包商则和行省官员上下串通,贪赃枉法,大发横财,他们还从事投机倒把活动,发放高利贷,盘剥行省居民。罗马对行省的掠夺,一方
47、面加重了行省居民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加速了罗马社会的腐败。,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危机奴隶制,在长期的对外征服和扩张战争中,罗马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土地,也俘获了大批奴隶,为奴隶制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公元前3至2世纪,罗马从家内奴隶制发展到发达的奴隶制,即由“家长制的、以生产直接生活资料为目的的奴隶制度,转化为以生产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奴隶制度。” 当时,被征服地区的军民俘虏,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成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总共把7.5万名俘虏卖为奴隶。公元前167年罗马占领伊庇鲁斯,俘虏居民15万人,全部卖为奴隶。除了战俘变为奴隶以外,奴隶来源还有奴隶生育的子女,这些所谓家
48、生的奴隶比较顺服而受到奴隶主的重视,也占据相当数量。公元前326年罗马废除了债务奴役制,但在意大利各地无罗马公民权的户居民以及行省居民中还流行债务奴役,贫困者及其家属沦为债奴者甚多。此外,当时地中海海盗猖獗,他们在海上或沿海地区掠人为奴,带到奴隶市场出售。在此时期,奴隶贸易十分兴盛,许多城市都有奴隶市场。提洛岛是奴隶贸易的中心,据斯特拉波记载,该地一天内买卖奴隶的成交量竟达万人之多。 当时罗马社会经济出现高涨,使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成为可能。奴隶广泛使用于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生产者罗马奴隶的地位十分低下。奴隶被视为主人的财产,是“会说话的工具”,与牲口和其他财物并
49、列一起。他们既没有财产权,也没有婚姻和家庭权,男女奴隶同居所生的子女属于奴隶主的财产。法律上不承认奴隶有独立的人格,不能在法庭上作证。奴隶对任何公民造成损害,则由奴隶主赔偿损失,或把奴隶交给受害人,任其处置。奴隶生活很苦,奴隶主采用各种残忍手段惩罚奴隶。野蛮的奴隶制给奴隶带来难以忍受的苦楚,激起他们进行反抗斗争。总之,奴隶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逐渐发展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矛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危机奴隶制,公元前3到2世纪,由于罗马社会经济和奴隶制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布匿战争)许多农民家破人亡,荒芜的土地都落到国家手中。这些土地除了用于建立殖民地之外,也都由国家出租或拍卖给私人。于是,罗马贵族和富商竞相侵占、租赁和购买公有地,投资土地,兴建庄园,以获取可靠又可观的收入。罗马显贵大量占用公有地,同时兼并小农土地,致使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增长。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的各种庄园的出现,开始排挤小农经济,产生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现象。汉尼拔战争在意大利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