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史料汇编:农业文明和古埃及 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明史史料汇编:农业文明和古埃及 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pptx(1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世界文明史分册璀璨世界文明史学材料汇编 (距今约一万年前21世纪初叶),第一章 文明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农 业 革 命 启 文 明,尼 罗 河 畔 话 埃 及,目 录,农 业 革 命 启 文 明,(一)文明和文明史的定义 (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1、农业文明时代 2、工业文明时代 (三)农业革命概说 1、农业革命 2、畜牧业的起源 3、农业革命的影响 4、农业起源 5、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一)文明和文明史的定义,文明一词源自近代欧洲,最初是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方式,和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开化的这一类词意思相似,与野蛮相对应,用来指社会的一种进步的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
2、向。随着进化论的流行,人类的进化被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的阶段,其他的民族、国家在进步过程中,都会摆脱野蛮状态而进入文明。而进入文明的标志,正如奎格利所指出的,是一个有了文字和城市的生产社会。,史学材料导读,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一)文明和文明史的定义,在当今的西方学术界,关于文明的定义、概念,一般说来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比较强调它的物质内容,另一类比较强调它的精神内容。布罗代尔的文明概念大概属于前一类。他说:文明首先是一个地域范围,要有一定的地域空间,因此包括气候,动、植物种类,农牧业,衣,食、住、行方式等;其次,文明可以等同于社会,这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第三,文明也就是经济。每个社会,每种
3、文明,都有它自己的经济的、技术的、生物的和人口的情况,物质的和生物的状况常常决定着文明的命运。人口的升降,经济和技术的兴衰等往往严重影响着文化和社会的结构,所以研究文明也就要研究她的政治经济学;第四,文明也包含着思维方式,也就是集体心理,在每个时代,一定的世界观、一定的集体心智,掌握着社会的整个群众,支配着社会的态度,领导着它的选择,确定着它的偏好,决定着它的行动。,史学材料导读,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一)文明和文明史的定义,汤恩比在20世纪初所写的巨著历史研究,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史。汤恩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写作,对西方文明的成就感到幻灭,因而能破除欧洲中心论的陈见。他提出分析历史的单位
4、是文明,文明和社会在汤恩比哪里基本上是同义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他列出了世界历史上的20几种文明,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发生、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各种文明和文化都具有同等价值,并无优劣高下之分,这是汤恩比文明观的进步之处。他这部书并不是一本历史著作,而是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他提出的文明发生的挑战、应战说曾对文明的研究、对历史的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提出了文明发展的文化心理、文化潜意识的研究,还是有其意义的。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导言部分,第17页。,史学材料导读,一、农业革命启文明(
5、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都有自己的历史。汤恩比把文明看成一个有机体,认为每一种文明都有她发生、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他提出了著名的挑战、应战说。即文明的发生是由于对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挑战的应战,挑战不能过强,只有适度的挑战才是文明发生的适当条件。文明发生以后,在不断应付内部和外部的挑战下成长。如果对挑战没有应战,于是衰落便会开始,经过一系列运动以至文明的解体。他的这一对文明发展的过程与机制的说明带有很浓厚的哲学意味,无法来划分文明的发展阶段。,史学材料研读关于文明发展阶段划分诸多理论,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奎格利对汤恩比的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
6、挥和修正。他把文明的法阵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混合,两种或多种文明的混合材会产生新的文明,新文明产生之后要经过一个酝酿阶段的准备,就进入扩张阶段。文明的扩张要有扩张的工具,奎格利的扩张工具从经济上说,就是要有发明,有积累,有投资。但经过扩张后这一工具制度化,财富控制着不再投资而奢侈享受,紧张产生,导致冲突,于是进入第四阶段。冲突或者是帝国主义战争,或者是内部阶级斗争以及其他表现。经过斗争然后达到普世帝国阶段,这时是文明的黄金时期,表现为和平与繁荣。繁荣之后文明就会衰落,然后是外族入侵,文明被毁灭,或者发生新的混合,产生新的文明。这种理论很难用历史的实证研究加以证实。,史学材料研读关于文明发展阶
7、段划分诸多理论,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对文明、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还有其他许多理论。马克思提出过生产方式的理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说明社会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应该说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科学理论。当然,马克思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他的理论主要根据的是西方国家、西方社会的历史现实,对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研究不够。,史学材料研读关于文明发展阶段划分诸多理论,史料实证: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后来一些学者(主
8、要是苏联学者)把生产方式的理论用之于全世界的历史,建立了五种生产方式说,于是成了一种单线发展的理论,有削足适履的毛病。二战以后,现代化研究兴起,有些学者又把各个文明、社会划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阶段,并且固定了现代社会的诸多特征,缺乏这些特征的就是传统社会。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的标准是西方的现代,而传统的标准是现代的第三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仍然是历史上东西方对立的继续。而实际上每个社会传统与现代都有其传承关系,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所以布莱克等学者表示不再愿意使用传统一词,“传统的形式对现代时期具有很大的影响。以前的传统的消亡并不证明取代这种传统的现代化形式能生存下来。在任何社会内,一切比
9、较现代的特点都是由以前的特点变革而来的。”,史学材料研读关于文明发展阶段划分诸多理论,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文明是比较稳定的人类集体。当今世界上的几大文明都是长寿的,都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文明又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变化中表现出阶段性。文明发展的阶段也可以有多种的划分法,从文明的长过程来看,根据生产力发展变化来划分文明的发展阶段依然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办法。文明性质的变化,文明面貌的变化,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最终说来和它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有关。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到现在为止,主要可以划分为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这两大时代,但是各文明的发展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并非同步发
10、展,所以各文明进入农业文明和进入工业文明的时代很不一致。,史学材料研读关于文明发展阶段划分诸多理论,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农业文明时代,这时期各文明的共同特点是农业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等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生产力的人口受到土地资源等的制约,增长缓慢。农民是人口中的大多数,分散居住在广大的乡村地区,人口、财富、文化集中的城市只占少数。广大的农业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却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社会分层这是采取政治、法律、习俗等手段加以固定,经济上的不平等直接表现为等级分别。国家、政治组织逐渐完善,统治政权一般采取帝、
11、王个人或者贵族寡头专政的形式。在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化重心,如希腊、印度和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了发扬。,史学材料研读农业文明时代,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史料实证: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存在一个轴心时代。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四地,虽有千山万水之阻隔,缺乏互通有无之便利,在轴心时代里却分别发展出了具有内在文化相通性的百家思想。古希腊有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佛学的释迦牟尼,中国有思想家孔子、老子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
12、则对文化传统的塑造起到了巨大作用,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雅斯贝尔斯认为,轴心时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期,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与突破。而这不同的超越与突破方式及其类型,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可能决定了今日之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史料实证农业文明时代,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工业文明时代,这时期的生产力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能源多为煤炭、石头、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科学和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工业,加上商业这时逐渐取代农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支柱,并且逐渐改变了农业的面貌和性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
13、自身的生产所受的限制减弱,再加上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增加的速度大大加快,一度发生所谓人口爆炸。人口的快速增长,反过来又对资源形成威胁,迫使人类不得不自觉地采取措施,节制自身的生产。城市日益发展和膨胀,成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的中心,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火车头的作用。似乎世界的发展,就是由一些城市带动、驱使、决定的,而广大的农村的作用日益减弱,甚至被人们一块块无情地抛弃。过去由法律规定和根据血统、门第形成的社会分层已经逐渐消失,政治上的平等逐渐得实现,不过经济上的不平等依然困扰着广大的人类。,史学材料研读工业文明时代,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史料实证: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
14、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工业革命后,“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史料实证工业文明时代,生产力发展进程下,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在“中国”这个观念还未形成前,人类早已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活动。他们从旧石器时代茹毛饮血,渐渐懂得栽种、畜牧,自己生产食物,也开始群居,发展
15、出多元的地区文化。经过分分合合,这些地区文化逐渐聚合为几个重要的文化系统,成了日后中国文明建构的基础。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一章 ,第2页,引言 在人类早期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尤为重要,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其中的关键。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在人类和大地母亲一书中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技术革命大约开始于四万年至七万年前,它是技术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大约在距今一万年,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它有四大特征:农业产生,动物的驯养,陶器的制作,磨制石器(不同于打制石器)的使用。而首要的特征就是农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一跃
16、而为食物的生产者。人们定居下来,营造房屋,耕种土地,饲养牲畜,食物来源有了可靠的保障。食物的生产包括对食物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相对于以后的工业革命,学者们把它称为农业革命。总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食物,从而使人类转入了比较持久的定居生活,于是,有一定布局的村落开始出现。,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七千年前的丰富的稻作遗存:稻谷、稻秆、稻叶、谷壳的堆积,一般厚度达2030厘米,最厚的地方超过100厘米。出土时稻谷色泽金黄,隆脉清晰可
17、辨。经鉴定,它是人工栽培的晚稻,距今约七千年。同时出土的农具骨耜,证明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的原始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 而后的良渚文化时期,人们加强了稻谷生产,并且取代野生资源,成为主要粮食来源,因此这一时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稻作农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第一讲, 第79页,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在距今10 000年前到距今2 000年前这段人类发展史上相对短暂的时间里,全世界大部分的人类都转向农业。显然这是一次强制性的转变,因为没有一个靠捕猎为生的原始人会自愿抛弃他那舒适而又可靠的生活方式,去做终日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上、无休无止地劳作的
18、农民。迫使人们发生转变的是人口压力。上万年前,人类的数量增长缓慢,但还是造成了非洲、亚洲、大洋洲乃至美洲的人口迁移。最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都住满了人。随着此后人口缓慢但不断的增长,靠捕猎为生的原始人不得不以自己种植的食物来补充采集食物的不足。毫无疑问,他们并不喜欢呆在一个地方种庄稼或者养牲畜,但事实是,就每平方英里能养活的人口而言,农业远远超过了食物采集。,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农业首先在少数几个存在可以驯化的动植物的地区成为主业。在这一驯化过程中,野生动植物长得越来越大,从而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因此,靠捕猎为生的原始人也就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去做食物生产者
19、,而不是食物采集者最后他们就变成了居住在村庄中的农民。而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从农业革命最初的几个中心地区逐渐传播到了全球大部分地区。,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农业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促使人们去培植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植物。小麦和大麦是中东最普通的作物,但是,但农民们向北迁徙时,他们发现这两种作物的生产情况不及裸麦。裸麦原是播种小麦和大麦时无意间混入其中的一种杂草。因此,在中欧,开始用裸麦取代小麦和大麦。在农民们进一步朝北迁徙时,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燕麦的生长情况比裸麦好,燕麦开始成为主要作物。,史
20、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同样,农业朝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传播,导致对当地生长的黍和稻的栽培;而向地中海沿海一带的传播,则导致对橄榄树的栽培,橄榄树成为提供食油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伊朗高原和印度西北部的农业实质上是一种中东类型的农业。不过,有一条自南而北、穿过印度中部的分界线,它标志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气候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在这一过渡地带相应分布着各种不同的植物。这里正好属于季风地区,季雨量大,长期高温,丛林密布。中东的结籽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在这里不能茂盛地生长,所以为薯蓣、芋头、香蕉和稻所取代,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植物。最后,遍布南北美洲的主要产品是玉米;不
21、过,在北美洲还有蚕豆和南瓜,在南美洲则有甜味的木薯和马铃薯,木薯和马铃薯均是“爱尔兰”品种。,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一般来说,以上所述的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形成三大谷类植物区;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区;美洲的玉米区;欧洲、中东、北非、中亚以及从中亚到印度河和黄河流域这一地带的小麦区。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的数千年间,这三个谷类植物区如同工业革命后的煤、铁、铜,对人类历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章,第2531页,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约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向新石器
22、时代过渡。这一过渡时期称为中石器时代。从这时起,人类的经济活动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在中石器时代,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北欧为魏舍尔冰期,阿尔卑斯山区为伏尔姆冰期,北美大陆为威斯康星冰期)的结束,冰河开始溶化、冰川后撤、全球气候转暖。欧亚两洲的冰原地区被森林和草原所取代,在非洲,全球冰期时的多雨气候转为干旱气候。植被和动物群也发生变化,旧石器时代的不少大型动物灭绝,数量大为减少,适于森林草原地区生活的中小动物和鸟类增多。这时,不仅人类狩猎的对象发生变化,而且经济活动的内容扩大,江河湖海地区,渔猎经济有了发展。,引证材料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
23、)农业革命概说,经济活动的变化促使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石器制作技术提高,普遍出现细小石器,如石箭头、石刀、雕刻器等。这些细小石器通常镶嵌在复合工具上使用。在渔叉、投掷尖矛、标枪等复合工具广泛使用的基础上,人类发明了可供远射的弓箭。弓箭是携带方便、命中率较高的远射程武器。它的制造,促进了狩猎的发展,这是原始社会技术显著进步的一个标志。德国北部汉堡附近的斯坦尔莫,发现人类最早使用弓箭的证据,时代约为公元前8500年。,引证材料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史料实证 恩格斯指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新石器时代
24、,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世界各地区的人民,在采集经济的基础上,积累了经验,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农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大约为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时期时代仍长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世界上主要的早期农耕中心有三个地区,即西亚、东亚(包括南亚)、中南美洲。 西亚的扎格罗斯山区、小亚细亚半岛南部、东地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
25、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也是大麦、小麦、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对伊朗西部阿里库什、盖达勒、伊拉克的耶莫、土耳其的恰约尼、巴勒斯坦的耶利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公元前8000年代末,这些地区的居民已从事原始农业并驯养动物。 东亚的早期农业发源地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和泰国。中国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很早就种植粟和水稻。公元前5300多年的河北磁三遗址中有粟的堆积。公元前4900年,浙江河姆渡的居民已种植水稻。古印度约于公元前4500年开始栽培水稻。公元前7000年,泰国北部已种植豆类、葫芦、黄瓜等作物,至迟于公元前3500年已学会种稻。,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
26、)农业革命概说,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类、马铃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现代的许多主要栽培作物,如大麦、小麦、稻、粟、玉米、马铃薯、甘蔗、豆类、甘兰、向日葵等,在新石器时代已为不同地区的居民种植。早期农业极为原始,最早的农具仅仅是一根一端削尖的木棒。人们用木棒、开叉的树枝、极简陋的石犁、木锄来开垦,然后播种。也用砍倒树木、焚烧树林的办法来扩大耕地。早期农耕阶段,采集、狩猎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人们在农耕的同时,还辅之以采集狩猎活动。,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真正的畜牧业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它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业和定居的出现而产生
27、。世界不同地区的居民在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劳动实践中把几种主要的动物驯化为家畜。公元前7000年前后,西亚已饲养绵羊和赡养。与此同时,西亚和欧洲的希腊等地还开始饲养猪。西亚和希腊也是最早饲养牛的地区,距今7000年,我国河姆渡的居民已饲养猪、狗等家畜。人们饲养马要晚得多,乌克兰草原是最早养马的地区,时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和羊驼。,史学材料研读畜牧业起源,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
28、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威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的影响,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
29、,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1618页,史学材料研读农业革命的影响,
30、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目前,世界上仍有少数群体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但是他们都已不再兴盛,原因在于农业和工业社会已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环境,使它不再适合这种搜集食物的经济模式。人口统计学家估计,目前世界上仍然靠狩猎采集生活的人口大约为3万人,占全世界60多亿人口的很小的一部分,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已经跨过了这一至关重要的经济门槛。当人类开始种植粮食、驯养家畜的时候,他们极大地改变了整个自然界,并将人类社会引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引证材料新石器时代到农业社会的变化,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与旧石器时代相对应的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最初使用“新时期”这个词是由于工具制作技术的
31、精良:他们在新时期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磨制石器,与旧石器遗址片状工具的特点完全不同。渐渐地,考古学家意识到,除了制造工具,新石器时代还与旧石器时代有着更为本质的区别。磨制石器出现的地方,人们依赖种植经济生活,不再依靠采集食物。今天,新石器时代这个词指的是从1.2万年前到6000年前的早期农业社会。 直到1.5万年前,农业才变得可能。在冰河时代,地球比今天更冷,更干燥,气温和降雨量也出现过急剧的变化。在任何一年,阳光和雨水都可能带来足够的收获,但是寒冷干旱的条件也能在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毁掉庄稼。所以,农业只能是不可靠的和蛮干的冒险。冰河时代之后,地球进入一个整体变暖、降雨量增加和气候条件更稳定
32、的时代。新时期时代的人们很快利用了这些条件,培育可食用食物,使野生动物依赖于人类的饲养。,史学材料研读农业起源,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很多学者认为系统地照料植物很可能是从女性开始。作为觅食群体中的主要采集者,女性非常熟悉植物的生命周期,并认识到阳光、雨水和温度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为了获得更丰富、更稳定的食物,新时期时代的女性可能开始培育植物,而不再仅仅依靠采集野外食物。而与此同时,新石器时代的男性成员放弃了为了食肉而捕猎的目的,开始喂养抓获来的动物。随着时光的推移,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这些实践活动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逐步形成。,史学材料研读农业起源,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
33、概说,农业包括种植庄稼和驯养家畜在世界上几个不同的地区分别独立地发展起来。已知的最早的农业活动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000年前,亚洲西南部(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的居民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同时驯养了绵羊、山羊、猪和牛。在公元前9000年至前7000年间,居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东南边缘地带(今天的苏丹)的人们畜养了牛、绵羊、山羊,并种植高粱。公元前8000年至前6000年,撒哈拉以南的西北地区(今天的尼日利亚)的人们也独立种植了甘薯、秋葵和黑豆。在东亚,长江流域的居民早在公元前6500年就开始种植水稻,在北部的黄河流域,人们在公元前5500年种植了粟和大豆。东亚的人们也许早在公元前6000年前
34、,就饲养了猪和鸡,后来还把水牛驯养成家畜。南亚在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的年代里,就种植了芋头、甘薯、椰子、香蕉和包括橘子、柠檬、酸橙和柚子等柑橘类水果。,史学材料研读农业起源,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农业包括种植庄稼和驯养家畜在世界上几个不同的地区分别独立地发展起来。已知的最早的农业活动大约发生在公元前9000年前,亚洲西南部(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的居民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同时驯养了绵羊、山羊、猪和牛。在公元前9000年至前7000年间,居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东南边缘地带(今天的苏丹)的人们畜养了牛、绵羊、山羊,并种植高粱。公元前8000年至前6000年,撒哈拉以南的西北
35、地区(今天的尼日利亚)的人们也独立种植了甘薯、秋葵和黑豆。在东亚,长江流域的居民早在公元前6500年就开始种植水稻,在北部的黄河流域,人们在公元前5500年种植了粟和大豆。东亚的人们也许早在公元前6000年前,就饲养了猪和鸡,后来还把水牛驯养成家畜。南亚在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的年代里,就种植了芋头、甘薯、椰子、香蕉和包括橘子、柠檬、酸橙和柚子等柑橘类水果。,史学材料研读农业起源,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西半球的人们也独立进入农业社会。中美洲(墨西哥中部)的居民早在公元前4000年的时候就开始种植玉米,后来他们还种植了其他农作物,包括豆子、胡椒、南瓜和番茄。南美安第斯中部(今天的
36、秘鲁)的人们在公元前3000年种植了马铃薯,后来他们的食谱中又多了玉米和豆子。亚马逊流域可能也独立地发展出农业,这里集中种植了树薯、甘薯和花生。美洲的农业与东半球相比,家畜的驯养比较落后。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猎取的很多大型动物如猛犸象、乳齿象等都灭绝了,公元前7000年左右,马也从美洲消失了(在现代美洲史上,马非常重要,但它们都是在过去的五百年利从西半球引进的)。除了安第斯山脉地区的人们畜养过骆驼、羊驼和豚鼠之外,美洲的其他动物大多不适合饲养。,史学材料研读农业起源,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农业生活方式一旦确立下来,就迅速地推广开来,部分原因在于早期耕种者采用的方法。最古老的一套种植
37、方法被称作“刀耕火种”,需要经常转移种植地点。为了准备适合耕种的土地,人们在森林里砍伐树木,然后放火焚烧,最后土地上的杂草都化为灰烬,这样的土壤非常肥沃,产量很高。不过一段时间之后,杂草重新侵蚀了土地,土壤的肥力也逐渐降低。于是整个群体转移到另一片森林地带,重复上述的步骤。不断迁徙的刀耕火种有利于农业在东半球和西半球的传播。比如到了公元前6000年,农业已经从它最初起源的西南亚传播到地中海的东岸和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到了公元前4000年,农业进一步传播到地中海以北的西欧。,史学材料研读农业起源,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当农业生产从几个中心地带向外扩散的时候,最初只在一个区域种植的品
38、种也扩展开来,商人、移民或其他旅行者把种植这些品种的知识带到了其他地区。以小麦的种植为例。公元前5000年以后,从它的起源地西南亚传播到伊朗和印度北部,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又进一步传播到中国的北方。同时,也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水稻的种植从中国南部扩展到东南亚,公元前2000年又传播到西半球,到公元前1200年,玉米从中美洲传播到美国的西南部,在公元100年传到了北美东部的丛林地带。 农业生产需要长期的高强度劳动清理土地、整饬土壤、播种、除草、收割。事实上,农业比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的方式需要更多的工作:人类学家根据现代狩猎采集的人群计算过,他们每天只需花费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寻觅食物和
39、其他必需品,其余的时间用来休闲和社会活动。当然,农业有自身的优势,它能提供丰富的食物。所以农业迅速传播开来,最终影响了几乎所有人类的生活和经历。,史学材料研读农业起源,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农业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改变着人类的历史。与农业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旧石器时代,人类还是稀疏地分布在地球上,当农业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后,食物的增加使得人口数量成倍地增长。据历史学家估计,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前,农业还未出现的时候,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有400万,到了公元前5000年,但世界上几个地区出现农业之后,人口上升到约500万。对此后不同时期人口进行的估算也
40、非常有力地证明了,正是由于农业的发展,人口数量才得到了迅速增长:,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按:中国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全国人口大约2000万。),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农业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促使新时期时代的人们采取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模式。由于人们把时间都花在了耕种农作物上面,不再采集食物,所以新时期时代的人们放弃了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已知的最古老的村庄是耶利哥(右图为想象图,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有防御城墙的城镇之一。它没有街道,美哦与为大型肉食动物和入侵者提供便利的地面们和地面窗,居民从房顶进入自己家,然后把他
41、们后面的梯子提上来),公元前8000年,它就出现在今天以色列境内死海北边的绿洲上了。,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即使在最初形成的时候,耶利哥的居民可能就已经达到了2000人与旧石器时代的小族群相比,这个数目是非常可观的。利用草原上的水源,人们种植了大麦和小麦。起初,人们并没有饲养家畜。而是通过猎取当地的野兽作为肉类食品。他们从事有限的商业活动,特别是食盐和黑曜石古代的人们用这种坚硬的火山玻璃制作小刀和刀刃的贸易。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当地居民在他们的圆形茅屋周围建造起坚固的围墙,挖掘了护城河,这些情况反映出耶利哥聚集起的财富已经引起了其他掠夺者的兴
42、趣。,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大量的人口集中在村庄中,促进了劳动分工。在新石器时代,村庄里的大多数居民种植粮食或饲养家畜。某些人仍然从事狩猎采集活动。但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对卡塔瑜育克这处注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清楚地证实了专业劳动的迅速发展。该遗址位于安纳托利亚半岛中南部(今土耳其),从公元前7250年到前5400年,人们一直在这里生活,后来才放弃了这片土地。起先,卡塔瑜育克只是一个很小的新石器时代村庄,与其他村落并无异处,但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城镇,容纳了大约5000人。考古学
43、者发现当地居民制作了陶罐、篮子、布料、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珠子以及夹杂在其他物品中的珠宝。卡塔瑜育克之所以成为一座重要的村庄,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在它的附近有丰富的黑曜石矿。村庄可能是制作生产黑曜石工具的中心:考古学者在地中海东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找到了来自卡塔瑜育克的黑曜石(质地坚硬,由火山熔岩形成。),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三种早期的手工业制陶、冶金和纺织显示出新时期时代专业生产的巨大潜力。这些技术的原创者并不都是新石器时代的工匠:譬如,日本中部的绳纹文化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前生产出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不过新石器时代的工
44、匠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使用了这些技术,并不断补充新的技术,将天然产物塑造成实际用途的产品。他们的行当反映出早期农业社会的状况:手工业或者提供耕种者需要的工具和器具,或者以新的方式来利用农牧业的产品。,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三种手工业中最早出现的制陶业。旧石器时代的猎手和采集者并不使用陶器。他们无需长时期储存食物,拖着沉重的陶罐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总是不方便的。但生产食物的社会就有所不同,剩余的食品必须贮存起来。到了公元前7000年左右,世界上一些地区的新时期时代村民开始制作能够持久使用的容器,他们将延展性较高的泥土用火烧硬,塑造成能够盛放干燥或是液体
45、物品的防水 的陶器。没过多久,新石器时代的工匠们就发现,如果先在泥土上蚀刻图案,烧制后泥土变硬,这些雕饰也能永久地保留下来,不仅如此,工匠们接下来又在他们的作品上面上釉,使之色彩斑斓。最后,陶器不仅成了一种具有实际用途的器具,也成为表达艺术的媒介。,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下图为:农业的起源和早期传播。来源本特利:新全球史,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冶金业很快就成为新石器时代的另一个产业。人类早期惯用金属是铜。在世界上很多西方,铜相对来讲比较纯,易于锻造成型,只需简单的锤打就可以将其制作成首饰或是简易的工具。到了公元
46、前6000年的时候,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和城镇吸引了更多的人群,逐渐壮大起来。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定居点发展成为城市。早期城市与它们的前身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和城镇有何区别呢?,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即使在城市的早期阶段,它们与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和城镇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城市比村庄和城镇的规模更大也更为复杂。卡塔瑜育克以其多种多样的专业手艺和行业令人印象深刻。随着人口的激增,城市孕育出的行业数量大大超过了之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和城镇。于是,在城市中出现了庞大的专业人员阶层全职从事某一特定行业的人,脱离了粮食生产领域。专业的手工业者使技术更加
47、精练,并有所创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员统治者、管理者、军事战略家、征税官等等也随之出现,他们的工作对于整个群体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城市也产生了专业的文化人员,譬如祭司,他们维系着群体的传统,传播群体的价值观念,组织共同祭祀活动,追寻人类生存的意义。,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其次,新石器时代的村庄与城镇满足了当地和附近地区人们的需求,而城市无疑影响了更为广阔区域中人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城市建立起市场,吸引了远道而来的买卖人。活跃的交易迅速引向更为遥远的地方,在新石器时代最大可能地促进了大规模的经济整合。为了确保如此大量的人口的粮
48、食供给问题,城市需要扩张,因而对附近的土地提出要求,城市成为政治军事控制的中心。邻近地区神庙和学校的建造,也适时地将城市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推广到周边区域。,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已经的最古老的城市,出现在今天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那里的农业村庄和城镇逐渐发展成为城市。这些共同体在大约公元前4000年到前3500年间跨进了城市的门槛,并迅速在当地占据了统治地位。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世界的其他地方,包括埃及、印度北部、中国北部、墨西哥中部和南美的安第斯山区中部,也出现了城市。城市成为处理公共事务的地方在这里,领袖们指引着人类的命运,监控着附近
49、的地区,发展出世界上最古老的复杂社会。,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在许多方面史前时代的人类似乎都遥远而陌生。然而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进化和社会发展,对以后6000年所有人类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石器时代的人们拥有的智慧远远超过其他动物,他们发明了工具和语言,靠着这种本领活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事实上他们是如此地繁荣,以致食物的来源成了问题。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后辈们为了维系群体,开始种植庄稼,他们建立起的农业社会改变了整个世界。人口激增,人们集中居住在村庄和城镇,并最终发展出城市。他们在那里从事不同的专业劳动,在制造工具和装饰品的同时,开创了制陶业、金属加工业和纺织业。智慧、语言、反思的能力、农业、城市以及手工业,所有这些成就都是史前人类留给他们子孙后代的遗产。 摘编自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公元1000年之前,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章,第193页,史学材料研读早期农业社会,一、农业革命启文明(三)农业革命概说,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 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Cognitive 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