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21894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2.董仲舒认为:“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这一主张实施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儒家官学地位得以巩固B 使得儒学思想成为正统C 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D 阻碍了其他思想的流行3.下列各项中,属于浙东学派创立者黄宗羲名言的是()A “民为

2、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制天命而用之”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将其中一个学派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你认为这个“帮会”的“帮规”是( )A 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 善用权术,建立威权5.“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 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B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需要C 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D 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6.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

3、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C “过犹不及”D “弱者道之用”7.史书载:“萧(萧何)、曹(曹参)为相,填(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的汉初这一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 )A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 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 从汉文帝到汉武帝即位以后D 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8.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 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 宣扬天理

4、为万物的本原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9.孟子虽然称颂汤武革命,并对桀纣的暴政大力批判,但他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而黄宗羲则并不仅仅批判某个君主,他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治的。据此可知,黄宗羲()A 其思想超出传统儒学范畴B 推崇西方民主政治C 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D 主张废除君主制度10.“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A 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B 创立出

5、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 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D 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11.“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2.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的是( )A 韩非B 荀子C 朱熹D 董仲舒13.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A “为政以德”B “己所不欲,勿施

6、于人”C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14.“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A 阴阳相生B 三纲五常C 君权神授D 以德治国15.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当时()A 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B 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 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 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16.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

7、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7.历史学家钱宾四指出,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举荐孝廉B 征召贤良C 独尊儒术D 设立太学18.针对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 )A 工商皆本B 格物致知C 经世致用D 发明本心19.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 民贵君轻的主张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 克己复礼的思想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8、20.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A 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B 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C 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D 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道德经记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请回答:(1)通过以上两幅图片,分析老子作为哲学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从材料二看老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22.“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9、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涵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结果与影响。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纲领性作用。朱熹反对当时以科举入仕为直接目的的学校教育,认为这是诱人“干禄蹈利”“忘本逐末”、导致社会风

10、气败坏的教育。他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明人伦”,所谓“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他主张学校要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的人才。他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阐述:“修身之要”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摘编自李婷浅谈朱熹的教育思想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要肩负起为国育才的重任。他设想的学校体系有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地方的郡县学、乡村的小学,还有私立的学院。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也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他的理想中的学校是国

11、人的代表机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以天子为代表的政府进行对话的监督机构。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对立,而是通过议政来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从而实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摘编自高维英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及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建议建立的学校有何特点。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朱熹、黄宗羲教育思想的相同之处。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荀子认为:“天不为人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恶辽远而辍广。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孔子指出“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

12、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依据材料概括以上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主张。25.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

13、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4)综合以上材料

14、,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王夫之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项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董仲舒主张儒家经典成为学校的重要学习内容,有利于儒家官学地位的巩固,故A项正确。3.【答案】D【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名言。“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陆九渊提出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黄宗羲的名言。4.【答案】A【解析】A为墨家思想主张,B为儒家思想主张, C为道家思想,D为法家思想。从题干中“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可以判断为墨家,故A符合题意。5.【答案】C【解析】材料观点认

15、为天下大乱的根源起于人和人不相爱,强调天下人要“兼相爱”,符合墨家的观点,儒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A项错误;法家要求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需要,故B项错误;“兼相爱”就是要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故C项正确;儒家要求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孔子实际上是说当时“天下无道”,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即“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故B

16、项正确;A、C、D项与孔子这一思想不符,故A、C、D三项错误。7.【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无为而治”,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汉武帝即位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无为而治”的思想逐渐被新儒学取代。8.【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天人感应糅合了阴阳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B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与董仲舒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中董仲舒认为自然灾害和统治者的错误有因果联系,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出现灾异,进行谴责,以“天人感应”说来限制君权,故D项

17、正确。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黄宗羲的思想发展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10.【答案】D【解析】儒学一开始就是以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为己任,故A项错误;儒学引进佛老某些思想,论证儒学传统观念,以便不被社会淘汰,但并不是说新儒学和佛道学说截然对立,故B项错误;题干并没有指出如何明理的方法,故C项错误;题干指出为了应对佛道,宋儒找到了一套解释儒家传统理论的新思想体系,可以对传统儒学理论进行“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故D项正确。11.【答案】D【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A是思想文化专制,B是君权神授,C不是董仲舒的主张,故选D。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格物致知”这一关键信

18、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13.【答案】D【解析】D项中的“礼”,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项正确;A、B、C项都体现出重民思想,在当时以及后世具有积极的影响,与维护周制不符合,故A、B、C项错误。14.【答案】D【解析】阴阳相生是材料表面信息,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权神授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阳为德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的信息说明强调“德治”,故D项正确。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柳宗元认为佛教思想常常与易、论语的思

19、想相契合,两者能够融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佛教没有取得政治统治地位,成为正统思想,故A、B项错误;材料谈论佛教与儒学关系,没有涉及儒学弊端日益暴露的问题,故C项错误。16.【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题干中的信息正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夸大佛教传入的影响,说法错误;B、C两项无从反映。17.【答案】C【解析】独尊儒术是指官员都需学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推动了儒学之士地位的提升,故C项正确。18.【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的代表,强调理(或心)是万物的本原,不是

20、后天实践的产物,因而做学问时与实际相背离。B项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D项是阳明心学的主张。A、C两项都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A项针对的是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而提出来的,C项指的是求学问要注重时务,因此C项与题意相符。19.【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到了一个国家,选择最重要的事情进行劝导:假如一个国家昏乱,就告诉他们尚贤尚同的道理;假如一个国家贫穷,就告诉他们节用节葬。这是墨子的主张,B项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0.【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题目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的思想主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

21、故D项正确。21.【答案】(1)老子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一是指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二是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解析】本题考查了老子的思想观点。第(1)问可从材料一两幅图片中的文字提示“道是万物创生的总原理”“正邪”“善恶”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可直接从材料二中的文字信息“无为”得出。22.【答案】(1)周王朝的统治区域(中国);都主张统一。春秋战国持续数百年的战乱,人心思定,渴望统一。(2)政治统一,思想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确立了儒学思想的

22、正统地位,但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建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的上升,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解析】材料一中墨子“一同天下”大意是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孟子(天下)“定于一”大意是天下归于一统。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大意是纠正混乱局势统一天下,管理万物,养育人民,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韩非子“一匡天下”大意是使天下归于一统。23.【答案】(1)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即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为人处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主要内容:反对以科举入仕为直接

23、目的的学校教育;主张学校要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的人才;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修身、处事、接物等的影响。(2)特点:监督政府机构;具有议政功能,限制君权。相同:都起到了普及教育的作用,都通过学校教育教化社会。【解析】24.【答案】主张:自然界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当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主张友好相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理解和概括能力。荀子认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和睦相处的思想;孟子的思想是反对战争,互助友爱。25.【答案】(1)主张: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2)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作用: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3)途径: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治国理念:仁政。(4)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解析】第(1)问,董仲舒主张“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2)问,“天人感应”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第(3)问,结合孟子“仁政”的思想主张来回答。第(4)问,从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来谈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