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西汉和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西汉和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课 西汉和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思路,普通高中统编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一、教材分析,1. 本课主题,聚焦主题: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内容特点: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跨越时间长,知识内容丰富,历史概念众多,叙述高度浓缩。 总体建议:围绕教学主题,适当整合处理,大胆进行取舍,深挖有价值点。,2. 教材内容: (1)正文子目: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 东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 (2)其他栏目: 学习聚焦 4个 思考点 1个 学思之窗 1个 历史纵横 2个 史料阅读 2个 图片 5组 探究与拓展 2个,一、教材分析,3. 核心知识概念,第一层次(主题):
2、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第二层次(重大时期):文景之治、汉武强盛、光武中兴 第三层次(具体史事):无为而治、休养生息、郡县封国并存制、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制度、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尊崇儒术、丝绸之路、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党锢之祸、黄巾起义,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立意,1.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四个子目知识的学习,了解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光武中兴、党锢之祸、黄巾起义等史事,了解两汉时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能够从
3、中体会不同史事之间的联系,认识政治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关系。 (2)利用合适的线索进行情境建构,分析并理解中国古代君主“人治”模式之下,不同政策对于封建王朝兴亡盛衰的影响,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影响历史发展的具体因素,归纳历史兴衰更替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3)通过对两汉历史的学习中,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对于文化发展推动,并从中体会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涵养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二、教学立意,3. 重难点分析: 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理解两汉衰亡的原因,并进而总结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如何
4、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本课教材的教学任务,二、教学立意,三、教学流程,1. 导入:丝绸之路埋伏线索,展开教学,西汉时,通过新疆的中西陆路交通有南北两条大道:南路从长安出发,经敦煌、鄯善、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到大月氏、安息等国。北路经敦煌、车师前王庭、龟兹、疏勒等地,越葱岭到达大宛、康居、奄蔡,由奄蔡南下可到达安息,由安息向西到达大秦。这两条大路成为当时经济交流的两大动脉。通过这两条通道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2004年7月 福建人民出版社,2. 丝路兴衰与两汉兴亡围绕主题,建构
5、情境 【例】 情境:两汉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兴衰。 丝路开通(汉武帝时期强盛) 丝路中断(西汉后期与王莽篡汉) 丝路重开(东汉光武中兴),三、教学流程,3. 聚焦历史问题引领,生成认识,三、教学流程,4. 教学评价即时反馈,有效调整,三、教学流程,5. 课后延伸两汉遗韵,化泽千古,通过阅读史记等两汉史学著作或汉武帝传等今人研究著作,整理两汉之际的文化、科技成就,并了解两汉杰出历史人物的事迹,多方面感悟两汉的强盛和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社会担当。,三、教学流程,小 结,两汉时期虽然历史内容丰富,但是脉络事实比较清晰。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并不需要过于高深的研究和发掘,教学的重点应该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了解具体史事,形成历史认识。本课教学中指导思想是围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这一主题,如何构建教学情境,有机整合庞杂的内容,培养学生历史认知能力,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谢,谢,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