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教材梳理:《过秦论》文言知识训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教材梳理:《过秦论》文言知识训练(教师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教材梳理:过秦论文言知识训练(教师版)一、课内文言知识梳理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疟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使相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表修饰)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沿袭)遗策,南取汉中,西举(攻取)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削弱)秦,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采取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
2、,成为一体)。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相约为合纵,击破秦国的连衡策略。离,使离散),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属,类。这些人)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这些人)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这些人)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击)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迎击)敌,九国之师,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
3、力而制其弊(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追亡逐北(追逐逃走的败兵),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盾牌);因利乘便(凭借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举起)长策(马鞭子)而御(驾驭,统治)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执敲扑(刑具)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低着头,在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官吏处理)。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边疆上的屏障),却(击退,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
4、道,焚百家之言(各学派的著作),以愚黔首(百姓);隳(毁坏)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销毁兵器),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守华山以为帝都东城,以黄河作为帝都的护城河),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可靠的大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缉查盘问)。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地势),金城(坚固的城池)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然陈涉瓮牖绳枢(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之子,氓隶(下层人民)之人,而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也;才能不及中人(平常人),非有仲尼、墨翟
5、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插足,参加。臵身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田野)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举)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山东(崤山以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变小,变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谪戍(迁谪戍边)之众,非抗(匹敌,相当)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先前)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
6、陈涉度长絜大(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啊)。二、文学文化常识积累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7、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7.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8.俯首系颈: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9.迁徙之徒:征发的人。指陈涉被征发戍守渔阳。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11.万乘:兵车万辆。表
8、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12.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首事。13.七庙隳: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七庙,天子的宗庙。1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 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1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1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1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18.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
9、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三、课外文言训练论积贮疏贾谊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
10、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
11、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则物力必屈屈:屈服 大命半泛 大命:国家的命运B. 何得不蹶蹶:竭尽 世之有饥穰饥穰:荒年和丰年,此偏指荒年C. 而靡之者甚多 靡:浪费 政治未毕通也 毕通:完全畅通D. 国砂以相恤恤:救济 而直为此廪廪也 廪廪:危惧的样子【答案】A 解析:屈:缺乏。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子”即管仲。后人把他的学说和依托他的著作,编辑成管子一书。B“背本而趋末”在文中是指放弃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古代以工商为本业,农桑为末业
12、。C“狼顾”指狼性多疑,行走时常回头看,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本文中形容人们看到天不下雨的忧虑不安。D禹是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传说禹时有九年的水灾,汤时有七年的旱灾。【答案】B 解析:应为古代以农桑为本业,工商为末业。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要重视积贮”的重要论文。B文章第一段,通过古今对比及相关理论和形势的分析,从正反两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有力的论证。C第二段,就应付自然灾害和战争两个方面,从国家存亡的高度阐明不积贮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积贮的重要。D第三段,阐明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根本措施,
13、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本文“仓廪实而知礼节”的中心论点。【答案】D 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译文】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2)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文】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3)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译文】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参考译文】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
14、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
15、的观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众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