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ppt(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代男子通常服饰,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开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中西结合、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0世纪20年代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合身适体、短袍窄袖,为什么西式服装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流传?,P63 学习思考:,从穿着的角度,西装适体、潇洒; 从社会政体转变角度,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受西化思潮的推动;,20世纪上半期 (男装):,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
2、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五权分立,三民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里隐含有哪些信息么?,20世纪上半期 (女装):旗袍的改革与创新,晚清时期,20世纪20年代,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三十年代的旗袍,变化趋势?,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装、苏式服装(列宁装、连衣裙),军装、干部服,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式样颜色单调,美观大方、彰显个性,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做套列宁
3、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拉吉,联系国际形势,分析为什么50年代流行苏联的服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不爱红妆爱武装,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军装、干部服,身穿绿色军便装, 头戴军帽, 脚蹬解放鞋, 腰系皮带, 背着为人民服务的挎包, 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联系国内形势,为什么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流行绿军装和干部服?,改革开放以后,现代的西装,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款式新颖,个性化。,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
4、主 巩固独立,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婚姻包办,婚姻自由,旧式丧礼,新式丧礼,男子留辫,剪辫易服,女子裹足,迫令放足,迷信活动,破除迷信,二、近代以来习俗风尚的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近代 婚姻自主,古代社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俗变迁,新 中国 成 立 后 恋 爱 自 由 和 婚 姻 自 主,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丧礼变迁,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西式新式丧礼,建立了殡仪馆和公墓,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土葬向火葬改革,晚清留短发的留学生,辛亥革命后人们在街上剪辫子,其他习俗变化,封建的旧中国男尊女卑,为了满足男人
5、的审美观,为了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娴淑幽静,几代女子不惜伤筋动骨,也要裹成残疾的“三寸金莲”。这无论从精神还是身体都给当时的妇女带来了极大的摧残!,展 厅 四: 风 俗 篇,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见面礼:跪拜、作揖,意义:,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民国成立后习俗变化,剪辫易服、破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实施公历、点头鞠躬礼、 握手礼,1、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都有哪些表现, 呈现出什么趋势?,表现:,男女服饰;习俗风尚。,特征:,从保守封建 中西合璧、洋化、开放趋势;,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
6、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科技革命的成果、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政治变革引起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学东渐:,探究:,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7、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我的观点,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其实一味的阻止或进行批判,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我的观点,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