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规划.doc(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陕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5月目 录序 言- 5 -第一章 规划背景- 6 -第一节 发展基础- 6 -第二节 发展环境- 10 -第二章 总体思路- 11 -第一节 服务体系- 11 -第二节 指导思想- 14 -第三节 基本原则- 14 -第四节 主要目标和成效- 15 -第三章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8 -第一节 幼有所育- 18 -第二节 学有所教- 20 -第三节 劳有所得- 21 -第四节 病有所医- 24 -第五节 老有所养- 26 -第六节 住有所居- 28 -第七节 弱有所扶- 29 -第八节 优军服务保障- 32 -
2、第九节 文体服务保障- 33 -第四章 扩大适度普惠公共服务供给- 36 -第一节 幼有所育- 36 -第二节 学有所教- 37 -第三节 病有所医- 37 -第四节 老有所养- 39 -第五节 住有所居- 40 -第五章 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 40 -第一节 幼有所育- 41 -第二节 学有所教- 41 -第三节 劳有所得- 41 -第四节 老有所养- 43 -第五节 文体服务保障- 43 -第六章 优化公共服务发展机制- 45 -第一节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及- 45 -第二节 扩大适度普惠公共服务供给- 48 -第三节 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 52 -第七章 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3、战略- 54 -第一节 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54 -第二节 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56 -第八章加强实施保障- 58 -第一节 健全工作机制- 58 -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 59 -第三节 加强人才培养- 60 -第四节 完善配套政策- 61 -第五节 加强监督评估- 61 - 3 -序 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
4、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新时代加强公共服务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高质量供给,创造高品质生活,依据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要求,编制陕西省“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实现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普惠性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服务成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各类公共服务的服务项目、重点任务、支出责任和牵头单位,并从保障财政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完善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既
5、是“十四五”时期保障和改善公共服务的行动指南,也是“十四五”时期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健全制度,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各类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范围持续拓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截至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2%,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1.33%,2019年整省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09%,职普比达到4: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83%。人口满30万的县建
6、立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基本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25万人,五年累计实现35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开展100万人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实施,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最低保障标准不断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全省已全部消除县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省96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标准,1540个乡镇卫生院、23747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基本标准。实施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累计救治30种大病确诊贫困患者15.
7、02万例。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累计完成80.69万套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和82.0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顺利推进。文化体育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启动,109个公共图书馆总流通量达6086万人次,文化馆(站)年服务达6939万人次,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达99.29%、99.62%,五年累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17.9万场次,中小学生爱教影片放映10.1万场次。建成公共体育场89个、体育公园52个、健身步道1834公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92.50%,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丰
8、富多彩。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省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在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多样化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目前,我省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主要表现为:优质资源总体不足,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诸多领域公共服务供给还停留在兜底线和保基本为主。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区域、群体间民生保障水平差距较大。比如,群众“有学上、看上病”已基本解决,但还未达到“上好学、良医治”的水平,“一床难求”和“资源闲置”并存,劳动力和人才供求存在不匹配的矛盾。公共服务“笼统供给”“效率较低”问题普
9、遍,农村服务设施“有建无管”问题突出。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完成情况指 标 名 称 2015年2020年增长率基本公共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02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比例(%)146.70100基本劳动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244.37【225】1.42%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17.80【98.10】10.22%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390911.1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49598.503.68%基本医疗卫生孕产妇死亡率(1/10万)14.509.77婴儿死亡率()6.752.935岁以下儿童死
10、亡率()8.554.63基本社会服务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29.75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550.60基本住房保障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76.01】【82.37】8.37%农村危房改造(万户)【57.96】【82.05】41.56%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万人次)980【6086】24.20%文化馆(站)年服务人次(万人次)1310【6939】5.94%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698.3999.451.08%其中:广播综合覆盖率(%)98.0699.291.25%其中:电视综合覆盖率(%)98.7199.620.92%国民综合阅读率(%)779.
11、9081.502.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例(%)835434.57%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9941006.38%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1085注:1.指通过省级评估、认定程序认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占全省所有县(市、区)的比例。 2. 指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减去累计自然减员人数。其中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的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形式就业人员的总和;累计自然减员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城镇累计减少的就业人员数。(五年累计数/年度2015年基数)
12、/2015年基数*100%=年度增长率3.指按照有关法律和社会保险政策规定,实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与法定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之比。 4.指按照有关法律和社会保险政策规定,实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与法定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之比。 5.指在机构集中供养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与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总数之比。6.指在对象区内能接收到中央、省(区、市)、市(地、州)、县(市、区)广播、电视传输机构以无线、有线、卫星等方式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人口数占对象区总人口数的比重。7.指全省每年有阅读行为(包括阅读书报刊物和数字出版物、手机媒体等各类读物)的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8.指每周参加体
13、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数。9.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的人数达到应享受补贴人数的比例。10.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康复评估、手术、药物、功能训练、辅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11.“”表示无2015年基数或因无基数无法测算增长率。12.“【】”表示五年累计数。第二节 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陕西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
14、年,加快推动我省“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发展,既是解决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也是开发潜在消费市场的主要方向。现阶段我省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发展环境主要有:一是发展环境进入新阶段。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同时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内外循环带动新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为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提供均等可及的公共服务。三是人口
15、发展呈现新变化。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为缓解养老和健康服务供需矛盾,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必须提供适度普惠的公共服务。四是群众期待提出新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民生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提供优质多元的公共服务。五是科技创新引领新变革。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拓展应用,为实现公共服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第二章 总体思路第一节 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公共服
16、务,政府、市场、个人的权责关系不尽相同。科学界定公共服务范围,重点明确政府权责边界,对于保证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保持合理民生支出力度和效度、保障民生改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承担兜底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责任。为满足公民更高层次需求、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供给,实现大多数公民以可承受价格付费享有的是普惠性公共服务,政府承担引导增加服务供给、规范服务质量的责任。满足公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的生活服务,
17、则完全由市场供给、居民付费享有,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产业规范可持续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公共服务与多样化生活服务之间的界限范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国家财政保障能力及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动态变化。公共服务一般包括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医疗健康、养老托育、住房保障、文旅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公共服务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市政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相关内容分别纳入综合交通运输、能源、环境保护等相关“十四五”专项规划中,不在本规划中予以阐述。规划的体系框架主要涵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18、有所居、弱有所扶、拥军优抚、文旅体育”等“七有两保障”九大领域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体系框架7有+2保障 基本公共服务 普惠公共服务 生活服务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优待抚恤、退役军人安置、退役军人教育培训、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健全工作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 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配套政策 加强监督评估 优孕优生、儿童健康、儿童保障保障儿童受教育权、补齐公共教育设施短板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劳动用工保障基本公共卫生、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医疗卫生、医疗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养老助老、养老服务网络、医养结合保障住房基本公共服务、旧城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设施加快发展普惠学前教育社会办医
19、、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中医药传承创新、卫生健康信息化水平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方式探索发展多样化住房供给标准化均等化便捷化市场化多样化优质化多样发展儿童照护服务创新发展教育培训服务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推动养老多元融合发展社会救助、社会事务、残疾人生活扶助、残疾人就业保障公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公共体育丰富文化服务形式、文旅产业、体育产业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文体服务加强实施保障图1 公共服务体系框架第二节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
20、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及、扩大适度普惠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发展多样化生活服务”为目标,全面对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科教兴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战略,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努力增强普惠公共服务弱项、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积极谋划民生实事,着力提高福祉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三节 基本原则兜住底线,促进均等。优先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
21、盖、向偏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便捷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省情实际,坚守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底线,将服务供给建立在公共财政可持续的基础上,合理引导社会预期,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实现人人共享。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增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强化公共资源投入保障,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作用,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多元化、优质化。创新机制,提升质量。加快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给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延伸下沉和提质扩容,推出一批“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改革举措,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
22、益和群众满意度。第四节 主要目标和成效“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七有两保障”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普惠公共服务实现提质扩容,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多样化个性化服务成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公共服务结构更加合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都市15分钟、乡村1.5小时”公共服务圈基本建成,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现代化,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更高水平满足。“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指标包括10个领域、22项。公共服务重点领
23、域指标指 标 名 称2025年目标值指标性质幼有所育每千人3岁以下儿童托育机构托位数(个)4.6约束性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预期性学有所教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01约束性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4.08预期性劳有所得接受创业服务人数(万人)200预期性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万人)150预期性病有所医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7.5约束性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3约束性老有所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约束性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张)50约束性住有所居困难人群申请保障性住房保障率(%)98预期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万户
24、)100约束性弱有所扶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万人)50预期性城乡低保标准(元/人年)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元/人年)9480约束性农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标准(元/人年)6500约束性优军服务保障退役军人安置率(%)99约束性文体服务保障(%)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m2)1500约束性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率(总服务人次/馆员规模)1.1预期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m2)2.5约束性巩固脱贫脱贫地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8296.26预期性脱贫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16006预期性脱贫地区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100约束性“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成效包括
25、: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省、市、县标准体系基本健全并实现动态调整,各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基本完善并有效实施。制度规范更加完善。各领域制度规范基本完备、衔接配套,公共服务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保障机制健全高效。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得到保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供给模式创新提效,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共享格局总体形成。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及、适度普惠提质扩容、多样化生活服务有序发展。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更加便捷、智能,供需对接更加精准,供给方式更加多元,产品更加高效、优质。第三章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一节 幼有所育巩固优孕优生服务。全面落实产假、配偶陪护假、哺乳假等
26、政策。为农村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城镇符合条件的孕产妇免费提供孕早期健康检查、产后访视等服务,为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基本避孕节育服务。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提升产前筛查、出生缺陷防治、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服务能力,改善病(产)房、新生儿室等诊疗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增强儿童健康服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开展新生儿家庭访视,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加强新生儿满月、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增加产科、儿科床位供给总量,提升儿童重大疾病、疑难复杂疾病诊治和急危重症诊疗服务能力。加大托育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儿童保障服
27、务。强化孤儿、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健全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基本医疗、教育保障制度,落实抚养监护责任,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提供心理关爱、行为矫治等服务。加快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养、治、教、康”一体化。培育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专栏1 幼有所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儿童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推动国家儿童区域(西北)医疗中心建设。建设一批省、市、县级妇女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妇产科项目,加快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二期、西安国际儿童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2.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开
28、设助产服务。确保每个市、县建设一所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3.儿童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建设8个市级儿童福利机构、52个独立设置的市、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810个儿童之家。加快推进儿童救助保护热线。第二节 学有所教保障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对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给予生活补助。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对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免除学杂费(不含住宿费),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符合条件学
29、生免学费,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继续实施本专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贫困生国家助学金等补助政策。继续实施勤工助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等帮扶政策。补齐公共教育设施短板。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支持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扩大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提高到公办学校就读比例。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30、。加强中职院校基础条件建设,优化整合办学资源,促进中职教育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中职教育办学实力。专栏2 学有所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学前教育提质扩容。推进省级示范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建设, 深化省级示范幼儿园结对帮扶, 到2025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2.义务教育质量提升。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支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教育集群发展办学,力争到2025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比例达到30%。3.普通高中能力提升。开展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创建评估,启动省级高品质特色高中创建评估,建设 30所省高品质特色高中、50-80 所左右省级示范高中。4.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全
31、省中职学校“双达标”,支持建设 3-5 所旗舰中职学校,建成 30 所左右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建成 4 所国家级高水平高职院校、1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加强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遴选建设 30 所产教融合型学校,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第三节 劳有所得增强公共就业服务。发挥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系统作用,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等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利用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逐步实现就业扶持政策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施高校毕
32、业生就业创业帮扶行动,完善就业见习服务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建立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预警及应对工作预案。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00万人。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免费提供创业政策法规咨询、创业开业指导,落实各类创业补贴、金融扶持、税费减免等政策。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依托农村电商平台实施智慧农业、品牌推广等培训服务,为10万人次提供创业培训。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推动各具特色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力争5-10年实现农村双创基地县级全覆盖。提升创业金融服务水平,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五年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30亿元。强化职业培训服务。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针对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
33、训,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职业培训补贴、生活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整合优化政府、院校、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建设一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当地主导产业的公共实训基地。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确保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引进时享受应有待遇。提升劳动用工保障服务。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劳动关系法规政策咨询、企业薪酬分配指引、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化解、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保障监察等服务,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仲裁案件结案率分别达到60%、90%以上。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失
34、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城乡所有参保失业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工伤、失业保险人员,及时支付工伤医疗和康复费、生活护理费、工亡补助、失业保险金、技能提升补贴等。预计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615万人左右,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60万人左右。专栏3 劳有所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职业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展校企、校县、校校合作培训,建设一批县级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完成职业能力培训80万人次。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培训农民工100万人次。2.重点群体就业促进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计划,推进“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农民工就业示范园、生态富民创业园等就业基地项目建设。3.“双创载
35、体建设工程”。重点推动“双创”示范基地、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双创孵化载体等项目建设。4.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设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50个以上,培养高技能人才20万人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2万人,陕西省“首席技师”120人。第四节 病有所医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严重精神障碍等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能力。健全基本药物制度。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建立健全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推进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加强重大疫情和
3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服务。加快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管理,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和急救体系建设,提高紧急医学救治救援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推进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中医院)提标扩能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医疗保障服务。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保障功能。健全药品价格监测体系,完善药品带量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做好各类人群
37、参保和医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提高异地就医资金清算工作效率。建设全省统一高效、兼容便捷的医保信息系统。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实现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实体化、监管手段信息化、监管队伍专业化、监管工作闭环化,推进食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食品、疫苗、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专栏4 病有所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项目建设,推进省级疾控中心应急实验业务大楼项目建设,优化107个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2.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提升。加快
38、未达标的县级综合医院(中医院)传染病区建设,推进1个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2个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5个省级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建设,确保每个设区市都有1所达标的传染病医院。3.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每个县办好1个综合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每个乡镇(街道)办好1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办好1个村卫生室。4.卫生健康人才培育。加大麻醉学、精神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招生规模,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实施“秦医英才计划”,培养50名省级名中医(中药师)、500名学科带头人、1000名中青年技术骨干。扩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规模并向全科、妇产科、儿科
39、、精神科等紧缺专业倾斜。第五节 老有所养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加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对符合条件的参保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为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办理参保缴费手续,给予缴费补贴,发放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完善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高龄津贴。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工程,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在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方面开展连锁运营和标准化管理。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每个市、县(区)至
40、少建有一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实现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县级全覆盖。落实新建住宅小区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到2022年配件设施达标率力争达到100%。推进老旧城区、已建成居住(小)区到2025年底基本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推动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机构。在县、乡镇、城乡社区三级构建层次清晰、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各类康复医院、中医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医疗、签
41、约服务、协议合作,重点提升养老设施的疫情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设老年养护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和老年人绿色通道。专栏5 老有所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老年养护院建设。新建和改造67个市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对一批城企联动医养结合型普惠养老机构予以每床位2万元补贴。2.敬老院建设。2022年底前,在空白县(区)建设1所农村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确保全覆盖。每个县改造建成一所护理型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55%,实施332个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支持有条件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1707个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
42、中心。对一批城企联动居家社区型普惠养老项目予以每床位2万元补贴。第六节 住有所居保障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做好城镇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公租房保障工作。科学推进集中连片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城镇危险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继续推进通过农户自筹资金、政府补贴方式对农户自有住房实施危房改造,在保持政策稳定性、延续性基础上调整优化,适当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长效机制。加快旧城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安排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善小区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完善小区外最后一公里市政配套基础设施
43、,开展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智慧化改造。专栏6 住有所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旧城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计划改造老旧近1万个小区、惠及约100万户,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以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棚户区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全省5.7万户居民棚户区改造,主要集中在西安、安康、榆林、汉中、西咸新区。3.保障房建设工程。新建约5.72万套保障房。其中公租房2.72万套,共有产权房3万套。4.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小区内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小区外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优化为小区服务的幼儿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第七节 弱有所扶保障社会救助
44、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完善社会救助领域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合理界定医疗救助对象,健全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优化审核审批程序,深化“救急难”综合试点。对基本生活受到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及时给予救助。支持村级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无偿法律服务。强化社会事务服务。加快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殡葬服务设施、精神卫生服务设施等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殡葬基础
45、设施投入,全面推广节地生态葬,落实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会交往、工作技能训练、心理疏导等社会服务,基本建立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生活扶助。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将低收入家庭中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政策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集中或社会化托养照料,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提高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率,构建现代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及县域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残疾人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提高残疾人学历层次,为有需
46、求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为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配置适宜的器材器械,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无障碍条件。为有需求且具备条件的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服务,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普遍达到国家标准,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加快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服务。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促进残疾人增加收入。加强残疾人劳动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残疾人健康服务体系,提高残疾人健康服务能力。加大辅助性就业机构保障支持力度,组织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从事生产劳动和职业康复。专栏7 弱有所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社会救助经办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建设,加快提升改造16个救助管理机构。重点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