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风格-空间-技术-历史(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3120515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博物院风格-空间-技术-历史(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京博物院风格-空间-技术-历史(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博物院风格-空间-技术-历史(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博物院风格-空间-技术-历史(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京博物院风格-空间-技术-历史-第 4 页 历史的纪念碑对南京博物院的赏析与感悟 它位于遍布民国遗迹的中山东路上,黄瓦红柱,巍峨壮观;它不仅是一处公共建筑,更是那段历史的倒影,是建筑理念中的精髓。它就是遐迩闻名的南京博物院(原中央博物院)。本文将从南京博物院的建造背景、总体风格、空间特点、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分析南京博物院的建筑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对当今建筑设计建造的启示。1.建造背景民国时期的著名文献首都计划1927年四月,蒋介石正式定都南京。首都计划对建筑形式做了专门规定,力主采用“中国之固有形式”。此时以蔡元培为首的知识界人士正在筹备建造一处国家级博览建筑。当时,全国多位优秀的建筑师都参

2、与到这次方案竞赛中来,包括徐敬直、童寯、杨廷宝等当时国内的建筑改革先驱。特定的年代里,往往会鼓舞某些特定的情怀,成就一些独特的事迹。刚刚惨遭列强凌辱,“百废待兴”时期的民国迫切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历史文化且易于发展的道路。首都计划支持者和众多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力扬中华古建筑文化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均认为,此博览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古建的特色,彰示中国古建的魅力所在。于是,脱颖而出的方案皆是以中国古建的风格而设计的,当时29岁的年轻建筑师徐敬直的方案因为尊重原始的“刀”字地形,巧妙的运用轴线突出了门厅大殿的宏伟而受到评委席的一致好评;又因为截至当时最早发现的完整的中国古建还停留在辽代,即河北蓟县

3、的独乐寺观音阁,所以杨廷宝先生仿辽代大殿的设计自然而然变成了徐敬直仿明清大殿的修改方案。就这样,建成后的南京博物院在周围大批仿明清的建筑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聚集地和中国古建文化的纪念碑。 每一处优秀的建筑的背后,都有许多历史故事和影响因素。正是这一批民国时代的留洋归来的优秀建筑师,在学习了西方的古典和现代建筑理论后,能毅然回国立志创造完整的中国古典建筑理论并巧妙应用于实际,南京博物院等民国建筑才能在今天彰显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考察价值。不得不说,南京博物院确实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总体风格南京博物院的入口中央大殿 现在行走于中山东路上,我们仍然能欣赏到形形色色的

4、民国建筑。然而在这些建筑中,我们又能明显感受到南京博物院的不同之处。古朴典雅,绿荫掩映,南京博物院以典型的中国古典宫廷式建筑成为我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院之一。进入博物院大门,高大雄壮的中央大殿(门厅)便映入访客的眼中。然而,中山东路上的建筑中并不是所有的宫殿式建筑都有这般的气概,原因或许就是因为辽代的宫殿继承了大唐遗风,雄浑俊逸,洒脱大气。几步之后,便能观得粗壮而古朴的梁柱斗拱,曲致翘起的华丽飞檐,使整座建筑磅礴大气而轻快腾飞。 论及南京博物院的古典大气风格,我们就不由得钦佩民国时代的优秀建筑设计师们,能将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最为大气的唐辽遗风运用到颇具现代意义的博物院中,定是在其先发掘出了唐辽风尚与

5、博物院性质的相似之处承载了历史的重量,同时预示着文化的方向。 3.空间特点 南京博物院平面图 鸟瞰整个南京博物院,人们很容易得出其大体的空间特点:建主轴线偏向“刀把”的整体规划,这使得整个博物院的纵深感增强。这边迎合了中国古典宫殿的基本轴线和布局,有着古典大宫殿的纪念性和轴线感。中央大殿的位置处于中轴线的终点,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的风派,无疑成为了整个博物院的点睛之笔。大殿前大片的绿化带与空地,给访客对中央大殿的观望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种“留白”式的空间处理手段,为大殿增添了威严,也使得大体的空间感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内外交融,虚实相生。大殿的旁边便有一幢“方盒子”。众所周知,“方盒子”是

6、现代建筑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拥有着中国式斗拱的“方盒子”,不仅是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一次可行的交流,更衬托出了大殿的雄伟庄严。走进殿宇中的每一件展厅,人们可以惊奇地发现到,形式感极强的宫殿厅堂,展厅的分布居然是根据功能设计的,人们在访问的时候便能体验到行程的流线感。这些性质,往往都是现代建筑才力主和应用的,而南京博物院,巧妙地将仿辽代建筑作为门厅,创造出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现代博物馆,体现出设计者学贯中西的深厚底蕴和奇思妙想的创意。 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感慨一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南京博物院的建设者们不仅想通过建筑将社会文化的发展引领到一条中国的道路上来,更是试图将中国的文化引领到一条发展的道路

7、上来。其良苦用心,唯有瞻望这雄伟隽秀的南京博物院,细心地体验其中每一处巧妙的空间设计后,才能真实地体会到。 4.技术创新 遥相望去,南京博物院的大殿外形是大气的辽风,但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们才知道,博物院的结构实则钢筋混凝土,仿辽代大殿只是作为博物院的门厅。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古建筑和新建筑如此紧密结合的例子还是屈指可数。然而,南京博物院的出现就是这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典雅沉郁,精致有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境界;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质感强烈,结构稳固,材料更加的防火耐腐蚀,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生活环境。本是两种可以说有些对立的建筑结构技术,偏能够在南京博物院这一

8、案例中相得益彰。这无疑是为中国古典建筑的未来巧妙地解决了一些无法攻克的难题,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我们经常在想,为什么虽然技术的创新在建筑革命中如此有效,但纵观现在的这些年,新建的建筑却仍然墨守成规,不求创新;导致当今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年代里,建筑和建造仍然是大同小异。笔者从南京博物院建造技术的勇敢创新中领悟到,建筑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观念是息息相关的。南京博物院的建造期间前后,社会相对稳定,建筑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知识分子的观念也经历了转型,这才促成了南京博物院的建造技术的创新。现如今,经济发展与观念改革也许便是当今建造技术改革的强效动力吧。参考文献:1. 倪明,李海清:可贵的尝试原中央博物院建筑缘起与历史评价,2001 年2. 许丹青:近代中国建筑师探索民族形式案例分析杨廷宝先生建筑设计与南京博物院竞赛分析,建筑与装饰2010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协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