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 (课件30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 (课件30张).ppt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1、读懂古文的“词”、“题”、“义”,考情分析,1、选材,选材十分稳定,均为“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作品。一般选自明史宋史旧唐书史记,取材集中,2019、2020年高考全国三套卷均选自史记。文中的传主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或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不分段;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2017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谢弘微谨严端方,遵守礼制,友爱孝悌,恭敬谨慎;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忠于朝廷,忠于职守;许将善于治军,对契丹的蓄意挑衅予以坚决的反击,且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2018年选
2、用的人物,如范纯礼敢于抗言,关怀下属;鲁芝洁身自好,审时度势,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2019年三篇文章展现了贾谊、商鞅、吴起三位古代改革家的事迹,他们锐意进取、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过较大影响,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改革人物的奋斗精神,认识到变革图新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2020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了宋史苏轼传,直接在文言文中考查著名诗人的传记,在以前的高考中很少见,往年一般不会选取如此知名的人物做为题目,在2019年新课标1的文言文阅读中选取了贾谊的传记之后,2020年直接选取了苏轼的传记,可见考试对文化底蕴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从题目上
3、引导学生对古代著名诗人必须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杨万里、辛弃疾、陆游、文天祥),2、题量及题型分布,2014-2019年题量没有变化,4道小题,共19分。题型及考查点的变化:2014年用客观断句题替代了信息筛选题,20152019年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减少了常规考点,避免重复考查。增加的新考点,体现了对古代文学基本素养的考查,体现了文言文复习的基础性和高考的指向性。变化之后的4道题依次为: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内容概括分析题和翻译题。断句:客观题,选取文中五六十字,设几处错误,分别呈现在三个选项中,3分。古代文化常识:客观题,每项四十字左右,错项往往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3分。概括分析:每项
4、四五十字,错项常设于对原文的错误理解,3分。翻译:两句,每句二三十字,各赋5分,采分点一般为三个实词或短语,每点1分,语意2分。2020年-2021年体现了文言文复习的基础性和高考的指向性。变化之后的5道题依次为: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内容概括分析题、翻译题和主观题。,1、史传类文本结构,2、人物关系,2、诗人传主,“三步三读法”读文流程,人物传记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贬斥邪恶。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要根据写人记事的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第
5、一步: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请用标出人名,用横线标出表示时间、地点、官职的词语,初步了解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梳理文章大意。,第二步:再读文本,层层画读,以“题”悟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
6、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第3题的每一个选项,前面是对人物的概括,后面是分析。 如第3题B项是对“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这一部分内容的概述。因此,可以“悟”出“和洽”的意思以及“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的大意。以此类推,借助题目梳理文意。,第三步:三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根据勾画圈点的人物姓名、时间、地
7、点、官职等词,梳理以下内容: 1知人明事:梳理主人公的经历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年二十余:文帝召以为博士,才华出众,孝文帝说之,超迁,官至太中大夫,提出全盘改变秦朝法令的主张,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任长沙王太傅途中: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2辨理 结合贾谊的事迹,概括其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少有才华、才能出众、热心政事、勤于劝谏、富有远见、重情重义、忠于职守。 每一个“佛系”的背后
8、,都曾有跌宕起伏的人生 苏轼:,每一个“佛系”的背后,都曾有跌宕起伏的人生 苏轼: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总的来说,苏东坡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全国第一偶像,史上第一全才,他还是一个慈善家、美食家、品酒师,他还是一个与民同乐、每到一处都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好官,还是一个待人真诚的人,胸怀宽广,对生活充满热爱。,总结,1、初读文本,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为了快速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 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可以圈点勾画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大体了解
9、文章思路,了解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2、再读文本,层层画读,以“题”悟意 所谓“倒读法”,就是借助题目来阅读,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这是一种辅助方法。当我们第一遍读文言文的时候,只能对文中人物、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文本细节的翻译经常遇到障碍,这个时候就可以边读文章,边审读文意概括分析题,利用其中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文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从而造成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内容,通过一一比对,既可
10、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概括分析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问题,对于读懂文言文、理解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3、三读文本,梳理内容,以文”会意 在第二步阅读的基础上,三读文本,力求对传记中的人物各个时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做到心中有数。 具体需要: 一、知人。传记文的写作对象就是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要思考文章主要人物是谁,经历了哪些事件,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二、明事。史传文记叙人物,用笔简约,往往几句话就是一个事件、一段经历。事件往往随
11、着其官职、时间、地点、与其交往的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再次阅读时,结合第一步圈点勾画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官职名、年号、地名、人名等的变化,厘清人物的活动脉络,掌握人物所做事情。,三、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做出的评价,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或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
12、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13、。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14、一项是( )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
15、,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故选C。,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16、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
17、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
18、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