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精选PPT.ppt(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第1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v抗生素抗生素 antibiotics: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微生物和其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化学物质叫做抗生素。他细胞增殖的化学物质叫做抗生素。v抗菌药物抗菌药物 antimicrobial agents: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及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化括各种抗生素,及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学合成药物。第2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第3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目前使用的抗菌药物有上千种目前使用的抗菌药物有上千种v194819
2、48年后,陆续发现了许多抗生素,年后,陆续发现了许多抗生素,v抗生素时代开创了人类战胜细菌的新局面,抗生素时代开创了人类战胜细菌的新局面,很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很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人类寿命显著提高。人类寿命显著提高。第4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细菌耐药问题接踵而至细菌耐药问题接踵而至v金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20世纪世纪40年年代仅为代仅为1%,20世纪末超过了世纪末超过了90%。v全球关注全球关注的高耐药多重耐药菌的高耐药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
3、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第5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第6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1941 1941 青霉素青霉素 1960 1960 甲氧苯青霉素(半合成)甲氧苯青霉素(半合成)1943 1943 链霉素链霉素 1962 1962 林可霉素林可霉素 1945 1945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 1962 1962 喹诺酮类(人工合成)喹诺酮类(人工合成)1950 1950 四环素四环素 1970 1970 青霉烯类青霉烯类 1952 1952 红霉素红霉素 1980 19
4、80 单环单环-内酰胺类内酰胺类 1956 1956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 2010 2010?旧的抗菌药物在淘汰旧的抗菌药物在淘汰新抗菌药物的开发速度在减慢新抗菌药物的开发速度在减慢第7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v开发新型抗生素的速度,远没有耐药细菌产开发新型抗生素的速度,远没有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快生的速度快,照此下去,有专家估计,人类,照此下去,有专家估计,人类将进入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后抗生素时代”。v“后抗生素时代后抗生素时代”=无药可用的时代无药可用的时代第8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4 4月月月月9 9日日日日CCTVCCTVCCTV(新闻联播)(新闻联播)(新闻联播)(新闻联
5、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一名普通的咳嗽患者,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了一名普通的咳嗽患者,尽管医生竭尽全力为这位患者试用了多种类型的抗生素,都遏制不管医生竭尽全力为这位患者试用了多种类型的抗生素,都遏制不了病情的发展,最后上了万古霉素,可还是没有效果。患者最终了病情的发展,最后上了万古霉素,可还是没有效果。患者最终很快就死亡了。很快就死亡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死者家属的同意下,专家们对尸体进行了医究竟是什么原因?在死者家属的同意下,专家们对尸体进行了医学解剖研究,然而检查结果却出人意料!尸体解剖发现他的体内存在着学解剖研究,然而检查结果却出人意料!尸体解剖发现他的体内存在着大量
6、耐药菌感染,而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对这些耐药菌是没有效的!大量耐药菌感染,而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对这些耐药菌是没有效的!那么死者体内的那种致人死命的耐药菌又从何得来的呢?那么死者体内的那种致人死命的耐药菌又从何得来的呢?原来,他每天在单位食堂吃饭,顾虑单位食堂不干净,可能会原来,他每天在单位食堂吃饭,顾虑单位食堂不干净,可能会有一些细菌在里面,所以每次吃完饭都要吃两粒抗生素,天天有一些细菌在里面,所以每次吃完饭都要吃两粒抗生素,天天吃,日积月累,导致体内形成大量多重耐药菌。吃,日积月累,导致体内形成大量多重耐药菌。第9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目前国内抗生素应用状况:目前国内抗生素应用状况:应用范
7、围应用范围 应用类型应用类型 有疑问的应用有疑问的应用人类用人类用 住院患者中住院患者中6782 20%-50%不需要不需要 社区社区80%农业用农业用 治疗性?治疗性?%40%-80%高度怀疑高度怀疑 预防或促生长预防或促生长80%WHO推荐:抗生素医院使用率为推荐:抗生素医院使用率为30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使用率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使用率2225中国卫生部要求抗生素使用在中国卫生部要求抗生素使用在50以内以内.第10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带来的负效应: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带来的负效应:v大量大量耐药菌株耐药菌株的出现,耐药菌感染问题成为人类在本世纪末面的出现,耐药菌感染
8、问题成为人类在本世纪末面临的新的挑战;临的新的挑战;v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导致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导致机体菌群失调机体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以及消化不良等,引起二重感染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症状;v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过分依赖对抗菌药物过分依赖,忽视了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忽视了抗感染治疗的一般原则,降低了对降低了对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控制感染传播措施的认识,等控制感染传播措施的认识,造成了院内感染的流行及抗感染治疗的失败造成了院内感染的流行及抗感染治疗的失败。第11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v认识细菌耐药的严重性认识细菌耐药的严重性v理解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机制理解细菌耐药
9、性形成的机制v了解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形成的措施了解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形成的措施第12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一、一、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二、细菌耐药性二、细菌耐药性产生产生的生化机制的生化机制三、细菌耐药性三、细菌耐药性产生产生的遗传机制的遗传机制四、细菌耐药性的防治四、细菌耐药性的防治第13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的种类第14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第15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抗菌药物的种类抗菌药物的种类第16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v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抑制细菌
10、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v增加细菌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菌胞膜的通透性v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v抑制核酸代谢抑制核酸代谢第17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 v磷霉素、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v抑制肽聚糖的合成的不同阶段,抑制肽聚糖的合成的不同阶段,导致细菌导致细菌细胞壁不能承受细胞内较高的渗透压,菌细胞壁不能承受细胞内较高的渗透压,菌体崩解死亡。体崩解死亡。第18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不同种细菌的作用取决于对不同种细
11、菌的作用取决于v抗生素通过外膜胞壁达到膜壁间隙的能力;抗生素通过外膜胞壁达到膜壁间隙的能力;v与靶酶与靶酶PBPSPBPS结合的能力;结合的能力;v对对内酰胺酶内酰胺酶水解作用的稳定性。水解作用的稳定性。第19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lactamase inhibitor)v某些耐药菌能产生某些耐药菌能产生-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可使可使-内酰胺抗生素在发挥作用之前就被钝化。内酰胺抗生素在发挥作用之前就被钝化。v-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酶有较高的亲和性内酰胺酶有较高的亲和性,使酶灭活是自杀型、不可逆的使酶灭活是自杀
12、型、不可逆的。v-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没有或只有很弱的抗菌活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没有或只有很弱的抗菌活性,但性,但与其它与其它-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则可发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则可发挥抑酶保护、增效作用挥抑酶保护、增效作用。第20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2 2、增加细菌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菌胞膜的通透性v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多粘菌素类抗生素v具有表面活性物质,具有表面活性物质,能选择性地与细菌胞浆能选择性地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酯结合;能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膜中的磷酯结合;能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糖和盐类等外漏,从而使细菌死
13、亡。糖和盐类等外漏,从而使细菌死亡。第21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3、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v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与细菌核糖体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与细菌核糖体30S30S亚基发亚基发生不可逆结合,抑制蛋白合成。生不可逆结合,抑制蛋白合成。v氯霉素、林可霉素和红霉素等主要作用于氯霉素、林可霉素和红霉素等主要作用于50S50S亚基,使亚基,使蛋白质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受阻。v抗菌谱广:抗菌谱广:G G菌、菌、G G菌,结核杆菌。菌,结核杆菌。第22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4、抑制核酸代谢、抑制核酸代谢v利福平特异性地利福平特异性地抑制细菌抑制细菌RNA多聚酶
14、的活性多聚酶的活性,阻,阻碍碍mRNA的合成。的合成。v喹诺酮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抑制抑制DNA回旋酶,妨碍细菌回旋酶,妨碍细菌DNA的复制。的复制。v磺胺类、甲氧苄啶、乙胺丁醇、异烟肼等,磺胺类、甲氧苄啶、乙胺丁醇、异烟肼等,干扰细干扰细菌叶酸合成,使细菌不能合成核酸。菌叶酸合成,使细菌不能合成核酸。第23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制v细菌产生钝化酶细菌产生钝化酶v细菌改变抗菌细菌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药物作用的靶位v细菌降低通透性阻止或减少抗生素进入菌体细菌降低通透性阻止或减少抗生素进入菌体v细菌增强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菌体的抗生细菌增强
15、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菌体的抗生素泵出菌体外素泵出菌体外v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第24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1 1、钝化酶的产生、钝化酶的产生 钝化酶有两种:钝化酶有两种:v内酰胺酶(内酰胺酶(水解酶)水解酶)如如内酰胺酶可水解内酰胺酶可水解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活性分子;活性分子;v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钝化酶钝化酶 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OH基或基或NH2基上基上,使抗生素不易与靶位结合。,使抗生素不易与靶位结合。v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第25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v耐药机制:耐药机制:水解具有水解具有内酰胺环
16、结构的抗生素。内酰胺环结构的抗生素。v生理功能:参与细胞壁的合成生理功能:参与细胞壁的合成v由染色体或由染色体或质粒质粒编码,为编码,为诱导型合成。诱导型合成。v大部分大部分G G+菌和菌和G G-菌、分枝杆菌中都发现有不同菌、分枝杆菌中都发现有不同特性的特性的内酰胺酶。内酰胺酶。内酰胺酶内酰胺酶最常见的耐药机制,在各种耐最常见的耐药机制,在各种耐药机制中占药机制中占80%。第26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1980年,年,Amble以以-内酰胺酶的内酰胺酶的DNA碱基对为碱基对为依据,依据,将其将其分为四类分为四类:vA组:青霉素酶和组:青霉素酶和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羧苄青霉
17、素酶、羧苄青霉素酶、非金属碳青霉烯酶等,非金属碳青霉烯酶等,vB组:组:金属酶或金属酶或碳青霉烯酶碳青霉烯酶,vC组:组:头孢菌素酶(头孢菌素酶(AmpC酶),酶),vD组:组:青霉素酶,青霉素酶,包括邻氯青霉素酶(包括邻氯青霉素酶(OXA)、苯唑西林水)、苯唑西林水解酶。解酶。A组被克拉维酸抑组被克拉维酸抑制制 B、C、D组不被克组不被克拉维酸抑制。拉维酸抑制。-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第27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耐药机制:耐药机制:可可修饰抗菌药物分子修饰抗菌药物分子中某些保持抗菌活中某些保持抗菌活性所必需的基团,使其与作用靶位核糖体的亲和性所必
18、需的基团,使其与作用靶位核糖体的亲和力大为降低。力大为降低。分分3类:类:乙酰转移酶(乙酰转移酶(AAC)游离氨基乙酰化游离氨基乙酰化 磷酸转移酶(磷酸转移酶(APH)游离羟基磷酸化游离羟基磷酸化 核苷转移酶(核苷转移酶(AAD)游离羟基核苷化游离羟基核苷化由染色体、质粒编码,可在细菌间转移播散。由染色体、质粒编码,可在细菌间转移播散。交叉交叉耐药耐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被多种钝化酶所作用;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被多种钝化酶所作用;同一种酶可作用于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一种酶可作用于几种结构相似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第28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氯霉素乙酰转移
19、酶耐药机制:使氯霉素的游离氨基乙酰化,耐药机制:使氯霉素的游离氨基乙酰化,使之失去抗菌活性使之失去抗菌活性。质粒编码质粒编码,可在细菌间转移播散可在细菌间转移播散。第29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2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v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结构发生细微变化,使结构发生细微变化,使之与抗菌药物的之与抗菌药物的亲和力降低;亲和力降低;v靶位的过度表达靶位的过度表达或缺失;或缺失;v产生新的靶酶(靶位);产生新的靶酶(靶位);第30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v对对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PBPs的变化的变化v对喹诺酮类对喹诺酮类
20、抗生素的耐药:抗生素的耐药:DNA螺旋酶、拓扑异构酶螺旋酶、拓扑异构酶IV变构。变构。v对氨基糖苷类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药物的耐药:核糖体核糖体30S亚基或亚基或50S亚基的靶位点发生改亚基的靶位点发生改变。变。v对磺胺类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药物的耐药:二氢叶酸合成酶或二氢叶酸还原酶与磺胺二氢叶酸合成酶或二氢叶酸还原酶与磺胺类药物亲和力降低,或靶位酶的合成量增类药物亲和力降低,或靶位酶的合成量增加加。第31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靶位改变靶位改变内内酰酰胺胺类类抗生素耐抗生素耐药药:正常正常PBPs:PBP1,PBP2,PBP3,PBP3,PBP4PBP2aPBP-2MRSA表葡菌表
21、葡菌PBP1a/1bPBP2a/2x/2b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5种相似种相似PBP 肠球菌肠球菌第32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3 3、细菌通透性的改变、细菌通透性的改变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v原来允许某种抗菌药物通过的原来允许某种抗菌药物通过的孔蛋白通道关孔蛋白通道关闭或消失,或产生新的蛋白阻塞了孔闭或消失,或产生新的蛋白阻塞了孔,抗菌药,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菌内发挥作用。物无法进入细菌内发挥作用。v主要见于主要见于G菌。菌。G杆菌外膜对青霉素杆菌外膜对青霉素G有天然屏障作用有天然屏障作用 对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对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耐药;对氨基甙类耐药;
22、对四环素耐药。对氨基甙类耐药;对四环素耐药。第33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4 4、主动外排机制、主动外排机制v细菌外膜上特殊的药物主动细菌外膜上特殊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外排系统 可对抗菌药物的主动泵出(需能量)可对抗菌药物的主动泵出(需能量)v由外膜通道蛋白、融合蛋白和胞质膜外排蛋由外膜通道蛋白、融合蛋白和胞质膜外排蛋白构成。白构成。v产生产生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主要对主要对-内酰胺类,大环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耐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耐药药v在在G菌菌多重耐药性中起的重要作用多重耐药性中起的重要作用。第34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多重耐药
23、主动外排泵多重耐药主动外排泵 内膜转运体内膜转运体内膜膜融内膜膜融合蛋白合蛋白第35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5 5、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v细菌生物被膜细菌生物被膜v细菌菌膜的形成机制细菌菌膜的形成机制v细菌菌膜的耐药性机制细菌菌膜的耐药性机制第36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第37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细菌生物被膜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vBF BF 是存在于液体环境中被膜样的细菌群落。是存在于液体环境中被膜样的细菌群落。由附着于实体表面的细菌细胞及由其自身分由附着于实体表面的细菌细胞及由其自身分泌的含水聚合性基
24、质包裹形成的细菌群落。泌的含水聚合性基质包裹形成的细菌群落。v是一种在液体环境中与游走细胞相对应的细是一种在液体环境中与游走细胞相对应的细菌群体存在形式。菌群体存在形式。v在自然界细菌多以生物被膜存在,在自然界细菌多以生物被膜存在,可吸附于惰性或活性实体表面,可吸附于惰性或活性实体表面,如机体粘膜或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如机体粘膜或生物医学材料表面。第38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性机制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性机制研究显示细菌生物被膜对抗生素的抗性比浮游菌显著提研究显示细菌生物被膜对抗生素的抗性比浮游菌显著提高。高。第39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性机制细菌
25、生物被膜的耐药性机制 v生物被膜对抗生素的屏障作用,生物被膜对抗生素的屏障作用,v生物被膜内特殊的生态环境使细菌对抗菌药物生物被膜内特殊的生态环境使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抗生素的活性减低。敏感性降低,抗生素的活性减低。v表型突变株和耐药株的形成。表型突变株和耐药株的形成。第40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生物被膜(五)生物被膜(五)五五第41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三、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三、细菌耐药性的遗传机制 v固有耐药性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v获得耐药性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产生的方式产生的方式 基因转移的方式基因
26、转移的方式 基因转移的元件及介导的耐药基因转移的元件及介导的耐药第42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一)固有耐药的遗传机制一)固有耐药的遗传机制v有有些些微微生生物物天天然然具具有有某某些些独独特特的的结结构构或或代代谢谢,使使其其对药物不敏感。对药物不敏感。v如如支原体无细胞壁支原体无细胞壁,对,对-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天然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天然不敏感;不敏感;v常见革染氏阴性杆菌常见革染氏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其原因为该菌外膜上的孔蛋白通透性极低。其原因为该菌外膜上的孔蛋白通透性极低。第43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二)获得性耐药的遗传机制(二)获得性耐
27、药的遗传机制1.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2.2.获得外源基因获得外源基因第44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v耐药突变株耐药突变株的形成是的形成是自发突变加上药物选自发突变加上药物选择的结果择的结果。v突变若发生在突变若发生在染色体染色体上,则可代代相传。上,则可代代相传。v突变若发生在突变若发生在质粒质粒上,则可广泛传播。上,则可广泛传播。1.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第45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2 2、外源耐药基因的获得、外源耐药基因的获得 可传递的耐药性可传递的耐药性 R质粒质粒 转座子转座子 整合子整合子与细菌耐药相关的与细菌耐药相关的DNA片段。片段。它们可介导耐药基因它们可介导耐药基
28、因在细菌间转移和交换。在细菌间转移和交换。第46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v可在基因组中改变自身位置可在基因组中改变自身位置v携带耐药性基因等。携带耐药性基因等。v利于细菌间耐药基因交换。利于细菌间耐药基因交换。抗性基因抗性基因转座子(转座子(transposon,Tn)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 质粒质粒质粒质粒第47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耐药决定子耐药决定子耐药转移因子耐药转移因子R质粒的接合质粒的接合在细菌耐药性播散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菌耐药性播散中发挥重要作用第48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整合子的移动及意义整合子的移动及意义v整合子存在于质粒、转座子或染色体上,整合子存在
29、于质粒、转座子或染色体上,可可随转座子随转座子在染色体和质粒间移动;在染色体和质粒间移动;可可随质粒随质粒在细菌间转移。在细菌间转移。v基因盒可以被切除和整合。基因盒可以被切除和整合。在细菌在细菌耐药性播散耐药性播散中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菌在细菌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的形成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第49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v携带耐药基因的携带耐药基因的基因元件基因元件(质粒、质粒、转座子、转座子、整合子、噬菌体)通过整合子、噬菌体)通过转化、转导、接合转化、转导、接合等等方式由方式由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中,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中,细菌获得外细菌获得外源耐药基因,
30、源耐药基因,形成耐药株或多重耐药株;耐形成耐药株或多重耐药株;耐药基因也药基因也因此因此在细菌间广泛传播。在细菌间广泛传播。供体菌供体菌 受体菌受体菌耐药基因耐药基因耐药基因耐药基因第50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因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因素v内因: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遗传机制,内因: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遗传机制,耐药基因突变使耐药谱增大。耐药基因突变使耐药谱增大。细菌间遗传物质相互交换使耐药基因细菌间遗传物质相互交换使耐药基因 在细菌间转移和播散。在细菌间转移和播散。v外因:外因:抗生素选择压力增加抗生素选择压力增加,对细菌对细菌耐药性形成起到耐药性形成起到诱导和筛选作用诱导和筛
31、选作用自然自然发生的发生的人为的人为的 敏感菌株敏感菌株 ,耐药菌株耐药菌株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第51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v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v消毒隔离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消毒隔离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v加强药政管理及制定相关法规加强药政管理及制定相关法规v研制新型抗生素及新的抗感染方法研制新型抗生素及新的抗感染方法细菌耐药性的防治细菌耐药性的防治双刃剑双刃剑第52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v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v针对性经验治疗针对性经验治疗v结合临床,结合临床,依据临
32、床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依据临床标本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验结果调整用药验结果调整用药。v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少、价廉者优先。v有合理的治疗终点或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有合理的治疗终点或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就可终止抗感染治疗;天,就可终止抗感染治疗;依据抗生素的抗菌谱,病原依据抗生素的抗菌谱,病原菌的耐药谱及其变迁情况。菌的耐药谱及其变迁情况。第53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消毒隔离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消毒隔离防止耐药菌交叉感染v隔离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耐药菌感染患者v医务人员检查病人前严格洗手医务人员检查病人前严格洗手v定期检查医生、护士、护工带菌情况定期检查医生、护士、护工带菌情况v控制院内感染控制院内感染第54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55页,讲稿共55张,创作于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