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正稿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正稿精选PPT.ppt(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道德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正稿第1页,此课件共34页哦一、共同反思:寻求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现实起点 反思之一反思之一 关键词:儿童、成长、教育、生活关键词:儿童、成长、教育、生活 反思之二反思之二 儿童生活的理想与现实距离有多远?儿童生活的理想与现实距离有多远?反思之三反思之三 儿童的体验在哪里?儿童的体验在哪里?反思之四反思之四 我们对关系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我们对关系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反思之五反思之五 品德学科是如何自我定位的?品德学科是如何自我定位的?第2页,此课件共34页哦反思之一反思之一 关键词:儿童、成长、教育、生活关键词:儿童、成长、教育、生活 儿童儿童 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也就是指处
2、于童年期的人(年龄在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也就是指处于童年期的人(年龄在7岁岁-12岁阶段)。岁阶段)。成长成长 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教育教育 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生活生活 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 过程。过程。第3页,此课件共34页哦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自由生长、主动学习。习。教育是一把好刀,会用的人进行优质
3、教教育是一把好刀,会用的人进行优质教育,不会用的人,会把刀变成控制人的育,不会用的人,会把刀变成控制人的“凶器凶器”。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学习。第4页,此课件共34页哦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极大满足,还要拥有一个丰不仅仅是物质的极大满足,还要拥有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这是由人之所以为人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这是由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决定的。的特性决定的。生活具有1、劳作性:劳作性:与外在世界发生连接的行动。(劳作是沟通、创造和道德发生的基础)2、主体
4、间性:主体间性:与他人共在并彼此分享,人是关系中的存在,是自我形成的前提。3、整体性:整体性:人与生活浑然一体,不能人为割裂;在承认当下生活的前提下超越:处理好体验与反思的关系。第5页,此课件共34页哦4、意义建构性:意义建构性:人是不断求索的高级动物。好奇心:人,为什么活?意义创造需要的中介就是理想:从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中选择一种最具价值意义的作为理想。内在能动性是意义创造的基础。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第6页,此课件共34页哦反思之二反思之二 儿童生活的理想与现实距离有儿童生活的理想与现实距离有多
5、远?多远?l理想生活:实现真正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成为活在当下的主人:只以内心向上的需求为指引,“像野花一样生长”。l现实生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夹缝中挣扎的傀儡 :生活一片“忙”、“茫”、“盲”。第7页,此课件共34页哦反思之三 儿童的体验在哪里?儿童的体验在哪里?“忙忙”字当头型字当头型家长有目标,孩子是工具家长有目标,孩子是工具 负向体验过多、不良情绪积压。体验的主动性丧失,心灵之门紧锁。“茫茫”字当头型字当头型家长无实力,孩子是羔羊家长无实力,孩子是羔羊 有效体验欠缺、体验浅表性、心灵背景贫乏。“盲盲”字当头型字当头型 家长无方向,孩子是棋子家长无方向,孩子是棋子 体验支离破碎,心灵框
6、架虚浮无根基。第8页,此课件共34页哦反思之四反思之四 我们对关系是如何理解我们对关系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和把握的?关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好的关系是尊重、信赖,是独立合作是真善美的关系,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本质特征是和谐。良好的关系可以激发全体成员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与持久性,从而保证活动效果。第9页,此课件共34页哦反思之五反思之五 品德学科是如何自我定品德学科是如何自我定位的?位的?品德课外生活是儿童形成真实体验、初步感悟生活的原生大基地 品德课内生活是儿童整理体验、再体验、交流、反思、自主建构价值观的特定活动场。全部生活是检验道德信念与行为的试金石。第10
7、页,此课件共34页哦二、科学性是德育回归生活的基本保障理清生活与道德的关系 认识孩子道德发展的规律明确体验对于德育的价值把握心灵的沟通,营造和谐的关系第11页,此课件共34页哦(一)生活与道德的关系:密不可分道德是生活的构成性因素,不是独立的生活领域。道德学习、践行的过程是弥散于生活进程之中的。第12页,此课件共34页哦1、生活中道德学习的基本机制(本能或善端是道德学习发生的前提;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早期行为规范养成很重要;自主选择:走向践行道德)2、有道德的生活应是整体的生活(不是单面人只有理性);自主的生活(否定权、选择权、创造权);有意义的生活(校校园园生生活活应应注注重重儿儿童童化
8、化,支支持持帮帮助助建建构构多多彩彩生生活活使使儿儿童童有有“生生活活感感觉觉”:文文化化自自立立感感、生生活投入感、自我效能感和人际悦纳感活投入感、自我效能感和人际悦纳感)第13页,此课件共34页哦(二)认识孩子道德发展的规律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是集认知、情感、信念、行为诸方面密不可分的整体发展过程。孩子道德水平大致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年龄不是绝对限制。国内学者借鉴经典,大体将个体道德发展概括为无律他律自律自由过程。第14页,此课件共34页哦注意:自律的道德是生成的。1、自律的道德不能一蹴而就。(德育不可急功近利。)2、自律与自由自主密切相连(自由意味着责任)3、良心引领的行为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9、。l自主建构的内化理论:德育过程实际上应该是德育对象在一种价值性的环境或影响中,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综上: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第15页,此课件共34页哦(三)明确体验对于德育的价值认识体验(1)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2)体验的特征)体验的特征:整整体体领领悟悟性性、时时空空贯贯通通性性、情情感感与与理理智智的交融性和意义生成性。的交融性和意义生成性。第16页,此课件共34页哦体验对于德育的价值 首先,体验可以引发情感关联,使体验者经历感动。(入心才能入
10、脑)其次,体验可以恢复道德教育实践过程的道德性。(1)学校教育中的体验是否道德有两个实现条件:所学知识成为其融通周围关系的基础或有效线索时,可能诱发道德体验;校园文化是积极健康的有利于道德体验发生。第17页,此课件共34页哦(2)学校教育中的体验什么情况下是正向道德体验实现条件:学校教育的内在精神与校外的大生活具有精神上的一致性;校内公正、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易获得正向道德体验。(导引者的态度、行为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年龄愈小愈明显)研究表明:正式活动体验效果不及非正式活动体验深刻难忘。启启示示思思考考:如如何何实现无痕德育?实现无痕德育?第18页,此课件共34页哦(四)把握心灵的沟通,营造和谐的
11、关系沟通之五要五不要营造和谐关系之五大注意事项第19页,此课件共34页哦 沟通之五要五不要 1、要心动+情动+行动、不要不为所动沟通态度要真诚、积极 2、要交流不要训导沟通方法要创新 3、要忠告不要唠叨沟通时机要适当 4、要不同不要相同沟通评价要慎重 5、要滴灌不要强灌沟通过程要持久有度第20页,此课件共34页哦营造和谐关系之五大注意事项 1、对学生要掌握爱的技巧,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2、牢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要斟酌,切忌话粗理不粗。3、爱心不是单行道:有沟通才有理解。4、明智的处罚与理智的激励:让规则、纪律赏识与爱同行。5、真诚的建议比简单的任务命令与要求更能打动人心。
12、第21页,此课件共34页哦三、生成性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途径 关于生成 注意“隐型的翅膀”的力量 关于养成教育第22页,此课件共34页哦(一)关于生成(一)关于生成首先 生成生成强调的是自然而然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活的基础性价值。百川到东海,趋势决定行动。其次,生成是以体验为土壤的,不是无土栽培。体验的土壤蕴含的营养多寡、吸收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生命的成长品质。(教师要注重体验的广度的把握、体验深度的挖掘)第23页,此课件共34页哦第三 生成教学本身不是没有设计,而是面对过程需要更高层次的设计: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以学生个体生命有效成长为目标,可变的是结合活动反馈实时调整教学形式与教
13、学进程。需要教师具有更坚定的教育信念、更扎实全面的教学基本功、更灵活多变的教育策略与把握教育契机的大智慧。第24页,此课件共34页哦第四 生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没有地位高低的差异,但有角色定位的不同。教师要处理好心在其中,脑在其外的关系。保证交流的真实性、有效性。第25页,此课件共34页哦(二)注意“隐型的翅膀”的力量育人的显与隐 “你无法把自己不相信的东西给予别人。”确认自己、共同成长 关于隐性课程潜伏的力量 相对于正式课程,学生体验到一种非正式的、没有或较少事先策划的、没有文本的课程,该课程由规则、法规和常规构成,对学生的社会化发生不可避免的影响,能更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特别
14、在品质、习惯、态度等方面),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第26页,此课件共34页哦(三)关于养成教育道德教育的多环节型、多端型使养成教育成为可能。引发主动、唤醒自觉是教育着的本分:习惯培养是最具体的可操作的细节。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第27页,此课件共34页哦 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经历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自动的过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自动化的过程。贯穿了知、情、意、行的基本线索。养成教育的起点是养心。心正则身正、行正。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期和童年期(3-12岁)少年期也是重要阶段。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注意:养是渐变
15、的、无意识的教育存在、是彼此精神滋养的过程。训练是必要的,必须与儿童生活接轨并保证方式的可接受性。第28页,此课件共34页哦 四、有效性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最终追求l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符合儿童的视角又要保证必要的价值理念保证参与的可能性与建构的超越性l课程展开要生动不要花哨或放任追求积极的思维、真实的表达(日常课与公开课的距离)l课程标准是标杆不是低保线追求有效要有度(避免伪君子与挫败感)第29页,此课件共34页哦(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符合儿童的视角又要保证必要的价值理念从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发参与的欲望:有效的教育一定是基于学生现有水平,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是“在生活中
16、打滚”。“孔融让梨与分苹果”的典故启示(关于公平与正义、友爱与感恩、规则与诚实的现实考量)第30页,此课件共34页哦(二)课程展开要生动不要花哨或放任追求积极的思维、真实的表达课程展开过程是心灵敞开、思想激活的过程:有体验才有感悟有思考才有表达。“意至言方达”,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友爱是积极的思维、真实表达的基础。日常课公开化与公开课日常化实现真实课程的价值回归。第31页,此课件共34页哦(三)课程标准是标杆不是最低保障线追求有效要有度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是社会对于学生理想人格的描绘是我们期待并正在努力构建的价值环境。每一个人都处在向理想国迈进的过程中。需要一生的主动追求,没有完人与圣人。追求有效不能忽视儿童阶段的身心特点、不能凌驾于生活之上。第32页,此课件共34页哦 德育是盐还是水?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德育过程应该是一个经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及至又见一年春更美的耕耘、等待、成长、收获的长期真实生活的过程。只有怀平常心,做好育人每一刻,方可成就千秋树人业。第33页,此课件共34页哦 让我们携手努力,让我们携手努力,培养属于未来的孩子!培养属于未来的孩子!第34页,此课件共34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