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二轮复习任务群4 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群文通练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新高考二轮复习任务群4 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群文通练3.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限时70分钟)导读爱情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吟咏画作诗是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题组一爱情闺怨1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1)(2)题。(9分)秋夜谢朓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窓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注】南北朝时,战乱不断,很多新婚男子被迫远征离家。窓(chun):同“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从听觉角度
2、写,托物起兴,促织鸣叫、捣衣声声引发女子绵绵情思。B三、四两句表诉衷情,并借对女子动作的描写表现其彻夜难眠的生活状态。C诗中写南、北、西三方位,虽未言东,也能让人体会女子独对四壁之况。D诗的末尾用反问句,表达抒情主人公再也不愿承受终年分居的相思之苦了。DD项,“不愿承受”理解错误,诗中是说分居相思之苦让人难以承受,表达了相思之深,并非不愿意承受。(2)“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两句写得含蓄蕴藉,请简要赏析。(6分)解析根据诗歌中的“思君隔九重”“谁能长分居”和注释的内容“很多新婚男子被迫远征离家”,可见本诗表达的情感为思念远征的丈夫;再分析诗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写女子长久地坐在台阶前
3、,天降露气都丝毫没有觉察,只看到露气打湿了台阶。这两句没有直接写思念之情,而是通过对诗中女子的动作描写表达其内心的思念。答案这两句写女子长久地坐在台阶前,天降露气都丝毫没有觉察,只看到露气打湿了台阶;表现了女子心系远方,沉思默想的情态;诗句无一字写相思,却把思妇的相思之态表达得淋漓尽致。2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1)(2)题。(9分)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
4、的意境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C“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乃愈可见其泣泪之悲苦。D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BB项,“楼上”是词人凭栏之所,未必是宴会之所;“楼上”本就有高寒之意,说“因人去楼空”而高寒不妥;“过尽征鸿”暗示词人凝望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解析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
5、景。千万片梅花似雪一般,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犹自多情”一句,使这种景象生出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使梅花这一形象变得“多情缱绻”。前三句和后文所抒发的闺怨之情相联系,飞落的梅花与空候的女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十分哀怨,美好与欢愉转瞬即逝。回答用意时,要深入思考“多情”的含义,由梅及人,综合全篇进行分析。答案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时流连、“多情”、随风飘飞的景象。用意: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花多情缱绻的性格;描画了缤纷而悲凉的意象,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做铺垫)。(任答两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
6、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注】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
7、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胜利班师,将个人命远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BB项,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文意。(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解析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色彩浓丽,生机盎然,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
8、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所以用了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答案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对比。“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答出任意三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1)(2)题。(9分)浣溪沙薛昭蕴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
9、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注】蓼(li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整鬟:梳理发鬟。含:愁眉不展。浦:水滨。(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寂静、幽远。B“整鬟飘袖野风香”给读者留下了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C词的上阕呈现给读者的,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暖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D词的末句,从
10、表面上看,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AA项,“寂静、幽远”有误,应为“苍凉、寂寞”。(2)下阕的首句“不语含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从“不语含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上来分析其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的人就是上阕“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题组二吟咏画作5阅读下面这首
11、唐诗,完成(1)(2)题。(9分)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杜甫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麒麟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注】骅骝:赤色的好马。欻(x)见:忽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开头两句交代了韦偃作画的原因,“怜君” 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遭际的深切同情。 B诗人先总体评价韦偃“画无敌”,然后通过用笔和作画过程表现他画技的高超。C三、四两句“扫”和“出”用得十分贴切,形象地表现出画家挥毫作画、下笔有神的情态。D五、六两句写画中一匹马低头吃草, 而另一匹马却昂首长嘶,透露出进取的渴望。AA项,“
12、怜君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遭际的深切同情”有误,其中“怜”是喜爱的意思, 原意应是诗人喜爱韦偃的画。(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国家处于危难存亡之时,能到哪儿去寻找到像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一起同生共死呢?诗人由画中的马,联想到像千里马一样的良才难得,正值内乱外患,寓以选拔贤能,渴望人才为国效力,匡济时危的深刻含意。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崇高爱国主义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注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三石使屈
13、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注】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的一幅横竹画而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吐”字表明黄斌老创作动机非凡,故画出的竹气势峥嵘,不同凡响。B颔联把竹子比作“偃蹇”之卧龙,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暗写黄斌老的襟怀。C颈联描述黄斌老在晴明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D尾联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突出黄斌老画技高超。BB项,“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错。由“雷不惊”可见,诗中的意思是竹子不为雷霆所屈。(2)本诗借黄斌老笔下的竹子抒发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答案黄斌老笔下的竹子活灵活
14、现,栩栩如生,诗中表达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赏之情。借咏竹子峥嵘不屈,处变不惊的形象,托物言志,表达诗人遭受打击后不屈不挠的坚韧气度。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苏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注】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北宗”山水画的创始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指澎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
15、,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展现了“孤山”之险。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也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D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CC项,“大小孤山也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错,这是作者的视觉感受,并非真的是大小孤山在江上起伏低昂。(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
16、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之景充满了人文的情趣。8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题阳关图二首黄庭坚其一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其二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注貌出断肠诗。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注】龙眠:指龙眠居士,是画家李公麟的号,阳关图是李公麟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创作出的诗意图。(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首两句重在传神,写出画意:龙眠居士的画,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却能够使人肠断。B其二首句化用陶渊明的“人事好乖,便当语离”,阐明了离别是人生中诸多不顺利的
17、一种。C黄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略有不同,王诗重在抒情,黄诗情与理并重,并且音调和谐,语言平易。D这两首诗不仅吟出王维的诗情,而且用工笔手法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展现出阳关图所描绘的画意。DD项,“用工笔手法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展现出阳关图所描绘的画意”说法不正确。黄庭坚这两首诗基本上没有运用工笔手法。第一首诗先是用概括性语言写出了画面的主要内容,接着是虚写,写想象之景;第二首诗以议论为主。(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表情达意时运用手法的异同。(6分)答案同:两者都由阳关图中的景物引起,通过移情于景的艺术手法,阐释离情之苦。异:第一首三、四两句运用虚写,借助想象,写送行人也会心随友人一起见到塞
18、外风物的情景,充满了感染力。第二首三、四两句运用设问手法,人借助画中的柳树发问,深化情感:离人将悲情加于柳树之上,便使那原本不关别情的柳树也变得蕴含别情,产生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韩元吉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注】庐阜对彭郎: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华胥梦:梦境的代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写屏风上画作的诗将画面与主观想象结合起来,给人身临其画之感。B面对画面上的江、山,诗人猜出画家画的是
19、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的景色。C江、山是这幅画的两个主要元素,山重在丘山沟谷,江则重在烟波浩渺。D诗人领略了画面疏松的逼真,又感受到了松下有似飞雨入室带来的清凉。B“浑疑”表明是诗人的怀疑,而非画家写实。(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含意:神游画境,诗人仿佛进入美妙的梦境,成群的仙人就在枕边。评价:这幅画意境清幽缥缈,仿佛世外仙境,令人玩味(陶醉)不已。教师备选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鲁
20、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下列对这道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B本诗的大意是,齐国有个风流倜傥的后生叫鲁仲连,他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中最高尚奇妙的人物;他的高妙就像明月刚从海底升出来,一个早上的工夫就把光芒照耀到了世间。依据上述大意,“后世仰
21、末照”句应指后代的人都仰慕鲁仲连的光彩,而不是说会被后人所遗忘。所以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理解有误。(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解析诗人李白在诗中借助鲁仲连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表现了鲁仲连卓越的智谋和清高的节操;“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把鲁仲连的出仕比喻为明月出海底,表现了对他的极高评价;“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一句而来,说明其光芒穿越时空,照耀后人,使人敬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这两句说平原君要以千金相赠时,他却推辞
22、离去,足见他高尚的品格。李白就是以鲁仲连为楷模,表达自己热爱自由,渴望建功立业,同时又希望自己也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功成身退。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人日两首(其二)杜甫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注】人日:旧时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七。杜甫当时正要离开夔州,赴江陵。柏叶:古时习俗,将柏叶浸酒,元旦饮用。胜里金花:指当时妇女头上的花形金
23、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世同庆人日,诗人随习俗和大家谈笑度过初七,开篇“一谈一笑”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B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诗人剑气冲天,琴声如流水一般动听,以此表现自己的抱负和才能。C“无忧”是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因早春到来尽情欢娱,但其间也流露出人生艰难的感慨。D诗中“看”“寒”“弹”“难”押韵,朗朗上口,使诗句富有音乐美,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BB项,“运用夸张手法,写诗人剑气冲天”错,“冲星”,犹“冲斗”,比喻人的志气超凡或才华英发。(2)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的最后两句与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
24、分)答案相同之处: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和对前途的乐观精神。不同之处:李诗更强调自己坚信总有一天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杜诗更强调坚持自己的正直理念,走人生正道。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当窗织王建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两句直接点题,表现了织妇因忙于纺织,不能照顾翁母内心的痛苦。B“水寒”两句写天气寒冷不能自如操作,蚕丝易断难接,织妇为此异
25、常烦恼。C“两日”句写织女心灵手巧,织布速度很快,两天就能织一匹半,技艺不凡。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用语贴切,表现了诗人的乐府诗贴近生活的特点。CC项,曲解文意。“催”是指官府催着交纳之意,该句表现了官府催逼得急切。(2)本诗为新乐府名篇,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艺术性。请分析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答案比兴手法。开头二句托物起兴,以“园中有枣行人食”比喻织妇的劳动果实为别人所占有。对比。以贫家女的辛勤劳作与“富家”的不劳而获对比,表现了织妇在封建剥削下的悲惨生活。烘托。“草虫促促机下啼”,以草虫的啼鸣烘托贫家女的辛劳。心理刻画。最后两句描写织妇的心理,她羡慕青楼倡女。字里行间渗透了织妇
26、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答出三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寒食寄郑起侍郎注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 “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既指出了诗人春游的时间,也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B“寂寂”,用叠词渲染“山城”的寂静气氛;用“柳映门”的寒食特有之景,增强凄寒的环境氛围。C诗的颈联即景抒情,天气乍暖还寒,薄酒难以消愁,登高远
27、眺才让作者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D诗的尾联,以问句作结,诗人将一腔喷涌欲出的别离心绪融入“向谁言”的反问中,欲述无门,有一唱三叹之妙。CC项,应为“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更容易极度伤心”。(2)请赏析诗的颔联。(6分)答案诗的颔联借景抒情,借景物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修竹寺”“落花村”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前面的“寂寂山城”相呼应,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烘托了诗人的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禁林春直李昉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
28、飞。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注】李昉:宋太宗时两任宰相。直阁:大臣值班的场所。直,同“值”,值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前六句侧重写景,用笔细腻,写出直阁院内春景,表现馆阁宁静安闲的日常生活。B首联从馆阁门帘晃动投射的春日写起,与宫殿的深幽威严、半开半闭形成鲜明的对比。C颈联以工笔描绘两种景物,黄莺啼啭,燕子翩飞,既写安宁美好景色,又紧扣“春”日。D尾联回扣题目指向,切合作者身份,以抒发感受作结,也透露出作者做官的微妙心态。BB项,“与宫殿的深幽威严、半开半闭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首联写馆阁春日辉照,帘幌轻明,静谧恬淡的气氛。(2)前人评价本诗颔联
29、所写内容“气象广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答案颔联写景渲染小院繁花似锦,叙事直言朝廷无事可忙;实际却写出四海同春、天下太平的盛世气象。全诗前六句借景表达出对天下太平的舒畅喜悦的心情;结尾二句则转而表达身为宰相却无所用心的自谦与自省。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蓦山溪张中孚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注】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
30、,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馀事事新”。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C下阕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CC项,不是“直接”,而是化用诗词典故。(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答案上阕喜
31、:“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上阕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下阕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下阕忧:“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9分)【越调】柳营曲叹世马谦斋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起风波。(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元曲叙议结合,风格冷峭。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人生历程,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32、。B作者隐去个人仕途的具体经历,抓住“青镜摩挲”这一细节,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复杂情感。C“忙忙的”“急急的”运用叠词,描写出了一种紧促急切的心情,用语通俗又富有形象感。D“风波”一词运用借代交代“逃”“隐”的缘由,含蓄表现出官场的险恶难测,令人深思。DD项,应为“借喻”。(2)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胸怀抱负,积极进取,渴求建功立业。“手自搓,剑频磨”写出作者青年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有成为顶天立地“大丈夫”的抱负;壮志消残,年岁已高却一事无成。作者揽镜自照已是两鬓斑白,纵有廉颇、萧何的才华也不得赏识;选择远离官场,归隐山林。“逃”“隐”直接写出作者的
33、心意,表达对官场黑暗、仕途险恶的愤懑之情。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注】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
34、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CC项,“在松林喝茶”和“掠过松林的风声”理解错误,因为“汤响松风”运用的是比喻手法。汤响是煮茶的沸腾声。“汤响松风”即煮茶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6分)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再结合内容层次的安排和词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分析时注意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词句常用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本题要首先找到抒发感情的词句,如“早减了二分酒病”是享受煮茶过程的表现,“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言犹如独对孤灯时故人来相会的快活惬意,从而借理解内容体会表达技巧。分
35、析可知,写分茶、碾茶、煮茶的过程及词人的心境,用的是描写;写“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意在用酒衬托茶的味浓香永;写“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是打比方,说明茶的妙处不可言传,这些都体现了词人对茶的喜爱。结合全词分条整理作答即可。答案对分茶、碾茶、煮茶的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以独对孤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喝茶后的惬意。以上三个方面都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9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杨慎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苏武匈奴十九年,
36、谁传书札上林边。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注】嘉靖三年,作者因上疏议“大礼”,谪戍于云南。后多次往返于四川、云南,终老于戍所。大荒:边远荒凉的地方。此处代指云南戍所。蜀国弦:乐府歌辞,内容多状写蜀道之艰险。(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扣诗题,点明了刘善充为自己置酒送行的地点以及折柳赠别的深情厚谊。B颈联用典自寓,说自己虽遭外贬,但一定有人替他传信于朝廷,最终得以回朝。C“北风”一句化用古诗十九首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鸟兽自比。D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深沉,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层层相转,真挚自然。BB项,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暗示自己外贬多年,却没有人替他传信于朝廷,让他得以回朝。(2)本诗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均涉及遭贬,表达的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相同点:都有对个人被贬谪遭弃置之境遇的感伤和对友人情谊的感动。不同点:刘诗还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豁达与乐观精神;杨诗还抒发了诗人渴求赦免的愿望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