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注公众号品数学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热点一:弦的垂直平分线问题知识点:弦的垂直平分线问题和对称问题是一种解题思维,首先弄清楚哪个是弦,哪个是对称轴,用到的知识是:垂直(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和平分(中点坐标公式).例题1、过点T(-1,0)作直线与曲线N :交于A、B两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0),使得是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依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等于0.设直线,.由消y整理,得 由直线和抛物线交于两点,得即 由韦达定理,得:.则线段AB的中点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令y=0,得,则为正三角形,到直线AB的距离d为.解得满足式此时.【涉
2、及到弦的垂直平分线问题】 这种问题主要是需要用到弦AB的垂直平分线L的方程,往往是利用点差或者韦达定理产生弦AB的中点坐标M,结合弦AB与它的垂直平分线L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写出弦的垂直平分线L的方程,然后解决相关问题,比如:求L在x轴y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求L过某定点等等.有时候题目的条件比较隐蔽,要分析后才能判定是有关弦AB的中点问题,比如:弦与某定点D构成以D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即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曲线上存在两点AB关于直线m对称等等.例题分析1:已知抛物线y=-x2+3上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B,则|AB|等于 .解:设直线的方程为,由,进而可求出的中点,又由
3、在直线上可求出,由弦长公式可求出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例题2: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一个焦点是一条渐近线的方程是()求双曲线的方程;()若以为斜率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求的取值范围.【解析】()设双曲线C的方程为由题设得解得.所以双曲线C的方程为()解:设直线l方程为点M,N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将式代入式,得整理得此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于是,且整理得.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线段MN的中点坐标()满足从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此直线与轴,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由题设可得整理得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将上式
4、代入式得,整理得解得或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例题3:已知椭圆的右焦点,长轴的左、右端点分别为,且.()求椭圆的方程;()过焦点斜率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弦的垂直平分线与轴相交于点. 试问椭圆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试求点到轴的距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依题设,则,.由,解得,所以.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依题直线的方程为.由得.设,弦的中点为,则,所以.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直线的方程为,令,得,则.若四边形为菱形,则,.所以.若点在椭圆上,则.整理得,解得.所以椭圆上存在点使得四边形为菱形.此时点到的距离为. 例题4:设是椭圆上的两点,点是线段的中点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 ()确定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的方程;()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使得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解析】()解法1:依题意,可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整理得 设则是方程的两个不同的根, 且由是线段的中点,得解得k=-1,代入得,即的取值范围是.于是,直线的方程为()解法1:垂直平分直线的方程为即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又设的中点为则是方程的两根,且即于是由弦长公式可得 将直线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 同理可得 当时假设在在,使得四点共圆,则必为圆的直径,点为圆心.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于是,由、式和勾股定理可得故当时,四点均在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注:上述解法中最后
6、一步可按如下解法获得: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共圆为直角三角形,为直角即 由式知,式左边=由和知,式右边=式成立,即四点共圆练习1:设抛物线过定点,且以直线为准线()求抛物线顶点的轨迹的方程;()若直线与轨迹交于不同的两点,且线段恰被直线平分,设弦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试求的取值范围【解析】()设抛物线的顶点为,则其焦点为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等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所以,所以,抛物线顶点的轨迹的方程为: ()因为是弦的垂直平分线与轴交点的纵坐标,由所唯一确定所以,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该从直线与轨迹相交入手显然,直线与坐标轴不可能平行,所以,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得:由于与轨迹
7、交于不同的两点,所以,即()又线段恰被直线平分,所以,所以,代入()可解得:下面,只需找到与的关系,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由于为弦MN的垂直平分线,故可考虑弦的中点在中,令,可解得:将点代入,可得:所以,且解法二设弦MN的中点为,则由点为椭圆上的点,可知:两式相减得:又由于,代入上式得:又点在弦MN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所以,由点在线段上(为直线与椭圆的交点),所以,也即:所以,且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热点二:动弦过定点的问题若直线过的定点在已知曲线上,则过定点的直线的方程和曲线联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类一元二次方程) , 考察判断式后,韦达定理结合定点的坐标就可以求出另一端点的坐标,进
8、而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领略一下思维过程。例题1、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且在x轴上的顶点分别为A1(-2,0),A2(2,0)。(I)求椭圆的方程;(II)若直线与x轴交于点T,点P为直线上异于点T的任一点,直线PA1,PA2分别与椭圆交于M、N点,试问直线MN是否通过椭圆的焦点?并证明你的结论解:(I)由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则得。从而椭圆的方程为(II)设,直线的斜率为,则直线的方程为,由消y整理得是方程的两个根,则,即点M的坐标为,同理,设直线A2N的斜率为k2,则得点N的坐标为,直线MN的方程为:,令y=0,得,将点M、N的坐标代入,化简后得:又,椭圆的焦点为,即故当时,MN过
9、椭圆的焦点。例题2、已知点A、B、C是椭圆E: 上的三点,其中点A是椭圆的右顶点,直线BC过椭圆的中心O,且,如图。(I)求点C的坐标及椭圆E的方程;(II)若椭圆E上存在两点P、Q,使得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对称,求直线PQ的斜率。解:(I) ,且BC过椭圆的中心O又点C的坐标为。A是椭圆的右顶点,则椭圆方程为:将点C代入方程,得,椭圆E的方程为(II) 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对称,设直线PC的斜率为,则直线QC的斜率为,从而直线PC的方程为:,即,由消y,整理得:是方程的一个根,即同理可得:则直线PQ的斜率为定值。方法总结:本题第二问中,由“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对称”得两直线
10、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设直线PC的斜率为k,就得直线QC的斜率为-k。利用是方程的根,易得点P的横坐标:,再将其中的k用-k换下来,就得到了点Q的横坐标:,这样计算量就减少了许多,在考场上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接下来,如果分别利用直线PC、QC的方程通过坐标变换法将点P、Q的纵坐标也求出来,计算量会增加许多。直接计算、,就降低了计算量。总之,本题有两处是需要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一是过曲线上的点的直线和曲线相交,点的坐标是方程组消元后得到的方程的根;二是利用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减少计算量,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练习1、:已知,椭圆C以过点A(1,),两个焦点为(1,0)(1,0)。(1
11、)求椭圆C的方程;(2)E,F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分析:第一问中,知道焦点,则 ,再根据过点A,通过解方程组,就可以求出 ,求出方程。第二问中,设出直线AE的斜率k,写出直线的方程,联立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由韦达定理和点A的坐标,可以求出点E的坐标,将点E中的k,用-k换下来,就可以得到点F的坐标,通过计算yE-yF,xE-xF,就可以求出直线EF的斜率了解:()由题意,c=1,可设椭圆方程为 ,将点A的坐标代入方程: ,解得 , (舍去)所以椭圆方程为 。 ()设直线AE方程为:,代入得 设,因为
12、点在椭圆上,所以 8分又直线AF的斜率与AE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在上式中以K代K,可得 所以直线EF的斜率即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其值为。 12分老师总结:此类题的关键就是定点在曲线上,定点的坐标是方程的根,通过韦达定理,将动点的坐标求出,在根据斜率互为相反数,就可以直接求出第二动点的坐标,最后由斜率公式,可以求出斜率为定值。练习2:已知椭圆C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C上的点到焦点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若直线l:y=kx+m(k0)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M、N不是左、右顶点),且以MN为直径的圆经过椭圆的右顶点A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
13、分析】()由题设条件可知解得,由此能够推导出椭圆C的标准方程 ()由方程组消去y,得(3+4k)x+8kmx+4m12=0,然后结合题设条件利用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解答】解:()设椭圆的长半轴为a,半焦距为c, 则解得 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由方程组消去y, 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得(3+4k)x+8kmx+4m12=0 由题意:=(8km)4(3+4k)(4m12)0 整理得:3+4km0 设M(x,y)、N(x,y), 1122则, 由已知,AMAN,且椭圆的右顶点为A(2,0) (x2)(x2)+yy=0 即(1+k)xx+(km2)(x+x)+m+4=
14、0 也即 整理得:7m+16mk+4k=0 解得:m=2k或,均满足 当m=2k时,直线l的方程为y=kx2k,过定点(2,0),舍去 当时,直线l的方程为,过定点, 故直线l过定点,且定点的坐标为 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热点三:过已知曲线上定点的弦的问题例题1、已知点A、B、C是椭圆E: 上的三点,其中点A是椭圆的右顶点,直线BC过椭圆的中心O,且,如图。(I)求点C的坐标及椭圆E的方程;(II)若椭圆E上存在两点P、Q,使得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对称,求直线PQ的斜率。 解:(I) ,且BC过椭圆的中心O又点C的坐标为。A是椭圆的右顶点,则椭圆方程为:将点C代入方程,得,椭圆E的
15、方程为(II) 直线PC与直线QC关于直线对称,设直线PC的斜率为,则直线QC的斜率为,从而直线PC的方程为:,即,由消y,整理得:是方程的一个根,即同理可得:则直线PQ的斜率为定值。练习1.已知是抛物线C:上的一点,过P作互相垂直的直线PA,PB与抛物线C的另一交点分别是A,B.(1)若直线AB的斜率为,求AB方程;(2)设,当时,求PAB的面积.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答案】(1);(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抛物线的方程为,设,利用斜率公式以及两直线垂直的条件,整理得出,得到或,从而得到直线过原点,进而得到直线方程;(2)先证明三点共线,根据得,进而求得方
16、程为,利用面积公式求得结果.【详解】(1)将点坐标代入得,抛物线方程为设,则 又,即,得 所以或,直线方程为 (2)先证明三点共线,(或设方程为,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得,由韦达定理,结合(1)的结论得,即直线过定点)所以三点共线,得(舍去)或 所以方程为,法二: 所以由得 (舍去)或 所以方程为,.练习2:已知A(-2,0), B(2,0), 点P在平面内运动,。(I) 求点P的轨迹C的方程;(II) 若点2(0,1),M,N为轨迹C.上的两动点,.问直线MN能否过定点,若能过定点,则求出该定点坐标,若不能过定点则说明理由.解答:(I )设P(x,y),y0,则,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y0)(I
17、I)设M(,),N(,),MN:y=kx+m代入:即又m1,4m+2=0m=,y=kx-,过定点(0,)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热点四:共线向量问题1:如图所示,已知圆为圆上一动点,点P在AM上,点N在CM上,且满足的轨迹为曲线E.I)求曲线E的方程;II)若过定点F(0,2)的直线交曲线E于不同的两点G、H(点G在点F、H之间),且满足,求的取值范围.解:(1)NP为AM的垂直平分线,|NA|=|NM|又动点N的轨迹是以点C(1,0),A(1,0)为焦点的椭圆.且椭圆长轴长为焦距2c=2. 曲线E的方程为 (2)当直线GH斜率存在时,设直线GH方程为得设 ,又当直线GH斜率不存在,方程为
18、 2: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轴上,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的焦点,离心率为.(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过椭圆C 的右焦点作直线交椭圆C于、两点,交轴于点,若, ,求证:.解:设椭圆C的方程为 ()抛物线方程化为,其焦点为, 则椭圆C的一个顶点为,即 由,椭圆C的方程为 (2)证明:右焦点,设,显然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 ,代入方程 并整理,得, 又,而 , ,即,所以 3、已知OFQ的面积S=2, 且。设以O为中心,F为焦点的双曲线经过Q, ,当取得最小值时,求此双曲线方程。解:设双曲线方程为, Q(x0, y0)。 , SOFQ=,。=c(x0c)=。当且仅当,所
19、以。类型1求待定字母的值例1设双曲线C:与直线L:x+y=1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直线L与y轴交于点P,且PA=,求的值思路:设A、B两点的坐标,将向量表达式转化为坐标表达式,再利用韦达定理,通过解方程组求a的值。 解:设A(x1,y1),B(x2,y2),P(0,1)PA= x1=.联立消去y并整理得,(1a2)x2+2a2x2a2=0(*)A、B是不同的两点,0a且a1. 于是x1+x2= 且x1 x2=,即,消去x2得,=,a=,0a且a1,a=。类型2求动点的轨迹例2如图2 ,动直线与y轴交于点A,与抛物交于不同的两点B和C, 且满足BP=PC, AB=AC,其中。求POA的重心Q
20、的轨迹。思路:将向量表达式转化为坐标表达式,消去参数获得重心Q的轨迹方程,再运用判别式确定实数k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轨迹的形状。解:由得,k2x2+(2k1)x+4=0.由设P(x,y),B(x1,y1),C(x2,y2), (图2)则x1+x2=, x1.x2=.由= = 由 =。 消去k得, x2 y6=0 (*) 设重心Q(x,y),则,代入(*)式得,3x6y4=0。因为故点Q的轨迹方程是3x6y4=0(),其轨迹是直线3x6y4=0上且不包括点的线段AB。类型3证明定值问题例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设M为椭
21、圆上任意一点,且,其中证明:为定值。思路:设A、B、M三点的坐标,将向量间的共线关系、和差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再利用方程组、韦达定理、点在椭圆上满足方程等证明定值。解:设椭圆方程为 则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中,化简得,设A(x1,y1),B(x2,y2),则由 与共线,得,。又而于是。因此椭圆方程为设M(x, y), 由得,因M为椭圆上一点,所以 即 又,则 而代入得,=1,为定值。类型4探索点、线的存在性例4在ABC中,已知B(2, 0), C(2, 0), ADBC于D,ABC的垂心H分有向线段AD 设P(1, 0), Q(1, 0), 那么是否存在点H,使成等差数列,为什么?思路:
22、先将ACBH转化为代数关系,由此获得动点H的轨迹方程;再将向量的长度关系转化为代数(坐标)关系,通过解代数方程组获解。解: 设H(x, y), 由分点坐标公式知H为垂心 ACBH,整理得,动点H的轨迹方程为 。 , , 。假设成等差数列,则 即 H在椭圆上 a=2, b=, c=1,P、Q是焦点,即 由得, 联立、可得,显然满足H点的轨迹方程,故存在点H(0,),使成等差数列。类型5求相关量的取值范围 例5给定抛物线C:,F是C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且,求l在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思路:设A、B两点的坐标,将向量间的共线关系转化为坐标关系,再求出l在轴上的截距,利用函数的单
23、调性求其变化范围。解:设A(x1,y1),B(x2,y2),由得,即 由得, 。 联立、得,。而当直线l垂直于轴时,不符合题意。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或直线l在轴上的截距为或由知,在上递减的,所以 于是直线l在轴上截距的变化范围是存在、向量例6、双曲线,若上存在一点。解:方程为,即。由,消去y得,定值问题例7:是抛物线上的两点,满足(为坐标原点),求证:(1)两点的横坐标之积、纵坐标之积分别是定值;(2)直线经过一定点。分析:(1)设,则又由 (2)直线的方程为,故直线过定点。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热点五:面积问题例题1、已知椭圆C:(ab0)的离心率为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求椭
24、圆C的方程;()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坐标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求AOB面积的最大值。解:()设椭圆的半焦距为,依题意,所求椭圆方程为。()设,。(1)当轴时,。(2)当与轴不垂直时,设直线的方程为。由已知,得。把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当时,综上所述。当最大时,面积取最大值。例题2、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求椭圆C的方程;()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坐标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求AOB面积的最大值.解:()设椭圆的半焦距为,依题意,所求椭圆方程为()设,(1)当轴时,(2)当与轴不垂直时,设直线的方程
25、为由已知,得把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当时,综上所述当最大时,面积取最大值例题3、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过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垂足为()设点的坐标为,证明:;()求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小值解:()椭圆的半焦距,由知点在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上,故,所以,()()当的斜率存在且时,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并化简得设,则,;因为与相交于点,且的斜率为,所以,四边形的面积当时,上式取等号()当的斜率或斜率不存在时,四边形的面积综上,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小值为练习1.己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点在椭圆C上.(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2)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C于P,Q两点
26、,点P在第一象限,轴,垂足为E,连结QE并延长交C于点G.求证:是直角三角形;求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解方程组即可;(2)设直线PQ的斜率为k.则其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得到坐标,再由QG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到G点坐标,证明斜率乘积等于即可;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算得的长度,将三角形的面积用k表示,再结合双勾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由题意,解得,所以椭圆的方程为:.(2):设直线PQ的斜率为k.则其方程为.由,得.记,则,.于是直线QG的斜率为,方程为.由得.设,则和是方程的解,故,由此得.从而直线PG的斜率为.所以,即是直角三角形.
27、:由得,所以的面积,又,所以.设,则由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因为,而在单调递增,所以当,即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因此,面积的最大值为.练习2.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点的轨迹的方程;()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轨迹于,两点,轨迹上异于,的点满足直线的斜率为()证明:直线与的斜率之积为定值;()求面积的最大值【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化简后求得轨迹的方程.()()利用点差法,求得,由此证得结论成立.()利用弦长公式求得,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到直线的距离,由此求得三角形面积的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三角形面积的最大
28、值.【详解】()由已知得,两边平方并化简得,即点的轨迹的方程为:()()设点,则点,满足, 设点,满足, 由得:,(),关于原点对称,设直线,代入曲线化简得:,设,由得:,点到直线的距离,当时,取到最大值练习3.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为,过垂直于长轴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且.(1)求椭圆的方程;(2)过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则的内切圆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及此时的直线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存在;内切圆面积的最大值为,直线的方程为【解析】【分析】(1)设椭圆方程,由焦点坐标可得,由,可得,又,由此可求椭圆方程;(2)设,不妨,设的内切圆的径,则的
29、周长,因此最大,就最大设直线的方程为,与椭圆方程联立,从而可表示的面积,利用换元法,借助于导数,即可求得结论【详解】解:(1)设椭圆方程为,由焦点坐标可得.由,可得.又,得,.故椭圆方程为.(2)设,不妨令,设的内切圆的半径为,则的周长为,因此要使内切圆的面积最大,则最大,此时也最大.,由题知,直线的斜率不为零,可设直线的方程为,由得,得,则,令,则,则令,则,当时,所以在上单调递增,有,当,时,又,这时所求内切圆面积的最大值为,此时直线的方程为练习4:抛物线,为直线上的动点,过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1)证明:直线过定点;(2)若以为圆心的圆与直线相切,且切点为线段的中点,求该
30、圆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或【解析】【分析】(1)设点,利用导数求出切线的斜率,再利用斜率公式求出切线的斜率,进而求出直线的方程,从而可证明直线过定点;(2)将直线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点坐标,借助向量垂直的坐标运算,求得或,进而求得圆的面积.【详解】(1)设,则,由,所以,所以切线的斜率为,故,整理得,设,同理可得,所以直线的方程为,所以直线恒过定点.(2)由(1)得直线的方程为,由,得,设为线段的中点,则,由于,而,与向量平行,所以,解得或,当时,圆半径,所以圆的面积为,当时,圆半径,所以圆的面积为.所以,该圆的面积为或.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热
31、点六:弦或弦长为定值、最值问题1、已知的面积为,(1)设,求正切值的取值范围;(2)设以O为中心,F为焦点的双曲线经过点Q(如图), 当 取得最小值时,求此双曲线的方程。解析:(1)设 (2)设所求的双曲线方程为,又,当且仅当时,最小,此时的坐标是或 ,所求方程为2、已知椭圆两焦点分别为F1、F2,P是椭圆在第一象限弧上一点,并满足,过P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PA、PB分别交椭圆于A、B两点.()求P点坐标;()求证直线AB的斜率为定值;()求PAB面积的最大值.解:()由题可得,设则,点在曲线上,则,从而,得.则点P的坐标为.()由题意知,两直线PA、PB的斜率必存在,设PB的斜率为,则BP
32、的直线方程为:.由得 ,设,则,同理可得,则,.所以:AB的斜率为定值.()设AB的直线方程:.由,得,由,得P到AB的距离为,则。当且仅当取等号三角形PAB面积的最大值为。3、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I)求过点O、F,并且与椭圆的左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II)设过点F且不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轴交于点G,求点G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解:(I)圆过点O、F,圆心M在直线上。设则圆半径由得解得所求圆的方程为(II)设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整理得直线AB过椭圆的左焦点F,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记中点则的垂直平分线NG的方程为令得点G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4、
33、已知点的坐标分别是,直线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1)求点M轨迹的方程;(2)若过点的直线与(1)中的轨迹交于不同的两点、(在、之间),试求与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为坐标原点)解:(1)设点的坐标为, 整理,得(), (2)如图,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的方程为将代入,整理,得,由,解得设,则令,且且,解得且 ,且故OBE与OBF面积之比的取值范围是5、已知椭圆:的右顶点为,过的焦点且垂直长轴的弦长为 (I)求椭圆的方程; (II)设点在抛物线:上,在点处的切线与交于点当线段的中点与的中点的横坐标相等时,求的最小值解析:(I)由题意得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II)不妨设则抛物线在点P处的切
34、线斜率为,直线MN的方程为,将上式代入椭圆的方程中,得,即,因为直线MN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所以有,设线段MN的中点的横坐标是,则, 设线段PA的中点的横坐标是,则,由题意得,即有,其中的或;当时有,因此不等式不成立;因此,当时代入方程得,将代入不等式成立,因此的最小值为1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热点七:直线问题例题1、设椭圆过点,且着焦点为()求椭圆的方程;()当过点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与两不同点时,在线段上取点,满足,证明:点总在某定直线上解 (1)由题意: ,解得,所求椭圆方程为 (2)方法一 设点Q、A、B的坐标分别为。由题设知均不为零,记,则且又A,P,B,Q四点共线,从而于是
35、 , , 从而 ,(1) ,(2)又点A、B在椭圆C上,即 (1)+(2)2并结合(3),(4)得即点总在定直线上方法二设点,由题设,均不为零。且 又 四点共线,可设,于是 (1) (2)由于在椭圆C上,将(1),(2)分别代入C的方程整理得 (3) (4)(4)(3) 得 即点总在定直线上2、已知曲线上任意一点到两个定点和的距离之和为4(1)求曲线的方程;(2)设过的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且(为坐标原点),求直线的方程解:(1)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动点的轨迹为椭圆, 其中,则 所以动点M的轨迹方程为 (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不满足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设, 由方程组得则
36、,代入,得即,解得,或所以,直线的方程是或 3、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过定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且为锐角(其中为坐标原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解:()解法一:易知 所以,设,则因为,故当,即点为椭圆短轴端点时,有最小值当,即点为椭圆长轴端点时,有最大值解法二:易知,所以,设,则(以下同解法一)()显然直线不满足题设条件,可设直线,联立,消去,整理得:由得:或又 又,即 故由、得或圆锥曲线高考考查十大热点问题热点八:轨迹问题轨迹法: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
37、易于表述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例1、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Q(2,0),圆C的方程为,动点M到圆C的切线长与的比等于常数,求动点M的轨迹。【解析】设MN切圆C于N,则。设,则 化简得(1) 当时,方程为,表示一条直线。(2) 当时,方程化为表示一个圆。如图,圆与圆的半径都是1,. 过动点分别作圆、圆的切线(分别为切点),使得.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的轨迹方程.【解析】以的中点为原点,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由已知,得.因为两圆半径均为1,所以.设,则,即.(或)评析:1、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
38、骤,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2、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2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例2、已知动圆过定点,且与直线相切,其中.求动圆圆心的轨迹的方程;【解析】如图,设为动圆圆心,为记为,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由题意知:即动点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的轨迹为抛物线,其中为焦点,为准线,所以轨迹方程为; 已知圆O的方程为 x2+y2=100,点A的坐标为(-6,0),M为圆O上任一点,AM的
39、垂直平分线交OM于点P,求点P的方程。【解析】由中垂线知,故,即P点的轨迹为以A、O为焦点的椭圆,中心为(-3,0),故P点的方程为已知A、B、C是直线l上的三点,且|AB|=|BC|=6,O切直线l于点A,又过B、C作O异于l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过B、C异于l的两切线分别切O于D、E两点, 两切线交于点P.由切线的性质知:|BA|=|BD|,|PD|=|PE|,|CA|=|CE|,故|PB|+|PC|=|BD|+|PD|+|PC|=|BA|+|PE|+|PC|=|BA|+|CE|=|AB|+|CA|=6+12=186=|BC|,故由椭圆定义知,点P的轨
40、迹是以B、C为两焦点的椭圆, 以l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BC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可求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评析:定义法的关键是条件的转化转化成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条件。 三、相关点法: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x,y)却随另一动点Q(x,y)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Q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x,y表示为x,y的式子,再代入Q的轨迹方程,然而整理得P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几何法: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和动点满足的条件,然而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例3、如图,从双曲线x2-y2=1上一点Q引直线x+y=2的垂线,垂
41、足为N。求线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点P的坐标为(x,y),点Q的坐标为(x1,y1)则N( 2x-x1,2y-y1)代入x+y=2,得2x-x1+2y-y1=2又PQ垂直于直线x+y=2,故,即x-y+y1-x1=0由解方程组得, 代入双曲线方程即可得P点的轨迹方程是2x2-2y2-2x+2y-1=0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c,0)、F2(c,0),Q是椭圆外的动点,满足点P是线段F1Q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在线段F2Q上,并且满足求点T的轨迹C的方程;【解析】解法一:(相关点法)设点T的坐标为 当时,点(,0)和点(,0)在轨迹上.当|时,由,得.又,所以T为线段F2Q的中点. 设点Q的坐标为(),则因此 由得 将代入,可得综上所述,点T的轨迹C的方程是解法二:(几何法)设点T的坐标为 当时,点(,0)和点(,0)在轨迹上.当|时,由,得.又,所以T为线段F2Q的中点.在QF1F2中,所以有综上所述,点T的轨迹C的方程是评析:一般地:定比分点问题,对称问题或能转化为这两类的轨迹问题,都可用相关点法。四、参数法:求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