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ppt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10232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古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ppt(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主要内容,一、古代学校教育 二、古代书院教育 三、古代教育思想 四、古代科举制度,一、古代学校教育,概述: 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时代。最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等都亲自教育人民如何劳动和生存。黄帝的妻子还教人们养蚕织衣服。 夏、商、周三代,开始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国学与乡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社会制度的崩溃,赖以生存的官学一度衰落。社会对新型文化的教育需要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契机。(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当时产生了一批学识渊博、充满智慧的私学大师,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

2、出现官学、私学并存的二元化轨道。,汉代:分中央官学(太学、鸿都门学)和地方官学(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设庠,聚设序)两类。另外,私学也很发达,有压倒官学之势,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太学。 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息,官学处于时兴时废、若有若无的状态,但总的来说还是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并存的。 隋唐,唐代的教育十分繁荣,学校教育达到了新的高峰。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 宋元,宋代基本沿袭唐代学校体制,中央在京师设有国子监及贵族学校,地方则设有府州县学。 明清,明代学校,中央有国子监及宗学(贵族学校),地方各级学校也很齐全,府州县学及专门学校已发展到1700余所。学校体制已相当完备。,1、古代教育的兴

3、起与奠基(夏汉),舜时设学官 “成均,均为五帝之学”,“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夏代出现学校 “夏曰校” 校 序 商代官学确立 庠、瞽宗、右学(大学)、左学(小学) 西周学在官府较完备的学校制度 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打破垄断 文化下移 私学兴起 稷下学宫 百家争鸣 秦代法教吏师 统一道德与文字 焚书坑儒 汉代奠定基础 太学设立(博士 师法家法 学优则仕) 书馆和经馆(精舍 精庐) 儒学独尊,(汉代官学讲经像砖),2、古代教育的全面繁荣(魏晋元) 魏晋私学家学勃兴 国子学(只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太学(六品以下官员子弟) 门阀与教育特权 九品中正与察举制度(

4、贤良 孝廉) 南北朝多元发展 宋文帝开四馆(儒学、玄学、史学、文学) 经世致用的私学崛起 家庭教育得到重视(颜氏家训),隋唐教育走向繁荣 儒释道教育思想并存 学制体系完备 普通教育系统(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属大学;律学、书学、算学属专科学校) 特殊教育系统:弘文馆 崇文馆 崇玄学(馆) 职业教育系统(太医署、太卜署、司天台、太仆寺、太乐署、校书郎) 太医署医学专业: 医科、针科、按摩、咒禁、药园; 医科分五科:7年制体疗科、5年制疮肿科、5年制少小科、2年制耳目口齿科、2年制角法科。,宋代教育攀向高峰 唯有读书高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

5、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万倍利。 书显官人才,书添官人智。 有即起书楼,无即置书柜。 窗前看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愚者得书贤,贤者得书利。 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 卖金买书读,读书买金易。,宋代汪洙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6、;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尊孔 理学 建校兴学(范仲淹庆历兴学、王安石熙宁兴学、蔡京崇宁兴学) 书院涌现(173所),宋朝教育制度,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辟雍,四门学、广文馆,专科学校6所(武、律、医、算、书、画),贵胄学校(资善堂、宗学、诸王宫学、内小学),地方官学,军、府、 州、监学,县学,元朝的教育制度 中央官学: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 地方官学:路学、小学、社学、蒙古字学、医学、阴阳学。 元朝在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学体系的同时,设置了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如,国子学国子监集贤院;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监翰林兼国史院。,宋元蒙学兴

7、起 政府:中央贵胄小学; 地方庶民小学 民间:私塾(冬学、乡校、家塾、蒙馆),义学,专馆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萧梁周兴嗣 ) 中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字经共356字 (节选) 宋王应麟 撰,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百家姓400多字 (节选)

8、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千字文250句1000字 (节选),朱子童蒙须知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 杂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 凡相揖,必折腰。 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 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

9、,必居左。 凡如厕,必去外衣。下,必盥手。 凡夜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 凡危险,不可近。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 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3、古代教育的延续与转型(明清) 明代教育:官方专制与民间叛逆 科举必由学校 国子监 入国子监学习的人叫做“监生”。明清时期因入学资格不同而分为四类:1、在京会试落第的举人,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监就读的叫做“举监”;2、从各地方学校选拔入监就读的叫做“贡监”;3、三品以上官员子弟靠父荫入监就读的叫做“荫监”;4、因监生缺额由普通人家捐资而特许其子弟入监就读的叫做“例监”。 监生

10、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是程朱学派注释的四书、五经以及资治通鉴等;八股文到明朝成为必修课程。通四书而未通经者为初级班;一年半以后经过考试,文理通顺者升入中级班;又一年半后,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高级班,再一年结业。,北京国子监,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建于元朝大德十年(1306年)。 国子监东临北京孔庙,与孔庙隔夹道相连,符合“左庙右学”的古制。,国子监的布局为轴线组织的三进院落,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太学门、辟雍、彝伦堂。,清代教育:科举衰弱与近代教育兴起 专制教育继续加强 实学思潮兴起 顾炎武 黄宗

11、羲 王夫之 颜元 洋务学堂(外语 武备 实业) 教会学堂 近代学制创立 1906年废除科举,清代学塾教育比较发达。它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也不属于正规的学校教育,介于两者之间,就其层次来说,可算是民间的小学教育,其管理方式是家族式的,因此也称蒙学。 蒙学教材多为字书,最著名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教童子法(清一均),流传广泛,影响很大。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基金会把三字经列为世界儿童道德丛书之一,可见影响之广。,二、中国书院教育,(一)书院产生的原因 1、官学衰落、士人失学 2、书籍的积累与传播 3、私人讲学的传统 4、佛教禅林的影响,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

12、的重要教育制度(民办)。始于晚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创建的大小书院有7000余所。 书院名称的出现始于唐代,但唐代的书院多为藏书、教书之地,或私人治学隐居之地。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起源于晚唐贞元、长庆时期。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在此建校,称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庠,宋初即为著名的庐山白鹿洞书院。,(二)书院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北宋初年,讲学之风勃起,书院成为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之地。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等。 元代书院有民办、官办、民办官助等多种形式。多选址于山

13、林名胜之地,便于与世隔绝,自由讲学。 明清两代,书院教育仍有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明代书院达1500所以上。但明朝中后期相继出现了四次摧毁书院的破坏性行为。,(三)书院管理的特点,1、机构简单,管理人员精干 一般只有主持人,如洞主、山长、院长、堂长等,有时设副讲、管干、典谒等职,往往通过高足弟子代管。 2、管理民主,师生来去自由 由于书院是私人开办的,主要是为学术的目的,因此在管理中不像官学那样严格。 3、利用学规,进行日常管理 白鹿洞书院学规、岳麓书院学规、丽泽堂学约、紫阳规约、钟山书院条约等。,白鹿洞教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

14、,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四)书院教育的特点,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南宋后书院盛行“讲会”制,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 实行“开放式”教学,听讲者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自由听讲; 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教学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书院中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之间情深意厚。,宋代六大著名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 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 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 河南

15、登封的嵩阳书院 江苏江宁的茅山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朱(熹)张(栻)会讲,鹅湖之会 江西铅(yan)山县“鹅湖书院”,朱熹与陆九渊在此最早进行辩论而闻名。,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荀子 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孟子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三、古代教育思想,古代的教学思想,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2、温故知新,学思并重 3、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4、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5、言

16、传身教,尊师爱生,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1、综合观,即大教育观,突出教育的重要地位。 2、辨证观,即对立统一观,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3、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 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并重和有机结合。 5、注重教育方式的灵活性,采用灵活的因人因事而异的教育方式。 6、德智结合,突出德育、美育重要性。 7、强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8、重视人文教育,文史哲不分家。,四、古代科举制度,(一)选才简史,原始社会中实行“选贤授能”。 夏、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和“举贤才”) 春秋战国时期,实行客卿制。 秦代主要实行军功爵制度。 汉代官员的选拔主要是察举制、征辟、任子

17、,地方推举孝廉、秀才供中央使用。(以德取人) 魏晋官员大多是从权贵子弟中选拔,实行九品中正制。 (门阀制度)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置进士科,它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考试的内容、考场规章制度更加完备,并逐步走向制度化。 唐朝科举每年定期举行,常考的项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中明经、进士科最为重要。 有常科、制科(皇帝根据需要下诏进行,名目有86种)、武举(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 考试方法有帖经、口试、墨义、策问、诗赋5种。 新唐书选举志载有吏部选试的标准:“一曰身,体貌

18、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宋朝经过科举改革,确立了三年一次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应试者几乎不受任何门第限制,属于“奇才异行者”之列的商人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改变了以往对商人的歧视政策,公平竞争,择优取士。,元代的政权是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御试三级,每三年一次。元朝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西域各部及中亚地区各族人民),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江南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 据元史选举志、续通考选举等书记载统计,元代共举行科举考试16次,仅录取进士1135人。汉族儒生想通过科举进

19、入仕途非常困难。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前途渺茫,被迫放弃学业,以至一时“天下习儒者少”。,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时文 制艺,金榜题名,考 场,八股文体,第一是“破题”,用两句话破题目要义; 第二是“承题”,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 第三是“起讲”,为议论的开始; 第四是“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第五是“起股”,又称“提比”; 第六是“中股”,又称“中比”; 第七是“后股”,又称“后比”; 第八是“束股”,又称“束比”。,乡试,殿试,会试,童试,科举考试流程图,考试等级,解元,考生身份,第一名功名,童生,秀才,举人,贡士,会元,状元,

20、乡试程序: 点名入场考试 考试内容 交卷 (早晨4-5点) 初八 初九 八股文3篇 初十 试帖诗1首 十一 十二 八股文5篇 十三 十四 十五 策问5道 十六,(二)科举制的废除,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三)科举制度的影响,开放

21、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官员毕竟要通过考试,在普遍不公正的大背景下,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公正的通道) 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读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中国影响人类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22、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选题过窄、禁锢思想、选拔不公平、鼓励官本位等弊端),清代徐大椿 :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宋代温宪

23、不第诗: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不第人。 献策金门苦未收,归心日夜水东流。扁舟载得愁千斛,闻说君王不税愁。 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逢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宋韩南) 三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几许,犹着麻衣待至公!(唐刘虚白),头鸣不是这头名,皆因老父好功名;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某监考官) 偶然中试是朱然,难道偶然又偶然?世间多少偶然事,要知偶然不偶然。(朱然) 萧萧行李上长安,此际谁怜范叔寒。 寄语江南贤令尹,查名须向榜头看。(杨勤) 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若若来时近夜来。(杜羔妻),

24、明远楼,江南贡院(1920),北京贡院明远楼和至公堂远眺(18701880年代),北京贡院的考棚,江南贡院的考棚(1920),北京贡院的考棚(1900年),福州贡院考棚(1915年),广西贡院(现代修复),贡院号舍(考棚),号房,高六尺、宽三尺、深四尺,清代科举殿试场所,清代科举钦定榜,科举制下最后的大金榜足有19米长,高六尺、宽二尺,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中国自隋唐实行科举制到清代,总计有多位状元,而小小的休宁一县就产生文武状元位。据专家考证,休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状元县”。,清代作弊小抄本,清代作弊绸内衣,清代袖珍考场作弊书,作弊用袖珍书,作弊用袖珍书,微形书,作弊用长卷,鞋底夹带,文具内夹带,作弊衣,参考书目,1、邓洪波:中国书院史 2、鲁威:科举奇闻 3、沈灌群:中国古代教育与教育思想 4、李志慧:中国古代文人风尚 5.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6.毛佩琦、张希清、李世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5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452万字。,拓展性思考,科举制度的利与弊,西方为何称赞在中国被妖魔化的科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