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43055479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1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总 则1.01本条文阐明编制本规的宗旨。1.0.2规定了本规适用围。1.0.3给水工程是城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给水工程的设计应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其中,水源选择、净水厂厂址以与输配水管线的走向等更与规划的要求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时应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城市现状加以确定。1.0.4强调对水资源的节约和水体保护以与建设节水型城镇的要求。设计中应处理好在一种水源有几种不同用途时的相互关系与综合利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性。1.0.5对土地资源节约使用作了原则规定。净水厂和泵站等的用地指标应符合城市给水工程相许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1.0.6对给水工程近、远期设计年限作的规定。年限的确定

2、应在满足城市供水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建设资金投入的可能作适当调整。1.0.7本条规定给水工程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所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水厂中专用设备的合理使用年限由于涉与到的设备品种不同,其更新周期也不一样,同时设计中所选用的材质也影响使用年限,故难以作出统一规定,本条文只作了原则规定。同样由于目前给水工程中应用的管道材质很多,有关使用年限的确切资料不多,故也难以作出明确规定。1.0.8关于在给水工程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以与在设计中体现行业技术进步的原则确定。根据建设部组织中国城镇供水协会正在编制的城市供水行业2

3、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与2020年远景目标,以“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优化运行成本和改善供水服务”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目标,故本条文作了相应规定。另外,对于工程设计而言,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工程造价也应作为目标之一,故也予以列入。1.0.9提出了关于给水工程设计时需同时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的规定。在特殊地区的给水工程的设计,还应遵循相关规的要求。3 给水系统3.0.1给水系统的确定在给水设计中最具全局意义。系统选择的合理与否将对整个给水工程产生重大影响。一般给水系统可分成统一供水系统、分质供水系统、分压供水系统、分区供水系统以与由多种供水系统组合等。因此,在给水系统选择时

4、,必须结合当地地形、水源、城镇规划、供水规模与水质要求等条件,从全局考虑,通过多种可能方案的技经比较,选择最合理的给水系统。3.0.2当城镇地形高差大时,如采用统一供水系统,若满足所有用户用水压力,则将大大提高管网的供水压力,造成极大的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并因管道承受高压而给安全运行带来威协。因此宜按地形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分压供水系统,以节省能耗和有利于供水安全。在向远离水厂或局部地形高程较高的区域供水时,采用设置加压泵站的局部分区供水系统将可降低水厂的出厂水压,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3.0.3在城镇统一供水的情况下,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又相对集中,且有可以利用的合适水源时,在通过技经比较后可

5、考虑设置独立的工业用水给水系统,采用低质水供工业用水系统,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3.0.4当水源地高程相对于供水区域较高时,应根据沿程地形状况,对采用重力输水方式和加压输水方式作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加以选定,以便充分利用水源地与供水区域的高程差。在计算加压输水方式的经常运行电费时,应考虑因年水源水位和需水量变化而使加压流量与扬程的相应改变。3.0.5随着供水普与率的提高,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以与受水源条件的限制和发挥集中管理的优势,在一个较广的围,统一取用较好的水源,组成一个跨越地域界限向多个城镇统一供水的系统(即称之谓“区域供水”)已在我国不少地区实施。由于区域供水的围较为广宽,跨越城镇很多,

6、增加了供水系统的复杂程度,因此在设计区域供水时,必须对各种可能的供水方案作出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选定。3.0.6 为确保供水安全,有条件的城市宜采用多水源供水系统,并考虑在事故中能相互调度。3.0.7城镇给水系统的设计,除了对系统总体布局采用统一、分质或分压等供水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外,水量调节构筑物设置,对配水管网的造价和经常运行费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还需对水量调节构筑物设置在净水厂或部份设于配水管网中作多方案的技经比较。管网中调节构筑物设置可以采用高位水池或调节水池加增压泵站。设置位置可采用网中设置或对置设置,应根据水量分配和地形条件等分析确定。3.0.8明确规定生活用水给水系统的供水水质应

7、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由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是用户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因此在确定水厂出水水质目标时,还应考虑水厂至用户用水点水质改变的因素。对于专用的工业用水给水系统,由于各种工业生产工艺性质不同,生产用水的水质要求各异,故其水质标准应根据用户要求经分析研究后合理确定。3.0.9本条是关于配水管网最小服务水头的规定。给水管网的最小服务水头是指城镇配水管网与居住小区或用户接管点处为满足用水要求所应维持的最小水头,对于城镇给水系统,通常以需要满足的直接供水的建筑物层数来确定。(不包括设置水箱,利用夜间进水,由水箱供水的层数)单独的高层建筑或在高地上的个别建筑,可设局部加压装置来

8、解决,不宜作为城镇给水系统的控制条件。3.0.9在城镇给水系统设计中,必须对原有给水设施和构筑物做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充分发挥原有设施能力,节约工程投资,节约成本,并做好新、旧构筑物的合理衔接。4 设计水量4.0.1规定了设计用水量组成容。原规中未预见用水量与管网漏失水量合并计算,现予以分列。4.0.2规定了水厂设计规模的计算方法。明确水厂规模系指设计最高日的供水量。4.0.31997年室外给规局部修订时,曾根据建设部下达的科研项目“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研究”成果对居民生活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全国用水人口35%,全国市政供水量40%,在约1

9、0万个数据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后综合确定。用水定额按地域分区和城市规模划分。地域的划分系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作相应规定。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主要根据气候条件将全国分为七个区。由于用水定额不仅同气候有关,还与经济发达程度、水资源分布、人民生活习惯和住房标准密切相关,故用水定额分区参照气候分区,将用水定额划分为三个区,并按行政区划作了适当调整,即:一区:大致相当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的III、IV、V区;二区:大致相当建筑气候区划标准的I、II区;三区:大致相当建筑气候区标准的VI、VII区。本次修编时,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将、由一区调准噶到二区

10、。城市规模分类系参照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基本协调。城市规划法规定:特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大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下,50万以上;中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下。生活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和“综合生活用水”分别制定定额。居民生活用水指城市中居民的饮用、烹调、洗涤、冲厕、洗澡等日常生活用水;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与设施用水二部分的总水量。公共建筑与设施用水包括娱乐场所、宾馆、浴室、商业、学校和机关办公楼等用水,但不包括城市浇洒道路、绿地和市政等用水。根据调查资料,

11、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特区的城市生活用水,因暂住与流动人口较多,它们的用水定额较高,一般要高出所在用水分区和同等规模城市用水定额的12倍,故建议根据该城市的用水实际情况,其用水定额可酌情增加。由于城市综合用水定额(指水厂总供水除以用水人口,包含综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与其他用水的水量)中工业用水是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各城市的工业结构和规模以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因此本规中未列入城市综合用水定额。本次规修编前,曾向全国有关单位征询过对于用水定额规定的意见,有个别单位对用水定额提出了质疑,故本次修编中对“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与条文说明中“城市综合用水量调查表”自1997年以来的

12、情况进行了全面复核。按照城市供水统计年鉴(19902001年)中555个城市用水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并与1997年所订用水定额对照作了分析。统计的最大、最小值详见表1表6。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 由于统计值包涵了所有统计对象的资料,因此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明显大于原规定;2 对照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除一区个别城市用水量大于原规定较多外,大部分多在原规定围或附近;3 对照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大部分均在原规定围或附近;4 由于三区特大城市、大城市的统计对象太少,故缺乏代表性。鉴于以上情况,本次修编对原定额暂不作修改。表1 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调查结果(L/人d)分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2363801

13、62436145498110359二113216832089417680241三21824490155109238表2平均日居民生活用水调查结果(L/人d)分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137348953129230161301二85166531974617731188三1672096614372187表3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调查结果(L/人d)分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261392148478108464100411二13630310226012425890312三22424494155136320表4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调查结果(L/人d)分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1843

14、481203889235267402二112247972376319244267三17120970143103216表5最高日城市综合生活用水调查结果(L/人d)分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436749240711253710200667二329612236517208464200633三313414152213204529表6平均日城市综合生活用水调查结果(L/人d)分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435615226659197576110559二24040820843813534998416三240378971571363644.0.4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由于工业结构和工艺性质不同,差

15、异明显。本条文仅于工业企业用水量确定的方法作了原则规定。近年来,在一些城市用水量预测中往往出现对工业用水的预测偏高。其主要原因是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质量的提高、节水技术的发展以与产品用水单耗的降低估计不足。因此在工业用水量的预测中,必须考虑上述因素,结合对现状工业用水量的分析加以确定。4.0.5关于消防用水量、水压与延续设计的原则规定。4.0.6关于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的规定。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系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作相应规定。4.0.7 1999年我国城市供水企业平均漏损率为15.14%。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建设部制定了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与评定标准,规

16、定了城市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同时规定了可按用户抄表百分比、单位供水量管长与年平均出厂压力进行修正。本条文参照以上规定作了相应规定。4.0.8关于未预见用水量的规定。未预见用水量系指在给水设计中对难于预见的因素(如规划的变化与流动人口用水等)而保留的水量。因此未预见水量宜按本规第4.0.1条的14款用水量之和的8%12%考虑。4.0.9关于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和供水时变化系数的规定。5 取 水5.1 水源选择5.1.1 关于在水源选择前应先进行水源勘察的规定。据调查,一些项目由于在确定水源前,对选择的水源没有进行详细的调研、勘察和评价,以致造成工程失误,有些工程在建成后,发现水源水量

17、不足,或与农业用水发生矛盾,不得不另选水源。有的工程采用兴建水库作为水源,而在设计前没有对水库汇水面积进行详细勘察,造成水库蓄水量不足。一些拟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工程,由于没有进行详细的地下水资源勘察,取得必要水文资料,而盲目兴建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以致取水量不足,甚至完全失败。因此,本条规定在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5.1.2 关于水源选择的原则规定。水源水量可靠和水质符合要水源选择的首要条件。考虑到水资源的不可替代和充分利用,饮用水、环境用水、中水回用以与各工业企业对用水水质的要求都不一样,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水源水质的要求颁布了相应标准,因此,本次修改将水源水质的要求明确为符合国家有

18、关现行标准的要求。由于地下水水源不易受污染,一般水质较好,故当水质符合要求时,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宜优先考虑地下水。选用水源除考虑基建投资外,还应注意经常运行费用的经济。当有几个水源可供选择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用水量上升很快,不少地区和城市,特别是水资源缺乏的北方干旱地区,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工业与农业用水的矛盾日趋突出;也有一些地区由于水源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或污染,出现了不少跨区域跨流域的引水、供水。因此,对水资源的选用要统一规划,合理分配,优水选用,综合利用。此外选择水源时,还需考虑施工和运输交通等条件。5.1.3

19、关于选用地下水为水源时,必需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并遵守地下水取水量不得大于允许开采量,不得盲目开采的规定。鉴于国部分城市和地区盲目建井,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或管井阻塞事故,甚至引起地面下沉,井群附近建筑物的破裂情况,因此,地下水取水量必须限制在允许的开采量以。在确定允许开采量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并对各种用途的水量进行合理分配,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取得同意。在设计井群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观察孔,以便积累资料,长期观察地下水的动态。5.1.4 关于地表水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的规定。对以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设计枯水量保证率目前有两种意见:1 处于水资源较丰富的有关

20、单位认为最枯流量保证率可采取95%97%,个别建设不低于97%,对于大、中城市应取99%;2 处于干旱地带的华北、东北地区的有关单位认为,枯水流量保证率以定为90%97%较确当。国个别建议为90%95%。综合上述情况,一方面考虑目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对城市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有所提高,将枯水流量保证率确定为97%是合适的;另一方面考虑到干旱地区与山区枯水季节径流量很小的具体情况,枯水流量保证率的下限仍保留为90%,以便灵活采用。目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建制镇国民经济发展迅速,镇的建成区颇具规模,本次修改曾作调查,但反馈资料较少。(个别在设计时枯水流量保证

21、率采用90%95%)。考虑到我国地域宽广,经济差异较大,对小城镇的枯水流量保证率仍不宜作硬性规定,故在“注”中仍然规定其保证率可适当降低,可根据城镇规模,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要求程度确定。5.1.5 在确定水源时,为确保取水量与水质的可靠,应取得水资源管理、卫生防疫、航运等部门的书面同意。本次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卫生防护条文容作了文字理顺上的修改。对水源卫生防护应积极取得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5.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一般规定5.2.1 关于选择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规定。由于地下水水质较好,且取用方便,因此,不少城市取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尤其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但长期以来,许多地区盲目扩下水开采

22、规模,致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贮水量逐渐枯竭,并引起水质恶化,硬度提高,海水入侵,水量不足,地面沉降以与取水构筑物阻塞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条文规定了选择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必要条件,着重作了取水构筑物位置应“不易受污染”的规定。此外,为了确保水源地运行后不发生上述问题,还要避开对取水构筑物有破坏性的强震区、洪水淹没区、矿产资源采空区和易发生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坍陷)地区。近年来这方面问题较多,同时,也为防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影响取水构筑物和水源地的寿命,不引起区域漏斗和地质灾害。因此条文修订时补充了相关容。5.2.2 关于选择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型式的规定。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型式主

23、要有管井、大口井、渗渠和泉室等。正确选择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对于确保取水量、水质和降低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取水构筑物的型式除与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埋深与其变化幅度等有关外,还与设备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有关,故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首先要考虑的是含水层厚度和埋藏条件,为此,本条规定了各种取水构筑物的适用条件。管井是广泛应用的一种取水方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仅大江大河地区广泛分布砂、卵石含水层,而且在松辽平原、云贵高原和高原地区分布有裂隙、岩溶含水层。管井不但可从埋藏上千米含水层中取水,也可在埋藏很浅含水层中取水。例如:新中国糖厂和桦甸热电厂的傍河水源,其含水层厚度仅为34m,埋藏

24、深度也仅为68m,而单井出水量达到100m3/d左右,类似工程实例很多。故本次对管井适用条件作了修改。将原来的“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5m,其底板埋藏深度小于15m”修改成“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4m,其埋藏深度大于8m”。工程实践中,因为管井可以机械施工,施工进度快、造价低,因而在含水层厚度、渗透性相似条件下,大多采用管井,而不采用大口井。但含水层颗粒较粗又有充足河水补给时,仍可考虑采用大口井。当含水层厚度较小时,因不易设置反滤层,故宜采用井壁进水,但井壁进水常常受堵而降低出水量,当含水层厚度大时,不但可以井底进水,也可以井底、井壁同时进水,是大口井的最好选择方式。鉴于以上情况,本规修订

25、时,对原条文作了适当的补充。渗渠取水,施工困难,并且出水量逐年减小,只有在其他取水型式无条件采用时方才采用。因此,条文对含水层厚度、埋深作了相应规定。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人工抽降取代了自然排泄,致使泉水流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干涸废弃。因此,规对泉室只作了适用条件的规定,而不另列具体条文。5.2.3 关于地下水取水构筑物设计时具体要求的规定。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多数建在市区附近、农田中或江河旁,这些地区容易受到城市、农业和河流污染的影响。因此,必须防止地面污水不经地层过滤直接流入井中。另外在多层含水层取水时,有可能出现上层地下水受到地面水的污染,或者某层含水层所含有害物质超过允许标准而影响相邻含水层

26、等情况。例如,在省某地,有两层含水层,上层水含铁量高达15一20mgL,而下层含水层含铁量只有5-7mgL,且水量充沛,因此,封闭上层含水层,取用下层含水层,取得了经济合理的效果。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供水水质,条文规定了应有防止地面污水和非取水层水渗入的措施。为保护地下水开采围不受污染,规定在取水构筑物的周围应设置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禁止建设各种对地下水有污染的设施。过滤器是管井取水的核心部分。根据各地调查资料,由于过滤器的结构不适当,强度不够,耐腐蚀性能差等,使用寿命多数在57a。省某市采用钢筋骨架滤水管,因强度不够而压坏;有的城市地下水中含铁,腐蚀严重,管井使用年限只有2-3a;而在

27、同一个地区,采用混合填砾无缠丝滤水管,管井使用寿命增长。因此按照水文地质条件,正确选用过滤器的材质和型式是管井取水成败的关键。需进人检修的取水构筑物,都应考虑人身安全和必需的卫生条件。某市曾发生大口井由火灾引起的人身事故,其它地方也曾发生大口井使人发生窒息的事故。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中微量有害气体长期聚集,如不与时排除,必将造成危害。据此本条规定了大口井、渗渠和泉室应有通气措施。 管 井5.2.4 本条规定了在40m以上的中、粗砂与砾石含水层中取水时,可采用分段取水。5.2.5关于管井的结构、过滤器和沉淀管设计的规定。5.2.6 关于管井井口封闭材料与其做法的规定。为防止地面污水直接流入管井

28、,各地采用不同的不透水性材料对井口进行封闭。调查表明,最常用的封闭材料有水泥和粘土。封闭深度与管井所在地层的岩性和土质有关,但绝大多数在5m以上。5.2.7关于管井设置备用井数量的规定。据调查各地对管井水源备用井的数量意见较多,普遍认为10备用率的数值偏低,认为井泵检修和事故较频繁,每次检修时间较长,10的备用率显得不足,因此本条对备用井的数量规定为10-20,并提出不少于一口井的规定。 大口井5.2.8 关于大口井深度和直径的规定。经调查,近年来由于凿并技术的发展和大口井过深造成施工困难等因素,设计和建造的大口井井深均不大于15m,使用普遍良好。据此规定大口井井深“一般不宜大于15m”。根据

29、国实践经验,大口井直径为5-8m时,在技术经济方面较为适宜,并能满足施工要求据此规定了大口井井径不宜超过10m。5.2.9 关于大口井进水方式的规定。据调查,、等地多采用井底进水的非完整井,运转多年,效果良好。铁道部某曾对东北、华北铁路系统的63个大口井进行调查,其中60口为井底进水。另据调查,一些地区井壁进水的大口井堵塞严重。例如:某水源的大口井只有井壁进水,投产二年后,80的进水孔已被堵塞。某水源的大口井只有井壁进水,也堵塞严重。而同地另一水源的大口井采用井底进水,经多年运转,效果良好。某水源的大口井均为井底井壁同时进水的非完整井,井壁进水孔已有70被堵塞,其余30孔进水也不均匀,水量不大

30、,主要靠井底进水。上述运行经验表明,有条件时大口井宜采用井底进水。5.2.10关于大口井井底反滤层做法的规定。根据给水工程实际情况,将滤料粒径计算公式定为d/di68。根据东北、西北等地区使用大口井的经验,井底反滤层一般设34层,大多数为3层,两相邻反滤层滤料粒径比一般为24,每层厚度一般为200300mm,并做成凹弧形。某市自来水公司起初对井底反滤层未做成凹弧形,平行铺设了二层,第一层粒径2040mm,厚度200mm;第二层粒径50l00mm,厚度300mm,运行后若干井发生翻砂事故。后改为三层滤料组成的凹弧形反滤层,刃脚处厚度为1000 mm,井中心处厚度为700mm,运行效果良好。执行本

31、条文时应认真研究当地的水文地质资料,确定井底反滤层的做法。5.2.11关于大口井井壁进水孔的反滤层做法的规定。经调查,大口井井壁进水孔的反滤层,多数采用二层,总厚度与井壁厚度相适应。故规定大口井井壁进水孔反滤层一般可分两层填充。5.2.12 关于无砂混凝土大口井适用条件与其做法的规定。西北铁道部门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筒,以改善井壁进水,取得了一定经验,并在、等地使用。运行经验表明,无砂混凝土大口井井筒虽有堵塞,但比钢筋混凝土大口井井壁进水孔的滤水性能好些。西北各地采用无砂混凝土大口井大多建在中砂、粗砂、砾石、卵石含水层中,尚无修建于粉砂、细砂含水层中的生产实例。根据调查,近年来无砂混凝土大口井使用

32、较少,因此,执行本条文时,应认真研究当地水文地质资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2.13关于大口井防止污染措施的规定。鉴于大口井一般设在覆盖层较薄、透水性能较好的地段,为了防止雨水和地面污水的直接污染,特制订本条文。 渗 渠5.2.14 关于渗渠规模和布置的规定。经多年运行实践,渗渠取水的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出水量逐年明显减少。这主要由于水文地质条件限制和渗渠位置布置不适当所致。正常运行的渗渠,每隔7-10年也应进行翻修或扩建,鉴于渗渠翻修或扩建工期长和施工困难,在设计渗渠时,应有足够的备用水量,以备在检修或扩建时确保安全供水。5.2.15 管渠水的流速应按不淤流速进行设计,最好控制在0.60.

33、 8m/s,最低不得小于0. 5m/s,否则会产生淤积现象。由于渗渠担负着集水和输水的作用,原条文规定的渗渠充满度0.5偏低,必要时充满度可提高到0.8。管渠水深应按非满流进行计算,其重要原因在于控制水在地层和反滤层中的流速,延缓渗渠堵塞时间,保证渗渠出水水质,增长渗渠使用寿命。根据对东北和西北地区16条渗渠的调查,管径均在600mm以上,最大为l000mm。某厂的渗渠管径为600mm,因检查井井盖被冲走,涌进地表水和泥砂,淤塞严重,需进人清理,才能恢复使用。某厂渗渠管径为700mm;由于渠厌气菌与藻类作用,影响了水质,也需进人予以清理。因此本条文制订了“径或短边长度不小于600mm的规定”。

34、在设计渗渠时,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考虑清理渗渠的可能性。5.2.16关于渗渠孔眼水流流速的规定。渗渠孔眼水流流速与水流在地层和反滤层的流速有直接关系。在设计渗渠时,应严格控制水流在地层和反滤层的流速,这样可以延缓渗渠的堵塞时间,增加渗渠的使用年限。因为渗渠进水断面的孔隙率是固定的,只要控制渗渠的孔眼水流流速,也就控制了水流在地层和反滤层中的流速。经调查,绝大部分运转正常的渗渠孔眼水流流速均远小于0.01ms。因此,本条文制订了“渗渠孔眼的流速不应大于0.01ms”的规定。5.2.17关于渗渠外侧反滤层做法的规定。反滤层是渗渠取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滤层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渗渠的水质、水量和使用寿命

35、。据对东北、西北等地14条渗渠反滤层的调查,其中5条做四层反滤层,9条做三层反滤层。每层反滤层的厚度大多数为200300mm,只有少数厚度为400500mm。东北某渗渠采用四层反滤层,每层厚度为400mm,总厚度1600mm。同一水源的另一渗渠采用三层反滤层,总厚度为900mm。两者厚度虽差约一倍,而效果却一样。5.2.18关于集取河道表流渗透水渗渠阻塞系数的规定。对于集取河道表流渗透水的渗渠,地表水系经原河砂回填层和人工反滤层垂直渗入渗渠中。河道表流水的悬浮物,大部分截留在原河砂回填层中,细小颗粒通过人工反滤层而进入渗渠,水中悬浮物含量越高,渗渠堵塞越快,因此集取河道表流水的渗渠适用于常年水

36、质较清的河道。为保证渗渠的使用年限,减缓渗渠的淤塞程度,在设计渗渠时,应根据河水水质和渗渠使用年限,选用适当的阻塞系数。5.2.19关于河床与河漫滩的渗渠设置防护措施的规定。河床与河漫滩的渗渠多布置在河道水流湍急的平直河段,每遇洪水,水流速度急剧增加,有可能冲毁渗渠人工反滤层。例如,某市设在河床与河漫滩的渗渠因设计时未考虑防冲刷措施,洪水期将渗渠人工反滤层冲毁,致使渗渠报废和重新翻修。为使渗渠在洪水期安全工作,需根据所在河道的洪水情况,设置必要的防冲措施。5.2.20 关于渗渠设置检查井的规定。为了渗渠的清砂和检修的需要,渗渠上应设检查井。根据各地经验,检查井间距一般采用50m100 m,当管

37、径较小时宜采用低值。5.2.21 为了便于维护管理规定检查井的宽度一般为12 m,,并设沉砂坑。5.2.22 为防止污染取水水质,规定地面式检查井应安装封闭式井盖,井顶应高出地面0.5m。渗渠的平面布置一般有三种情况:平行河流、垂直河流与平行与垂直河流相组合,渗渠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主河道和水位变化较小且有一定冲刷的直岸或凹岸。因此,渗渠有被冲刷的危险,故本条规定应有防冲刷的措施。5.2.23渗渠出水量较大时,其集水井一般分成两格,接进水管的一格可作沉砂室,另一格为吸水室。进水管入口处设闸门以利于检修。5.2.24关于集水井结构和容积的规定。5.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5.3.1 关于选择地表水取水构

38、筑物位置的规定。在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时,应重视和研究取水河段的形态特征,水流特征和河床、岸边的地质状况,如主流是否近岸和稳定,冲淤变化,漂浮物、冰凌等状况与水位和水流变化等,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此外,还需对河道的整治规划和航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与落实,以保证取水构筑物的安全。对于生活饮用水的水源,良好的水质是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在选择取水地点时,必须避开城镇和工业企业的污染地段,到上游清洁河段取水。5.3.2沿海地区的河水系水质,在丰水期由于上游来水量大,原水含盐度较低,但在枯水期上游径流量大减,引起河口外海水倒灌,使河水含盐度增高,可能超过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为此,可采用在沿海地区筑库,利用丰

39、水期和海水低潮位时蓄积淡水,以解决就近取水的问题。避咸蓄淡水库一般有二种类型:一种是利用现有河道容积蓄水,即在河口或狭窄的海湾入口处设闸筑坝,以隔绝河径流与海水的联系,蓄积上游来的淡水径流,达到区域用水量的年度或多年调节。近河口段已经上溯的咸水,由于其比重大于淡水而自然分层处于河道底部,待低潮位时通过坝体底部的泄水闸孔排出。这样一方面上游径流量不断补充淡水,另一方面抓住时机向外排咸。省大塘港水库和的船湾淡水湖就是这种型式的实例。另一种是在河道沿岸有条件的滩地上筑堤,围成封闭式水库,当河道中原水含盐度低时,与时将淡水提升入库,蓄积起来,备枯水期原水含盐度不符合要求时使用。的珊瑚砂水库、宝山钢铁厂

40、的宝山湖水库、长江引水工程的行水库等,都是采用这种型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3.3 关于大型取水构筑物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的规定。据调查,电力系统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的项目较多。如电厂长江取水,取水量为7000m3/h,因水文条件复杂,通过模型试验确定取水口位置与取水型式;福溪电厂南渡河取水,取水规模为河水流量的36.7%,亦通过模型试验确定取水口位置与型式。国家现行标准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第14.2.10条,第14.3.2条对需要进行水工模型试验作出了相应规定。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达到如下目的:1 研究河流在自然情况下或在取水构筑物作用下的水流形态与河床变化;拟建取水构筑物

41、对河道是否会产生影响与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2 为保证取水口门前有较好的流速流态,讯期能取到含沙量较少的水,冬季能促使冰水分层,须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提出河段整治措施;3 研究取水口门前泥沙冲淤变化规律,提出减淤措施与取水形式;4 当大型取水构筑物的取水量占河道最枯流量的比例较大时,通过试验,提出取水量与枯水量的合理比例关系。5.3.4关于取水构筑物型式选择的原则规定。1 河道主流近岸,河床稳定,泥沙、漂浮物、冰凌较严重的河段常采用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具有管理操作方便,取水安全可靠,对河流水力条件影响少等优点;2 主流远离取水河岸,但河床稳定、河岸平坦、岸边水深不能满足取水要求或岸边水质较差时,可采用

42、取水头部伸入河中的河床式取水构筑物;3 中南、西南地区水位变幅大,为了确保枯、洪水期安全取水并取得较好的水质,常采用竖井式泵房;电力工程系统也有采用能避免大量水下工程量的岸边纵向低流槽式取水口;4 西北地区常采用斗槽式取水构筑物,以克服泥沙和潜冰对取水的威胁;5 水利系统在山区浅水河床上采用众多的低坝式或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6 中南、西南地区采用了能适应水位涨落、基建投资省的活动式取水构筑物。5.3.5 关于取水构筑物不应影响河床稳定性的规定。取水构筑物在河床上的布置与其形状,若选择不当,会破坏河床的稳定性和影响取水安全。据调查,某厂在某支流上建造一座分建式取水构筑物,其岸边式进水间稍微突入河

43、槽,压缩了水流断面,流速增大,造成对面河岸的冲刷,后不得不增做护岸措施。省某市取水构筑物,采用自流管引水,自流管伸入河道约80m,当时为了方便清理,在管道上设置了几座高出水面的检查井。建成后,产生丁坝作用,影响主流,洪水后在自流管下游形成大片沙滩,使取水头部有遭遇淤积的危险。上述问题应引起设计部门的注意与重视。必要时,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5.3.6 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CJJ50和防洪标准GB50201都明确规定,堤防工程采用“设计标准”一个级别;但水库大坝和取水构筑物采用设计和校核两级标准。对城市堤防工程的设计洪水标准不得低于江河流域堤防的防洪标准;江河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应

44、低于城市的防洪标准的规定,旨在强调取水构筑物在确保城市安全供水的重要性。设计枯水位是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取水头部与泵组安装标高的决定因素。据调查与有关规程、规的规定(见表7),除个别城市设计枯水位保证率为100%外,其余均在90%99%围,与本规规定的设计枯水位保证率是一致的。实践证明,90%99%围幅度较大的设计枯水位保证率,对各地水源、各种不同工程的建设是恰当的。至于设计枯水位保证率的上限99%高于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上限97%,主要考虑枯水量保证率仅影响取水水量的多少,而枯水位保证率则关系到水厂能否取到水,故其安全要求更高。表7 设计枯水位保证率调查表序号有关单位或标准名称设计枯水位保证率备

45、注1函调、各城市水源取水构筑物90%100%,大部分城市为95%97%、董铺、取水为90%;城南、北河口取水为100%2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按97%设计,按99%校核3泵站设计规(GB/T50265)97%99%最低日平均水位河流、湖泊、水库取水时4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TB10010)90%98%5.3.7 规定取水构筑物的设计规模应考虑发展需要。根据我国实践经验,考虑到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工程量大,水下施工复杂,扩建困难等因素,设计时,一般都结合发展需要统一考虑,如有些工程土建按远期设计,设备分期安装。5.3.8 关于取水构筑物各种保护措施的规定。据调查,漂浮物、泥沙、水凌、冰

46、絮等是危害取水构筑物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设计必须慎重,并应条取相应措施。1 防沙、防漂浮物:应从取水河段的形态特征和岸形条件与其水流特殊性,选择好取水构筑物位置,重视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对取水构筑物的影响。很多实例,由于取水口的河床不稳定,处于回水区,河道整治时未考虑已建取水口等原因,引起取水口堵塞,淤积以至改造,甚至报废。取水头部的位置与选型不当,也会引起头部堵塞。大量泥沙与漂浮物从头部进入引水管、进水间,必会引起管道和进水间淤积,给运行造成困难。引水管设计应满足初期不淤流速要求,进水间要有除草、冲淤、吸沙等措施。2 洪水冲刷危与取水构筑物的安全是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如省81年7月曾发生特

47、大洪水冲毁取水构筑物、冲走取水头、冲断引水管等事故,应予避免。3 在海湾、湖泊、水库取水时,要调查水生物生长规律,设计要有防治水生物滋生的措施。4 防冰凌、冰絮危害:北方寒冷地区河流冬季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河流冻结期,封冻期和解冻期。河流冻结期,水冰、冰絮、冰凌会凝固在取水口拦污栅上,从而增加进水口的水头损失,甚至会堵塞取水口,故需考虑防冰措施,如:取水口上游设置导凌设施、采用橡木格栅、用蒸汽或电热进水格栅等。河流在封冻期能形成较厚的冰盖层,由于温度的变化,冰盖膨胀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取水构筑物遭到破坏,如:某水库取水塔因冰层挤压而产生裂缝。为了预防冰盖的破坏,可采用压缩空气鼓动法、高压水破冰法等措施,或在构筑物的结构计算时考虑冰压力的作用。根据有关的经验,斗槽式取水构筑物能减少泥沙与防止冰凌危害。如:建于黄河某工程的双向斗槽式取水构筑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