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7课)说课稿.pdf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4288408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2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7课)说课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7课)说课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7课)说课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7课)说课稿.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7 课)说课稿 4古诗三首说课稿 山行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 幅由“寒山” 、 “石径” 、 “白云” 、 “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 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 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 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 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词义理解,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重点) 2.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

3、什 么?(播放课件) 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菊花怒放,千姿百态。树叶呢,有 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 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 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释题:在山上行走。 2.简介作者: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 有数,有的放矢。 (三)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 2.出示学习指导: 读一

4、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异义字。 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四)自学古诗。 (给予一定的时间)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 (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我会读_我知道_我不明白_ (五)感知诗意,体会诗境 1.诗人杜牧仅用了 28 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美景!你 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 (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 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 深秋,诗人杜牧坐着的马车慢慢驶来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

5、 时值深秋,阵阵秋风向你吹来,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 感受?诗人用哪个字准确地写出了这种感受? (深秋,天气寒冷,山上草木一片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所以称“寒山” 。 ) 在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的小路。 (理解 “石径” : 石头小路。 )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 (借助课件理解“斜” :曲折) 此时仰望蓝天,是什么感觉?感觉白云怎么样?人家在什么地方?(和你想得一样吗? 出示插图) 读读这两句诗,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 思吗? 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诗。 谁愿意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对诗句的感悟? (2)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

6、叶红于二月花。 ” 美丽的秋景让人陶醉,诗人也不得不停车驻足观看。诗人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二月花是什么季节的花?春天的花什么样?(欣赏春天的花的图片) 春花是五颜六色的, 是多姿多彩的, 可是, 这么美的春花却远比不上那似火的霜叶。 (欣 赏秋天的红叶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读后两句) 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爱:舍不得 坐:因为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同学们带 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千古佳句吧。

7、(六)指导朗读古诗。 1.多种方式的朗读古诗。 (1)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 (2)配乐朗读。 (创设诗情画意) (3)再次欣赏美丽的图片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七)小结延伸: 1.试着唱一唱歌曲山行 。 2.小结:这首诗用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向人们却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图,置身其间, 让人留恋往返。作者写“秋景” ,全诗却不露一个秋字,真实让人折服。我想,称这首诗是“千 古之绝唱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 夜书所见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夜书所见是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 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

8、起自己 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重点) 2.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接近文本大量背诵学过的古诗 提醒古诗的节奏与感情可以适时夸张。 这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联系以前的古诗激起 学古诗的热情 (二)引题,走入文本,准确地朗读古诗 1.出示诗题,读

9、题,说题目的意思。 (要求读得整齐,响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 代用书解释为写)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2.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 3.谁愿意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注意找出 多音字“挑” ,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 还有两个生字朋友:促 深 注意平、翘舌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这是渗透课标第二 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 的机会。 4.指名三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 (三)深入文本,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10、体会感情 1.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 梧叶 灯 儿童捉蟋蟀 2.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 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借助注释知道的。对,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帮手。现在开始我们要善于 利用注释学习古诗。 这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的习惯。 3.作者是怎么看到儿童的?(因为看到了灯)原来是孩子在捉蟋蟀。你们捉过蟋蟀吗?捉 蟋蟀有趣吗?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儿童的快乐,有趣。表情朗读诗句, (这一环节是渗透课 标中提到的在读中积极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体验。 )听你们一读勾起了 老师的童心, 老师也读一读好吗?提个条件: 闭

11、上小眼睛, 边听边想象画面, 好象看到了什么? (儿童捉蟋蟀) 4.捉蟋蟀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适当表扬:同学们有一双慧眼,那 我们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读出秋天的句子,你们见过梧叶吗?(对比想象学校的梧桐)秋天 的梧叶变黄了变干了。 5.秋风吹落梧叶,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寒意,冷。我们一起捧起书读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这里利用语言,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起读书的热情。 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牵动了一个人的情怀(诗人) ,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动客 情),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这个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人叶绍翁(讲小故事, 简介作者) 。江上的

12、秋风,萧萧的梧叶会牵动诗人想起什么?(亲人,家乡)就是诗人的思乡 之情。 就在诗人想家的时候,看到儿童捉蟋蟀会想到什么?(儿时的伙伴在哪,家乡也有儿童在 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无忧无滤,可我孤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我 们来把浓浓思乡情深深的读一读。 (四)挖掘文本,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背诵古诗(齐背,分组比赛背, )注意字音。 这也是落实课标的第二学段的古诗学习目标: 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领悟内容。 赠刘景文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苏轼。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 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

13、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 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 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 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4.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 领悟、感受全文。 (重点)

14、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 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 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 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深信,只有能够去 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

15、我教育的途径。在 “读”的基础上, “悟”出精髓。因“文”悟“道” ,因“道”学“文” 。 “文章乃天成,妙手偶 得之。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 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 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 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 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16、,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五、说教学过程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瞧,深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2.出示关于深秋的图片。 3.看,这深秋时节,满山的枫叶红了,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山行,我们还背过一些和秋天 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 、 暮江吟 。 ) 4.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 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学生的回答, 加以

17、引导: 观景感受深秋气息: 荷花谢: 引导一个“尽”字。 (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 诗中也出现过, “白日依山尽” ,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荷叶枯: 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比划比划。 菊花残: 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 到了什么? 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 点都不怕冷。 (想象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 说理领悟深秋美好: 你知道君表示什么? 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

18、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引导“最是”的理解。 (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 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 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 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 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 .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 4.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

19、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 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 的笔下。 2.对了, 苏东坡, 苏轼。 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 他的名字叫刘景文。 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 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

20、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 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 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4.交流: (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 苏轼想用这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 的黄金阶段。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 (四)指导诵读诗句 1.是啊,苏轼就是这样鼓励刘景文的,虽然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 吟诵这首诗 2.受到了苏轼的鼓励, 刘景

21、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 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 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3.多元吟诵: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现在,让我们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你的同桌 吧 让我们也把这首勉励的诗送给自己吧 也让我们把这首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诗送给在座的老师们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1.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配乐范读 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 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 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

22、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 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 2. 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 3.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 4.是啊,是深秋告诉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人文主题是“走 进秋天” 。这一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迷人的秋景,既有古诗,也有现代诗,还有散文,风 格清新,形式多样,文笔优美,带领学生充分感受金秋的美好,领略秋天

23、的魅力。本文是一篇 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站在一个小学生的角度,记录了作者在一场秋雨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 梧桐树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对美丽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本组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位于三 年级的语文训练链条的初段,是第一学段过渡到第二学段的重要拐点,为后面训练的开展起着 重要的奠基作用。从本册教材看,本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语文要素是在第 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单元导语、课后习题、 课前链接语、语文园地等多出予以持续提示,着力引导尝试发现、梳理、总结、运用多种理解 词语

24、的方法,为后面的句段篇能力训练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 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 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 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

25、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 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 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重点) 2.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 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 的好习惯。 (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 “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阅 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

26、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 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 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 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 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 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 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 体验到发现

27、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 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 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 为“我会学” 。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 入境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梧桐树图片。交流谈话导

28、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水 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 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 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 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 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

29、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 。因此,教学 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 “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

30、,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 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6秋天的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秋天的雨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文质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和练习写 作的一篇好教材。教材选编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秋天这个专题,使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 的美好,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写秋天,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 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

31、奇心强,对事物有观察,但是此阶段学生并不会仔细、耐心观 察事物,因此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并未有深入了解,本文的景物特色正好 能将学生带入场景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3.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重点) 2.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 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

32、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课文秋 天的雨 。 此阶段的学生善于表达自己,乐于表达自己,运用谈话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 紧接着我会请学生按照以下的引导,完成对生字词的学习: 先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解惑后同桌交 流;最后教师集中教学生字新词,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做完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再次朗读一遍课文,引导学生用一 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三)深入研读

33、 深入品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秋天人格化,把秋天比喻 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或事物,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将根 据文章特点,将品读教学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每一部分都运用谈话、多媒体辅助、想象等 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文章景物的优美。 首先是第一个部分:看看秋的颜色 我会请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同时出示多媒体投 影;在感受到五彩缤纷后,引导学生读出五彩缤纷。考虑到学生并不能一下子就读出感觉,因 此必要情况下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倾听后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 接着是第二部分:闻闻秋的味道 此部分引导学生读读课

34、文,并配乐,尝试读出秋的味道,相信有了前面的朗读指导做铺 垫,学生能够很好地朗读。 最后一部分:听听秋的声音 先请学生找一找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中小喇叭 吹的是什么?然后再指导学生读。 通过配乐和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让他们对阅读文本产 生兴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走进语言文字,体会感悟文本。 (四)巩固提高 本文语言优美,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语言积累,课上鼓励学生即时记忆,尝试背诵课文。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请学生说一说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是对学生本课 学习成果最好的检测。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

35、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 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情感的升华。 基于此,本课作业: (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 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6 秋天的雨 看看秋的颜色 闻闻秋的味道 听听秋的声音 7听听,秋的声音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 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

36、.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重点) 2.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美”为基调,以“赏”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 为桥梁,旨在让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 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 学法:充分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 率。 让学生们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

37、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使学生初步接触诗歌, 走进诗歌, 感受诗歌从而达到热爱诗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展开想象 1.出示给同学们一片真实的美丽的火红枫叶, 给同学们十秒钟时间欣赏, 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开想象:看了这枚枫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感受到叶子的美或秋天来了(一叶知 秋)等内容。 3.接着欣赏秋天的美景图, (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成语描述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只听不看书,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声音?并 让学生试着模仿一下听到的声音。 学生应该很容易就会回答出来:落叶的唰唰声、蟋蟀发

38、出的声。其实不仅这些,书中 还隐藏了很多美妙的声音正等着同学们去寻找呢!那就开始我们的发现之旅吧!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找到的秋的声音或能表现隐含秋的声音的词。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也可提出不懂的词) 3.师生对话共同记录发现: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 韵;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在对话里理解“歌韵、叮咛、歌吟” 等词;在对话里引导学生想象“黄叶和谁在道别,大雁为谁而叮咛,田野里是谁在歌唱。 ”并 随机板书。 4.指名学生读前三节, 边读边品, 说说你喜欢哪节中描写的秋的声音, 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细听秋声,深感秋趣。 听声音, 想象说话。 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个角色与同伴合作表演, 想想你会怎么说、 怎么唱。分小组合作完成,其他同学再补充、再展示朗读,教师相机给出评价和指导。 (四)仿说秋声,编织秋韵 学生承接仿说内容,师引导学生略读诗歌第五、六两小节: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六、说板书设计 7*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唰唰 蟋蟀 大雁叮咛匆匆来去 田野音乐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