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试卷(教师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86261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试卷(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试卷(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试卷(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单元素养测评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试卷(教师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单元素养测评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北京高一检测)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如此说道“全欧洲的灯火就要熄灭,我们有生之年将不会见到它们重新点亮。”格雷此话一定程度上预见了()A.世界性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带来的毁灭性影响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的大动荡D.殖民地半殖民掀起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解析】选B。材料“1914年”“全欧洲的灯火就要熄灭”,体现了爱德华格雷对战争爆发后欧洲前景的悲观心态,说明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可能给欧洲带来毁灭性影响,故选B;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A;1914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狂潮已经发生,并非预见,排除C;材料预见帝国主义国家间战争的破坏,而非殖民地半殖民的革命浪潮,排除D。2.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有可能是指()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俄国D.英国和德国【解析】选D。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商业收入”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冲突激烈,故选D。3.(2021济宁高一检测)1919年

3、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是因为()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解析】选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综合实力没有超过欧洲各国,故A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顺应了当时欧洲和平主义的思潮,征服了欧洲,故B正确;巴黎和会召开时国联还未成立,而且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故C错误;“十四点原则”的出发点是争夺世界霸权,故D错误。4.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

4、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喊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最终演变为一场革命事件。这一事件使俄国()A.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C.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D.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解析】选D。“国际妇女日”是三月八日,即俄历二月,由时间可知,这场革命应是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故D正确;二月革命后,俄国没有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A错误;B表述过于绝对;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C错误。5.(2021临沂高一检测)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 030万公顷,比192

5、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D.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解析】选A。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威胁。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苏俄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该政策中许多超出战时需要的措施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遭到了农民的抵制,农民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故A正确;B不是主要原因;C与材料中现象相反;D不符合题意,排除。6.(2021海口高一检测)斯大林在实施各项政策的时候都从列宁在建国之初的战时共

6、产主义政策的文件中寻求理论支撑,认为自己所实行的政策都是符合列宁思想的,是对列宁思想的一种延续。这表明,斯大林()A.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B.重视延续列宁的经济政策C.坚持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D.注重吸取治国理政的经验【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是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故A正确。7.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实现了

7、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广到了长江流域;“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即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符合题意。8.(2021吉林高一检测)“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甘地“非暴力”这种特殊的力量,实际上就是()A.政治的力量B.军事的力量C.外交的力量D.道德的力量【解析】选D。甘地“非暴力”抵抗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以“仁爱”精

8、神为主旨,其强大的特殊的力量实际上是道德的力量, 故D正确。9.(2021威海高一检测)下图中“?”应填()A.提拉克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B.扎格鲁尔领导的护宪运动C.尼赫鲁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D.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解析】选D。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亚的民族民主运动,符合题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范畴,故选D;根据所学,印度提拉克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符合题意,排除A;根据所学,扎格鲁尔领导的护宪运动是埃及的民族独立运动,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尼赫鲁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属于第二

9、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排除C。10.下图是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于1942年6月出版的胜利版画杂志第一期封面。该杂志使用此图作封面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国战场的世界影响B.展示盟国之间协同作战C.突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D.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解析】选B。据材料“1942年6月”以及画面内容包括中英美法四国国旗可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故选B。11.(2021长春高一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B.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C.维护反法西斯

10、联盟,共同主宰世界D.两大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解析】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12.(2021滨州高一检测)下图为1942年1月1日,由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该宣言()A.决定成立联合国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带有强权政治色彩D.加速了同盟国协同作战【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1、建立,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了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故选D;雅尔塔会议之后,于1945年10月24日成立了联合国,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发生于1942年7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B;雅尔塔会议具有强权政治色彩,而不是题干中所述的联合国家宣言,排除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上,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12、”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材料一反映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对农业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8分)(3)从苏联(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8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

13、商品交换”得出:由排斥商品经济到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方面回答。第(2)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过渡路线、所有制结构、经济模式等角度分析。如由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直接过渡、由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由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第(3)题,依据所学知识从一切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思考。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调整: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

14、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14.(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起点时间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部分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试分析其原因。(12分

15、)(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16分)【解析】第(1)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难度大。第(2)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只强调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只强调亚洲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难度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扩大至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较难认定;由

16、于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等判断标准的不同,对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2)观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理由:日本是法西斯阵营三大轴心国之一,日本早于德、意最早发动了法西斯侵略战争,亚洲战争策源地最早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事实上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独立抗击日本侵略,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既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亚洲战场日本无条件投降为结束标志,但不承认亚洲战场的起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应

17、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逐步扩大至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也结束于亚洲。观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两个,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世界性大战是有一个过程的,将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都不足以阐明这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复杂性。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地区日本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是欧洲地区德国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只强调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只强调亚洲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起点,才能准确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才更符合历史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